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背叛婚姻之後的劉洋,經歷了事業上的重創,身體上也遭遇了很大的摧殘,看清了魏亞雲的真面目,也終於知道了誰才是真正對自己好的人。
張芝芝允許劉洋回到家,劉洋在家當起了家庭煮夫,像是脫胎換骨一般,變了一個人,懂得了心疼張芝芝,學會了分擔家務,開始照顧孩子。
看到劉洋現在的樣子,仿佛已經忘記了他當初是怎樣一副討人厭的嘴臉,看到他討好和一副好男人的模樣,感覺還挺暖心的。
說實話看到這裡,我很擔心張芝芝也會因為感動或者是心疼從而忘記了曾經劉洋對她的態度,而選擇不離婚。
這樣的擔心並非多餘,有多少女人會因為孩子,因為他變好從而選擇重新接受對方。即使自己受過一些苦,但是只要他還願意回歸家庭,仍然願意給愛情一個機會。
我不知道該說這樣的女人是太容易相信別人,還是對愛情的要求太低,因為對方給了自己一顆糖就願意抹去他帶給自己的傷,其實不是因為她們很健忘,忘記了那些傷痛,而是因為她們已經習慣了委屈自己。
我們大部分女人都太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感動中,為自己的付出感動,為自己對家庭的犧牲感動,總覺得只要做得足夠多,對方就一定會感念自己的好。直到最後打臉的那一刻,才徹底清醒過來。
張芝芝曾經也是這樣一個女性,她把男人當成是自己的靠山,把婚姻當成是避風港,可是後來發現自己所遭遇最大的風浪就是婚姻給的。
張芝芝是懦弱的,一副眾人可欺的樣子,可是她相比大多數女人來說,卻又是很勇敢的。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去面臨更大的挑戰,在劉洋的示好面前,也沒有心軟。
劉洋做了一桌好吃的想要重新換回張芝芝的心,一副痛哭流涕的樣子,說實話作為一個看客我都差點感動,但是張芝芝沒有因為感動而動搖自己的決心,她仍然堅持要離婚。
她選擇照顧是因為夫妻之間尚存的一點情分,選擇離婚卻是為了自己。
她說她不愛劉洋了,當劉洋說為了雨薇好不離婚時,張芝芝說「我不想再為了孩子,委屈我自己了。」
劉洋說他已經不是以前的劉洋了,而張芝芝也不是以前的張芝芝了。
以前的張芝芝總是把自己活得很委屈,很窩囊,覺得只要丈夫好,孩子好久已經足夠了,哪怕自己什麼都沒有,也覺得心滿意足。
守著一個沒有任何上升空間不需要太大實力的職位,守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從來沒有想過要靠自己來拼搏奮鬥,得到更好的生活。
以前的她太糟糕了,只是一直都沒有發現,為了家庭孩子付出得久了,早已經忘記了回頭審視一下自己。只有當自己無所依靠的時候,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活著活著竟然把自己弄丟了。
很多女人都和張芝芝一樣,一旦結婚走進家庭,就會把家庭當成是自己的全世界,以丈夫為榮耀,以孩子為驕傲,常常把丈夫的事業掛在嘴上,把對方當成是自己值得誇出海口的門面。
可是其實即使你們已經是夫妻,榮辱與共,福禍一體,你們終歸還是兩個活生生的人。他好不好,是他的事,都與你無關。因為一旦他的心不在你這裡,就什麼都和你沒關係了,只有你自己好才是一輩子的事。
《三十而已》裡面太太圈的人看起來挺光鮮亮麗的,可是她們卻是很可悲的。
正如顧佳所說:她們因為冠著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價值半徑裡,再刨一份優越感,聚在一起炫耀,比較,真的是越光鮮越可悲。
很多女人都是把男人當成是自己的歸屬,活在丈夫的半徑體系裡,以丈夫的榮耀作為自己的籌碼,看起來很光鮮,殊不知這樣的光鮮就如同海市蜃樓,一點都不可靠。
我從不去羨慕那些因為家庭或者丈夫的原因而活成一片森林的女人,我欣賞那些靠著自己,獨立,自信,強大,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人。因為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她們永遠都不會暗淡。即使是一顆星星,也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光芒。
我喜歡看的電視劇也不再是那些依靠著男人而活出光彩的人,更喜歡看到的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獨自閃耀的女人。
在《我的前半生》裡,雖然最後羅子君是最大的贏家,可是我更喜歡唐晶,她獨立,睿智,雖然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愛,但是她已經是一道光。
比起張芝芝因為心軟而接受劉洋的道歉而言,離婚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結局。
比起那些因為孩子而選擇不離婚的女人來說,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而堅持離婚的女人更值得尊敬。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家庭而選擇不離婚,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好像很偉大,可是背後慢慢的都是委屈。
因為你心裡已經有了疙瘩,和他生活在一起肯定不可能回到當初,最後的結果是既讓自己委屈,也不會給到孩子真正想要的幸福。
女人的覺醒從不再委屈自己開始,告別了糟糕的過去,才能夠迎來重生。
我期待張芝芝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