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終於還是出軌了,儘管他掙扎了許久。
他本來已經將魏亞雲調到別的部門了,但不知情的芝芝追到工地鬧到劉洋無法下臺,劉洋一怒之下打了芝芝,回家後芝芝氣不過把劉洋趕出了家門。
不管這件事的過程如何,劉洋和魏亞雲越界的感情是無法洗去的汙點,劉洋對魏亞雲的關心甚至遠超過對芝芝,劉洋的渣屬性是沒跑了。
但正如顧小菱對芝芝說的一番話:你們是沒怎麼見過世面(芝芝單純,接觸的男人少),劉洋這樣的渣男,算是入門級的,你如果不想離婚,就見好就收,差不多就行了。
《親愛的自己》中,顧小菱的很多話堪稱至理名言,這姑娘活得通透又明白。
但芝芝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顯然是不夠理性的。
她內心並不想離婚,但她氣不過把劉洋趕出了家門,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她把自己的丈夫推向了魏亞雲。
當然,劉洋有錯在先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正如顧小菱勸芝芝的一般,首先芝芝並不想離婚,那就應該先淡化矛盾,然後再慢慢修復夫妻感情,但是芝芝在關鍵時候卻做了一個錯誤決定,她把劉洋直接推到了迫不及待的魏亞雲身邊。
結果劉洋真的不回家了,她又開始害怕,打電話求助婆婆。
芝芝做很多事情都缺乏主動性,被情緒所左右,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丈夫出軌,如果妻子還想挽救這段婚姻,就應該首先弄清楚丈夫對自己的家庭有沒有留戀,想不想離婚,劉洋打了芝芝,跟芝芝的處理方式也不無關係,她又不想離婚,還要把事情鬧到丈夫的單位,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人的臉一旦撕破了,也就沒臉了。更何況她還要繼續跟劉洋一起生活,給對方留臉面,也就是給對方留退路和思考空間,不能把夫妻之間的情分因此一併抹殺掉。
可惜芝芝並不明白這一點,她認為劉洋錯了就應該承擔後果,她在整個事情中沒有考慮她這樣做會讓劉洋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正如陳一鳴勸李思雨所言:別人的家事,逼得太急了會讓當事人沒有迴轉的餘地。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芝芝對劉洋的態度。
假如芝芝不打算跟劉洋過,這樣鬧並不過分,但芝芝心裡並不想和劉洋離婚,這樣擴大事態只能將丈夫推出家門。
而另一邊的魏亞雲是一直等著劉洋表態的,她可沒有半點害怕和猶豫,一直是劉洋還保持著最後的底線,否則魏亞雲估計會去主動找芝芝攤牌。
顧小菱對劉洋的總結是恰當的,在渣男中,劉洋真的只是入門級。
面對魏亞雲明目張胆的示好,劉洋雖然表現得有點半推半就之意 ,但他始終並不想跟魏亞雲真的發生婚外情,恰恰是芝芝去工地鬧的那一出,讓魏亞雲和劉洋撕破了窗戶紙,反而將兩個人推到了一起。
婚姻本就面臨著漫長歲月的考驗,一對夫妻在相守相伴的一生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性格上的差異,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婚姻外的情感誘惑。
年輕人可能覺得劉洋不值得被原諒,如果你過了四十歲還這樣想,那麼你的婚姻是幸福的,但生活中沒有幾個人到了中年婚姻歷經十多年的風雨仍然那麼較真。
社會環境如此,現在的社交媒體太過方便,許多耐不住寂寞的男男女女們,回到家裡互相沒有共同話題,住在一個房子裡拿著手機各聊各的。
這在很多家庭中是常態。
我曾經看到過表面上十分恩愛的一對夫妻,丈夫背著妻子又買了一個手機,專門用來聊天奔現的,但如果你不知情,你會感覺他們夫妻很恩愛。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妻表面看上去和睦幸福,只要你走近他們的真實婚姻,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有很多婚姻表面上光鮮亮麗,實質上已是千瘡百孔了。
只不過很多人在外人面前假裝幸福而已,因為誰也不會把自己的家事和不相干的人說。
李思雨主張芝芝離婚,站在她的角度和她的性格上,如果她是芝芝她一定會選擇離婚,但正如顧小菱說:你不是芝芝,芝芝的全部就是這個家。
不要認為李思雨在感情和婚姻方面就能避免出軌這樣的問題,她把事業上的強勢錯用在了感情上,她把職業習慣同樣也放在了感情上,陳一鳴對她的一再容忍,卻慣壞了她,使她變得驕縱任性。她最不該的是把職場中的價職判斷放在了愛情上,這使她和陳一鳴的感情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如果李思雨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她大概率會把陳一鳴推向王子茹。
也許有人會說李思雨只是工作狂,她並沒有背叛陳一鳴。
但是想要經營好一段感情或者婚姻,是要用心的。
如果總是在感情中計算著得失,總是想著自己,過分體現自我,那註定會失去這份感情。
芝芝和李思雨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她在婚姻和感情裡恰恰是失去了自我。
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只有掌握好分寸才能經營好一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