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折獄》二:醉胡成信口開河,費縣令引蛇出洞

2020-09-22 每日解說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二

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淄川人胡成,與同村人馮安世代不睦。

胡成父子為人強橫霸道,馮安明裡不敢與之紛爭,只得委曲求全,主動與胡成修好。無奈兩家失和已久,胡成總是猜忌他,不肯真心接納。

有一天,二人一起喝酒,人到微醺,酒後吐真言,不知不覺間說了不少心裡話。說到高興處,胡成揚言:「說什麼窮,百十兩的資產我老胡還不放在眼裡。」

馮安怎能不知胡家底細,當即哂笑他吹牛。

胡成一本正經道:「實話告訴你:昨天路上遇見一個大客商,隨身帶了不知多少財物,我宰了他,丟到南山的枯井裡去了。」

馮安權當他是酒後玩笑,哪裡肯信,只不斷用話激他。

胡成怎肯輸了氣勢,恰好近日妹夫鄭倫託他幫忙說合置辦田產,先將一大包銀子寄放在他家。這時被馮安嗆得下不來臺,胡成乾脆將那數百兩銀子拿了出來,當作劫來之財在馮安面前炫耀。

見到滿桌光燦燦亮閃閃的黃白之物,馮安又是羨慕,又是疑心,總算信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酒罷散場,馮安回家悄然寫了一紙訴狀,然後直奔縣衙告發胡成劫財殺人。

淄川知縣費公聞訊,忙遣公差連夜拘拿胡成來審,並起獲贓銀數百兩。胡成這時早已酒醒,人在公堂如何還敢大言炎炎,於是如實交代這些銀兩實是妹夫買地之用,臨時寄放他家,又傳來鄭倫及賣地的主人,也都說此事不假。

費公為保萬全,即時命人押解胡成同往南山勘驗枯井。一名公差縋入井下,果然發現無頭屍體一具,這還得了。胡成一聽井下真有屍體,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只怪他信口開河,惹來禍端,又無可置辯,只不住聲地喊冤叫屈。

胡成口舌生非在先,滿口冤枉在後,費公聽了怎能不發怒?於是命人掌嘴四十,這一頓嘴巴子直打得他兩頰紅腫,口噴血沫,又問:「證據確鑿,你還敢喊冤麼?」於是將他打入死牢。又下令暫時不必起出屍體,先往周邊各村張貼告示,等候死者家屬呈狀報失。

過了一日,果然有個婦人手持狀紙,自稱是死者妻子,說:「我丈夫何淵,隨身帶有數百兩銀子出門做買賣,被胡成所殺。」

費公道:「井下確實有一具屍體,但不見得就是你丈夫吧?」

何妻一口咬定是何淵無疑。費公這才命人起出屍身,驗視之後,果然便是何淵。

何妻不敢近前,只是遠遠站著號哭。費公對何妻說:「殺人兇手已經拿獲,只是如今何淵屍身不全。你暫且回去,等覓得何淵人頭,本官立即升堂審理,讓兇手為你丈夫償命。」

費公回到縣衙,從獄中提出胡成,斥道:「明天再不把何淵的人頭交出來,可要仔細你的雙腿!」派人押著他四處尋覓,一天下來終究一無所獲,再三詰問,胡成不敢不答,又不敢亂答,只有嚎哭,悔不當初。

費公又命衙役抬出刑具來扔在他面前,擺出將要用刑的架勢,又再喝問:「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當夜扛著屍體奔跑,著急忙慌之間將人頭掉在了什麼地方,又為何不仔細尋找?」胡成苦苦哀求,寬限幾日。

費公問何淵之妻:「有幾個孩子?」

何妻對答:「沒有孩子。」

費公再問:「何淵還有什麼親屬?」

何妻答:「只有一個堂叔。」

費公不禁感慨:「哎,你年紀輕輕就死了丈夫,一個人孤苦伶仃,以後可怎麼生活呀?」

何妻聽了不覺淚下,哭求費公可憐她無依無靠,為她做主。

費公說:「這件案子事實清楚,胡成殺人劫財也是確定無疑,一旦找回何淵人頭,全了屍身,便可立即結案。那時,你就趕緊改嫁了吧!你一個婦道人家,本官也不願讓你拋頭露臉,整日地出入公門。」何妻感激不已。

費公又命人遍示當地百姓,尋到何淵人頭者必有重賞。過了一晚,果然就有同村村民王五,拿著何淵人頭前來報案。驗看明白,當場賞錢一千。

又傳喚何淵堂叔上堂,說:「這件案子證據齊全,已然查清,但是人命關天,沒個一年半載不能結案。你侄兒何淵既無子女,何淵之妻一個寡婦人家也難自己過活,不如早早讓她嫁人。這案子,以後也沒有什麼別的大事,但有上司前來覆核,你出面應答即可。」

怎料何叔斷然不允,費公連下兩道令籤,何叔還要申辯,大人又發下一籤。何叔懼怕動刑,只得答應,退了出來。

何妻聽說此事,忙來縣衙答謝。費公一再地好言撫慰。又下令:「有願意出錢買下何妻為妻的,素來稟報。一手交錢一手交人,當堂交訖。」

不一時,果然有人手持婚書而來,原來正是上交何淵人頭的王五。

費公當即傳喚何妻上堂,問道:「真正的殺人兇手,你知道是誰麼?」

何妻應聲答道:「是胡成。」

費公搖頭道:「還敢砌詞狡辯麼?你和王五才是真兇。」二人聽後大驚失色,不約而同地大呼冤枉。

費公緩緩道來:「本官早已查知本案實情。之所以遲遲不肯說明,是怕萬一冤枉了好人。井下屍體還未起出,你為何能夠確信就是何淵?哼,因為你早就知道何淵已死。況且何淵死時,身上衣衫破爛,你自己家境如何,你竟不知麼?這數百金之數又從何而來?」大人又看向王五,厲聲質問:「何淵人頭的所在,你又如何得知?之所以這麼著急交出來,怕也是你迫不及待想娶這婦人吧?」

二人聽了,頓時面如土灰,一個字也辯駁不得。又下令拷上枷鎖,動用大刑,他們這才一五一十吐露實情。

原來王五與何妻私通已久,為圖長久,合謀殺死何淵,拋屍枯井。偏巧胡成酒後戲言,正應在這一樁殺夫大案上,二人於是順水推舟,嫁禍於他,前後之事,也實在湊巧之極。

費令下令當堂釋放胡成。判馮安誣告不實之罪,賞了一頓鞭子以示懲戒,判徒刑三年。此案至此了結,不曾亂加刑罰於一人,更不曾冤枉一人。

試換他官,胡成縱能僥倖脫罪,怕也免不了過堂數遍、歷刑數遭,便有九層皮怕也脫盡,便有九條命怕也斃絕。至於何淵冤死實情,恐怕也不易大白於天下,王五何妻的姦情,早晚必為人所發,只是那時胡成必已蒙冤日久,他二人也未必被人所疑心。

馮安之流,千萬慎交;胡成戲言,千萬勿言,謹為後人戒。

費公的仁愛英明,僅此一案,便可看出仁人君子、民之父母的良苦用心。

86版《聊齋》曾將費令《折獄》兩篇,合二為一,改成一集《無頭案》,頗有創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重溫聊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兇手難逃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清朝順治年間,淄川城西有個西崖莊。某日,村民賈大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殺死。浙江鄞縣籍進士費禕祉時任淄川縣令,接了狀紙,立即親往西崖莊驗屍。勘驗時,費令發現死者賈大隨身包袱還在,袱中還有五錢多銀子,初步斷定兇手並非圖財害命。又傳喚相鄰兩村村民及四鄰百姓訊問一番,並無可疑之處,亦無破案頭緒。
  • 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費縣令接到狀告,人命關天,於是就派差人去拘捕胡成對質審問。胡成被抓到堂上酒才嚇醒,連說冤枉,殺人的事是自己喝多了酒後胡言,馮安見到的銀子實際上是妹夫鄭倫買地的定錢。費縣令於是又找來鄭倫與賣地人,二人都說是這樣的。為了穩妥起見,於是費縣令又讓差役帶胡成去他說的南山枯井實地察看。到了井邊,費縣令讓一個差役用繩子吊著下井,沒想到居然在井中發現了一具無頭男屍。
  • 聊齋故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真兇難逃
    浙江鄞縣籍進士費禕祉時任淄川縣令,接了狀紙,立即親往西崖莊驗屍。勘驗時,費令發現死者賈大隨身包袱還在,袱中還有五錢多銀子,初步斷定兇手並非圖財害命。又傳喚相鄰兩村村民及四鄰百姓訊問一番,並無可疑之處,亦無破案頭緒。費令不願妄動刑訊,於是讓百姓各自歸家務農,自己也先行回衙。臨行時,再三囑咐鄉約地保要留心案情,仔細訪查,每隔十日務必來縣稟報。
  • 《聊齋志異》一支金釵,兩條人命,縣令明察秋毫,真相大白
    賈某的弟弟悲痛欲絕,到官府告狀,當時的淄川縣令是浙江的費煒芷,他擅長抽絲剝繭,洞悉人心,是斷案的高手。他親自去驗屍,看到死者包袱中還有五錢銀子,斷定不是謀財害命。就這樣,過了半年的時間,事情慢慢的鬆懈下來,賈某的弟弟疑心縣令心慈手軟,多次到公堂吵鬧,為哥哥喊冤,被費縣令一通斥責,說:『兇手狡猾,現在還沒有任何動向,難道讓我嚴刑逼供那些無辜之人嗎?」賈某的弟弟無奈只好把哥嫂埋葬。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他看到死者賈六腰裡的包袱裡還有五錢多銀子,就斷定此案並非圖財害命,可能是仇殺。於是便把賈六的鄰裡都傳來審問了一遍,但沒有問出什麼頭緒。大家都說賈六夫妻為人和善,生前並無與人結怨。看沒有什麼線索,於是費縣令就把鄉鄰釋放回去,案子也就懸了起來。
  • 重溫聊齋《小人》:採生折割古來有,幾人能得縣令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小人清朝康熙年間。掖縣(今山東萊州),縣令聽聞後覺得古怪,就派人將甕索要了來,又仔細審問小人兒的來歷。小人兒起初還不敢說,經不住縣令一再地盤問,這才小心翼翼道出自己的家鄉和姓氏。原來他本是讀書人家的書童,從學堂回家的路上,被賣藝人拐了去,又強行給他灌了湯藥,導致四肢急劇收縮,成了現在這副模樣。後來,便被賣藝人脅迫著走南闖北的賣藝,徹底淪落為人家雜耍賺錢的玩意兒。縣令聽後大怒,當即處決了賣藝人,收留了小人兒,打算尋醫問藥醫治好他,只是一時半會兒不得其方。
  • 重溫聊齋《夢狼》二:投機取巧精明吏,自詡賢明糊塗官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山東鄒平籍進士李匡九,為官清廉。李縣令自然搖頭。衙役走回富人身邊,編瞎話說:「您看吧,我方才去請示老爺,說你只願出一百銀子,他搖頭不答應,嗐,現在親眼所見,該放心了吧!」富人只得私下拿了二百銀子給他。收了銀子,衙役知道縣令愛茶,又近前問道:「老爺,泡杯茶吧?」李縣令點了點頭。衙役又到富人跟前說:「您看吧,銀子到手,事就成了。老爺點頭答應,是您親眼所見吧?」後來結案,這富人果真無罪釋放。
  • 聊齋:吹牛有風險,當心禍從口出,因吹牛引發的冤案(折獄篇二)
    話不多說,《折獄》篇二,開講~話說淄川縣胡成,與馮安比鄰而居,兩家面和心不和。費縣令看到有憑有據,兩人又沒有串供的機會,就信了幾分,保險起見,又命人去南山枯井查看。沒過多久,官差回來稟告費縣令,說在南山枯井中真的發現了一具無頭男屍。胡成一聽,腦袋嗡嗡作響,一時間呆在當地,不知如何是好。費縣令看真的有命案發生,就即刻升堂審問胡成,胡成當然不認,一個勁說自己冤枉。
  • 重溫聊齋《鴞鳥》:縣令大怒,他卻變作貓頭鷹,咕咕咕,邊叫邊笑
    搶騾馬縣令自肥,和酒令鴞鳥主兇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之鴞鳥山東長山縣縣令楊傑,極為貪酷。當時,省內知縣人等均在省城公幹,有兩個山西商人損失慘重,他們打聽到益都縣董縣令、萊蕪縣範縣令、新城縣孫縣令同住一家旅店,於是堵在店門口大喊冤枉。一問才知,他二人原有健騾四頭,全被楊傑帶人搶了去,他們遠在異鄉,本錢盡失,無力返家,想請各位大人大發慈悲,替他們向楊傑說情。三位縣令見他們著實可憐,當即應承下來,聯袂來到楊傑住處。
  • 葵花講故事:《折獄》一個清官斷案的故事
    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他看到死者賈六腰裡的包袱裡還有五錢多銀子,就斷定此案並非圖財害命,可能是仇殺。於是便把賈六的鄰裡都傳來審問了一遍,但沒有問出什麼頭緒。大家都說賈六夫妻為人和善,生前並無與人結怨。看沒有什麼線索,於是費縣令就把鄉鄰釋放回去,案子也就懸了起來。
  • 重溫聊齋《太原獄》:遭反咬兒媳蒙冤,巧用計縣令釋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先生曾說:他不認為孫公的辦案才能有所欠缺,但如果孫能知道這件事背後的真實情由,恐怕就會為自己的發現而欣喜,而顧不得去憐憫他人。難道孫公處理以上案子不是既掌握表面證據,又剖析內情麼?
  • 新聊齋:城隍與縣令
    新聊齋:錢塘城隍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看似天下太平,但那正德皇帝貪淫享樂,最大的一家叫做醉春樓,是縣令王正的一遠房親戚開的。這其中賺取的金錢和利益,大多都是被王縣令拿了好處。每次有府城和上面來的巡視官員,王縣令便親自作陪,帶著他們來醉春樓吃喝玩樂,以拉攏上面的各種關係,為他的升官之路創造條件。
  • 重溫聊齋《新鄭訟》:強賊偏會喊捉賊,好官終能辨好壞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新鄭訟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長山籍進士石宗玉,時任河南新鄭縣令。石縣令坐堂訊問,張三詳細陳說了自己的冤情。但二人都拿不出實質證據,石縣令當堂駁回了二人的訴求,下令將他們趕出了公堂。二人退下後,紛紛咒罵這狗官糊塗,不分青紅皂白。縣令心下好笑,也不跟他們一般見識。退堂後,縣令獨自斟酌此案,忽然想起這苟勝拖欠官府賦稅已久,於是派人前去嚴厲追收。不想,第二天苟勝就主動拿了三兩銀子前來完稅。縣令問他銀子從何而來?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淄川縣進士孫柳下時任臨晉縣令,以善斷而聞名。省裡便將此案放到臨晉審理。孫縣令略加審訊,就將疑犯關進獄中。次日,孫縣令升堂,令將所備物品擺上大堂,對婆媳倆說:『姦夫已明確。現在你們給我把他殺了!』婆媳害怕失手會償命,縣令說:『不用怕,由我做主!』媳婦對無賴恨之入骨,搬起大石頭就砸,而婆婆只是拿小石塊往他屁股上扔。縣令又命動刀子,媳婦奮力捅向無賴,婆婆卻猶豫再三不忍下手。孫縣令見狀,大喊一聲:『行了!』令將婆婆拿下拷打,果然供出實情。於是痛打無賴三十大板,了結了此案。
  • 重溫《花姑子》,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花姑子?
    重溫《花姑子》,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花姑子?「夢一場醉一場舞飛揚,喜也好悲也好永不忘,痴痴笑笑何來惆悵,天地任逍遙」,這首頗具豪氣的歌曲正是《花姑子》的片頭曲。《花姑子》雖然在《聊齋》改編劇中名頭不響,但毫無疑問是90後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聊齋故事《鳥語》:遊方道人解鳥語,貪墨縣令拒忠言
    《聊齋志異圖詠》之鳥語縣令聽了頷首稱是。縣令又問,道士隨口解答:「它們今日說的,跟往日卻不一樣。今日是在替大人您算帳哩!」縣令疑惑道:「算什麼帳?」心下甚是詫異。道士含笑道:「它們說『蠟燭有一百八,銀硃有一千八。』」縣令聽了,耳根子一陣發熱,以為道士在故意譏諷他,當即也不接話,哼一聲起身就走。道士人雖粗卻不傻,怎能不知縣令已對他起了嫌隙?事後忙找個由頭,向他辭行。
  • 白話聊齋之折獄
    賈先生弟弟到縣衙擊鼓鳴冤,此時祖籍浙江的費禕祉正在淄川縣做縣令,親自調查此案。看到一個布包袱裡裝著五錢銀子,包袱還在賈先生的腰上,所以知道這必然不是謀財害命。抓了兩個鄰居來詢問,卻沒有太多線索,也沒有上刑,就把兩位鄰居釋放回家種田了;只是命當地的村長仔細查訪,每十天來向費禕祉匯報一次情況。半年之後,案情調查也慢慢鬆懈。
  • 重溫聊齋《夏雪》:蘇州城炎夏大雪,大王廟一字免災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夏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初六,炎夏時節,烈日當頭,蘇州忽然天降大雪。聊齋先生說,這世道和風氣隨時在變吶!以往,一縣的縣令去拜見省級的巡撫大人,也不過叫一聲「老大人」而已,如今這樣的稱呼早就棄用了。即使有那麼一個半個的正人君子,也是平日就卑微討好,大行諂媚之事,從來不敢說錯一句,行錯一步。至於鄉紳人家的妻子被稱為「太太」,也才興起幾年,過去鄉紳的母親,才該用這個稱呼,把妻子稱為太太的,也只有蘭陵笑笑生的穢書中才濫用罷了,其他文獻中從來沒有過。
  • 聊齋:都是虛榮惹的禍,女子愛慕虛榮,導致家破人亡(折獄篇一)
    費縣令詢問賈某鄰居,問賈某為人怎樣?鄰居說,賈某這人,為人老成穩重,樂於助人,脾氣雖然火爆點,但是鄰裡關係處的很好。他平常做點小生意,經常外出,但是童叟無欺,不像有仇人的樣子。費縣令緊皺眉頭,仇殺不太可能,又不為財,難道是情殺?又問賈某妻子為人怎樣?
  • 「血衣奇案」妻子貌美,富商橫死,縣令破案後命妻子改嫁兇手
    一次篤秀才與一眾好友飲酒,醉了,整個人掛在許富商肩上,感嘆:「我要是能娶到你妻子那樣的美人,就好了。」許富商也有些醉了,竟玩笑道:「若我因故身死,可將妻子託付給你。」篤秀才呵呵傻笑,說:「好,一言為定。」此事過後,約一月左右,許富商,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