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文學是否可以作為人性的「遮羞布」?

2020-09-03 必加思索

「高管性侵養女」事件一出即引發社會熱議,網友在批判鮑毓明種種禽獸行為之時,火極一時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再次跳至人們眼前。


小說推薦語裡有這麼一段話:「這本小說乍看談論權力不對等之性與暴力,實際上更直指文學及語言如何成為誘姦與哄騙之物;在加害者對受侵害者不可逆轉之剝奪和取樂中,成為殘忍的同謀,背叛了溝通與文明,也使人迎向了失語和瘋癲。」


必加思索平臺用戶 @懶 在聞名讀完此書後不禁感慨:生活中還有無數個「房思琪」,無數個「李國華」活著。那麼文學是否可以作為人性的「遮羞布」?


辯題:文學是否可以作為人性的「遮羞布」?

「熱愛學習的醬醬」:

我們必須搞明白文學創作的起源與文學創作的內核,其次我認為最應該探索的是文學本身是否具備道德屬性,假設文學是中性的、工具的,想必林奕晗不會產生疑問,這道論題也不會產生。

簡單概括,文學最早不是以文字形式呈現的,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故事通過講述者的視角進行層層演化,最初的故事與最終的故事相去甚遠;文字被發明後人們才將故事記錄在冊,也才有了文學創作。

什麼情況下會進行文學創作?作家通過自我視角對人生,對社會進行種種反思,然後形成於文字。文風的形成也正是如此。眾所周知,文風與作家的經歷(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現實的)息息相關。

託爾斯泰的現實主義與他本身是大貴族有關,卡夫卡近乎神經性的寫作與他羸弱的神經有關,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畫像》取材於現實生活…如果我們要通過現實語境去思考文學世界中的價值觀道德觀,將會是一個無比疲累的事情。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部文學作品,與上述文學作品不盡相同,林奕晗的自殺是「房思琪現象」進入大眾視野中的主要原因。


在林奕晗看來,房思琪愛上誘姦犯是因為文學推波助瀾,是文學讓李國華看上去人畜無害,也是文學讓李國華成為表面上的「君子「,君子的身份構建文學起著絕對性的作用,當林奕晗看到真正的李國華時,李國華這個人消失了,留在她眼裡的是「文學」,是文學助長了誘姦案的發生。


所以文學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確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不論從文學的發展,文學的創作來說都可以佐證。文學在李國華身上,確實是遮羞布,毫無疑問。


「用戶2227」:

文學會不會成為人的遮羞布不好說,但是文章,文字和話言是會的。因為人終究是人,是會被很多東西影響的。


有過這樣一個實驗,給兩組志願者看一個小姑娘的兩份檔案。這個小姑娘得了絕症,但在她死前可以送往一個機構,在那裡可以讓她生命的最後過的更快樂一些。(兩份檔案都寫了基本背景)第一份檔案上寫了小姑娘的基本情況和病的嚴重程度和症狀。第二份檔案寫了小姑娘的日常生活和她的日記。最後附上了她的一些照片。


在看完檔案後,實驗者告訴他們,那個機構名額有限,需要排隊,其順序是根據其病情和痛苦程度而定。不過他們有一個機會可以讓小姑娘的排名往前挪一下。其結果大家都猜的到。


大家看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這段話「那個機構名額有限,需要排隊,其順序是根據其病情和痛苦程度而定。」也就是說排在小姑娘前面的是更加需要援助的人。但是在實驗中第二組很少有人能注意到這一點(如果不是照片是真人的話,就算注意到了這一點估計也會讓小姑娘提前)。第一組則多了不少。


說了這麼多廢話,大家也猜的我要說什麼了。人的判斷,尤其是群眾的判斷,一定有非理性的成分,非理性不代表錯,但是非理性更容易被利用。(其實,理性也挺容易利用的)文字和文章可以美化罪惡,甚至讓罪惡不再是罪惡。


「小羊不愛吃草」:

稍微反駁一下咯,2227估計是必加思索第一幽默人。

文章、文字、語言確實會影響人,人的性格生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到「言說」的引導;「言說」要構建的正好是理性。雖然群眾的判斷多數都是非理性的,但非理性並非是文章、文字為罪惡辯護的原因。


文章與文字確實可能為罪惡辯護,比如法律文書,比如一些公關文書;但文學是否也在為罪惡辯護呢?或者回歸論題,文學是否會成為人性的遮羞布呢?

我認為是不會的,首先,文學作品首要揭露的就是人性,不論是《悲慘世界》中的煉獄,還是《洛麗塔》,抑或《駱駝祥子》….只要作家在寫作的時候沒有為文學注入「罪惡」,文學就一定是中立的,文章與文字亦然。

一個律師,通過巧舌如簧的口才使原本有罪的人無罪釋放,這不是法律的錯;同理,一個人利用文章與文學大做文章,傷害別人,這也不是文章與文學的錯,這是當事人利慾薰心,將李國華的罪歸於文學,和古代將亡國的帽子扣子女性身上是一樣的。


所謂靡靡之音,也得有願意傾聽者,靡靡之音才能發揮其作用。文學的惡是被原本就惡的人所用,而非文學對正常人產生影響,使其成為罪犯。


「沒有黑色」:

文學不會成為人性的遮羞布,文學也無法美化\醜化人性,文學所做的只有一件事,揭示現實但不批判現實;描寫現實但不忠於現實。


林奕晗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要叩問的是確實是文學是否在為罪惡矯飾,某種意義上可以這麼講;《洛麗塔》是否在為戀童癖做「掩護」?《包法利夫人》是否美化失足婦女?

除了林奕晗本人之外,其他人對以上作品的解讀無不帶有個人視角,帶有個人道德倫理;一部文學作品最不重要的就是道德倫理。因為文學歷史上幾乎沒有「三觀正」的常規作品。


文學是什麼?我認為要麼是對現實的誇張,要麼是對現實的縮小。

卡夫卡借《審判》說明法律制度機械,普魯斯特借《追憶似水年華》描述時間的漫長…文學的作用只有一點,通過作品升華\收縮讀者視角。

李國華與房思琪之間,林奕晗給的解釋是一個被誘姦的少女愛上誘姦犯的故事,她也確實給出文學在李國華和房思琪之間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線索。但我認為,這只是因為房思琪是文學少女,如果房思琪喜歡繪畫,今天的論題就會成為:「繪畫是否在矯飾人性。」


所以文學只是林奕晗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工具,而李國華,也只是一個讀書人中的敗類而已,用他來解釋文學的意義,對文學不公。


「圍觀群眾」:

不能把問題歸結於文學,如此的話,高尚職業(如老師),技術,藝術(如電影)等又有哪個不可作為人性的遮羞布?


我覺得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去尋找那塊遮羞布,遮羞布無處不在,人性的醜陋面只能在一定程度範圍內控制,但它也無法根絕。對於個體來說,能正確識別遮羞布,讓它遮不住羞,對保護自己和家人都很重要,不是嗎?


心中少一點權威,不要那麼容易崇拜,少看點標籤,多一點思考,質疑和邏輯論證,遮羞布還會那麼好用嗎?


這不是在替使用遮羞布者辯解,他們應該受到懲罰;也不是在指責被欺騙或受傷害的人,他們的遭遇值得同情,只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既然控制不了別人使用遮羞布,那最好的保護自己的辦法,就是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相關焦點

  • 活動預告|一起去看中國科幻文學的星辰大海
    說起科幻文學,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個舶來品,在國內屬於邊緣文類。同時,重慶出版集團還組織了主題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星辰大海」的座談會,邀請該系列幾位作者和讀者一起暢聊科幻文學的創作。,獲首屆華文推理大賽入圍獎和第二屆華文推理三等獎瀝書中國青年編劇、科幻作家,曾獲外國電影協會MPA一等獎的影劇編劇小說· 看點餘卓軒所創作的長篇,將帶你親歷多方勢力衝突和人性
  • 我的前半生:凌玲對陳俊生說的一句話,扯下全體「小三」的遮羞布
    劇中的凌玲,一度作為熒幕上小三的代表,當年也算是走到了峰頂浪尖。凌玲在一次爭吵的時候,激憤之餘說的一句話,可謂真正撤下了天下所有小三的遮羞布了。足以讓喜歡跟小三亂來的男士們警醒了。魅野說影視|文在凌玲「巧妙」地安排下,陳俊生的親生兒子平兒只能參加本地的幾千塊標準的冬令營,而跟自己沒半點血緣關係的佳清,卻享受了可以出國的數萬塊錢的冬令營
  • 赤裸裸的人性考驗繼續,對美女都有了健忘症,可以嗎?
    彈幕大軍紛紛感慨人情冷落,人性單薄。,所得出的觀點都是,不要輕易的考驗人性,否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為凡夫俗子,我當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唯一不解的是:作為女一號,戲份是否少了些?戲份少與劇本有關,本人無可奈何,但因此獲獎,略為勉強。
  • 燦爛千陽:苦難可以挾持人生,但無法左右人性
    一份可以為人所支配的私有財產?還是一個經歷了家庭創傷之後懦弱麻木的行屍走肉? 弗洛姆說:「惡是一種人所特有的現象,惡是人類回歸到前個性狀態的,並消除人所特有的理性、愛情和自由的企圖……惡是人性,也是悲劇性即使人回歸到他所體驗的最原始的形式,他也決不可能不是一個人,因此,他也絕不能只滿足於把惡作為解脫,動物不可能是惡的,動物主要根據它的適合於其生存利益的天生的本能而行動……惡是深刻的人性,因為人不可能成為動物
  • 李立綱:不能不說的故事|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那時,作為初中生的她,對信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這些個詞兒,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於是,她把那封短短的信留了下來,想以後弄個明白。這一留,就留了幾十年。於是,就有了這個不能不說的故事。本文由李立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漫長的告別》中那些人性的墮落與堅守
    所以,我們對錢德勒作品的評判,不應該停留在偵探小說範疇,而應該放到文學作品中去。讀了12遍的村上春樹評論說:「《漫長的告別》是靈魂交流的故事,是人類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發的深深幻滅的故事」。
  • 劉慈欣:人性有很多種可能,《三體》恰恰表現了其中最糟的一種
    《三體》一書包含三部,書中以「文革時期」作為切入點,闡述了人類地球文明的衰落,是由於人性的缺失,最終導致了三體人的入侵,經過許多激烈的戰鬥,宇宙最終陷入空虛,要麼死亡,要麼重生。劉慈欣表示人自出生起,人性就是缺失的,但科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人自從出生那刻起,內心就充滿了欲望,十分貪婪,無時無刻想要獨吞一切。這個社會目前並不是虛幻的,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如果科學技術在能源、生物和材料領域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一個按需分配的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 李立綱:暗戀|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小說天地:Ⅹ叔叔,您暗戀過我媽媽嗎?她問。
  • 校園文學 | 讀《狼人家族的詛咒》有感 | 作者:尹妍茜
    這本書描寫了人性的虛偽、兇殘、貪婪。小說帶著濃濃的神秘氣息,情節跌宕起伏。小主人公們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愛,渴望自由的天性,做真正快樂的自己,小說結局耐人尋味,引人深思。故事講述了在外婆的葬禮上,14歲的瑪麗爾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人,而媽媽卻從未向她提起過自己的親人。媽媽為何要帶她遠離家鄉,得知自己有五個哥哥姐姐。她的哥哥姐姐為什麼行為如此怪異?哥哥姐姐為什麼要誘導自己半夜外出?
  • 「房思琪」侵權背後,是對人性的挑釁
    01:有關她,與她的這部作品不可否認,作為一名當代的臺灣作家作品講述了美麗的文學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李國華長期性侵,最終精神崩潰的故事。而更令人驚心動魄的是,文學少女房思琪的故事,正是由林奕含本人的經歷所改編而成的。
  • 謝沁宏:閨蜜|小小說
    文學天空關注原創,主發小說、散文和詩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歡文學天空,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文學天空。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小說天地:經過漫長的冬季,終於等來了春天。漆黑的泥土裡,蟬和蛐蛐相遇了。
  • 張守金:絕不服輸|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張守金,山東省鄆城縣李莊村人,農民,文學愛好者
  • 《雪落香杉樹》:在愛戀與背叛、仇恨與寬恕中,彰顯人性之美
    時至今日,《雪落香杉樹》已成為美國當代文學的經典名著。小說以懸疑案件的模式開場,以人性的複雜和掙扎貫穿其中。而此時,伊什梅爾偶然拿到了可以證明天道無罪的證據。愛戀、仇恨、偏見與理智、正義和真相交鋒。最終伊什梅爾戰勝了人性的黑暗,做出了道義的選擇。無矛盾、不衝突。無衝突,不戲劇。小說中的敘述是平緩的,甚至帶有幾絲日式的唯美和傷感。但平緩的外衣下,人性的矛盾卻無處不在,這大大地增加了小說的故事張力。
  • 有心無力|《暴裂無聲》短評
    如果我們把文藝片類比成純文學的話,我們常常忽視的事情是:當我們在仰視嚴肅文學裡的璀璨群星的時候,多數時候我們讚揚的是他們批判的力度,人物的塑造,以及風格的鮮明。卻很少注意到一個事實——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那一條跌宕起伏和妙筆生花的情節線,幾乎是優秀嚴肅文學作品的最低要求。2.
  • 女性電影|媽閣是座城:極端空間裡的人性救贖
    《媽閣是座城》將目光聚焦於當下社會的灰色地帶,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軟紅十丈裡日漸沉淪的情感和異化的人性。原著小說鮮明地表達了物慾橫流的時代景觀、現代都市人的生存境況、女性人生的困頓與突圍,以及人性的落空和救贖。
  • 在多部網絡小說IP動漫化之後,作為觀眾我們是否真的忽略了什麼
    集團變天,免費閱讀計劃,新的條款霸王奴隸,僱傭關係版權寫手,如果同好中還有不了解此次事件的可以去各大熱搜榜單上隨便點擊一下就能知道了,學人在此不再贅述當中細節。烏賊大佬在之前內容裡,學人就敘述過有關於《詭秘之主》一書的文學價值和IP解構。
  • 《羅生門》帶你走入複雜世界:剖析人性——沒有絕對的黑白
    ,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將別人施加的惡不斷的複製黏貼,「寬恕」了自己的惡。、強盜多襄丸、死者妻子真砂和女巫提供的不同說辭,最後作為聽眾的雜工逼迫樵夫,揭露出「真相」。也或許可以表達為很多不願意吐露的細節。自私是人性,誰都不能完全分割。強盜因為好色想要將女人佔為己有,武士怕死,不願為妻子應戰,「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大約講的就是這個時候。
  • 創作談|劉慶邦:煤礦是我認定的文學富礦
    然而,女工們作為社會人和時代人,她們的青春之美和愛情之美,不像自然界那些花樹一樣自然而然的生發,美的生發過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制、詆毀和扭曲。進礦之後,她們幾乎都被貼上了負面評價標籤。有一種標籤是生活方面的,標明她們在生活作風方面有過閃失。所謂生活作風,在當時有一個特指,指的是男女之間的生活作風。那些被輿論虐待的女工,日子更不好過,可以說每一天都在受著煎熬。
  • 故事:民間故事|二婚狐仙
    民間故事|二婚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永州府北邊有一個楊家灣村,村裡有個叫楊松的彈花匠。此人三十五六,卻還未娶妻。他父母去世早,家中貧窮。楊松就地取材,用一個月時間,把屋後那片荒山圈起來,在竹林中搭了幾間茅草屋,作為雞舍。然後買回幾百隻小雞仔,開始養雞。這些雞,白天就讓他們在後山放養,餵的糧食少,卻也長得不錯。楊松的養殖相當順利,不到三個月,第一批雞就順利出貨了。每隔兩天,就讓人挑幾十隻給縣城酒樓送去。他又陸續將小雞補上,不到半年時間,楊松就賺了十幾兩銀子。
  • 《食罪者》第四部|貪嗔痴是罪惡的根源,出軌只是罪惡的開端
    當前,國產懸疑推理類文學影視作品都比較火熱。最近愛奇藝推出的「迷霧劇場」和優酷、騰訊懸疑推理版塊也是頻爆好劇,《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在劫難逃》都是網絡上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好劇。作為一位資深的心理醫生,丁潛早就看破了沈強、潘潔、唐京飛三人關係有異,卻不多嘴扯掉那層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