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奇案:爭親不成,嫁禍情敵,包公見贓物是銅錫,便知此案有疑

2020-10-26 蕉葉夢

看古代百案 聊人性黑暗

文:蕉葉夢

一見美人色心起,求親被拒欲報復

永平縣周儀,娶妻梁氏,生下女兒玉妹,年方二八,姿色上佳,因有個賢惠的母親,玉妹自幼便受到嚴厲的教導,四德兼修,十裡八鄉無不稱讚玉妹的品格,女兒六七歲時,周儀看上了同鄉的楊家,便把女兒許給楊家之子,楊元。

兩人互看了生辰八字,十分滿意,打算挑個良辰吉日讓玉妹過門,不料梁氏突然亡故,因要守孝期,兩家的親事便耽擱下來,當地有個富豪伍和,為人奸詐,靠放印子錢為生,得來的都是不義之財。

一日,他去欠債人家中要錢,路過周家時,見周家門戶大開,他探頭探腦朝裡頭看去,一眼瞥見院內的玉妹倚著刺繡,只見這女子容貌上佳,身段苗條,伍和心中一跳,再也不能忘懷,遂問僕人道:「這是誰家的女子?長得如此美豔。」

僕回答道:「這是周家的女兒,叫玉妹,」伍和起了色心,又問:「這女子可許了人家?」僕人回道:「還不知,要不小人替你去打聽打聽?」伍和阻止,打算自己弄個清楚,回去之後,伍和想著玉妹的容貌,日夜思念,寢食難安,遂請了媒人魏良來。

魏良家貧,見伍和來請,意圖討好,一聽伍和求親的事,立即答應下來,次日,他便梳洗一番去見了周儀,談起玉妹的事,魏良說道:「周老爺,我們當地有個伍和,是遠近聞名的大戶,他家極富,田地千頃,門第也高,聽說周老爺的千金品貌俱佳,特讓我來求親,想給你做女婿,所以今日來問問周老爺的意思,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儀聞言,心中不喜,他十分厭惡伍和的為人,又不願得罪他,只得婉拒道:「伍官人年少英姿,家中有錢,這我也是知道的,只是小女與他無緣了,先前我家早就和楊家定了親,將女兒許給了楊元。」

魏良只得將此話報給了伍和知曉,伍和大怒:「我家有錢,門第也高,又不是屈居在楊元之下,為何這周老頭敢拒絕我?實在氣人,若是不出了這口惡氣,我定不姓伍,」魏良見他惱怒,也知他不是個好性,便勸道:「伍官人,古人說得好,爭親不如再娶,伍官人何必如此執著?」

伍和聽不進這話,打算尋個由頭去告官,魏良怕出事,悄悄託人私下裡通知了周儀,得知此事後,周儀立即託了原媒去楊家說合,擇日就送了女兒去楊家完婚,想杜絕爭端。

爭親失敗心中恨,誣告情敵遭訓斥

伍和得知玉妹嫁人,怒上心頭,立即吩咐下人砍了數株杉木,全部浸泡在楊家的魚塘裡,另一邊就去告官出氣,告到了水平縣主秦侯處,接了這案子,秦侯提來原被告和鄰居一一審問,鄰居皆說:「這些杉木是伍和家的,只是不知為何會在楊家的池塘中,」楊元也道:「大人,伍和與我爭親,他見玉妹嫁我,心中惱恨,便伐木栽贓,以報爭親之仇,冤得小人實在悽慘。」

伍和卻道:「大人,這杉木是種在我家墳山上的,楊家隨意砍伐,驚動我家祖先,害得他們死了還不得安生,還請大人做主,」當時的秦侯是個好官,他聽了這話,又了解了伍和的人品,遂讓衙役去調查一番,這才知道伍和撒謊,便道:「伍和,你這人品我也知曉,何必強行辯解?你因爭親未遂,故意栽贓陷害,今日就判你杖責二十板子。」

伍和聽聞此判決,不敢反駁,只得趴下挨打,判詞如下:審得伍和與楊元爭娶宿仇,連年秦越,自砍杉木,黑暗圖賴,其操心亦甚勞,而其為計何甚拙也,裡鄰實指,蓋徒知元池有贓,而不知贓之在池由於和所丟耳,元系無辜,和應反坐,某某幹證,俱落和套術中,姑免究。

誰知伍和並不服氣,怒氣回家,對僕說道:「我不殺了這楊家小兒,誓不罷休,」思前想後,伍和打算計劃一番,一日,他見一乞丐覓食,便請他回家吃肉喝酒,問道:「你去往各處乞討,有沒有哪家願意給你吃飽喝足的?」乞丐回道:「各處大戶人家,都願意施捨吃食給我,但是只有楊元家中給的最多,我們做乞丐的,都願意去他家吃飯。」

伍和又問:「他家這幾日是不是在辦酒?什麼時候完?」乞丐回道:「還未完呢,明日我又要去乞討,」伍和想罷,遂道:「他家東廊下有一口井,你有沒有見過?深淺如何?是不是與左鄰右舍一起用?」乞丐回道:「深淺不知,這口井只有他家獨自用,」伍和壞笑,又道:「我多賞你酒肉,託你辦一件事,你可願意?若是辦得好,我還有一錢銀子賞你。」

乞丐歡喜,立即回道:「財主你願意用我,又肯給錢,即便是下井取黃土,我也願意去,哪裡還敢推辭啊,」伍和道:「放心,不要你下井,只要你在井口做些功夫,」言罷,伍和又給他上了許多酒肉,待乞丐吃飽喝足後,便問要做何事,伍和道:「你今日吃醉了,就在我這裡住下,等明日酒醒,我再跟你說。」

二害情敵心不死,本是計劃周密卻被乞丐算計

次日清晨,伍和問乞丐道:「可醒酒了?」乞丐道:「醒了,」伍和遂拿了一包金銀首飾交給乞丐,又道:「託你拿著一包首飾,潛入楊家後,將它丟在井中,萬萬不要洩露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乞丐拿過小包,便出了伍家門。

他照舊前往楊家去討吃,趁人不備,把小包扔進東廊下的井中,當即回去報給伍和知曉,討得一錢銀子做賞錢,次日天明,伍和在家中大喊失竊,又讓僕人寫了狀紙去告官,告到了包公門下。

包公提來伍和審問,伍和栽贓說是楊元盜竊,還說有人看見楊元盜竊之後,把東西扔在井中藏匿,包公派了衙役去搜查,果真在東廊的井裡找到了一包首飾,楊元見贓物果真在,竟一時辯解不得,包公審問他幾次,楊元都不認偷盜,包公問道:「井在你家,贓物又在你家井底,你還不承認?」

一番刑罰過後,楊元吃痛,卻仍舊不認,包公遂問伍和曰:「你這首飾是請誰打的?」伍和回道:「金的是黃美打的,銀的是王善打的,」包公立即提來二人審問,又拿了首飾給他二人看,誰知黃、王二人只看了一眼,皆道:「大人,我二人給伍家打的首飾是金的和銀子,並非是銅和錫啊。」

此話一出,驚得伍和一臉茫然,包公聞言,便知此事有內情,他細看了首飾,竟哈哈大笑起來,問伍和道:「你家財大業大,為何丟了這銅錫的首飾,也來告官?」隨後,包公讓衙役把楊元先關押起來,伍和羞得退堂回家,包公見狀,讓衙役跟著伍和去,衙役領命去了。

只見伍和行到西街的一所破廟,怒氣衝衝尋到一個乞丐,問道:「昨日託你做的事,已送一錢謝禮,為何那首飾成了銅和錫的了?」乞丐聞言,死活不肯承認,只說自己不知,伍和又道:「你還敢狡辯,當初替我打首飾的人去了公堂,一樣便認了出來,」乞丐說不出話來,衙役見狀,立即拘了兩人去衙門問話。

包公也奇怪這事,便問了乞丐緣由,乞丐還是不認,十板子下去後,他便老實招認了出來,原來那日他去楊家丟首飾,行至半路,忽生貪財之心,便在偏僻處坐下,打開包袱一看,只見裡頭有金釵一對、金簪兩根、銀環一對、銀釵兩根,他心中大喜,正欲拿走,又怕伍和發現要拿他,思慮半晌後,他見路上有一小販,正在販賣胭脂釵環,都是些便宜貨色,心中遂生了一計,將討來的二鬥米,三分碎銀,買了銅錫簪釵,換掉小包裡的真貨。

包公聽完,才知自己也被伍和戲耍了,怒極痛打他八十板子,又放了楊元歸家,至於那個乞丐,身為同謀害人,也挨了二十板子,伍和經過這事,再也不敢隨意告官了,連平日的營生也不敢做了。

此案判詞如下:審得伍和,狠毒萬分,刁奸百出,栽贓誣陷楊元,冤沉井底,用錢賄賂乞丐,事敗市中,前假杉木為奸,已坐誣罔,茲以首飾構訟,更見居心,用盡機謀,徒然禍已,難逃罪罟,竟爾害身,陷人之心太甚,欺天之惡彌彰,擬以要衢徒役,用警群梟,剪汝太劇兇器,以昭大法,楊元無罪可身,乞丐徇私量罰。


後記:俗話說的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它們卻沒料到,黃雀身後還有個捕鳥人,玉妹是蟬,最後被楊元這個螳螂捕獲,身為黃雀的伍和虎視眈眈,爭親失敗後懷恨在心,一直想算計楊元,於是他便請了乞丐吃飽喝足,又許下銀子,誰知乞丐正是捕鳥人,伍和千算萬算,都沒算到乞丐會起了貪心,從中做了手腳,換掉了真金白銀的首飾,如果不是這個破綻,怕是這案子要審上好久,伍和敗就敗在太自以為是,第一次算計楊元沒有成功,第二次竟找了個外人,他低估了人的貪財心,尤其是一個常年吃不飽的乞丐,見了金銀財寶,不動心就有鬼了,此文告訴我們,不要貪心,不要怨恨,沒準哪天你就成了別人的盤中餐了,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有啥不好,非要去幹壞事,到頭來把自己都給害了。

此文翻譯《包公案》中一則------栽贓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告知

相關焦點

  • 宋代奇案:小叔子被告姦殺嫂,包公卜上一卦,才知兇手另有其人
    誰知等周氏到了母家,母親早已痊癒,周母因思念女兒,便留下周氏住了一月多,一日,張遲有個故人姓潘,在臨安縣做官,聽聞張遲一人在家,便派了僕人來請,張遲聽聞此事,遂打發潘家僕人先回去,自己則與弟弟商議道:「臨安的潘故人來請我,我已答應要去,家中要人照看,得有女子在家打理,不如就請你代我去周家,接了你嫂嫂回家來,」張漢一口答應下來。
  • 宋代奇案:戲婦被斥下殺手,他因獨特癖好脫下的繡鞋,成破案關鍵
    王三郎愛妻,便聽從朱氏的話,在不遠處的集市上做些小生意,他家對門有個姓李的,叫做李賓,先前是在衙門裡做衙役,後來因一些醜事被革職,此人最是刁鑽好色貪財,見了朱氏有美貌,欲與之勾搭,可惜一直沒等到朱氏一人在家。
  • 宋代奇案:他殺友劫財,計劃周密,卻因僕得罪紅衣婦,被一舉告發
    比江玉早發家幾年後,他娶了城東的黃氏女為妻,生了一子名鮑成,鮑成長大後最愛打獵,日日拿著弓箭外出,日落才會歸家,父母管教不了,時間久了,便任由他去了,一日,鮑成又領著家僕童萬安出門打獵,見潘翁家的大樹上有一黃鶯,便起了私心,用彈弓打下。
  • 宋代奇案:逆子持刀殺父,老父驚恐告到官府,反被包公充軍,冤孽
    一日,程惜請工匠打造了一把鼠尾尖刀,徑直的去了父親好友家中,此人叫做嚴正,為人最是耿直,他見了好友之子前來,也十分喜愛,當下便命妻子黃氏安排酒食,引他入內室款待,嚴正見他突然拜訪,便道:「賢侄為何突然來此?你父親可還好嗎?」
  • 包公智破失蹤案(民間故事)
    三娘子回道:我家三郎四更便已出門,怎會還未到船?張海潮回告周守義。周守義久等不見三郎來,便離船去趙家尋問,三娘子遂疑周守義將丈夫謀害,周守義急道:我與三郎常年夥計,多年至交,焉能做出害友之事。但恐三郎先期到船,或為艄公所害。二人即同去找張海潮。張海潮則疑三娘子將丈夫藏匿,訛詐他人。三人爭執不下,拉扯到巡行衙門,請包公明察。趙三郎失蹤,下落不明。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 宋代奇案:男子見寡婦美貌,一朝逼奸被咬掉舌頭,竟成了破案關鍵
    ,兒子如芳,十歲上學,天資聰穎,當地有個小官陳邦謨,見如芳聰明,請了如芳的師傅傅文學做媒,把女兒月英許給了如芳,數年後,毓仁見兒子長大,便讓傅文學去向陳家說合,陳邦謨遂送女兒過門成婚,夫妻二人郎才女貌,羨煞旁人。
  • 乾隆年間的「烏盆記奇案」(民間故事)
    不過下面要講的,卻是發生在乾隆年間的一個奇案,它被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記錄在《子不語》一書中,這起案件的弔詭之處極多,比如,從一開始就和《烏盆記》扯上了關係。假包公遇上「真鬼魂」乾隆年間的一天,廣東省三水縣的縣衙前人聲鼎沸,萬頭攢動—這天正趕上吉慶的日子,戲班子搭起了舞臺要演整整一天的戲。
  • 宋代奇案:翁心善,僧得他施捨,讓他見石獅泣血就搬,果真躲一劫
    崔翁卻不願,說道:「你既然被我救下,說明命不該絕,如今願意留在我家,我也不要你當牛做馬,就給我當養子吧,」劉英歡喜,立即叩拜感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很快過了半年,東京的皇后丟了玉印,遍尋無果,仁宗皇帝出了榜文:今國母娘娘丟了玉印,張掛諸州,但有知玉印下落的,皆官封高職。
  • 美貌富家女與賣水郎私會,貼身丫環半夜離奇喪命,看宋代如何斷案
    王小姐想了想說:當時雖聽到身後有窸窣的聲音,回頭卻看不見有人。包公聽了沉吟起來。這時,王朝正好抄得贓物回來了。包公看了金壺瓶和王林送的禮單,勃然變色,喝問薛超。薛超又羞又惱,仗著真兇尚未查出,聲勢洶洶地跟包公爭辯。包公帶著薛超和人犯,同到王林家查勘,先叫開棺驗屍。仵作報上來說:驗得女屍一具,喉管和胸前各有五分寬的傷口一處,是被人用匕首刺死的。
  • 天竺寺奇案:妻子失蹤,巡撫妙計破案,一張黑網之下,誰是兇手
    天竺寺奇案:妻子失蹤,巡撫妙計破案,一張黑網之下,誰是兇手?林秀才去縣衙報案,縣令卻覺得此事並不稀奇,於是便久拖不理。眼見時間一天天過去,妻子依舊下落不明,而縣令又拖延不辦。林秀才心中似火燒一般,正一籌莫展之際,有好友給他出主意,讓他聯合所有考生一起向巡撫大人報告。巡撫大人見考生聯名報案,於是便受理了此案,要求縣令限期破案,否則追究其不作為之責。縣令聽罷這才重視起來,派出百餘名差役、兵丁四處明查暗訪,尋找蛛絲馬跡。
  • 包公故事:丫鬟枉死冤得雪
    有一個叫邱繼修的珍珠商借住在華嚴寺,他看那莫氏長相俊秀,便不由地生了愛慕之心。這天邱繼修裝扮一賣珍珠的老太婆,去張府販賣自己精心挑選的珍珠,莫氏看到珍珠很是喜歡,就挑選了一些,然後讓丫鬟愛蓮把邱繼修送出門外。但那邱繼修剛出大門不死心,他又返回來對莫氏說:我是一年邁的孤老婆子,身上又帶這麼多的珍珠,天色已晚,如果路上遇見歹人搶珍珠,我便得不償失,請讓我在你家暫住一晚吧。
  • 故事:細思縝密連環計,夢中伸冤訴包公,包龍圖明斷恩仇
    知縣把邱繼修言行拷打一番,逼迫他當下認罪。邱繼修道:「開棺劫財的那人並不是我,但這也是我前世造的冤孽,今日只求一死!」當庭畫押認供。此時,包拯為本省巡按,張英便前去當面訴說案情,請求包公趕快處決犯人以便完案,自己也好前去赴任。夜間,包公取過邱繼修的案卷秉燭查閱。忽然間,屋內一陣陰風吹過,令人不寒而慄,包公自言自語道:「莫非是這邱案藏有冤情?」
  • 宋代奇案:獨女喪命半年,復活後被殺,審案扯出醜事,父母羞紅臉
    他家有紅牙球一對,乃是昔日真宗賜給潘家祖上的,長者出去祭拜祖先,子秀便拿了這對紅牙球出門玩耍,走了幾步後,子秀忽見對門劉長者家開了大門,簾幕半垂,底下露出紅裙,裙下則有一雙小小的繡鞋,子秀看入了迷,心裡發愁如何見到這女子的真面目。忽見一個浪蕩的門客走來,此人名叫王貴,他見子秀入迷,遂上前道:「官人在此發呆,可是有煩心事?」
  • 清代奇案:正室被告毒殺繼子,知縣見她腹腫如水牛,才知案件蹊蹺
    一旁的陳天萬驚慌恐懼,一家人看來看去,竟說不出一句話,我叫來嫌疑人審問,了解到阿雄在死前已患了痢疾,兩多月都沒治好,給他看病的大夫也能作證,我細細的看了看許氏,見她肚子脹的跟水牛一樣,三四個人扶著才能蹲下,據婢女說,許氏已得了九年的水腫病了,我看她模樣悽慘悲切,不像兇手,才知這案件蹊蹺。
  • 包公定遠縣捉妖
    這天住在了一個村莊,第二天包公還沒起床,包興便自個兒出去閒逛。走了一陣,看到一處高樓大院,門外擁著一群人,他緊走幾步,扒開人群往裡看。原來這裡貼著一張告示,說是李員外家小姐被妖魔纏身,誰能降妖服怪,救了小姐,便將小姐許配於他。人們只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動那告示。這時包興擠進人群,上去便將告示撕了下來。管家見有人揭了告示,忙上前問道:「這位先生能降妖麼?」
  • 宋代奇案:嫂子夜市看花燈,歹人圖美貌殺她滿門,小叔喊冤開封府
    想罷,劉氏假借觀看衣服,出去探望,果真見東廊下的工匠是官受,官受見了妻子也一眼認了出來,夫妻二人抱頭痛哭,一旁的匠人和婢女看得目瞪口呆,皆不知其故,不料宿醉後的趙王酒醒,不見佳人在側,遂問侍女劉氏的去向,得知她在看匠人織華服,便去了東廊下看。
  • 紀曉嵐句容巧斷奇案傳美談
    清代乾隆年間,句容城南趙家莊有一農家小戶,丈夫趙田,為人憨厚耿直,妻子李氏,勤勞賢淑,夫婦二人男耕女織,恩愛無比,生活雖苦倒也過得幸福美滿。句容鄉下,鱔魚頗多,鄉人常常捉來清蒸爆炒,即為佳餚。一日,丈夫趙田耕地,犁出一條3尺多長的黃鱔,拎回家來。妻子見丈夫整日辛苦勞作,很少吃葷,遂放些油鹽佐料,精心烹製。她捨不得吃,備一壺米酒,送到田間慰勞丈夫。
  • 清代奇案:四人見財謀死客商,要不是屍體身上的木屑,此案破不了
    一直到了冬天十二月份,外出做工的男人,都趕著回家過年,有三個客人是崇仁人,都是姓廖,廖明、廖彰是親兄弟,廖子成則是廖明的兒子,三人走到五裡亭時,見天色黑了下來,便想在亭子上歇息一夜。道人不肯讓他們留宿,做工的木匠聽見這姓廖的三人,說的是家鄉口音,便留了他們在木廠裡住宿,廖子成不願看人白眼,便苦勸父親去吉陽街上找家客棧歇息,因趕了路,廖明累極,堅持宿在木廠裡,不肯聽兒子的話。廖子成只得獨自去了吉陽街上,廖明兄弟便一起宿在了木廠中,其中的木匠頭目蕭重,是個兇狠毒辣的人,他見廖明是老鄉,對他十分親熱,喚來徒弟燒水給他洗澡,又讓出酒菜給他們吃。
  • 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今天再給大家講個費縣令巧斷奇案的故事。說山東淄川縣有個叫胡成的人,一天,他與鄰居馮安一塊喝酒,二人喝的有幾分醉意時。這個胡成開始吹牛說:「別看我沒什麼本領,但隨便弄個百八十兩銀子也不是難事!」馮安知道胡成並不富裕,便譏笑他吹牛。胡成則一本正經壓低聲音對馮安說:「實話告訴你,我昨天在路上遇見一個大商人,他趕著一輛車,車上裝著很多財物,我就把他扔進南山的枯井裡,輕易就得了很多銀子。」
  • 明代「青蛙救人」奇案:郭子章聽蛙叫斷案,巧合還是冥冥中的天意
    很快衙役就來回報,前方不遠處有一個淺坑,裡面有一個人死在裡面。郭子章率隊前往查看,只見淺坑中有一人口鼻被人用溼泥堵死躺在裡面,身上爬滿了水蛙,這些青蛙都在跳躍、悲鳴。不知是因為尋找水源還是何故,這些水蛙在努力的扒拉死者口鼻上的淤泥。得益於水蛙的動作,死者口鼻不至於被完全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