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親愛的自己》,本以為張芝芝和《三十而已》裡的顧佳人設差不多。細看下去,張芝芝根本沒有顧佳那麼幹練,也沒有顧佳那麼有魄力。
她的丈夫劉洋只有和許幻山有相同的出軌跡象,但他沒有許幻山那麼愛老婆,張芝芝活成了現實版的肉夾饃,也活成了劉洋的出氣筒。
張芝芝和顧佳的相同點就是:愛家庭、愛丈夫、更愛孩子,為了孩子教育甚至可以放下面子和尊嚴,只是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不同的是,顧佳有煙花公司,經濟條件不錯,而張芝芝只是一個月薪6000的普通工薪階層,她也沒有顧佳的能力和魄力。
張芝芝進入太太圈,除了失去了尊嚴,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不僅白搭了很多錢,還沒有得到任何的尊重,在太太圈裡不過是個任人使喚的丫鬟,卑微到塵埃裡。
當劉洋問她:「人家跟我們就不是一個圈子的,你這麼使勁兒往上貼,不累嗎?」
張芝芝一臉驕傲的說著:「為了雨薇,不累。」
簡單的六個字,道出了: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
張芝芝的生活中心都是圍繞著家庭,孩子、丈夫是她的生活重心。
張芝芝每日忙於工作,回到家更是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帶孩子。
而劉洋呢,不僅不幫忙,偶爾帶一次孩子,還滿是抱怨,甚至連吃完飯的碗都要留著讓張芝芝刷。
劉洋的生活裡,根本就看到老婆的付出,也不知道感恩和寬容。
許幻山被老婆發現出軌時,是痛哭流涕,哭著求著讓老婆原諒自己。
而劉洋,被老婆發現出軌之後,第一件事情,不是道歉認錯,也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想著自己的面子應該怎麼保住。
魏亞雲挑釁張芝芝,劉洋還護著魏亞雲。狠狠的一巴掌打在張芝芝臉上。
這一巴掌,竟然沒把張芝芝打醒,張芝芝不僅忍下來了,還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為了女兒,不願離婚。
張芝芝的性格太軟弱了,她依舊習慣去忍受別人對她的傷害。她的軟弱才使劉洋更自信,知道即使打了老婆,她也不敢對我怎麼樣?還用離婚來威脅老婆。
張芝芝和劉洋的婚姻裡,太多的委屈,不只是在劉洋身上,還有一個強勢的婆婆。
婆婆來上海檢查身體,芝芝細心的照料著,卻得不到劉洋的理解。
就如劉洋說的「你怎麼把媽給招來了?」,這真不該是親兒子說出來的話。
婆婆想讓芝芝再生個孫子,逼著芝芝喝中藥,芝芝為了緩和婆媳關係,一直沒有反抗。喝了中藥後,一夜上了三次廁所。
芝芝求助劉洋,劉洋卻拿著公文包去上班了,把所有的壓力轉嫁給她。張芝芝懊惱到了極點,最後還是把藥給喝了。
在婆婆住院期間,因為用國產藥和進口藥的問題,劉洋誤會了張芝芝,只一句簡單的道歉,張芝芝就選擇了原諒了劉洋。
在婆媳問題上,劉洋一直在逃避,「你喝了不就沒事了」,這就是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劉洋的不作為、不在意、不負責任,讓芝芝處於一種緊張的婆媳關係當中。
正因為有了劉洋這樣的老公,張芝芝的婚姻才會釀成悲劇,要是沒有女兒,張芝芝對這個家肯定是絕望的。
張芝芝要是勇敢一點,就不會活得這麼憋屈。
節省的她,自己沒有幾件漂亮衣服,想買衣服,也要等衣服打折時再買,她給老公買的東西,連眼都不會眨一下,給女兒報輔導班,更是不嫌貴,自己買個化妝品,也是買最便宜。
張芝芝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感,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和人生意義。
從外貌和學歷上來看,張芝芝放棄現在的生活,也可以找到更好的。
如果在一段關係裡,你把自己放得很低,就別怪別人會看不起你。
當你習慣性地把自己放低,去為了這段關係妥協的時候,就別怪另一半會做出傷害你的事情。
儘管有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但是很多時候確實如此。一個人怎麼對你取決於你在這段關係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取決於你把自己看得到底有多重要。
婚姻中也是如此。儘管你們已經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按理說這樣的關係是很牢固的,其實不然。
女人們都要知道,當你沒有了需求,變得越來越懂事的時候。得到的不會是男人的珍惜,而是得寸進尺和理所當然。
有時候委曲求全換來的,不一定是幸福的家庭。劉洋和張芝芝的感情,從劉洋動手那一刻,就應該結束了
在現實生活中,張芝芝這樣的人物何嘗不是到處都有呢,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把自己活成了黃臉婆。
情感專家陸琪曾說: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東西,就要及時放棄,否則就會越錯越厲害。
及時止損,才是張芝芝最好的選擇。
女人,要的不過是男人的在乎。而想要男人在乎你,寵愛你,你自己必須有一定的能力。
我想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張芝芝會發生質的蛻變!當劉洋後悔求她時,她會華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