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平樂》中,雖然曹丹姝是趙禎明媒正娶的中宮皇后,但終其一生丹姝都沒能真正走進趙禎心底,趙禎防備她、忌憚她、猜忌她,他一邊用妻子的標準鼓勵她解放天性,一邊又用一國之母的森嚴禮制壓制、強迫於她,於是,左右為難、權衡利弊之下的丹姝最終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深宮最為保險、穩妥的路——滅人慾、存理性、循規蹈矩過完一生。
《清平樂》劇照
只是丹姝在四方圍城中這一自保的法子,打破了趙禎對「嫡妻」的所有美好幻想,他用「懸絲傀儡」來形容循規蹈矩的丹姝,而他對丹姝的不滿也在張妼晗出現後達到了頂峰。
趙禎對丹姝第一次擺在檯面上的不滿,是丹姝身邊的宮女與內侍暗生情愫被張妼晗身邊的人發現後捅到了趙禎面前,趙禎本好意顧忌她皇后顏面,想私底下輕拿輕放,哪知丹姝卻用宮中規矩步步施壓,執意要嚴懲,被忤逆了的趙禎惱羞成怒,他望著眼前這個穿著皇后翟服,步步相逼的賢惠皇后,語氣不無諷刺的問道。
「你一輩子以規矩為武器與我對峙,曹丹姝,你得到你想要的嗎?」
趙禎質問皇后
丹姝以挺直的脊梁,堅定的目光用以作答,見著毫不退步,倔強而又固執的皇后,趙禎終是拂袖而去。
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帝後不歡而散了,猶記得夫妻倆明明前一夜還同床共枕,交頸而眠的,哪知第二天卻因深宮規矩再起隔閡。
趙禎拂袖而去
而被說「以規矩為武器」的丹姝,明明是這場對峙的贏家,為何在趙禎離去後,卻獨守在空蕩蕩的宮殿內默默傷感垂淚。
這對帝後CP、君臣夫妻,明明是整個國家規矩禮制的最高制定者也是維護者,但同時他們也被他們制定、維護的規矩禮制制約一生,導致兩人半生疏離,漸行漸遠。
初看《清平樂》時,一直不太理解丹姝為什麼要把規矩禮制看得這麼重,甚至為此不惜與本就不喜她的趙禎對峙起來?可如今再看《清平樂》,才明白,丹姝循規蹈矩、端莊賢惠的背後,不過是時代背景下,封建思想、宮規禮制對女子的壓制和塑型罷了。
真正的是初看不知丹姝苦,再看已知丹姝痛。
在電視劇《清平樂》開頭,閨中的丹姝可以頂替兄長名額去應天書院讀書,拜名師範仲淹為師;二婚的劉太后可以手握大權垂簾聽政,看到這些會讓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宋朝女子也如唐朝女子一般,女子不再困頓於後院的方寸之地,也能走出閨閣建功立業。
可是觀其劇中人物對話,方知錯了,宋朝女子雖然地位有了提高,但依舊還是被困在後院閨閣,她們努力提高自身學識技能,一是為修身養性,二主要是為以後夫家服務,便於相夫教子。
所以即使晏殊認為丹姝學識比肩男兒,也只是欣慰於她以後能更好的相夫教子持家,而從未想過讓她真出閨閣,為社會服務。
晏殊對丹姝的一番評價
就連身居高位,手握大權的劉太后也是一樣的想法,她鼓勵郭皇后多多讀書,是為增長見識,修身靜心。
劉太后勸告郭皇后多讀書
因此,宋朝雖然已經不再用「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束縛女子成長,但仍舊把女子困在後院一畝三分地中,她們仍然被當成男子的附屬,主要學的依舊是女紅、以及持家管理的中饋,私底下的娛樂也只有插花品茗,點茶釀酒,但所學這些技能都是為了以後能討好夫君所用。
《清平東》中,曹皇后成為趙禎的皇后,除了家世外,眾臣還有一個頗為陰暗的心思,就是覺得丹姝能在新婚之夜嚇跑未婚夫婿(以訛傳訛的版本),必定容貌不佳。顏值不高,那就魅惑不了君王。
丹姝因「貌醜」被百官選為皇后
因為「貌醜」被選為皇后的丹姝,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對於女子外貌的偏見,顏色太好是女子的原罪,因為顏色越好,就越會蠱惑男子廝混,而為了防備男子被女色所迷,也為了向別人承認自個不是貪色之人(男子都嘴硬),男子多會選容貌平常、舉止端莊的女子為嫡妻。
那麼問題來了,按社會標準選擇的嫡妻因為不是男子自個心底真正想要的,往後嫡妻所受的冷待可想而知。
丹姝新婚獨守空房
丹姝也遭遇了同樣的處境,因為「貌醜」,新婚之夜被趙禎冷落,導致她獨守婚房一個大寒夜,雖然後來見到丹姝真人後,被「喜」了一下,但後宮比丹姝容貌好的大有人在,特別還有一個舞姿妖嬈、嬌豔如花的張妼晗後,「端」得太過的丹姝自然遭受了冷落。
趙禎和寵妃張妼晗
男子防備女子顏色太好蠱惑自己,歸根究底不過是對自己的自制力不自信罷了,但社會背景下的女子卻不得不因為男子這一偏見和選擇買單,導致容貌姣好的女子淪為妾室玩物,而容貌平常的女子為迎合社會上嫡妻標準,不得不開始走端莊大氣、溫柔賢惠的路線。
古代聯姻,向來都是家世首之,人品次之,容貌末之。也就是說,只要兩個家庭聯姻,家世是第一個考核條件,丹姝出生名門,祖父是開國元勳,而丹姝本人熟讀經史,在李家婚事處理上落落大方,為她誠信的人品加分不少,在如此優秀的硬性條件之下,她就「不幸」的被百官瞄上,被推舉為一國皇后。
婚後的丹姝經常在夜色中沉默獨坐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丹姝因家世一躍成為宋朝皇后,卻也因家世太過顯遠赫而遭趙禎忌憚和防備,後期趙禎身體每況愈下、臥病在床時,甚至當著大臣的面大喊「皇后謀大逆」。
趙禎病中大喊皇后謀逆
由此可見,在婚前因為家世成為丹姝助力的曹家,在丹姝婚後反而成為她的拖累。
婚後的丹姝,前期還想為自己的情感盼一個回應,可隨著趙禎一次次讓他失望,她索性熄了心思,專心做好皇后份內之事即可。
初掌後宮,想著侍候趙禎的嬪妃姐妹「勞苦功高」,與趙禎商量後就給嬪妃升了位份,哪知卻遭百官彈劾,稱她升嬪妃位份一為籠絡人心,二為立威。
後宮人事升遷本就是皇后份內之事,但百官惡意揣測讓她剛伸出的爪子很快就謹慎的收了回來,從此她把自己和所有人框進「宮規」的架子裡一一對照而行,再不敢擅作主張。。
丹姝被「妻從夫」所壓
只是宮規也出現了破壞者,趙禎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寵妃撐腰,不知不覺間讓寵妃充當了宮規的破壞者,被「妻從夫」所制,導致丹姝的皇后尊嚴一再被冒犯,權責也是被一壓再壓。
被百官(大家長)長期監視、審視的丹姝,只能按著他們期盼的樣子把自己塑性,只是這樣的塑性仍遭到夫君的破壞和不喜,女子的生存空間一再被要求、規定,最終丹姝失去了自我人格,成為了按宮規禮制塑造出來的端莊、大度的賢惠皇后。
丹姝那個時代下的女子:從小就被灌輸為夫君服務打理後院的思想;長大後為迎合社會標準把自己塑形成端莊、賢惠的嫡妻形象;用好家世謀得好姻緣的同時,婚後不但因家世遭到反噬,還遭到夫家的壓制和再次塑形,所以本是才華橫溢、恣意明媚的丹姝,一入宮門後,漸漸褪去鋒芒,很快被塑型成了百官交口稱讚「大度、賢惠」的皇后,但卻一生無愛、無寵、無子,看似尊貴一世,實則孤苦一生。
丹姝感嘆自己不是男兒身
所以,那個時代下的女子,看著自己一點點的被壓制、塑形成社會所期盼的樣子,卻也只能悲嘆自個為何不是男兒身,這何嘗不是那個時代下身為女兒身最大的不甘!
END!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