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2020-08-16 葵花講故事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葵花。今天再給大家講個費縣令巧斷奇案的故事。

說山東淄川縣有個叫胡成的人,一天,他與鄰居馮安一塊喝酒,二人喝的有幾分醉意時。這個胡成開始吹牛說:「別看我沒什麼本領,但隨便弄個百八十兩銀子也不是難事!」馮安知道胡成並不富裕,便譏笑他吹牛。胡成則一本正經壓低聲音對馮安說:「實話告訴你,我昨天在路上遇見一個大商人,他趕著一輛車,車上裝著很多財物,我就把他扔進南山的枯井裡,輕易就得了很多銀子。」馮安知道他說的是醉話就故意激他問銀子在哪裡?正巧當天,胡成的妹夫鄭倫託胡成幫忙購買田產,在胡成家寄存了好幾百兩銀子作定錢。喝的半醉的胡成被馮安一激,於是就把這些銀子全部拿出來放在馮安面前炫耀,馮安一見這麼多銀子,嚇了一跳,心想原來這個胡成真的殺人劫財呀。

這個馮安雖然與胡成是鄰居,沒事也混在一起吃喝,但胡成這人為人霸道,瞧不起馮安,兩家為了小事也經常鬧不睦,所以馮安在心裡其實很恨胡成。總想找機會整治胡成。於是散席以後,馮安回家便偷偷地寫了狀紙去縣上告胡成殺人劫財。

費縣令接到狀告,人命關天,於是就派差人去拘捕胡成對質審問。胡成被抓到堂上酒才嚇醒,連說冤枉,殺人的事是自己喝多了酒後胡言,馮安見到的銀子實際上是妹夫鄭倫買地的定錢。費縣令於是又找來鄭倫與賣地人,二人都說是這樣的。

為了穩妥起見,於是費縣令又讓差役帶胡成去他說的南山枯井實地察看。到了井邊,費縣令讓一個差役用繩子吊著下井,沒想到居然在井中發現了一具無頭男屍。胡成見狀大吃一驚,大喊冤枉,說屍體與自己無關。費縣令大怒,說:「證據確鑿,還叫冤屈!」於是讓差人用死刑犯的刑具將胡成鎖了起來押入大牢。

費縣令押了胡成之後卻不讓人弄出屍體來,只是告知各村,讓屍主呈報狀子。過了一天,有個婦人持狀紙來到公堂,聲稱自己是死者的妻子,說:「我丈夫何伍,帶著數百兩銀子出門做買賣,被人殺死。」費縣令說:「井中確實有死人,但未必就是你丈夫。」婦人堅持說是。於是費縣令就命把屍體弄出井來,眾人一看,果然是何伍。

那婦人不敢到跟前,只站在遠處嚎哭。費縣令說:「真正的兇手已經抓住了,但屍體不完整。你暫時回去,等找到死者的頭顱,立即公開判決,讓胡成償命。」接著又把胡成從獄中提出來,呵斥說:「明天不將頭顱交出來,就打斷你的腿!」

費縣令又傳來何伍的妻子問她:「你有幾個子女?」回答說:「沒有。」「何伍有什麼親屬?」「只有一個堂叔。」費縣令感慨地說:「年輕輕就死了丈夫,這樣孤苦憐仃以後怎麼生活呢?」婦人又哭起來,給縣令磕頭請求憐憫。縣令說:「殺人的罪已經定了。只要尋找全屍,此案就完結了。結案後,你趕快改嫁。你是一個年輕少婦,不要再出入公門。」婦人感動得哭了,叩頭下了公堂。

費縣令立即傳令村裡的人,替官府尋找何伍的人頭。找到者賞一千錢。過了一天,何伍同村的王七來到縣衙,拿出一個包袱,說找到何伍的人頭了。於是費縣令命人查驗無誤後,賞給王七一千錢。又把何伍的堂叔傳到公堂,說:「大案已經查清,但是人命重大,不到一年不能結案。你侄兒既然沒有子女,一個年輕輕的寡婦也難以生活,讓她早點嫁人吧。

何伍的妻子聽說人頭找到案子了結了於是又來到公堂謝恩。費縣令極力安慰她,說會安排她早點改嫁。於是傳令下去:「有誰願買這婦人,可以來當堂投婚狀。」

不久,還真有一個來投婚狀的人,居然就是找到人頭的王七。於是費縣令又傳喚婦人上堂,問:「殺死你丈夫的真兇,你知道是誰嗎?」婦人回答說:「大人不是判定是胡成嗎。」費縣令說:「不是。你與王七才是真正的兇犯!」二人一聽大驚,叫喊冤枉。費縣令大笑道:「大膽刁民,其實我早已知道其中詳情!之所以一直到現在才說明,是怕萬一屈枉了好人!屍體沒有弄出枯井,你怎麼能確信就是你丈夫?這是因為在此以前你就知道你丈夫死在井裡了!況且何伍死的時候衣服破爛,你們的家境數百兩銀子是從什麼地方弄來的?」接著又對王七說:「人頭在哪裡,你怎麼知道得那樣清楚?你之所以這樣急迫,是打算早點娶到這婦人罷了!」兩人聽後嚇得面如黃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於是費縣令下令用刑拷問二人,兩人果然吐露了真情。原來王七與婦人私通已經很久,為了長期在一起,兩人便合謀殺了何伍並投入枯井。恰巧碰上胡成開玩笑吹牛說殺了人,二人才想嫁禍於胡成。就此案件真相大白,婦人與王七被押入死牢,胡成被釋放,而馮安則因誣告罪,被打了頓板子,判了三年勞役。一樁複雜的無頭案,費縣令未亂用大刑就告破,手下之人無不佩服。

葵花點評:上面這個故事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個短篇《折獄》,講述清官費縣令巧斷奇案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蒲松齡先生照例發了感嘆:「世上斷案的官,很多都是囚禁了數十人而且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在公堂上皺著眉裝著一副憂心的樣子說:『我對民間的事太勞心了。可等到退了堂,回去就吃喝玩樂,對難以判斷的官司,不再放在心上;專等升堂時,無論原告被告一律不問青紅皂白各打幾十大板,就像用桑樹煮老龜一樣,兩邊遭了禍罷了。都是這樣民間怨情只會越來越多!如果斷案的官員都像費縣令這樣聰明仁義,用心良苦的去弄清楚案情的線索,替百姓伸冤,民間哪會有如此多的冤情,只有用這樣的官員才能治理好百姓管理好國家「。

在古代,能被百姓稱為清官的官員不多,被稱為「青天」的就更少了。我們知道古典民間有兩位被稱為「青天」的,一位是宋代的包拯「包青天」,一位是明代的海瑞「海青天」。二人都是因為剛正不阿,清正廉明,斷案如神,是古代清官的代表。古代的百姓對官員的要求不高,其實你貪與不貪百姓並不關注,」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民諺就說明了,古時候的官員沒有幾個不搜刮百姓的,你搜刮可以,但應該為百姓做主,不當清官也不能做個昏官,而古代這樣的昏官則比比皆是。不徇情枉法哪來的財源滾滾。十件案子有九件都是要靠錢來疏通,衙門口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沒有錢基本就輸了。此外象那些濫用刑罰屈打成招的更是多如牛毛,動不動就先大刑伺候,真正有幾個審案的官員能像費縣令這樣通過分析認真斷案找出真兇的。所以才有文學作品中包拯、海瑞、狄仁傑這些靠智慧斷案的官員被百姓稱為」青天「,但這樣的官員在封建社會可謂少之又少,百姓們多數時候都是欲告無門敢怒不敢言,只能通過文學作品中虛構的」青天「發洩憤懣表達美好的憧憬與嚮往。

相關焦點

  • 葵花講故事:《折獄》一個清官斷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葵花。今天給大家講個清官巧斷奇案的故事。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在山東淄川縣的西崖莊出了一件奇案。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賈七急了,就多次上公堂吵鬧,埋怨費縣令心慈手軟,辦案不利。費縣令見賈七又來吵鬧很生氣,便對賈七說:「你既然不能指出誰是兇手,想叫我用酷刑拷打良民屈打成招嗎?」於是便把賈七趕了出去。賈七無處申訴冤情,只能氣憤地把哥哥嫂子埋葬了,這樁奇案只好又懸了起來。又過了半個月,縣裡逮來幾個人逃稅不交的人。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個費公斷案的故事。賈七急了,就多次上公堂吵鬧,埋怨費縣令心慈手軟,辦案不利。費縣令見賈七又來吵鬧很生氣,便對賈七說:「你既然不能指出誰是兇手,想叫我用酷刑拷打良民屈打成招嗎?」於是便把賈七趕了出去。賈七無處申訴冤情,只能氣憤地把哥哥嫂子埋葬了,這樁奇案只好又懸了起來。又過了半個月,縣裡逮來幾個人逃稅不交的人。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說在山西太原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張氏人到中年,不守婦道。這個縣官也是個昏官,聽信了張氏一面之詞,於是就把兒媳傳喚到堂。詢問通姦之事。兒媳又羞又惱,在上堂乾脆說出了姦夫的姓名,並說是婆婆張氏跟那人私通,不是自己。於是二人便在堂上爭執不休。縣官無奈 只好又把王七也拘拿了來,結果王七申辯說:「小人並沒有與她們私通,是她們婆媳不合,所以胡說八道冤枉我!」縣官聽後大怒道:「胡說,一村上百人,怎麼單單冤枉你!」於是讓手下將王七重打了一頓。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婆中年不能自潔,村中無賴頻來就之。媳惡其行,設法阻拒之。婆婆羞慚,擬借端休婦。婆媳時有口角。婆益怒,反誣告諸官。官問姦夫姓名,婆曰:「夜來宵去,不知其誰。」問婦,卻能道出婆婆姦夫姓名。二人爭執不休。官拘無賴審之,譁辯曰:「兩無所私,婆媳不和,妄言詆毀耳。」官重笞之。無賴咬定與媳婦私通。媳不服,憤告憲院。時淄川進士孫柳下,為臨晉令,接審此案。
  • 聊齋故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真兇難逃
    《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費令命人呈上來驗看,打眼一瞧,已有了定數,問起:「你家住何處?」費令追問:「離西崖莊有多遠吶?」周成又答:「回大人,僅隔著一條孝水河,也就五六裡路。」費令再問:「去年被殺的賈大,是你什麼人呢?」周成矢口道:「小人並不認識這個人。」費令冷哼一聲,勃然怒發,喝道:「到此地步,你還想抵賴不成?你以為本官不知是你殺了賈大麼?」又說:「本官勸你老實交代,免受皮肉之苦!」
  • 重溫聊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兇手難逃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清朝順治年間,淄川城西有個西崖莊。某日,村民賈大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殺死。」於受萬《聊齋全圖》之折獄這世上的斷案官,並非全都漫不經心、慣會拖沓,還有一類厲害的,動輒枷起數十人在大堂上
  • 重溫聊齋《折獄》二:醉胡成信口開河,費縣令引蛇出洞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二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淄川人胡成,與同村人馮安世代不睦。你侄兒何淵既無子女,何淵之妻一個寡婦人家也難自己過活,不如早早讓她嫁人。這案子,以後也沒有什麼別的大事,但有上司前來覆核,你出面應答即可。」怎料何叔斷然不允,費公連下兩道令籤,何叔還要申辯,大人又發下一籤。何叔懼怕動刑,只得答應,退了出來。何妻聽說此事,忙來縣衙答謝。費公一再地好言撫慰。又下令:「有願意出錢買下何妻為妻的,素來稟報。一手交錢一手交人,當堂交訖。」
  • 聊齋:吹牛有風險,當心禍從口出,因吹牛引發的冤案(折獄篇二)
    上期咱們說費縣令斷案如神,從細節入手,破獲殺人滅門案,今天咱們再講一個他的故事,一場因吹牛而引發的牢獄之災。話不多說,《折獄》篇二,開講~話說淄川縣胡成,與馮安比鄰而居,兩家面和心不和。費縣令見她堅持說井裡無頭屍體就是她的丈夫何甲,看了他一眼,也不再說話,就讓人去把枯井裡的屍體弄出來。屍體弄出來,婦女不敢靠近,在遠處一個勁地哭,哭得撕心裂肺,聲嘶力竭,說就是自己的丈夫何甲,他身上的衣服還是自己給他做的,肯定不會認錯。
  • 《聊齋志異》一支金釵,兩條人命,縣令明察秋毫,真相大白
    又把村裡的人傳來訊問,可絲毫沒有頭緒,費縣令沒有任何責罵就這樣,過了半年的時間,事情慢慢的鬆懈下來,賈某的弟弟疑心縣令心慈手軟,多次到公堂吵鬧,為哥哥喊冤,被費縣令一通斥責,說:『兇手狡猾,現在還沒有任何動向,難道讓我嚴刑逼供那些無辜之人嗎?」賈某的弟弟無奈只好把哥嫂埋葬。
  • 紀曉嵐句容巧斷奇案傳美談
    看到此處,他掩卷思之良久,茅塞頓開。第二天,即命家人出一告示,向鄉民高價收購鱔魚。鄉民爭相捕捉,月餘便購得黃鱔萬條,放一缸內,置院中。月圓之夜,果見一鱔豎頭望月,直至月落。捉時,卻鑽入鱔堆。紀曉嵐素來聰明過人,遂命人抬來大缸數個,分鱔於缸,再於有月之夜,看它在哪個缸中,再分之,如此數次,便將「望月鱔」單獨分離出來,養在家中。
  • 葵花講故事:《武技》,一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
    先講故事,說在山東淄川縣有個姓李的富家公子,我們就叫他小李,這個小李從小喜歡練武,性情豪爽,愛結交武林中人。幸虧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斷了!連我也要讓她三分。小李聽罷驚出一身冷汗,羞愧的無地自容,心說:「人不可貌相,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從此小李便又把僧人留在家中,每日與僧人研習武藝。轉年小李變賣了家產和僧人一起外出雲遊尋訪武林高手,後來便隨僧人在少林修行習武,經過幾十年苦練,小李最終成為武林高手。
  • 葵花講故事:《三生》一個三生三世,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
    這次講個三生三世輪迴的故事。主人公是兩個人,一個叫興於唐,另一個佚名,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就叫他盛於漢。先說頭一世,話說盛於漢在某縣任縣令,同時兼做當地鄉試的考官。這個主考官也很狡詐,隻字不提受賄賣功名之事,辯解說,自己做為主官只是把握大方向,下面即使有好文或者賢才,但分管的考官不推薦,自己又怎麼能看得見?閻王聽後說:「這件事你們不能互相推諉,失職的責任你們各有一半,按照律例應受鞭笞之刑。」於是叫差役們對他倆施刑。這興於唐在階下看到閻王只是判了二人鞭刑,覺得刑罰太輕,很不滿意,便突然大聲喊叫,臺階兩邊的群鬼也一齊呼應。
  • 故事:聊齋中最恐怖的故事:女子屍變殺人,其實是一樁盜屍殺人的奇案
    蒲松齡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寫的《聊齋志異》是一本奇書,裡面記載了很多非常奇怪的故事。其中有一篇相當經典恐怖,這篇故事就是《屍變》。《聊齋志異》原文是這樣寫的:「屍暴起,伸兩臂隔樹探撲之。客驚僕。屍捉之不得,抱樹而僵。」
  • 葵花講故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先講故事,話說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長山縣有個姓楊的縣令,為官極其貪婪。有一年,朝廷派兵西徵平叛,由於軍馬短缺,康熙帝就下令購買民間的騾馬用來運送軍糧。這個楊縣令正好找藉口,開始大肆搜刮。本來朝廷規定按市價購買騾馬,可這個楊縣令竟然率領手下的走卒,明火執仗,打著官徵的幌子,在集上搶奪了百姓和商人的騾馬,不但分文不給,稍有反抗便直接下獄,以至當地百姓和來往客商怨聲載道,可又無處控告。
  • 明月講故事:于成龍探案記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兩個清官關于于成龍破案的故事民間流傳不少,今天就講兩個小故事。話說于成龍在他擔任中丞(巡撫)的時候,一次他去巡視屬下的州縣,到了江蘇高郵,正好遇上一個樁案子:城裡有個富戶人家的女兒將要出嫁,嫁妝很多。不想夜裡被盜賊從牆上打洞進入屋內,全部偷走了。當地知州派人查找了半日也沒有線索,只好救助於大人。
  • 葵花講故事:《九山王》一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葵花,今天講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此後李生裝作沒事的樣子,還經常去後院與老者聊天,可暗中卻在每次去趕集時,都買一些硫磺、芒硝等引火之物,慢慢的積攢了幾百斤。並且偷偷的埋在後園四周。等他布置好了,一天夜裡突然點燃,結果後園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園內的群狐被燒的亂叫之聲驚天動地。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才滅。李生進園子一看,滿園都是燒死的狐狸,焦頭爛額的,不計其數。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葵花講故事:《毛大福》,獸有人心強過人,人有獸心不如獸
    先講故事,話說在太行縣有個大夫叫毛大福後來,毛大福救狼得金被冤屈又被狼救的故事在太行縣被傳為奇談。葵花點評:上面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二《毛大福》篇,講述了瘡醫毛大福救狼得金被冤枉殺人入獄,後來又是狼提供線索幫助破案還毛大福清白的故事。故事雖然不長,但構思巧妙,引人入勝,可讀性很強,後世評書、快板等多種曲藝形式都借用這個故事作為藍本,使其得到廣泛流傳。
  • 每日推介:聊齋志異這本書的故事,你聽過嗎?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小說。今日的推介主題是聊齋志異。據說,他為了搜集素材,開了個喝茶的館子,來的人,可以講一個故事,代替茶錢。還真是有用,蒲松齡收集到了大量的素材,於是經過整理,修訂,收到了聊齋中。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
  • 聊齋志異精彩故事之偷桃
    今天來分享聊齋的精彩故事小時候的課外讀外 我童年的時候,一次到濟南府參加考試,正巧遇到過春節。假若中途繩子斷了,掉下來也是粉身碎骨。」父親哄著而又嚴肅地說:「我已經出口答應人家,後悔也來不及了,還是麻煩兒子去走一趟。不要怕苦,萬一能偷得來桃子,一定能得到百金的賞賜,那時我一定給你娶個漂亮的媳婦。」兒子無奈,用手拉住繩子,盤旋著向上攀去;腳隨著手向上移動,活像蜘蛛走絲網那樣,漸漸沒入雲端,看不見了。過了一會,從天上掉下一個桃子,像碗口那麼大。耍戲法的很高興,用雙手捧著桃子,獻到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