《知否》原著朱氏:兒女死,丈夫喪,家有惡婆婆,到底多可悲

2020-09-12 公子逸



文|公子逸

朱氏,是顧廷煒的妻子。

《知否》原著裡,她的丈夫顧廷煒死了,她的一雙兒女也因為小秦氏被餘方氏害死了。

她恨極了小秦氏,再也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她怒斥小秦氏:


你還有臉提相公,多少次我好說歹說,求你別惦記那爵位了,咱們安生過日子,未必不好。偏你就是不肯罷休,相公有幾分膽量,你難道不知道嗎?非攛掇他去搶,去爭,去殺人放火。生生送了性命。都是你,都是你害死了他。


廷煒死了,還能說她貪心不足,自作孽。可我那兩個孩子,你這瞎了眼的『老虔婆』,都是你召了那禍星進門。


小秦氏想要利用餘方氏害盛明蘭,卻不知道餘方氏早就知道了她的真面目,恨透了她。餘方氏要讓小秦氏痛苦到極致,於是害了小秦氏的孫子和孫女。

惡人相爭,卻是無辜之人受罪。

死者已矣,可活著的朱氏該有多痛苦。


朱氏,承平伯‍府的嫡女,頗受娘家人喜歡。

小秦氏想要顧廷煒承爵。

她既然想要顧廷煒承爵,那麼結的親家,一定是對兒子有助力的。

她沒想到顧廷燁後來的發達。

按照她的想法,顧廷煒的差事,是想要靠承平伯府來幫忙的。也因此,她剛開始對於自家的這個兒媳婦朱氏,還算不錯。

當然,這不錯只是表面的。

她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她自然也看不慣朱氏過得多舒服。朱氏懷孕之後,她背著朱氏把自己的丫鬟給了顧廷煒,

明面上,她對朱氏極好。但是暗地裡,卻給顧廷煒安排妾室通房,讓懷孕的朱氏受盡了委屈。


但儘管小秦氏如此,儘管顧廷煒也是個靠不住的,朱氏始依舊對未來充滿了希冀。

因為她的娘家十分給力。

她甚至都給自己的兒子說好了親事。她的哥嫂願意把自己的嫡長女嫁給她的兒子為妻。

承平伯府的嫡長孫女,許配給無爵無權的侯府旁支之子,朱氏的哥嫂何其厚道。即使將來沒有顧廷燁相幫,朱氏的孩子也有朱家護著。

可惜,一個惡婆婆毀了朱氏憧憬的這一切。



朱氏,本‍人也是個「千靈百巧」的姑娘。

但凡這種受娘家寵愛的姑娘,都是有幾分可愛的。

盛明蘭見朱氏的第一面,朱氏只用了兩句話,就把她的討喜伶俐表現了出來。

小秦氏帶著盛明蘭、邵氏、顧廷燁過來吃飯,朱氏在布菜。她笑語晏晏地說:


娘,大嫂,二哥,二嫂,你們可來了,再不來,我若餓得狠了,就自個兒先吃了。


這話一說,邵夫人就是容色一喜。邵氏對朱氏的評價極高,說她是一個最熱忱不過的人。

等到盛明蘭給她荷包,她便樂呵呵地說:


做小兒媳婦就是好,要是多幾個哥哥嫂嫂就更好了。

眾人都笑起來,連一直神色淡淡的小秦氏都笑了起來。

朱氏,娘家和睦。她從小在那樣的家庭中長大,想要的也是有那樣和睦的家庭。她嫁到顧家之後,並不想爭爵位,她像《知否》電視劇裡的顧廷煒,只想一家人和和睦睦,好好過日子。

她不止一次地勸過小秦氏別爭了,好好過。可惜,小秦氏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



朱氏,自私過。‍

朱氏自私嗎?

很自私。澄園的那場大火,朱氏不是不知,但是她沒有勇氣去揭發自己的婆婆,也沒勇氣去反對自己的丈夫。她只能怯懦自私地裝什麼都不知。

當盛明蘭在大火中生子,命懸一線的時候,朱氏在跟顧廷煒其樂融融地逗弄自己的孩子。

顧廷燁大怒,在顧廷煒的院子裡放了一把火。

經此一事,盛明蘭和顧廷燁再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於是加緊了分家的速度。

而朱氏在分家之後,跟盛明蘭有一次會面。朱氏是極想分家的,她想要小秦氏斷了襲爵的念頭,她想要分家之後,跟丈夫孩子好好過。

她打算的很好:她有可靠的娘家,有孩子,顧廷燁雖然不會幫顧廷煒,但也不會害他。

她想著分了家之後,她和盛明蘭就此別過,以後各自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不要再結怨。

可惜,正如盛長柏所說,一個爛果子不扔出去,滿籃子的果子都會壞掉。當一個人在逃脫不掉的壞環境裡明哲保身的時候,她不是在明哲保身,她是在等死。



朱氏,也抗爭過‍。

朱氏在分家之後,去找過盛明蘭。

她一氣說了個痛快,從自己那拎不清的婆婆小秦氏,到那奇葩的小姑子顧廷燦。

她早就受夠了她們。她只是沒有辦法。

她跟盛明蘭說:

長輩的事,我做兒媳婦是沒法子的,可我總想著,將來孩子們大了,團哥和賢哥還是堂房兄弟,討媳婦,擔差事,總要來往的。

盛明蘭回答:

那是自然。有弟妹好好教養,想來三叔的兒女以後都是明理懂事的。

朱氏想要跟小秦氏劃清界限,她想要告訴盛明蘭。她的婆婆,她管不了,但是她和她的孩子,她管得了。她想要跟盛明蘭化解恩怨,以後能彼此幫扶。

哪怕不能彼此幫扶,至少不必成為死敵。


她甚至幫盛明蘭去打聽了顧廷燁的消息。她的父兄皆在軍中,軍中的消息自然靈通。

當小秦氏把餘方氏接到了府上之後,朱氏一次次地勸小秦氏把餘方氏趕走。

她不想襲爵,不想惹事,她只想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可是,小秦氏逼著顧廷煒去殺盛明蘭,讓兩房徹底成了死敵。

而餘方氏更是害死了朱氏的一雙兒女。

朱氏,那麼希冀著未來,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她所有的抗爭,所有的籌謀,她兒子的婚事,她和盛明蘭的和解,都因為一個惡婆婆徹底化為了烏有。


家有惡婆婆‍,到底多可悲。

原著裡關於朱氏的部分很少,我之所以想寫,是因為她的悲劇,在現實生活中也真實的存在。

《雙面膠》原著裡的胡麗鵑,婆婆是惡婆婆,老公愚孝,胡麗鵑沒有選擇及時止損,而是選擇了忍。忍到最後的結局是,她在婆婆的叫罵中,被丈夫活活打死。

而《雙面膠》原著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不要用自己的一生,或者是孩子的一生,去賭一個惡人的「不惡」。她不會變好,男人也不會變好。在這樣的一個局裡,唯一的破局就是逃出去。

別猶猶豫豫,封建制度下的朱氏難以抉擇,而現在的我們完全可以及時止損。

我曾經寫過一個被家暴的姑娘。男人只家暴過她一次,她就徹底離開了那個男人。她說:「我這輩子就是嫁不出去了,也絕對不會給他第二次傷害我的機會。」

哪一種女人,最容易遠離傷害?

那種看到不可逆轉的危險,知道及時止損的女人。


每個惡婆婆‍的背後,都有一個窩囊的兒子。

顧廷煒原本就是個膽小的人。

他剛開始也並沒有想要襲爵。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極孝順,所有的事情都聽小秦氏的。

朱氏的悲劇,不僅僅是小秦氏造成的,也是顧廷煒造成的。如果原著裡的顧廷煒有電視劇的顧廷煒那樣是非分明,直接搬出去住,再也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

那麼餘方氏想要害他們的孩子,也很難。但是,原著裡的顧廷煒最後支持了母親的決定,參與了母親的決定,於是被亂箭射死,還連累了自己的兒女。


幾乎,每一個惡婆婆的背後,都有這樣一個窩囊的兒子。因為沒有這種窩囊的兒子,沒有人成為她的幫兇,她也施展不到極致。

而這個兒子是幫兇,也是受害者。

就像是顧廷煒,如果沒有小秦氏的挑唆,他就只想要過富貴日子。他根本沒那麼膽子去殺人,去做壞事。就像是李亞平沒有他母親的助力,他也不會喪失理智。

惡婆婆和窩囊的兒子是彼此成就。

而女人遇到這樣能左右兒子的惡婆婆,唯有遠離。


永遠記住‍,有一種自救,叫遠離。

害死朱氏的餘方氏,是被餘閣老休掉的兒媳婦。

餘閣老休棄餘方氏的時候,何其雷霆手段,只一句話:「她是個禍害,不能留了。」

餘方氏留在餘家會害了整個餘家,於是餘閣老選擇自救,直接把餘方氏休掉了。

電視劇裡的顧廷煒選擇了自救,在顧廷燁在他的院子裡放了一把火後,他徹底受不了小秦氏的惡毒,於是他搬了出去,自立門戶。

因為這種遠離,餘家有了新的生機。而電視劇裡的顧廷煒,有了好的結局。


正如原著裡的朱氏希冀的那樣,顧廷煒和顧廷燁還是兄弟,他們的孩子還是堂兄弟,他們依舊都是可以彼此幫襯的顧家人。

可惜,原著裡顧廷煒沒有遠離。而朱氏面對如此瘋癲的婆婆,面對如此窩囊了老公,也選擇了忍受。

於是便有了這悲慘的結局。朱氏的悲劇,尚帶著封建的氣息,那麼胡麗鵑呢?

但願,這世上再無胡麗鵑。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中朱氏悲催的結局源於她的不作為,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知否》原著中顧廷煒的妻子朱氏下場算是比較慘的,丈夫死了不說,還被以造反罪逐出了族譜,她的一雙兒女也被間接的害死。可我們知道她落到如此下場其實並不無辜。她悲催的結局源於她的明哲保身,不作為。朱氏不知道小秦氏對明蘭的所作所為嗎,知道,從她有次坐在澄園,等其他妯娌都走了,還停留了一會兒,給明蘭說抱歉,可做人媳婦何等艱難就可以清楚,她什麼都知道,只是覺得為人媳婦,也管不了婆婆,希望明蘭能夠理解。可明蘭該理解她嗎?
  • 知否:來顧家「渡劫」的朱氏,錯嫁顧廷煒,她是全劇最悲情的女子
    劇中顧廷煒的媳婦朱氏在劇中出場次數並不多,給人的印象是溫和的感覺,可是原著中對明蘭的這位妯娌卻是有很多描寫,她的人物形象也更立體。這樣的男子,雖出身權貴之家,卻也並不是女子們心中的佳婿,更何況是出身伯府的朱家,所以她和顧廷煒的婚姻是小秦氏苦苦求來的。對於媳婦的選擇,小秦氏也是有考量的,她選擇朱氏,除了看中她的家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她的人品和才幹。而朱氏進門後,也確實是明事理,識大體,很能幹,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她也已經看透了顧廷煒,從最初對丈夫的眷戀,慢慢的轉變成了對孩子們的依賴。
  •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簡直是欺人太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華蘭作為盛家嫡長女,華蘭每次懷孕,她的惡婆婆便要找各種由頭作怪,給華蘭使絆子。給袁文紹塞人,第一次懷孕,那是新婚後第一次有孕,惡婆婆便不住地往袁文紹屋裡塞人,通房妾室十來個,華蘭但有不悅,她婆婆一個善妒的名頭便扣了上來,初嫁袁家,剛為人婦,華蘭有苦難言。憂思過度,便落胎了,這次滑胎引得袁文紹大大的不滿,也讓忠勤伯爵府的名聲不大好聽了些。
  • 《知否》原著害了兒子一家的小秦氏:婚姻裡理所應當的惡有多可怕
    這些年她一直在忍,因為他從未得過丈夫真正的愛,哪怕一丁點兒。顧偃開對大秦氏,是刻骨銘心的愛;對白氏,是愧疚與遺憾;而對小秦氏,無愛。為了讓自己在顧偃開面前有一點點存在感,她甚至讓自己的女兒顧廷燦去扮演自己的姐姐小秦氏。多麼可笑!
  • 《知否》原著「見不得兒媳婦好」的袁夫人:婆婆這四種惡,容不得
    袁文紹的母親,盛華蘭那個尖酸刻薄的婆婆。在《知否》原著裡,有一個被餘閣老殺伐果斷休了的兒媳婦餘方氏,還有一個就是婆婆臨死前寫下休書要休了的兒媳婦,袁夫人。婆婆臨死之前,卻心心念念地要給自己的兒媳婦寫休書,可見袁夫人在袁家到底有多不得公婆和丈夫喜歡。有這份休書壓著,再加上袁伯爺對她的厭惡,袁夫人在袁家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 《知否》電視劇和原著對比:這「五處」改編,遠勝於原著
    原著裡的齊衡娶了三任妻子,並且把三任妻子都辜負了。他始終不愛自己的妻子,到老了心心念念的都是盛明蘭。這樣的齊衡何其涼薄,何其拎不清。尤其是,原著裡,申氏和她的雙胞胎兒女,雙雙殞身,而齊衡轉身便又娶了高門的媳婦,還生了孩子。這樣的齊衡,與他前面的霽月清風,反差太大了。而電視劇裡讓齊衡和申氏有了感情線。
  •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二)——禍及兒女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二)——禍及兒女康姨母囚禁至慎戒司至死,累及兒女。後續更新,如若喜歡,請點個讚,加關注,助力小編漲粉哦。但原著中,康姨母的結局可謂比這悽慘多了。原著中,康家姨母囚禁至慎戒司至死,累及糊塗兒女,大快人心。原著中康姨母除了有個兒子康晉,還有兩個親生女兒,大女兒康允兒,二女兒康元兒。1、嫡親大女兒康允兒是非不分,被夫家(盛家大房)厭棄。
  •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一)康姨母囚禁至慎戒司至死,累及兒女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一)康姨母囚禁至慎戒司,非死不得出,幹苦力,受婆子管教打罵,累及無辜兒女。由趙麗穎、馮紹峰聯袂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好評如潮,無論是演技、服飾還是道具等等皆是大讚,但很多人物結局改編的與原著大有出入或是不甚清楚,原著《知否》康家一家的結局如何呢?
  • 《知否》「可悲」的王老太太:寵壞一個女兒,連累了兩個兒女
    王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是,就王家的家庭來看,他們家只有大女兒王若與才是最受重視的。小女兒王若弗在家裡不但不被重視,後來還一直被大女兒利用,兒子就更不用說,也沒有多突出。王老太太在生大女兒王若與的時候,難產了幾天幾夜,才生下大女兒的。
  • 《知否》原著:康姨父才是康姨媽「惡」的根源丨別把不幸甩鍋父母
    《知否》原著中除了林小娘,另一個讓人恨得牙痒痒的人,恐怕就是康姨媽了。不管是看原著還是電視劇的時候,一看到康姨媽出場,就知道準沒好事。怨毒,自私,無情,陰險,世界上所有消極的詞彙用來形容她都不為過。為這件事,王舅母在丈夫面前哭訴過好幾次,但幸好丈夫和婆婆都是明事理的,並沒有理會康姨媽別有用心的建議。康姨媽並沒有因此收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康姨媽出嫁的時候,她非要把王舅母的母親給王舅母求的送子觀音,當做陪嫁帶走,否則就不嫁。最後,她還是得逞了。
  • 《知否》原著結局未死的林小娘:太想得到的欲望,實現的要有底線
    在整個《知否》當中,林小娘是為數不多的反派之一,她的惡,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欲望。在等級森嚴的古代,雖說正室大娘子對於妾有絕對控制權,每一個嫡妻都會對妾室嚴防死守,在大家族裡,更沒有妾室早一步比正室大娘子早一步懷上孩子的。
  • 《知否》原著:盛家寵妻滅妻的傳統,如何影響7個兒女的一生?
    01盛家寵妾滅妻的傳統盛家的寵妾滅妻是有傳統的,盛懷中、盛紘父親、盛紘這三個男人都是寵妾滅妻的主。他娶了正妻永毅侯府嫡女,寧直不彎的盛老太太,怎會允許這麼多女人來和自己共享丈夫,所以用盡各種激烈手段收拾他們。
  • 《知否》原著「10年終在婆家熬出頭的華蘭」:過日子是需要腦子的
    《知否》原著裡,華蘭高嫁忠勤伯府,婆婆刻薄,丈夫愚孝,她的婚後生活並不順遂。1《知否》原著中,華蘭嫁入京城,而盛家遠在登州,再加之是高嫁,明事理的華蘭總是報喜不報憂。直到盛紘官越做越大,移居到京城,幾次見面後,盛老太太察覺自己的大孫女有異樣,一猜便猜得八九不離十。盛老太太教給華蘭一個「忍」字,她自己就是不懂得忍,才吃了大虧,喪夫失子,大半輩子孤苦一人。
  • 《知否》原著:華蘭被婆婆算計嫁妝,丈夫終於認清母親的面目
    在《知否》原著中,盛華蘭,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袁府。是當時所有女子姻緣的「典範」,生於深閨,配婿高門,本來希望能一輩子平安喜樂,偏偏,豪門的媳婦不好當,且不說袁文紹性情如何,他那個母親,就不是位省油的燈。
  • 知否:小秦氏為什麼冒著誅九族的風險,也要讓自己兒子襲爵?
    知否:小秦氏為什麼冒著誅九族的風險,也要讓自己兒子襲爵?知否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中,小秦氏都是一門心思想讓自己自己兒子顧廷煒襲爵,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點本無太大的錯誤。這點在顧廷煒的媳婦朱氏跟明蘭的對話中就出現過,朱氏表示自己本是侯爵之家,靠嫁妝跟田產就可以過上很好的日子。他們小夫妻本無意爭奪爵位。可是婆婆一再堅持。
  • 知否原著:電視劇之外盛明蘭姐妹們的生活後續,以及後代們的情況
    看完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人意猶未盡,總想了解電視劇之外,這些人物的更多生活後續,小編把原著番外篇裡面關於盛家女兒們以後的情況,做了匯總,讓大家更加詳細地了解這些人物,對她們的結局有一個大概地了解。
  • 知否原著:康姨媽的女兒們,因為惡毒的母親,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康姨媽因為惡貫滿盈,被顧廷燁刺死,她死了之後,她的母親王老太太不肯善罷甘休,被太后利用,最後王氏一族身敗名裂,王老太爺被移出名臣閣,她的哥哥也因為獲罪被流放,電視裡面王家人的結局太過悽慘。
  • 《型世言》婆婆逼兒媳改嫁,愚孝毀了一家人!兒媳堪比竇娥
    苦命女喪父又喪夫唐貴梅是一個儒家女子,父親教書,自幼熟讀《孝經》、《烈女轉》,十二歲死了母親,父親在外,無法照顧到她可以說貴梅是有文化的家庭出來的女孩子,儒家思想禁錮了她。他父親給她尋了一門親事,婆婆是個寡婦,他父親沒有打聽那家人的人性,就把女兒嫁了過去。婆婆朱氏是開旅店的,丈夫死後,由她打理門面,不免接觸男客,開始還有羞恥之心,後來,就放的開了,不斷和客人打情罵俏。想要嫁人,無奈,拖兒帶女;不嫁又難耐寂寞。
  • 知否原著:盛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丫鬟為小妾
    今天小編和大家繼續分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盛家的女兒們,除了墨蘭,盛家的其他女兒們——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大丫鬟成為自己丈夫的通房小妾,儘管經常看古代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陪嫁丫鬟,大多數會成為男主人的小妾。《紅樓夢》裡大家熟知的王熙鳳的陪嫁丫鬟平兒,就是王熙鳳丈夫賈璉的通房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