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說妖

2020-08-03 滄海一粟247791399

說妖

吳地風俗敬奉的妖神,叫做五聖。村民稱他們作五郎神。其實是深山裡的山精木怪。百姓們非常害怕五郎神,家家都供奉,塑像穿戴的像王侯,神夫人打扮的像王妃。貧窮人家就把神像畫在木板上,叫做聖板。祭拜的時候也附帶祭拜觀音、城隍、土地神等。每次祭祀都殺牲畜、找樂工,由巫師主持唱頌歌,據說神喜歡聽這些,這樣的法事稱作「茶筵」。。士大夫家是這樣,老百姓家也這樣,拿不出錢的人家,借貸也要辦。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說妖

稍微大些的事情,就要在神前禱告求保佑,許諾做「茶筵」。如果事情沒辦好,就認為是自己不誠心導致,不敢說一句怨言。有人得了病,巫師也經常說是得罪了五郎神,告誡不要吃藥。還有些老婦人,和妖魅狼狽為奸,攫取錢財,自稱五聖教。

城西楞伽山是妖魅的老巢,山裡人說,曾看到有人打著火把在湖裡出來進去。又曾看到五個男子帶著姬妾隨從在古墳前飲酒。

五郎神趁人運氣衰落作祟,經常毀壞門窗,盜竊錢物,甚至燒毀人家房子,霸佔婦女。做的壞事不可勝數,下面只記錄幾件:

秀才徐岐的父親曾到神廟遊玩,同行的一個朋友對廟裡小鬼不尊重,鬼魅跟著徐父回了家。砸門敲窗,拋灑髒東西,還偷走了一箱子銅錢。徐家人大罵,銅錢從空中落下,撒了一院子,錢還是熱的。又在窗欞格子放上許多紙人,每個格子一個,都一寸多高。又有一隻人手映在窗戶上,手指頭像火一樣紅。徐家人在地下鋪上細沙來驗看足跡,果然出現幾十個腳印,都一尺多長。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說妖

醫生陳某,白天看到房梁上垂下一隻人手,還滴滴答答流血。吃飯時候,一隻大毛手伸過來搶走食物,然後聽到床後面傳出吃東西的聲音。

舉人查某,他家供奉五郎神的祠堂前有兩棵樹,某次伐倒用了。妖魅大怒,開始作惡,家裡多處起火,這裡撲滅,那裡又起。但是沒燒壞東西。祠堂裡的塑像,自己挪到了屋頂,直到把他房子弄壞,才安定下來。

夏某的妻子李氏,結婚那天,剛下轎子,忽然狂呼亂喊,自稱五聖。家人急忙設置供品祭拜,李氏又唱又跳像巫師一樣,跳到案子上,踩著祭祀的酒杯行走,杯子並不歪倒。李氏又拿刀割自己,但也沒受傷。這個女人現在還在世,偶爾還來我家串門,就是神情有些痴呆。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說妖

陳有義的女兒十七歲,出嫁的年齡被妖物魅惑,說:「我是五聖中的第三位,和你女兒有緣。」給陳氏女賜名五寶女。陳女從此能說出別人的禍福,有病或丟東西的人經常來找她著卜問,非常靈驗。時間長了,妖魅厭倦拋棄了她,現在也沒嫁出去。

自古妖由人興,邪妄之氣互相感召,聚集在一起,達到猖狂暴戾的地步。上任知府曹公嚴格禁止,把五郎神廟統統毀掉。曹公離任後,又逐漸興起,現在恢復到以前的樣子。如果再有哪位知府能消除這股妖風,那可就太好了!

【原文】吳俗所奉妖神,號曰五聖,又曰五顯靈公,鄉村中呼為五郎神,蓋深山老魅、山蕭木客之類也。民畏之甚,家家置廟莊嚴,設五人冠服如王者,夫人為后妃飾。貧者繪像於板事之,曰「聖板」。祭則雜以觀音、城隍、土地之神,別祭馬下,謂是其從官。每一舉則擊牲設樂,巫者嘆歌,辭皆道神之出處,雲神聽之則樂,謂之「茶筵」。尤盛者曰「燒紙」。雖士大夫家皆然,小民竭產以從事,至稱貸為之。

一切事必禱,禱則許茶筵,以祈陰佑,偶獲則歸功於神,禍則自咎不誠,竟死不敢出一言怨訕。有疾病,巫卜動指五聖見責,或戒不得服藥,愚人信之,有卻醫待盡者。又有一輩媼,能為收驚、見鬼諸法,自謂五聖陰教,其人率與魅為奸雲。城西楞伽山是魅巢窟,山中人言,往往見火炬出沒湖中,或見五丈夫擁騶從姬妾入古墳屋下,張樂設宴,就地擲倒,竟夕乃散去以為常。魅多乘人衰厄時作崇,所至移床壞戶,陰竊財物,至能出火燒人屋。其妖幻淫惡,不可勝道,記幾事於此:


  秀才徐岐之父嘗遊廟,同行一友戲溺其小鬼。徐還,魅逐到家,排擊門闥,糞穢狼藉,家人不知其何等怪也,呼為妖賊。嘗攝去一篋錢,罵之,乃自空擲下,散於庭,錢猶熱。窗眼中遍置寸許紙人,面目悉備,或見人手映窗,其指通紅如火。聞履聲,以沙布地,驗其跡數十,皆長尺有咫。

  醫士陳生,白晝見梁上露人手,滴血至地。方食時,有一人面如車輪,舒大毛手,攫其物去床後食,咂咂有聲。

  舉人查某家,所供祠中有二樹,偶伐以他用。魅怒,遂大作惡,火處處起,撲之則移去,但不焦灼。祠內土偶,悉起自行,登屋踞坐,儼如生者,竟毀其廬乃已。


  夏與妻李氏,偽吳司徒伯升之裔也。初嫁日,下輿,忽狂舞唱呼,自稱五聖。家人忙怕設祭,婦從房奔出,唱贊如巫然。祭案列酒杯數十,婦行踐其上如飛,杯了無傾側,時以刀自割,不傷。此婦今猶往來予家,神已痴矣。

  陳梧有義女年十七,將嫁,為魅所憑,曰:「吾五聖中第三位,與爾女有緣,故來。」賜其名曰:五寶女。女從此能言人禍福,有疾病、有失物者扣之,言多奇中。陳為繪五聖像奉之堂中。久之,魅亦厭倦棄去,今猶未嫁。

  大抵妖由人興,今流俗幕向如此,邪妄之氣相為感召,宜其久聚而不散,以猖狂橫恣也。前知府事新蔡曹公嘗嚴為禁約,焚毀其祠像無遺。公去任,乃稍稍復作,無何一切如故矣。後來者能舉公之善政而興起之,使妖魅消沮,誠一快也。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四則:第三個故事必須是穿越了啊
    這幾個故事都不是憑空杜撰,要麼出自古籍,要麼見於地方志。不過朋友們看個熱鬧即可,大可不必追根究底。第一個故事有一人姓劉名常,已過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認不認識,便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大怒。他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夢死。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志怪小說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自然離不開它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志怪小說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但是對妖神鬼怪和情節的的大膽想像卻是滿足了人們對荒誕離奇之事的好奇心和嚮往。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志怪小說流傳至今,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般受人尊崇,卻也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妖怪故事》:孩子,乖!否則就會被老馬猴吃掉
    於是,老馬猴吃小孩的恐怖故事,便成為了老人們手中的戒尺。 其實,不止童年世界,即使人類文明,也藉助鬼故事的力量,教化萬民,澤披萬世。 當然,我們現在稱老馬猴之類的故事為鬼故事,但是在古代,這些鬼故事,被稱為志怪故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古城夜宴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的一章。一個月夜,尼爾斯在海邊的沙灘上散步,鞋子踢到一個金屬小東西。撿起來後,是一枚銅錢,但鏽蝕的很厲害,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尼爾斯就把它扔掉了。一抬頭,發現前面出現一座城池,城門守衛的士兵穿著嶄新的鎧甲,把兵器放在一邊,正聚在一起賭博。他走進城裡,大街上特別繁華。兩旁商鋪林立,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華麗的古代衣服,在各店鋪前穿梭。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我摘錄的這個故事出自《冥祥記》,敘述的很簡單。由此看出,佛教漢代傳入中土。我看別的資料說,原始佛教以說「空」為主旨。傳入中土後,為了加速傳播、迎合中原文化,逐漸加入孝道,向善,等等。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聚集一起根據回憶錄下的經文。傳到中國,又過了兩千年,摻雜的東西很多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出自清.李慶辰《醉茶志怪》2 守貞小陳是河南人氏,從小雙親棄世,寄養在叔叔家,弱冠之時,叔叔替他操辦了親事,小夫妻恩愛和睦,更因為小陳遠行在即,更珍惜彼此在身邊的光陰。叔叔長年在京城做生意,身邊缺個可靠的幫手,料理了小陳的婚事後,便囑咐他來京,學一學生意經,將來也好獨當一面。小陳婚後不久,就不得不戀戀離開溫柔鄉打拼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年。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玉英
    作者(明代馮夢龍)說:「這個故事有些不符合邏輯。女鬼王玉英既然能生孩子,為什麼又要扔掉?能抱著去,就不能抱著回來嗎?而且衣帶上預言十八年歸來,也沒實現。還有,她能用一句話就治好韓生的疾病,卻保佑不了其他的,這麼大的神通,連四十兩銀子都沒辦法。這個故事很一般,為了告訴大家掩埋屍骨功德大,所以我把它保留下來。」
  • 古代志怪故事:鞏生遇狐女
    故事出自清代《益智錄》,後面馬竹吾等三人都是作者朋友,其中一人提到了聊齋裡的《狐諧》。這個故事肯定受了聊齋影響,但的確和《狐諧》大不相同。《狐諧》裡重在描述狐女的詼諧多才,有一段寫到,某次酒宴,眾人和狐女鬥嘴,狐女說,狐字左邊是一個小犬,右邊是一個大瓜,邊說邊用手比劃左邊和右邊的人。鞏生的故事重在後面部分,表達作者淡泊的人生觀。兩個故事裡的狐女最後都一去不返。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嚴壽珠
    這個故事裡的嚴壽珠,更是有道高僧轉世。有一點不太了解,他描述的清代的名妓都比較自由。另外,王韜藉故事給當時的人講了蒸汽機大致的原理。看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事,他是知道的。)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易萬戶
    (我還看過一個有關愛情的故事,原文不慎誤刪找不到了。大意是說,某生和鄰居女孩青梅竹馬。但他家境貧寒,女孩的父親為了斷絕他的想法,就要了很高的聘禮。某生和女孩約定等待,然後出門做傭工。十年才攢夠錢回來。那個女孩在家和父母抗爭,一直不嫁,但在某生回來的前段時間 ,她過獨木橋的時候落水溺亡。某生悲痛萬分,也不再娶妻,繼續掙錢,發誓在女孩落水的地方修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