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惜毀容,有人差點送命,《三國演義》電視劇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08-28 漢時明月

四大名著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它們才開始陸續被搬上銀幕。1986年,西遊記首先登陸螢屏,1987年紅樓夢也拍出來了,按說三國演義應該也很快就能跟觀眾見面,可是全國觀眾等啊盼呢,它就是沒動靜。原來,自打西遊記被搬上螢屏之後,中央電視臺就有了拍攝三國演義的打算,但是各路專家開會一商量,最後都認為這事不好辦,很可能會吃力不討好。為什麼呢,首先三國演義跟西遊記、紅樓夢不一樣,後兩部要不是神話要不就純屬虛構,好看就可以了,沒人較真,而三國演義呢,它既有真實的歷史背景,又有小說的演繹,兩者之間的度很難把握。萬一沒拍好,那糟蹋歷史的罵名,誰都擔不起。其次,三國演義整個小說跨度長達幾十年,篇幅巨大,人物眾多,還有大量的戰爭場面,以央視當時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想拍出原著那恢宏的氣勢就是一個字,難。

就這樣事情一拖就是好幾年,直到1989年七月,廣電部和央視的領導才下定決心,反正都得拍,晚拍不如早拍,有再多的困難,那也得迎難而上。經過多次的討論,領導們決定由王扶林來挑這副重擔,當三國演義的總導演。

王扶林是中國的第一代電視人,咱們國家的第一部電視劇,叫《敵營十八年》,就是由他執導的。更重要的是,兩年前由王扶林導演拍的紅樓夢,那是大獲成功,所以說他絕對有經驗。

接著,王扶林又找來了蔡曉晴,沈好放等五位國內最優秀的電視導演,一起來籌備三國演義的拍攝。導演班子搭好之後,他們又找來了國內最好的電視編劇,最權威的三國史專家,歷時半年幾易其稿,終於把120集的小說原著改編成了八十集的電視劇本。

有了劇本啟動資金也到位了,那麼接下來就是選演員了。別說這還真是個難題,要知道三國演義裡光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四百多個,很多人物是家喻戶曉,在老百姓心裡都有著明確的形象,不是說你會演戲就能上的。那麼上哪兒去找這麼多合適的演員呢?為此,導演組走遍了國內幾乎所有的電影廠、劇團、專業院校,面試過的演員多達一千多人。為了把好演員關,王扶林還親自定下了兩條規矩,不管角色大小,定演員都得六個導演一致點頭才行,有一個覺得不合適,那就不用。還有劇組選演員不看名氣和資歷,只看合不合適,所以當時不少的新人甚至是非專業演員都意外的得到了機會。比如說貂蟬的扮演者陳紅,當時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有人就告訴她三國演義劇組正在選貂蟬的扮演者,你可以去試試。

當時陳紅想這麼大的戲,這麼出名的角色,想演的明星那還不多了去了,怎麼可能輪到我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不過抱著增加一點面試經驗的心態,陳紅還是去了劇組,結果一上妝一試鏡,六位導演那是連聲叫好,行了貂蟬就是她了。就這樣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新人陳紅走進了劇組,她也確實沒有辜負導演們的信任,劇中的貂蟬一出場就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倍感驚豔。

只要能演好角色,別的什麼都不看,這就是當年三國演義挑演員的唯一原則。而今天不少的影視劇選主角,首先看的是演員的腕夠不夠大,粉絲多不多,你說這個效果能一樣嗎?

而說到主角,當年三國演義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諸葛亮由誰來演,卻遲遲定不下來。今天我們都知道,扮演諸葛亮的是唐國強,國家一級演員,老戲骨。而在當時,唐國強在全國觀眾心目中就是一個奶油小生的形象,因此當王扶林一提出讓唐國強演諸葛亮這個想法,不少人就直搖頭,表示怎麼能找個奶油小生來演諸葛亮呢,對不上號啊。反對的聲音,最後甚至都驚動了廣電部的領導,有一位副部長就多次找到王扶林詢問此事。而面對領導的質疑,王扶林沒有多說話,而是拿出一本三國演義直接翻到諸葛亮出場的那段。我們來看看小說裡是怎麼寫諸葛亮出場的: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麾,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而唐國強一米八幾的大個子,不正是身長八尺嗎?面如冠玉,說通俗一點不就是細皮嫩肉嗎,怎麼能說唐國強跟諸葛亮對不上號呢?當然了,王扶林頂著壓力堅持要用唐國強,還不光是這兩點,定妝試鏡之後,他更加確定唐國強一定能演好諸葛亮。後面的事那就不用多說了,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不但獲得了億萬觀眾的認可,還一舉奪得了第二年的電視飛天獎的最佳男主角。而演完諸葛亮,唐國強立馬就摘掉了奶油小生的帽子,綻放了事業的第二春。

說到這兒,咱們再來說一說大家都可能非常感興趣的片酬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拍三國演義一共耗資是一億七千萬,這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也許有人覺得劇組這麼有錢,那演員們拿的片酬肯定少不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三國演義》裡的主要演員,無論名氣大小,資歷深淺,片酬都一樣,每集只有225元,一分也沒多。像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這樣最重要的角色,演員從頭演到尾,也就只能拿個兩三萬塊錢,至於其他的演員,那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參演三國演義的演員基本上就沒有衝著錢來的。像演呂布的張光北當時名氣已經不小了,可是接到劇組的邀請之後,二話沒說就來了。劇組一開始準備讓他演周瑜,試鏡之後發現不理想,接著又試演趙雲,還是不合適,試來試去大半個月,最後才確定讓張光北演呂布。

一個當紅的明星被導演們這樣折騰,換今天可能嗎?還有演周瑜的洪宇宙當時名氣也不算小,結果剛進來的時候,被安排的角色卻是青年袁紹這樣一個小小的龍套,可他依然是演得認認真真。後來是最初演周瑜的演員,因為家裡有急事演不成了,洪宇宙才得到了出演周瑜的機會。

在三國演義劇組裡面,像張光北洪宇宙這樣的情況可不在少數。再舉個例子,周瑜的夫人小喬,在三國裡面算不上一個什麼重要角色,戲份不多。可是導演組精益求精,覺得小人物也得出彩,不能馬虎。當時試了不少女演員,大家都不是很滿意,最後總導演王扶林想起了一個熟人,紅樓夢裡演秦可卿的何晴。何晴的名氣當時已經非常大了,可一聽王導說要演三國演義,何晴二話沒說就來到劇組。上完妝導演們一看,這份溫柔賢淑的勁,活脫脫就是人們心目當中的小喬。而何晴自己都沒想到,出演小喬讓她創造了一個記錄,什麼記錄呢?她之前已經演過《西遊記》裡四聖試禪心那一集裡面靈吉菩薩變的憐憐,還有《紅樓夢》裡的秦可卿,後來又演了《水滸傳》裡的李師師,再加上小喬,何晴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個演遍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演員。

經過了這一番的折騰,三國演義劇組終於是選好了演員。按說演員全部都到位了,就該開拍了吧,換一般的電視劇肯定是這樣,因為耽擱一天那就得多花一天的錢啊。可想要拍出經典來這麼做可不行。演員到位之後,所有人還必須先進學習班。這個學習班還不是三天五天的,而是整整四個月。那麼這四個月裡大家都幹什麼呢?每天早上,全體男演員都要早起先學騎馬練身體,接下來一整天就是雷打不動的六節課,聽各路專家講三國歷史,講漢代風俗禮儀,講古代戰爭的陣法,一句話,就是人人都得吃透原著的精髓。四個月後,等人人都吃透了原著,劇組這才正式開機。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億七千萬的大製作,可是錢大多都投在了建拍攝基地,弄服裝道具上。光是無錫和涿州這兩個基地,就花了差不多一億,三萬多套服裝,六萬多件道具,又花了幾千萬,剩下能花在演員酬勞,生活待遇上的錢,算下來就沒多少了。當時劇組規定,從演員到場工,所有工作人員一視同仁,大家吃一樣的大盆菜大鍋飯,住一樣的四人間宿舍,倒不是大家願意過苦日子,而是好鋼得用在刀刃上,只要能拍出好戲來,吃的差一點,住的擠一點都不算什麼。

演員們後來一說起這段經歷,都是少不了一個字的感嘆,苦啊。怎麼個苦法呢?咱們來看幾個例子。拍借東風這場戲的時候正值隆冬季節,太湖邊那更是狂風大作,寒氣刺骨。就是這樣的天氣,唐國強還得穿著單薄的道袍,赤腳踩在冰冷的石頭上,一拍就是兩天。等戲拍完,唐國強不但凍成了重感冒,兩隻腳也被凍得是又紅又腫。而挨凍的,也不止唐國強一個人,三國演義劇組的最高記錄,那是幾百人同時感冒。有這麼一場戲,可能有觀眾還有印象,赤壁之戰前夜,曹操在江邊大宴文武,還橫槊賦詩。

為了表現曹操志得意滿的氣概,那場戲場面很大,角色加群眾演員總共有好幾千人。而當時的無錫雖然沒有北京那麼冷,但是也有零下三四度的樣子。而且劇組都是通宵的拍,一共拍了幾天幾夜,據當時演曹操的鮑國安回憶,當時拍攝現場全是一片咳嗽聲。

要說為拍戲感個冒生個病是苦,那有些演員就不同意了。演關羽的陸樹銘就說了,感冒算什麼,我為了演關羽我都毀容了。拍個戲還能毀容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關羽的相貌除了面如重棗,長鬚過腹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長了一雙丹鳳眼。所謂丹鳳眼就是眼睛的外側眼角明顯要高於內側眼角往上挑著,而陸樹銘的眼睛不是這樣的,那怎麼辦呢?當時的特效化妝技術還不成熟,為了給陸樹銘造出一雙丹鳳眼,化妝師想了一個土辦法,就是用乳膠條粘住陸樹銘的外側眼皮,再用力往上扯。這麼一來,丹鳳眼的效果那是出來了,可是演員就遭了罪了。每次卸完妝撕下乳膠條後,陸樹銘的兩邊眼角都是破了起泡,最後還留下了兩個永久的痕跡,所以陸樹銘常戲稱為了演三國演義自己都毀容了。

為了關羽的一雙丹鳳眼,演員陸樹銘幾乎被毀了容,不過要跟下面幾位演員比起來,毀容又只能算小兒科了,人家拍戲差點都丟了性命。這樣的演員在三國演義裡面有好幾位,第一位就是演呂布的張光北。鳳儀亭這場戲的高潮是董卓發現呂布跟貂蟬的私情,頓時惱羞成怒,操起方天畫戟,直接就甩了過去,想取呂布的性命。拍打戲的時候,張光北用的方天畫戟,那是鐵打的真傢伙,三十多斤,拍鳳儀亭時劇組特意做了一把仿製品才幾斤重,就算是不小心扎到演員身上,也出不了大事。沒想到這仿製品安全是安全,可是擲出去的時候輕飄飄的,完全表達不出董卓那種氣急敗壞的感覺,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張光北主動提出,算了就用那把真傢伙吧,結果拍的時候還真就差點出了事。演董卓的演員擲畫戟的時候力量稍微大了一點,三十多斤重的鐵戟呼的一下擦著張光北的肩膀,深深的扎進了門板裡。效果是出來了,可在場的所有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只要再稍微偏上一點兒,那可就出人命了,至少一條胳膊是保不住了。

張光北這場戲雖然危險,可是萬幸人沒事,算是有驚無險。而下面兩位演員可就沒有這份幸運了,人家可是付出了血的代價。

長坂坡這場戲為了表現趙雲武藝高強,有這麼一個情節,趙雲的戰馬被陷坑絆倒,摔下馬後,他爬起來接著打,還很快又躍上了戰馬。就這麼一個情節,可是第一次拍的時候,演趙雲的張山從馬上一摔下來,可就爬不起來了。原來張山當時一頭撞到了土坑邊上,撞的是頭暈眼花,而且頭上也留下了一個傷疤,幸虧頭沒撞破,也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跟張山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演張飛的李靖飛。有天拍劉備三兄弟一起騎馬跑的戲,導演要求他們一定要快速跑,結果劉備關羽快到終點的時候,回頭一看,怎麼三弟沒了。原來因為馬跑的太快了,李靖飛一個不留神就重重的摔倒在地上,頓時就昏死了過去。到醫院一檢查,腦震蕩加骨折,李靖飛躺了一個月才恢復過來。

說完了演員吃的苦,咱們再來說說導演。導演們倒是沒有生命危險,可是他們吃的苦也是尋常人難以想像的。三國演義裡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這樣的大場面不少,而拍這些大戲,群眾演員動輒就幾千,甚至上萬,還要四處放火,七八臺攝像機從水、陸、空三個方向同時拍攝。導演既要調度場面,又要協調幾十個部門相互配合,還要看效果,幾天幾夜不合眼那都是家常便飯。

而比勞神更辛苦的,那就是勞心了。三國演義這種名著改編的電視劇,要把文字變成畫面,絕不像咱們外行想的那麼簡單,有的時候一個鏡頭就能讓導演想破腦袋痛苦不堪。比如說草船借箭這場戲,按照原著裡的描寫,它是在大霧當中進行的。文字處理很簡單: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12個字就夠了,接下來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可是拍電視劇就不一樣了,放煙霧的話你什麼都看不清也拍不清,沒有霧的話,它又對不上原著。為了這事,導演蔡曉晴愁了好幾天,絞盡腦汁,最後總算是想到了解決辦法。她先拍外景,表現船在茫茫大霧之中,然後鏡頭就轉到船艙,對著案几上一個裝滿酒的酒杯,用酒杯的動靜,來表現船隻中箭後的傾斜與搖晃。

可以說三國演義的每一場戲,每一個鏡頭,都集中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1994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臺在播完春晚之後,試播了三集三國演義。當時凌晨兩三點了,又剛剛看完春晚,按說大家都應該休息了,沒什麼人還會繼續看電視。可是第二天收視數據一出來,試播版三國演義的收視率竟然直逼春晚。

1994年10月23日,完整版三國演義正式在央視播出,首日收視率高達46.7%。這是什麼概念,它意味著有將近五億的觀眾圍在電視機前收看同一部電視劇。因為三國演義的熱播,從內地到港澳臺再到東南亞,甚至整個亞洲都掀起了一股三國文化熱。所以說真正的經典,是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文化,打動所有人的。但是這樣的藝術作品需要像電視劇三國演義這樣,數年磨一劍,凝聚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才最終能夠創作出來。

相關焦點

  • 為了拍好這部劇,有人不惜毀容,有人差點送命,終成一代經典巨作
    很多人都知道,拍三國演義一共耗資是一億七千萬,這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也許有人覺得劇組這麼有錢,那演員們拿的片酬肯定少不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三國演義》裡的主要演員,無論名氣大小,資歷深淺,片酬都一樣,每集只有225元,一分也沒多。
  •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很多人會說《三國演義》太熟悉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故事早已爛熟於胸,以前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直到最近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突然意識到,以前只是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但是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知之甚少。三國的故事開始流傳,宋、元時代,三國人物由民間藝人帶上講臺,北宋出現專門「說三分」(即三國故事)的藝人,三國故事最早史話本是元初的《三分事略》。目前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在上述史書、雜記、平話、戲曲基礎上寫成的。「據正史,採小說,證文詞,通好尚」。
  • 《三國演義》冷知識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籍貫至今不可考證,有人說他是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認為是浙江杭州人。2.羅貫中曾經當過元末軍閥張士誠的幕僚,也就是說,他曾是朱元璋的敵人。3.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還創作了《隋唐志傳》、《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作品。
  • 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好在哪裡?
    近日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重新在B站放出,引來不少人重溫。在豆瓣,央視版四大名著裡《三國演義》評分為9.4,僅次於88版《紅樓夢》。之所以說《三國演義》有門檻,有很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因為大家也能明顯覺察出央視版《三國演義》與我們看過的主流電視劇完全不同的許多地方.
  • 細品電視劇三國演義:東漢王朝的衰落
    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就是黃巾起義時起義軍所喊的口號,也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開頭。《三國演義》讓人對三國歷史充滿了興趣,本人至今看都是津津有味,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推敲,並深入研究。《三國演義》黃巾起義是由張角,張梁,張寶所領導以太平道(道教的一枝)作為起義綱領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為漢末戰亂拉開了序幕。
  • 電視劇老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哪個更好?
    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的人氣應該是最高的,即便沒有讀過三國的人,或多或少也能說出幾個三國人物。改編自《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不少,其中94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的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這兩部作品也經常被拿來做對比,有人喜歡老版,也有喜歡新版,那麼,老版三國和新版三國哪個更好,都有哪些亮點呢?老版《三國演義》好在哪裡?
  • 三國演義中一筆帶過的小人物,後世卻用30集電視劇來紀念他
    導讀:三國演義中一筆帶過的小人物,後世卻用30集電視劇來紀念他文|銘人歷史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三國演義中一筆帶過的小人物,後世卻用30集電視劇來紀念他!
  • 眾多版本的潘金蓮,有人清純,有人可愛,有人貌似狐狸精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成就自然不可小覷,因此根據經典改編的相關電視劇自然是備受大家關注。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水滸傳》就是一部男性角色的世界,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深入人心,但是如果說起其中的女性角色,你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潘金蓮這一人物,她在這部作品中的分量雖然不重,卻以獨特的人物形象,絲毫不弱於一百零八好漢中某些人物。
  • 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三國演義》:電視劇不敢演的一段;編劇:這一段的曹操不能上電視
    而既看過原著,又看過電視劇的朋友,會發現:《三國演義》原著中,有一段精彩的情節——董卓焚洛陽而西遷長安,曹孟德追擊董卓卻遭伏擊。我大概的查了一下,羅貫中用七百餘字描寫這段精彩情節。可是,電視劇卻對這一段一筆概過。這一段寫的是什麼?電視劇又為何不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 電視劇《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一定要殺於神仙?於神仙確實該死
    重看經典電視劇94版《三國演義》,看到孫策之死這集,頗有感概。這集出現一個氣死孫策的導火索於神仙。孫策受了箭傷,本來都要養好了。結果因為這個於神仙,氣的舊傷復發,英年早逝。有人也許會說,第一次見面孫策著便裝,於神仙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孫策呀,所以沒有跪拜也正常吧。
  • 《雲邊有個小賣部》: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
    故事裡都是小人物,卻展現了最真實的我們,外婆,故鄉,喜歡的人,在這一程中總有人哭, 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喜歡的可以點點關注
  • 品《三國》,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拿歷史說事?
    於是我回覆:本文從頭至尾講論小說《三國演義》,說歷史請繞行。再無迴響。今日閒來無事,梳理三國演義的虛與實,供君一樂。嚴格來說,這是有偏差的,於是就有人為純潔歷史而證明、而說事。其實,易中天教授的史評有道有術,只是術多了點,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子品三國,卻沒有把握歷史大勢和人物一生形跡,往往隨便拿出一兩個故事,或者僅憑《三國志》作者陳壽的某一個個別觀點,就作為論據得出結論了,顯得有些飄。所以,梁宏達敢於直言他是二三流學者。
  • 有人說玄幻修仙類,小說是天,動漫是地,電視劇是毀天滅地。
    而對於改編成電視劇我真的很牴觸,改的都是什麼啊,面目全非,特效不行我們沒有要求,可是情節就亂七八糟就受不了,我不知道編劇沒有看過小說還是故意那樣改的,他完全可以不要取名為鬥破蒼穹,取一個別的名字就可以當做一部新的電視劇了,我想,如果劇名和人物名改一下,然後再播放放出來,估計大家不會把它和鬥破聯繫起來的,對於沒有看過小說的朋友,看了肯定覺得不錯,可是對於和我一樣的小說迷來說簡直有想罵人的衝動
  • 那一夜,有人迷亂醉酒,有人挨揍怒吼
    可那天晚上,喝了幾杯酒,有人就現出原形了。馬帥拉起王麗的手開始說些甜蜜的悄悄話,王麗也沒有把手抽出來,就任他抓著。又是幾杯下肚,兩個人抱在了一起,雙唇開始往一起貼。 接著,馬帥擁住王麗,往女生宿舍挪步。進了屋,馬帥用腳一勾,門嘭地一聲關上了。接著,咔噠一聲,門被反鎖了。裡面傳出些動靜,接著,響起了王麗的哭聲。
  • 94版《三國演義》:唐國強出演諸葛亮,為何會遭不少人反對?
    近期以來《三國演義》被日本翻拍的消息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覺得日本翻拍一定很難拍出我國這部經典的古典名著,並且日本極有可能會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惡搞。有人支持文化走出國門傳播的同時,也有不少的人反對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三國演義》在日本非常的受到歡迎,很多日本作家都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日本改編的三國背景的遊戲也是非常的經典的。
  • 5本先婚後愛文,有人在婚姻裡流離失所,有人在婚姻裡歡喜自贖
    有人在婚姻裡流離失所,有人在婚姻裡歡喜自贖。1.《假愛真做》 聖妖書評:豪門、先婚後愛題材。在蕭暮雨被查出患了骨癌後,蕭瀟不惜數次以身試藥,為養兄治病籌錢,最後她與博達集團董事長傅寒聲暗中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婚姻生子協議。而後,曾經陪伴蕭瀟長達19 年的英俊男孩病逝, 蕭瀟正式嫁入傅家。傅寒聲默默暗戀蕭瀟多年,他一直暗中打探著她的消息,也知道她與蕭暮雨感情深厚。他自認為自己這一生逢賭必勝,從未輸過誰,唯在感情上輸給了蕭暮雨。
  • 三國演義與歷史的出入(草船借箭)
    大家好,我是靈動易居愛影視,對於三國演義電視劇應該是家喻戶曉,至於三國志就不一定都知道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二者都是描繪了三國時代的一幅政治風雲的彩色畫卷
  • 期待下一場《三國志》盛宴:《三國演義》有憾,《三國》存遺
    《三國演義》也刪減了部分神鬼劇情,比方說玉泉山顯聖那一段。假如有人再拍三國類大型連續劇,會是什麼境況?必然不能原著小說的拍,已經有《三國演義》了;也不會小改大尊的模仿《三國》。那麼只剩一個沒被動過的《三國志》。不能拍嗎?先看看兩版電視劇的主要優缺點,再看看有沒有拍的可能。
  • 94版《三國演義》為什麼被譽為經典?從幕後的三個小故事聊起
    今天,結合94版《三國演義》幕後的幾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我和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為什麼這部電視劇能夠被譽為難以超越的經典。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如果算上其創作時間,距離今天已經將近30年。30年,是一個頗為漫長的歲月,可以見證一個人的成長曆程。然而直至今天,這部電視劇依舊在觀眾心目中擁有深刻印象和無上的地位,劇中一幕幕經典場景和生動的人物角色成為了觀眾經典的記憶。接下來我要分享的這三個小故事中,或許可以幫助大家窺探出94版《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