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讀不
最近的熱播劇《親愛的自己》成功引起了觀眾的憤怒,看到劇中張芝芝的遭遇,每個人都會想問上一句,「芝芝,你什麼時候離婚?」
好不容易長大,卻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在劉洋出軌之後,都極其希望劇情走向是張芝芝能夠硬氣一回,和劉洋離婚,離開那個噩夢一樣的家庭。
但是,如果張芝芝看似充實的生活,到頭來也只是一場自我感動的付出。在丈夫劉洋眼中身為母親,你就應該照顧好孩子,身為兒媳,你就應該照顧婆婆,這是你的義務。
張芝芝在這段婚姻中丟失了自己,她把全部的心思花在了家庭上,忘了同等的索取。一段完全失去了自我的婚姻,無論丈夫出不出軌,其實都不能長久的,而失去自我也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指出誰錯了,而是希望身處相似困境的人,多愛自己一點, 才會有人更愛你。
張芝芝在公司做著最基層的工作,每個月固定工資六千,老公劉洋月薪一萬五,家庭基本沒有其他固定資金來源,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家庭,被賦予了最狼藉的人間煙火氣。
為了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芝芝將孩子送進了富人圈的精英幼兒園,為了不讓孩子受排擠,芝芝也想要擠進富太太圈,可是不是一個圈子的註定很累。
張芝芝每天都在為家庭孩子轉,年復一年,白天上班,下班後回家整理家務,做飯,照顧孩子,而劉洋是個甩手掌柜,光等著吃飯。
再後來,重男輕女的婆婆來了,逼迫他倆要二胎,只為能生個兒子。因為生了女兒的芝芝被婆婆不待見,而劉洋卻又從頭到尾都站在自己媽這邊。
丈夫沒有跟自己的母親表明自己也不想生的態度,而是讓妻子背鍋,讓芝芝假裝有病,生不了了,這讓芝芝在家庭中更難以生存,被婆婆怎麼看都不順眼,更是被婆婆天天灌藥,而劉洋卻很有底氣的讓芝芝孝敬婆婆,要聽話。
芝芝就是這樣無我的為家庭犧牲自己,善良的沒有自我,結果劉洋還是跟同事出軌了。甚至在第三者在場的時候,芝芝罵了第三者,劉洋卻當著第三者的面打了芝芝。
如果芝芝更勇敢一點,知道適當的抱怨和傾訴,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家庭是靠兩個人彼此付出,而是一個人的硬撐,芝芝是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兒媳,但是她不夠愛自己。
張芝芝的性格比較偏向中國傳統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女性,遇到什麼事情自己都會先退一步,她的人生大半都是為了別人而活的。
芝芝作為受害者,並沒有得到大眾的同情,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切都是芝芝自己造成的。
張芝芝很懦弱,沒有自己的脾氣,什麼都依賴老公劉洋。就算上班沒有自我,工作只會任勞任怨;同時,她一直不捨得為自己投資,不捨得花錢。
這種符合中國傳統的「賢妻良母」的人,卻在現代社會中被人揉捏,不被看好。而現實生活中,張芝芝這種人,實在是太真實,太接地氣了,太多了。因為她屬於不折不扣的卑微的討好型人格,雖然上著班,但並不能稱得上獨立女性,凡事做決定,依然需要依賴別人。
芝芝在婚姻裡失去了自我,付出了很多,可最後還是出力不討好,反遭人嫌棄。正是因為忍讓的多了,所以讓自己沒了脾氣,連自己的底線都找不到了。
生活中的女性,都過著芝芝般的生活。你拼命顧家,家沒顧好,拼命掙錢,錢沒掙到,總想著對別人好,卻沒有人說過你的好,最後,還落得一無是處。
在《親愛的自己》這部劇裡,張芝芝的口頭禪就是「為了雨薇」,「為了女兒」。
她為了女兒能夠和別的有錢人家的孩子一樣,就給孩子報了很多的培訓班,即使這些培訓班要兩萬塊學費也不在乎。
張芝芝真的很累,她聲稱什麼都是為了女兒雨薇著想。可是她承擔得太多了,芝芝自己上著班,還得照顧孩子,在生活裡那是成日的圍著老公孩子轉悠。帶孩子、做飯、做家務,好像成了她理所應當做的事情。
明明自己也在掙錢,也有獨立自主的能力,為何讓自己過得這般辛苦。尤其是在發現劉洋出軌以後,更是有資格跟劉洋大動幹戈,受了這麼久不公正的對待,就應該為自己反擊,而不是捂著臉只會哭。
每個人的生活都存在著七八分的不如意,為什麼我們不是敗給了生活,就是輸給了愛情?
太過感情用事,過於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做再多,都不如多為自己想一想,畢竟,只有把自己過好,才能照顧好別人。
許多時候,不是悲傷不肯放過你,而是你自己不肯放過自己。你總是在意著別人的感受,總是希望別人對你的喜歡能多一點點,以至於難過的時候,你都忘了自己才是最值得心疼的那個人。
記得之前一檔綜藝《我家那閨女》中,papi醬和焦俊豔聊起了愛情與婚姻。
papi醬說,一個人最重要的人生排序應該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這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太多女人,把父母、丈夫、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太多了。在他們心裡,都會覺得這些人的一生過得好不好,比自己一生過得好不好重要多了。
但是幸福的女人,都懂得為自己投資,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更愛自己,讓別人更愛你。
有一句話說得好,「謀愛先謀生,愛人先愛己」,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好好愛惜,又怎麼去愛別人,怎麼會有別人愛你呢?
王爾德曾經說過一句話: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只有你自己充滿愛才有力量去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