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吹牛有風險,當心禍從口出,因吹牛引發的冤案(折獄篇二)

2020-10-27 阿呆放映廳

上期咱們說費縣令斷案如神,從細節入手,破獲殺人滅門案,今天咱們再講一個他的故事,一場因吹牛而引發的牢獄之災。

話不多說,《折獄》篇二,開講~


話說淄川縣胡成,與馮安比鄰而居,兩家面和心不和。

這胡成脾氣火爆,行事霸道,馮安與他打交道,都是處處小心,曲意逢迎,可是胡成就是看不起他,也不信任他。

一天,胡成強拉著馮安喝酒,喝到酒酣處,略帶點醉意,話匣子打開了,說話就沒遮沒攔的,什麼都敢說。

胡成就吹噓著說:「人這一輩子啊,怎麼能讓錢給難住?為錢犯愁呢?多的不說,這幾百兩銀子,分分鐘就能搞到手。」

馮安明顯不信他,心裡說:「都是鄰裡鄰居,誰家什麼樣都是知根知底,你胡成家,不說窮的揭不開鍋,也好不到那裡去,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還幾百兩銀子,分分鐘搞到手,瞎扯淡。」

心裡這麼想,嘴上可不敢這麼說,敷衍著說:「老胡說的是,憑你的本事,幾百兩銀子真就不是啥事。」

胡成看他不信,正色道:「你還別不信,跟你說個來錢快的門路,保你不缺錢花。」

馮安一聽,也來了興趣,問他是什麼門路。

胡成湊到馮安耳邊,悄聲說:「實話跟你說,昨天我在路上遇到個富商,看他包袱鼓鼓的,肯定有不少銀子。我就悄悄跟著他,走到南山邊,我看四下無人,就趁他不備,一石頭就把他給砸死了。接著從他包袱裡找出幾百兩銀子,把他屍體往南山枯井一丟,白花花的銀子可就是我老胡的了。怎麼樣?這來錢夠快吧,哈哈~」

看他說的沒邊,馮安就笑著說:「淨胡說,老胡你幹這殺人越貨的買賣,你還跟我說,明顯吹牛!。」

見他不信,老胡轉身回屋,拿出一個包袱,丟在桌子上,說:「你別不信,這就是我從富商手裡搶來的,真金白銀啊,你好好看看。」

胡成家什麼樣,馮安是知根知底,見他真的一下子拿出幾百兩銀子,就算再不可能,他心底也不由信了三分。

馮安就說:「老胡,你這幹殺人越貨的事,你敢跟我說?」

胡成笑著說:「我這不是信得過老馮你嘛,要拉著你一起賺錢,你不會拒絕吧?」

馮安覺得他肯定瘋了,不敢再繼續留下,隨便找了個藉口就走了。

胡成看他走了,啐了一口,說:「膽小鬼,給你錢,你都不敢賺。」

這馮安回到家裡,輾轉反側,覺得胡成八成是胡說八道,但又想不明白他那銀子的來路。

越想越睡不著,熬到天明,一咬牙,他就跑到縣衙把胡成告發了。


費縣令一聽,有人謀財害命,當下也不遲疑,命人把胡成抓來,當堂審訊。

胡成說自己是喝酒吹牛,那幾百兩銀子,其實是妹夫鄭倫要買田產,暫時存放在自己家的,自己就是想吹個牛,炫耀一下,絕對沒有謀財害命。

費縣令傳鄭倫來問話,鄭倫證明確有其事,又把購買田產的田契拿出來證明。

費縣令看到有憑有據,兩人又沒有串供的機會,就信了幾分,保險起見,又命人去南山枯井查看。

沒過多久,官差回來稟告費縣令,說在南山枯井中真的發現了一具無頭男屍。

胡成一聽,腦袋嗡嗡作響,一時間呆在當地,不知如何是好。

費縣令看真的有命案發生,就即刻升堂審問胡成,胡成當然不認,一個勁說自己冤枉。

費縣令一看,大怒,說:「南山枯井中果真有屍體,跟你自己說的一樣,證據確鑿,還敢抵賴,來人給我掌嘴。」

胡成沒想到自己只是一時吹個牛,竟惹上了人命官司,說自己冤枉都沒人信,只能一邊痛哭,一邊喊冤。

費縣令嫌他聒噪,讓人把他押入死牢,擇日再審。

然後讓人張榜告示,讓死者親屬來認領屍體,卻讓人先把屍體留在枯井內,不要弄出來。

只過了一天,就有個婦人哭哭啼啼地跑來衙門,說自己就是死者的妻子。

費縣令說:「死者屍體還在井裡,未必是你的丈夫。」

婦女就說:「肯定是我的丈夫何甲,他帶著幾百兩銀子出門做生意,這都出去好多天了,一直沒有回來,竟然被胡成這個殺千刀的謀財害命,青天大老爺,一定要給民婦做主啊,讓胡成殺人償命。」

費縣令見她堅持說井裡無頭屍體就是她的丈夫何甲,看了他一眼,也不再說話,就讓人去把枯井裡的屍體弄出來。

屍體弄出來,婦女不敢靠近,在遠處一個勁地哭,哭得撕心裂肺,聲嘶力竭,說就是自己的丈夫何甲,他身上的衣服還是自己給他做的,肯定不會認錯。


費縣令安慰她一番,說:「真兇已經抓到,但屍體還不完整,你先回去,等找到死者頭顱,立馬公開判決,讓胡成償命。」

看著婦女離去,費縣令若有所思,回到衙門,立刻提審胡成,責令他馬上交出死者頭顱,認罪畫押。

胡成抵死不認,說自己是冤枉的。

費縣令讓人把他押出去,讓他去找死者頭顱,否則大刑伺候。

胡成沒辦法,只能跟著官差去找死者頭顱。

來到南山,胡成帶著官差漫無目的地搜尋,找了一天,什麼也沒找到。

官差回來復命,說根本沒找到死者頭顱。

費縣令問官差胡成什麼反應?

官差說胡成根本不像知道頭顱在哪的樣子,只是帶著眾人漫無目的搜尋。

費縣令擺上刑具,把胡成又傳來,跟他說:「快點把死者頭顱交出來,不然大刑伺候。」

胡成只是嚎哭,大呼自己冤枉,根本就沒殺人,怎麼知道死者頭顱在哪?

費縣令就說:「肯定是你殺人心虛,拋屍的時候,不小心把頭顱弄丟了。不找到頭顱,只有大刑伺候了!」

胡成一聽,嚇得癱倒在地,絕望地懇求縣令準許自己再去找頭顱。

胡成退下後,費縣令又讓人把何甲妻子傳喚來。

何甲妻子來了,費縣令問她有幾個子女。」

婦女說自己跟何甲尚未生兒育女。

費縣令又問何甲還有什麼親戚嗎?

婦女說何甲只有一個堂叔。

費縣令感慨地說:「年紀輕輕就守寡,又無兒無女,孤身一人,也真是難為你了。」

婦女一聽,悲從心來,又哭了起來。

費縣令又說:「公堂之地,不是你一介弱女子,該常來的地方。現在胡成罪名已經成立,只要找到頭顱,這個案子也就結了。念你孤苦無依,本縣替你做主,等案子結了,你就改嫁吧!」

婦女哭得更厲害,費縣令就讓他先退下,婦女千恩萬謝地走了。

然後,費縣令命人張榜公告,尋得何甲頭顱者,交給官府,將有大賞。

只過了一天,何甲頭顱就找到了,是同村一個叫王五的上交的,縣令查驗清楚後,就讓人給他一千文錢,打發他回去了。

接著又把何甲堂叔傳來,跟他說:「你侄子年紀輕輕就死了,又沒有兒女,留下個寡婦,生活艱難,本縣做主準她再嫁,你沒意見吧?」

何甲堂叔表示不同意,費縣令就扔下兩根代表動刑的籤子,何甲堂叔還是不同意,又扔下來一根。

他害怕了,只能接受費縣令的「好意」。

婦女聽說這件事,到公堂對費縣令千恩萬謝。


費縣令傳令,如今案件已定,殺人兇手胡成已經歸案。何甲孀妻孤苦無依,特準許她改嫁,誰人願娶她,可來縣衙投婚狀。

消息傳出去,沒多大功夫,就有人來投婚狀。

費縣令一看正是找回何甲頭顱的王五,一點也不意外。轉頭對何甲妻子說:「殺你丈夫的真兇,你知道是誰嗎?」

一句話把她問懵了,茫然地說:「胡成啊!」

費縣令勃然大怒:「還敢狡辯,真兇是你跟王五。還敢冤枉好人,胡成一時吹牛,恰好說中南山荒井,活該他倒黴。你們卻一口咬定他謀財害命。」

兩人一聽,大驚失色,直呼冤枉。

費縣令又對著婦女說:「幾百兩銀子,你家裡也沒有吧,何甲身穿舊衣服,不像富貴之人。還有當日,何甲屍身還在井裡,你卻一口咬定,就是你的丈夫何甲,只能說明,你本就知道荒井無頭屍體就是何甲。」

又轉過身對著王五說:「本縣剛貼出告示,尋找何甲頭顱,你轉眼就把頭顱送來,頭顱在哪,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是不是想早點結案,好迎娶這婦人過門啊?」

兩人嚇得癱倒在地,面如土灰,一句話也說不出。

費縣令又讓人大刑伺候,嚴刑拷打,兩人才交代了殺死何甲的詳細過程。

原來,兩人私通已久,每次何甲出門做生意,兩人就廝混在一起,一次何甲回家早點,正好碰到兩人醜事,沒想到兩人痛下殺手,殘忍殺害何甲,把他拋屍枯井。

也是該著胡成倒黴,吹個牛,吹出一個牢獄之災,差點蒙冤受死。

真相大白,胡成被釋放回家,經此一事,他從此再也不敢胡亂吹牛。

而馮安因為誣告罪,被打了一頓板子,服了三年勞役。

所以說啊,沒事別瞎吹牛,特別是那種沒邊的牛,免得惹來無妄之災。

今天就先到這裡,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讚收藏轉發啊,咱們下期再見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重溫聊齋《折獄》二:醉胡成信口開河,費縣令引蛇出洞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二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淄川人胡成,與同村人馮安世代不睦。有一天,二人一起喝酒,人到微醺,酒後吐真言,不知不覺間說了不少心裡話。說到高興處,胡成揚言:「說什麼窮,百十兩的資產我老胡還不放在眼裡。」馮安怎能不知胡家底細,當即哂笑他吹牛。胡成一本正經道:「實話告訴你:昨天路上遇見一個大客商,隨身帶了不知多少財物,我宰了他,丟到南山的枯井裡去了。」
  • 民間故事:吹牛
    我也忘了是在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中看的了,還是街頭巷尾聽某個大爺大媽講的了。總之故事確實是一個好故事,有教育意義。我也是在聽完某同事三頭六臂、七嘴八舌的吹牛一番後才猛然想起的,我的那位同事今年四十五歲了,說實在的沒什麼大本事但嘴皮子確實堪稱一方霸主,吹起牛來真有拔山倒海之勢頭。平時工作之餘,用聽他吹牛我也習慣了。
  • 兔子吹牛(民間故事)
    據說和兔子愛吹牛有關。很久很久以前,有隻兔子到小河邊玩。它看到河對面有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就想過河去吃個痛快。可是,兔子不會遊泳,正犯愁呢,一隻老鱉浮上了水面。兔子眼珠滴溜溜一轉,有了主意。它對老鱉說:「鱉大媽,聽說在這條河裡,你的孩子很多,是嗎?」
  • 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說山東淄川縣有個叫胡成的人,一天,他與鄰居馮安一塊喝酒,二人喝的有幾分醉意時。這個胡成開始吹牛說:「別看我沒什麼本領,但隨便弄個百八十兩銀子也不是難事!」馮安知道胡成並不富裕,便譏笑他吹牛。胡成則一本正經壓低聲音對馮安說:「實話告訴你,我昨天在路上遇見一個大商人,他趕著一輛車,車上裝著很多財物,我就把他扔進南山的枯井裡,輕易就得了很多銀子。」
  • 【愛吹牛的小狗】
    從前有隻很愛吹牛的小狗,它在大家心目中只是一個小丑,只要有空大家都喜歡聽它吹牛。 有一天小狗在大樹下玩,一隻小貓頭鷹不知道為什麼受了重傷從樹上掉了下來,這真是天下掉下了肉餅讓它撿到了,小狗看著小貓頭鷹也感很好奇,東看看西看看也看不出什麼原因怎麼掉下來的,小貓頭鷹傷心地叫著,腳也站不起來羽毛也很少。
  • 重溫聊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兇手難逃
    《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清朝順治年間,淄川城西有個西崖莊。某日,村民賈大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殺死。他膽大包天,既殺賈大,當夜又來賈家,逼迫王氏行奸,道:「如今你丈夫已死,就按你說得辦,我倆現在起就做一對長久夫妻……」王氏一再地委屈求全,反落得丈夫被殺,於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周成勸也不行,嚇也無用,生怕驚動四鄰,只得溜之大吉。次日一早,就聽到王氏吊死的消息,黃粱一夢,就此成空,手上卻平白添了兩條人命。
  • 「吹牛」的來歷
    人們都習慣把誇大話說成是「吹牛」或「吹牛皮」。這裡邊有個來歷呢。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個北方人和一個南方人碰到了一起,各自誇說自己的家鄉好,吹得雲天霧地,越說越玄乎。北方人說道:「我們北方呀,名勝古蹟特別多!單說有一座大廟,廟前放看一面牛皮大鼓,那鼓大得不得了!在鼓上輕輕敲一下,那聲音能一直傳到海南島!」
  • 聊齋故事《折獄》:失釵環兄嫂雙亡,遇清官真兇難逃
    聊齋先生清朝順治年間,淄川城西有個西崖莊。《聊齋志異圖詠》之折獄費令命人呈上來驗看,打眼一瞧,已有了定數,問起:「你家住何處?」於受萬《聊齋全圖》之折獄王氏為了拿回釵環,萬不得已失身於這無賴小人。聊齋先生說:智慧過人者未必心懷仁恕,心懷仁恕者卻必定智計過人。也只有這樣用心良苦,隨時留心留意,方能抽絲剝筍,撥雲見日。86版《聊齋》曾將費令《折獄》兩篇,合二為一,改成一集《無頭案》,頗有創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 故事:四川人和湖北人比吹牛
    在民間文化中,有一種很有趣的日常交際活動。擺「龍門陣」。所謂「擺龍門陣」,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講故事,聊天閒談,神吹侃大山。簡單的說就是拉家常話,吹牛閒聊。每天到了閒暇無事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講故事吹牛,用笑聲驅使一天的疲倦。說到吹牛,湖北人說第二,就沒有人敢說第一。那麼最喜歡「擺龍門陣」的四川人,都說不過湖北人。為啥呢?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 常彥波天魂傳19、吹牛流口
    常彥波天魂傳19、吹牛流口 【常彥波仙書】一夜過去,次日九九聖母做好了飯,我們全家人吃飯。我父親向大傢伙讚美我鬥戰庸醫,屁崩警察的事情,說積了八輩子德才有了這麼一個千古神胎。我聽罷笑道:「其實功勞都是爹爹的,如果不是爹爹指點我拒腐蝕永不沾,就會被帶毒的暗器擊中,那麼我就會腐敗了,說不定已經全身潰爛而死。正因為爹爹的指點,我才清正廉明,頻頻得手,殺得他們喊爹叫媽,狼哭鬼嚎。」
  • 民間故事:禍從口出
    縣令又問:「有什麼憑證呢?」張生回答說:「有血衣可以作證。」縣令派人去他家搜查,當然是找不到,於是又接著拷打他,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好幾次。張生於是說:「這是因為我母親不忍心拿出證據讓我送死罷了,讓我自己去把它取來吧。」縣令於是押著張生回家去取血衣。
  • 講述乳山銀灘業主自己的故事:老劉有點愛「吹牛」
    老劉顯然是在吹牛。 由於老劉經常說「過頭的話」,時間一長,球友們開始有些煩他,有時老劉一來,有人就找個理由告辭,有時打著打著,說著說著活動室裡最後就剩我和老劉倆人。 老劉不在的時候,有的球友就跟我說:「老孟,以後別理這種愛吹大牛的人,都多大歲數了,說話還那麼著三不著四」。
  • 常彥波天魂傳21、聖母吹牛
    常彥波天魂傳21、聖母吹牛 【常彥波仙書】我太奶聞聽說:「你這孩子,打小就這麼吹牛長大還不吹上天去啊!」 我說:「我本來就從天上來的呀!我不是吹呀!」 我太奶問:「既然你是從天上來的,那麼以前你是誰呀?」 我說道:「這個我可不記得了。我轉世投胎前喝酒喝醉了,所以就不知道以前是誰了。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太原有一戶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不能自守,村中有個無賴常到她家與其私通。媳婦看不慣,便設法阻擋無賴上門。婆婆惱羞成怒,要找碴兒休掉媳婦。媳婦與她吵架,婆婆反咬一口,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問姦夫是誰,婆婆說:『那人黑夜來天明走,不知是誰。』傳喚媳婦,媳婦果然知道姦夫姓名,說是婆婆與該男私通。見二人爭執不休,官府便將無賴拘來。無賴申辯說:『是她們婆媳不和,所以冤枉我!』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說在山西太原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張氏人到中年,不守婦道。婆婆更加憤怒,於是就和王七商議,決定反咬一口,去向官府誣告媳婦有姦情,如果事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兒媳趕出家門。
  • 愛吹牛的二流子逞能,半夜守紅衣女人,自己卻跳了井
    於是愛吹牛,而且吹牛有人反駁還不行,只能聽得進吹捧。這樣的人,一輩子基本不是廢了,也會載不少跟頭的。這裡說個有點怪異的事,當事人就是因為愛吹牛喜歡逞能才吃了虧送了命的。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福源村有個人叫孫培江,家有父母和一個姐姐。
  • 小說:吹牛
    "好吧,春節回家問問你兄弟媳婦,到底有這事沒有,看不把你的腦袋按褲襠裡″有人鼓掌呼叫。"出門離開媳婦就不知道姓什麼,在家的時候沒見你們鬥嘴啊″,一向不愛說笑話的二叔盯著他倆。二叔是我們這幫打工中年齡最大的一個,雖然他年齡大,但是手藝不錯。砌牆、砌磚根本不用扯線,直接摸磚就砌,一般的泥瓦匠都怯他的手藝,工地上幹活的人都敬他幾分。
  • 《亮劍》中不該出現的劇情,打仗喝酒吹牛,不小心成為經典
    導語:《亮劍》中不該出現的劇情,打仗喝酒吹牛,不小心成為經典!李雲龍在戰爭之餘,喝酒、吹牛,這也是他唯一最快樂、最輕鬆的時刻,舒緩壓力的方式。亮劍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無情,感受到了戰爭時期有人犧牲是常態。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2869篇)
    ,哈哈哈)。讓我的嘴也得了婦科病,那我往後就沒法給大家吹牛筆了。不吹牛筆,怎麼發家致富呀?二、選擇生意賣點咬定了,然後必須要有引流渠道。自媒體平臺有幾個?視頻平臺有幾個?音頻平臺有幾個?,送快遞的)看看。
  • 爸,我就是一個小科員,別再到處吹牛了
    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虛榮感,總是希望別人誇自己,所以有意無意地包裝自己。但是父親也好面子,也覺得兒子的本事確實大,到處吹牛兒子是什麼「縣長」之類的話,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縣長是什麼級別。小陳有時回到村裡,面對別人稱讚的時候,雖然嘴上說「沒有、沒有」,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小陳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今天有人找他要修路工程,明天有人找他要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