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朱氏,是顧廷煒的妻子。
《知否》原著裡,她的丈夫顧廷煒死了,她的一雙兒女也因為小秦氏被餘方氏害死了。
她恨極了小秦氏,再也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她怒斥小秦氏:
你還有臉提相公,多少次我好說歹說,求你別惦記那爵位了,咱們安生過日子,未必不好。偏你就是不肯罷休,相公有幾分膽量,你難道不知道嗎?非攛掇他去搶,去爭,去殺人放火。生生送了性命。都是你,都是你害死了他。
廷煒死了,還能說她貪心不足,自作孽。可我那兩個孩子,你這瞎了眼的『老虔婆』,都是你召了那禍星進門。
小秦氏想要利用餘方氏害盛明蘭,卻不知道餘方氏早就知道了她的真面目,恨透了她。餘方氏要讓小秦氏痛苦到極致,於是害了小秦氏的孫子和孫女。
惡人相爭,卻是無辜之人受罪。
死者已矣,可活著的朱氏該有多痛苦。
小秦氏想要顧廷煒承爵。
她既然想要顧廷煒承爵,那麼結的親家,一定是對兒子有助力的。
她沒想到顧廷燁後來的發達。
按照她的想法,顧廷煒的差事,是想要靠承平伯府來幫忙的。也因此,她剛開始對於自家的這個兒媳婦朱氏,還算不錯。
當然,這不錯只是表面的。
她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她自然也看不慣朱氏過得多舒服。朱氏懷孕之後,她背著朱氏把自己的丫鬟給了顧廷煒,
明面上,她對朱氏極好。但是暗地裡,卻給顧廷煒安排妾室通房,讓懷孕的朱氏受盡了委屈。
但儘管小秦氏如此,儘管顧廷煒也是個靠不住的,朱氏始依舊對未來充滿了希冀。
因為她的娘家十分給力。
她甚至都給自己的兒子說好了親事。她的哥嫂願意把自己的嫡長女嫁給她的兒子為妻。
承平伯府的嫡長孫女,許配給無爵無權的侯府旁支之子,朱氏的哥嫂何其厚道。即使將來沒有顧廷燁相幫,朱氏的孩子也有朱家護著。
可惜,一個惡婆婆毀了朱氏憧憬的這一切。
但凡這種受娘家寵愛的姑娘,都是有幾分可愛的。
盛明蘭見朱氏的第一面,朱氏只用了兩句話,就把她的討喜伶俐表現了出來。
小秦氏帶著盛明蘭、邵氏、顧廷燁過來吃飯,朱氏在布菜。她笑語晏晏地說:
娘,大嫂,二哥,二嫂,你們可來了,再不來,我若餓得狠了,就自個兒先吃了。
這話一說,邵夫人就是容色一喜。邵氏對朱氏的評價極高,說她是一個最熱忱不過的人。
等到盛明蘭給她荷包,她便樂呵呵地說:
做小兒媳婦就是好,要是多幾個哥哥嫂嫂就更好了。
眾人都笑起來,連一直神色淡淡的小秦氏都笑了起來。
朱氏,娘家和睦。她從小在那樣的家庭中長大,想要的也是有那樣和睦的家庭。她嫁到顧家之後,並不想爭爵位,她像《知否》電視劇裡的顧廷煒,只想一家人和和睦睦,好好過日子。
她不止一次地勸過小秦氏別爭了,好好過。可惜,小秦氏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
朱氏自私嗎?
很自私。澄園的那場大火,朱氏不是不知,但是她沒有勇氣去揭發自己的婆婆,也沒勇氣去反對自己的丈夫。她只能怯懦自私地裝什麼都不知。
當盛明蘭在大火中生子,命懸一線的時候,朱氏在跟顧廷煒其樂融融地逗弄自己的孩子。
顧廷燁大怒,在顧廷煒的院子裡放了一把火。
經此一事,盛明蘭和顧廷燁再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於是加緊了分家的速度。
而朱氏在分家之後,跟盛明蘭有一次會面。朱氏是極想分家的,她想要小秦氏斷了襲爵的念頭,她想要分家之後,跟丈夫孩子好好過。
她打算的很好:她有可靠的娘家,有孩子,顧廷燁雖然不會幫顧廷煒,但也不會害他。
她想著分了家之後,她和盛明蘭就此別過,以後各自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不要再結怨。
可惜,正如盛長柏所說,一個爛果子不扔出去,滿籃子的果子都會壞掉。當一個人在逃脫不掉的壞環境裡明哲保身的時候,她不是在明哲保身,她是在等死。
朱氏在分家之後,去找過盛明蘭。
她一氣說了個痛快,從自己那拎不清的婆婆小秦氏,到那奇葩的小姑子顧廷燦。
她早就受夠了她們。她只是沒有辦法。
她跟盛明蘭說:
長輩的事,我做兒媳婦是沒法子的,可我總想著,將來孩子們大了,團哥和賢哥還是堂房兄弟,討媳婦,擔差事,總要來往的。
盛明蘭回答:
那是自然。有弟妹好好教養,想來三叔的兒女以後都是明理懂事的。
朱氏想要跟小秦氏劃清界限,她想要告訴盛明蘭。她的婆婆,她管不了,但是她和她的孩子,她管得了。她想要跟盛明蘭化解恩怨,以後能彼此幫扶。
哪怕不能彼此幫扶,至少不必成為死敵。
她甚至幫盛明蘭去打聽了顧廷燁的消息。她的父兄皆在軍中,軍中的消息自然靈通。
當小秦氏把餘方氏接到了府上之後,朱氏一次次地勸小秦氏把餘方氏趕走。
她不想襲爵,不想惹事,她只想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可是,小秦氏逼著顧廷煒去殺盛明蘭,讓兩房徹底成了死敵。
而餘方氏更是害死了朱氏的一雙兒女。
朱氏,那麼希冀著未來,最後竟是這樣的結局。她所有的抗爭,所有的籌謀,她兒子的婚事,她和盛明蘭的和解,都因為一個惡婆婆徹底化為了烏有。
原著裡關於朱氏的部分很少,我之所以想寫,是因為她的悲劇,在現實生活中也真實的存在。
《雙面膠》原著裡的胡麗鵑,婆婆是惡婆婆,老公愚孝,胡麗鵑沒有選擇及時止損,而是選擇了忍。忍到最後的結局是,她在婆婆的叫罵中,被丈夫活活打死。
而《雙面膠》原著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不要用自己的一生,或者是孩子的一生,去賭一個惡人的「不惡」。她不會變好,男人也不會變好。在這樣的一個局裡,唯一的破局就是逃出去。
別猶猶豫豫,封建制度下的朱氏難以抉擇,而現在的我們完全可以及時止損。
我曾經寫過一個被家暴的姑娘。男人只家暴過她一次,她就徹底離開了那個男人。她說:「我這輩子就是嫁不出去了,也絕對不會給他第二次傷害我的機會。」
哪一種女人,最容易遠離傷害?
那種看到不可逆轉的危險,知道及時止損的女人。
顧廷煒原本就是個膽小的人。
他剛開始也並沒有想要襲爵。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極孝順,所有的事情都聽小秦氏的。
朱氏的悲劇,不僅僅是小秦氏造成的,也是顧廷煒造成的。如果原著裡的顧廷煒有電視劇的顧廷煒那樣是非分明,直接搬出去住,再也不肯跟小秦氏住在一起。
那麼餘方氏想要害他們的孩子,也很難。但是,原著裡的顧廷煒最後支持了母親的決定,參與了母親的決定,於是被亂箭射死,還連累了自己的兒女。
幾乎,每一個惡婆婆的背後,都有這樣一個窩囊的兒子。因為沒有這種窩囊的兒子,沒有人成為她的幫兇,她也施展不到極致。
而這個兒子是幫兇,也是受害者。
就像是顧廷煒,如果沒有小秦氏的挑唆,他就只想要過富貴日子。他根本沒那麼膽子去殺人,去做壞事。就像是李亞平沒有他母親的助力,他也不會喪失理智。
惡婆婆和窩囊的兒子是彼此成就。
而女人遇到這樣能左右兒子的惡婆婆,唯有遠離。
害死朱氏的餘方氏,是被餘閣老休掉的兒媳婦。
餘閣老休棄餘方氏的時候,何其雷霆手段,只一句話:「她是個禍害,不能留了。」
餘方氏留在餘家會害了整個餘家,於是餘閣老選擇自救,直接把餘方氏休掉了。
電視劇裡的顧廷煒選擇了自救,在顧廷燁在他的院子裡放了一把火後,他徹底受不了小秦氏的惡毒,於是他搬了出去,自立門戶。
因為這種遠離,餘家有了新的生機。而電視劇裡的顧廷煒,有了好的結局。
正如原著裡的朱氏希冀的那樣,顧廷煒和顧廷燁還是兄弟,他們的孩子還是堂兄弟,他們依舊都是可以彼此幫襯的顧家人。
可惜,原著裡顧廷煒沒有遠離。而朱氏面對如此瘋癲的婆婆,面對如此窩囊了老公,也選擇了忍受。
於是便有了這悲慘的結局。朱氏的悲劇,尚帶著封建的氣息,那麼胡麗鵑呢?
但願,這世上再無胡麗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