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兇手難逃

2020-09-19 每日解說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

清朝順治年間,淄川城西有個西崖莊。

某日,村民賈大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殺死。隔夜,賈大的妻子竟然也自縊身亡。兄嫂一日雙亡,賈大的弟弟賈二忙來縣衙喊冤。浙江鄞縣籍進士費禕祉時任淄川縣令,接了狀紙,立即親往西崖莊驗屍。

勘驗時,費令發現死者賈大隨身包袱還在,袱中還有五錢多銀子,初步斷定兇手並非圖財害命。又傳喚相鄰兩村村民及四鄰百姓訊問一番,並無可疑之處,亦無破案頭緒。

費令不願妄動刑訊,於是讓百姓各自歸家務農,自己也先行回衙。臨行時,再三囑咐鄉約地保要留心案情,仔細訪查,每隔十日務必來縣稟報。

轉眼半年多,案子查辦漸漸鬆懈下來。時日一長,賈二不禁暗怪費令心慈手軟,對他遲遲不能破案一事頗有怨懟之言,屢屢跑來縣衙鬧事。

費令也是不勝其煩,本是可憐他兄嫂雙亡,對他頗為寬恕,見他又來哄鬧,不禁氣道:「你好不荒唐,你既不能指出兇手,難道想讓本官替你嚴刑拷打良民,屈打成招麼?」一頓嚴詞呵斥後,將他轟出了公堂。

見縣令大人動怒,賈二不敢胡鬧,又苦於伸冤無門,只得氣憤憤回家,先讓兄嫂入土為安。

後來某日,公差們外出催收賦稅,捉回了幾個逃稅拖稅之人,費令升堂一一責問。

內有一人名叫周成,害怕挨板子,忙從身上摸出包袱,稟明費令自己已經籌措到了稅銀,請求當場完稅。

費令命人呈上來驗看,打眼一瞧,已有了定數,問起:「你家住何處?」

周成答道:「小人家住周家莊。」

費令追問:「離西崖莊有多遠吶?」

周成又答:「回大人,僅隔著一條孝水河,也就五六裡路。」

費令再問:「去年被殺的賈大,是你什麼人呢?」

周成矢口道:「小人並不認識這個人。」

費令冷哼一聲,勃然怒發,喝道:「到此地步,你還想抵賴不成?你以為本官不知是你殺了賈大麼?」又說:「本官勸你老實交代,免受皮肉之苦!」

周成還想狡辯,費令一聲令下,眾衙役只等令來,拉下去狠狠一通板子,直打得周成屁股開花,死去活來,這樣打法,就是鐵人也須得乖乖伏罪,何況兇手本來心虛。

周成招供,原來賈大妻子王氏,要去走親戚,苦於沒有頭面首飾,羞於見人,於是吵著讓丈夫賈大向鄰居借用。賈大不肯,王氏只得自己偷偷去借。

總算借得釵環一副,王氏珍而重之,從親戚家回來的路上就輕輕卸下,用包袱包起攏在袖中收藏,唯恐遺失。

不想,等到家伸手再摸,不由心下咯噔,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原來首飾竟已丟了。王氏瞞著丈夫向人告借,如今大意丟失,又怎敢告知丈夫。思來想去終是無力歸還鄰居,王氏心中又是難過,又是擔心,又是懊惱,輾轉反側。

誰知,王氏所丟釵環偏巧不巧被周成拾得,他久已留意王氏,知道是她遺失。於是趁賈大外出,家中只王氏一人,晚上悄悄攀上賈家院牆,你道周成這小子作何打算?原來,他本是個潑皮無賴、好色之徒,對賈大之妻垂涎已久,逮著這樣一個天賜良機,正要以釵環要挾王氏就範。

盛夏溽熱,王氏貪涼睡在院中,周成輕輕躍下牆頭,躡手躡腳近前來,一把按住王氏,就要上手。王氏夢中驚醒,正要大呼救命,周成急忙握住她嘴,又拿出撿來的飾物。

王氏為了拿回釵環,萬不得已失身於這無賴小人。周成終於得逞,於是留下首飾,自己收起了包袱皮。

王氏道:「你以後可不許再來,我家男人兇狠霸道,讓他知道了,我倆都不得好死。」

周成一旦得逞,怎會輕易幹休,耍無賴道:「你想得倒美,我還你的釵環折成銀兩,也足夠我去花樓瀟灑幾日,難道你才陪我一次就想了帳?」

王氏怕他聲張,連忙勸道:「我不是不願和你來往,但有夫之婦誰不怕人口舌?」心念轉動,繼續敷衍周成道:「賈大常常鬧病,不如等他慢慢病死,那時候我們……豈不更好?」

周成勉強答應,但事後反悔,還是在賈大回家的路上將他截殺。他膽大包天,既殺賈大,當夜又來賈家,逼迫王氏行奸,道:「如今你丈夫已死,就按你說得辦,我倆現在起就做一對長久夫妻……」

王氏一再地委屈求全,反落得丈夫被殺,於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周成勸也不行,嚇也無用,生怕驚動四鄰,只得溜之大吉。次日一早,就聽到王氏吊死的消息,黃粱一夢,就此成空,手上卻平白添了兩條人命。

費令明察秋毫,斷案如神,終判元兇周成以死抵罪,老百姓無不嘆服,卻不知道他如何辨明實情。費令解釋道:「事情沒有辦不成的,隨時隨地留心才是關鍵。驗屍之時,我見到賈大隨身包袱上繡著萬字文,後來見周成的包袱也是一樣,系出一人之手。本官審問他時,他卻否認認識賈大,此事已甚可疑,又見他言辭支吾,神態有異,便知道他必定就是真兇。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折獄

這世上的斷案官,並非全都漫不經心、慣會拖沓,還有一類厲害的,動輒枷起數十人在大堂上,棍棒加肉,打得鬼哭狼嚎,一片狼藉,鬧上半天,毫無結果,反憂心忡忡地說:「為了老百姓的事兒,幾乎累死本官。」退堂後進了內宅,於是聲色相伴,左擁右簇,高樂起來,難以決斷的案子,也絲毫不放在心上。專等升堂之後,不問青紅皂白、不辨忠奸賢愚,通通一樣處置,發籤子,打板子,好不響亮,哪管他什麼百姓遭殃、冤情難伸?

聊齋先生說:智慧過人者未必心懷仁恕,心懷仁恕者卻必定智計過人。也只有這樣用心良苦,隨時留心留意,方能抽絲剝筍,撥雲見日。

86版《聊齋》曾將費令《折獄》兩篇,合二為一,改成一集《無頭案》,頗有創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註:

費禕祉,字支嶠,或字錫茲,浙江鄞縣人(慈谿籍)。清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十五年任山東淄川知縣,十七年以詿誤離職。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真兇難逃
    兄嫂一日雙亡,賈大的弟弟賈二忙來縣衙喊冤。浙江鄞縣籍進士費禕祉時任淄川縣令,接了狀紙,立即親往西崖莊驗屍。勘驗時,費令發現死者賈大隨身包袱還在,袱中還有五錢多銀子,初步斷定兇手並非圖財害命。又傳喚相鄰兩村村民及四鄰百姓訊問一番,並無可疑之處,亦無破案頭緒。費令不願妄動刑訊,於是讓百姓各自歸家務農,自己也先行回衙。
  • 葵花講故事:《折獄》一個清官斷案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講個清官巧斷奇案的故事。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在山東淄川縣的西崖莊出了一件奇案。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賈六的弟弟賈七見兄嫂死的不明不白,於是就到縣上告狀。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
  • 重溫聊齋《折獄》二:醉胡成信口開河,費縣令引蛇出洞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二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淄川人胡成,與同村人馮安世代不睦。費公對何妻說:「殺人兇手已經拿獲,只是如今何淵屍身不全。你暫且回去,等覓得何淵人頭,本官立即升堂審理,讓兇手為你丈夫償命。」費公回到縣衙,從獄中提出胡成,斥道:「明天再不把何淵的人頭交出來,可要仔細你的雙腿!」派人押著他四處尋覓,一天下來終究一無所獲,再三詰問,胡成不敢不答,又不敢亂答,只有嚎哭,悔不當初。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賈六的弟弟賈七見兄嫂死的不明不白,於是就到縣上告狀。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他看到死者賈六腰裡的包袱裡還有五錢多銀子,就斷定此案並非圖財害命,可能是仇殺。於是便把賈六的鄰裡都傳來審問了一遍,但沒有問出什麼頭緒。大家都說賈六夫妻為人和善,生前並無與人結怨。看沒有什麼線索,於是費縣令就把鄉鄰釋放回去,案子也就懸了起來。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太原有民家,婆媳雙寡。婆中年不能自潔,村中無賴頻來就之。媳惡其行,設法阻拒之。婆婆羞慚,擬借端休婦。這個故事源自《聊齋志異》之《太原獄》,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守寡的婆婆張氏與人私通,由於被兒媳阻止便懷恨在心,反而去官府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昏庸,判兒媳有罪,兒媳不服繼續上告,遇到清官孫縣令,孫縣令略施小計最後真相大白。聊齋這部書中,關於清官斷案的故事還真不少,除了《太原獄》,還有《折獄》二則,《詩讞》、《於中丞》《老龍船戶》《冤獄》等等。情節多數都是某地發生奇案,昏官冤枉好人屈打成招,清官出馬,分析推理不用酷刑最後案件真相大白,好人昭雪。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說在山西太原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張氏人到中年,不守婦道。點評:這個故事改編自《聊齋志異》之《太原獄》,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守寡的婆婆張氏與人私通,由於被兒媳阻止便懷恨在心,反而去官府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昏庸,判兒媳有罪,兒媳不服繼續上告,遇到清官孫縣令,孫縣令略施小計最後真相大白。聊齋這部書中,關於清官斷案的故事還真不少,除了《太原獄》,還有《折獄》二則,《詩讞》、《於中丞》《老龍船戶》《冤獄》等等。
  • 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費縣令說:「真正的兇手已經抓住了,但屍體不完整。你暫時回去,等找到死者的頭顱,立即公開判決,讓胡成償命。」接著又把胡成從獄中提出來,呵斥說:「明天不將頭顱交出來,就打斷你的腿!」費縣令又傳來何伍的妻子問她:「你有幾個子女?」回答說:「沒有。」「何伍有什麼親屬?」「只有一個堂叔。」費縣令感慨地說:「年輕輕就死了丈夫,這樣孤苦憐仃以後怎麼生活呢?」婦人又哭起來,給縣令磕頭請求憐憫。
  • 重溫聊齋《大鼠》:為禍宮門是巨鼠,騰挪擒殺看獅貓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獅貓明朝萬曆年間,皇宮中突現一隻巨大的老鼠,體形與貓相近,兇悍殘酷,危害不淺。獅貓見機,猛地回身竄下,雙爪死死按住巨鼠頂毛,張開大口咬了下去。巨鼠翻來覆去地掙扎,獅貓只是不放。貓鼠纏鬥不休,只聽貓聲喵嗚,鼠叫吱嗞。
  • 重溫聊齋《王貨郎》:二小西門遇亡兄,鬼差簷下說貨郎
    《聊齋志異圖詠》之王貨郎三人一路狂奔,連夜趕到了泰山腳下,眼前忽然出現一座大衙門,剛要進去,大門洞開,一幫人一湧而出於受萬《聊齋全圖》之王貨郎主人聽了,不禁面露難色,正要推辭,二小說出了鬼差的話。聊齋先生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
  • 重溫聊齋《向杲》:奪人所愛兄罹難,化身猛虎弟復仇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向杲向杲,字初旦,太原人氏。他和庶母所生的哥哥向晟兄弟感情最好。向晟妻子早亡,數年來縱情風月,流連伎館,同一個叫波斯的姑娘相好,後來竟然發展為私定婚約,立誓終生不負。向晟本想替波斯贖身,無奈老鴇漫天要價,他本不是什麼巨富人家,如何拿得出許多金銀,所以二人固然情深愛篤,始終難以如願成雙。後來,老鴇自己打算從良,想著先把波斯嫁人才好。有個莊公子,素來迷戀波斯,他有的是錢,聽到消息後三番四次來找老鴇交涉,想要納她為妾。
  • 重溫聊齋《黎氏》:勸君莫貪露水情,引狼入室悔時遲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黎氏謝中條,山西龍門(今河津縣)人氏,素來為人輕佻,行止放蕩。他妻子早亡,如今三十多歲獨自撫養兩兒一女,小孩子成天到晚地哭鬧,家中又無親人幫襯,謝中條既當爹又做娘,整天和一堆雞毛蒜皮的煩心事糾纏不休,疲累不堪。他原本打算再娶,奈何家境也不十分寬裕,又有兒女拖累,時日一久,不免高不成低不就,只得暫時先僱了個老媽媽,照顧三個子女。某日,謝中條外出,正走在山間小路,忽然身後趕上來一個年輕婦人。
  • 重溫聊齋《人妖》:王二喜以假亂真,馬萬寶將計就計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人妖明朝成化年間。東昌(今屬山東聊城)人馬萬寶,為人輕薄放縱。聊齋先生曾說,這個馬萬寶也可以稱得上「善用其人,人盡其才」。兒童喜歡把玩螃蟹,可又害怕蟹鉗夾手,於是就剪斷它,既可玩蟹,又不怕夾手,豈不是兩全其美?如果能夠領會其中奧妙,也就不難領悟治理天下的道理。先生的比擬卻也好玩。只是如王二喜之流,滔天罪惡,死不足惜。馬萬寶之輩,也是流毒千裡,禍害無窮。
  • 《聊齋志異》一支金釵,兩條人命,縣令明察秋毫,真相大白
    就這樣,過了半年的時間,事情慢慢的鬆懈下來,賈某的弟弟疑心縣令心慈手軟,多次到公堂吵鬧,為哥哥喊冤,被費縣令一通斥責,說:『兇手狡猾,現在還沒有任何動向,難道讓我嚴刑逼供那些無辜之人嗎?」賈某的弟弟無奈只好把哥嫂埋葬。
  • 故事:新聊齋:雙魂嬌妻
    新聊齋:雙魂嬌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時,登州有一個叫司徒扁的書生,長得英俊瀟灑,才高八鬥。陳氏也是書香門第出身,早年父母雙亡,留下田產給她,生活衣食無憂,是一個優柔寡斷的愛哭女子。婚後兩人恩愛無比,陳氏總愛為一些小事哭泣,司徒扁對她百般疼愛,經常哄到她不哭。
  • 重溫聊齋《司札吏》:暴謬匹夫多忌諱,鐵屎僧人真潑皮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司札吏清朝初年,有個從三品的遊擊官,姓馬,名生年,小名四女。於受萬《聊齋全圖》之司札吏三天之後,馬四女醉臥房中,忽然見到書吏捧著一張名帖進來,於是隨口問道:「有什麼事兒
  • 重溫聊齋《番僧》:賢知府禮佛敬釋,二番僧神技無雙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番僧釋體空大師在青州(今山東省轄、濰坊市代管青州市,古九州之一)時,曾見過這樣一樁軼事:於受萬《聊齋全圖》之番僧另一個番僧又伸出雙臂來,左臂一探竟伸展有六七尺長,右臂卻又收縮不見。
  • 重溫聊齋《小人》:採生折割古來有,幾人能得縣令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小人清朝康熙年間。於受萬《聊齋全圖》之小人他們一路來到了山東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重溫聊齋《楊千總》:楊千總神箭飛簪,大便者屁滾尿流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明朝萬曆末年。陝西兵備參政(省級官名,從三品)畢自嚴新官上任,負責洮、岷一帶防務,千總楊化麟前來迎接。儀仗行進途中,忽然見到一個人光天化日下竟蹲在路邊大便。
  • 重溫聊齋《太原獄》:遭反咬兒媳蒙冤,巧用計縣令釋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太原獄清朝順治年間。山西太原有一戶人家,丈夫兒子早亡,只有婆媳二人寡居度日。這婆婆人方中年,不能潔身自守,不免生出了偷雞摸狗的姦情,村裡的光棍無賴三天兩頭跑來家裡與她私通。婆婆不愛惜名聲,兒媳卻實在看不下去,只好悄悄躲在家門口或院牆下阻攔無賴,不讓姦夫溜進家門。婆婆被她壞了好事,又是羞愧又是懊惱,思來想去只有找個由頭將她休棄出門,才能成全好事。
  • 重溫聊齋《秦生》:瓶中鴆酒真香冽,問君能飲一杯無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秦生山東萊州有個讀書人秦豪,平生好飲。聊齋先生曾作《贈別邱行素》:「飢歲難沽歡會少,莫言歸去且徘徊。」可見,先生也是酒國中人,也不止本文的秦生,他自己怕也不捨得倒掉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