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電影|媽閣是座城:極端空間裡的人性救贖

2020-08-27 逍遙觀娛

李少紅執導的電影《媽閣是座城》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長篇小說。影片把鏡頭放在有「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的澳門,以賭場和賭徒為表現對象述說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現實,跌宕起伏的賭徒命運在鏡頭底下得到藝術性的描寫與呈示。



01


不同於傳統的港式「賭片」,《媽閣是座城》的主旨內蘊並不在於描寫賭場或賭博本身,而是以影像方式書寫賭場人生故事。至於「賭場」在影片中只是一種表現媒介,導演藉此深入探析複雜深邃的人性世界,通過片中幾位主要人物梅曉鷗、段凱文、史奇瀾在媽閣城的經歷遭遇洞見集體無意識中對於財富的那份熱切、危急又把握不住的貪婪,用冷靜客觀的姿態描繪出生動寫實的社會圖景


《媽閣是座城》將目光聚焦於當下社會的灰色地帶,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軟紅十丈裡日漸沉淪的情感和異化的人性。原著小說鮮明地表達了物慾橫流的時代景觀、現代都市人的生存境況、女性人生的困頓與突圍,以及人性的落空和救贖。


電影方面則強化了賭場女「疊碼仔」梅曉鷗和房地產大亨段凱文、木雕藝術家史奇瀾、初戀情人盧晉桐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細膩地將現代人的人生百態映射於媽閣「賭城」中,同時通過梅曉鷗面對金錢和情感時的矛盾心理來折射女性在現代化進程中對自我意識和自身命運的追尋。


在紙醉金迷的媽閣「賭城」裡,各種迷局和呼之欲出的陰謀、人性的善惡、情感的變幻在進行多重角力,所有身處其中的人都難以獨善其身,他們仿佛都是被困於局中的獵物。影片對「賭場人物」的細緻描摹一方面包含了嚴歌苓對複雜人性的理性思辨,一方面在大膽審視個體對金錢無休止的渴望,以此構建對於社會現狀的批判與反思。



02


與嚴歌苓此前的小說《拉斯維加斯的謎語》有所不同,將「賭客」群體放置在影像化後的《媽閣是座城》裡,不論是西裝革履的段凱文、風度翩翩的史奇瀾,還是那群遊覽媽閣的大腹便便的旅客們,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會像《拉斯維加斯謎語》裡的老薛那樣被賭場的光怪陸離所衝擊,他們對於賭博的沉迷更多來自一種主動接受


影片中的人作為社會精英階層的角色而存在,但在牌局和籌碼面前,原有的社會身份和地位早已被他們棄如敝履。比如段凱文從最初的簡單尋樂發展到後來近乎瘋狂的「託底」玩法,還有史奇瀾從小賭怡情到迷失自我,對賭博最原始和純粹的欲望交織碰撞在他們的身體和精神之上


賭場裡接連不斷的揮金如土從不只是籌碼和金錢的交易,還是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斷湧動的一場場關於情感和人性的博弈。就像梅曉鷗替段凱文的豪賭本錢作擔保時的十拿九穩,到後來段凱文理直氣壯地賴帳,各種醜惡的把戲在金錢積累的平臺前層出不窮,多年來構築起的情感長堤在金錢浪潮的衝擊下轟然崩塌成一地的破碎。


由此看來,媽閣不僅是一座賭城,更是一座沒有出口的圍城,梅曉鷗以及和她糾纏半生的男人均被困於此地。但倘若從整體背景上看,他們不過是城中人的一個縮影,這些人在賭桌上喝雉呼盧,在賭桌下輸盡人生,暴富和赤貧往往只發生在一瞬間。



03


回顧由嚴歌苓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不管是《少女小漁》中小漁那隱忍堅韌的典型中國女性形象,還是《歸來》裡近似於「精神疏離者」的馮婉瑜,嚴歌苓隱藏在文本中的是這些女性面對命運的磨難與不公時,以自身的柔弱力量和喑啞的聲音在男權社會裡的掙扎跟突圍。


而到了《媽閣是座城》,作為編劇之一的嚴歌苓延續了其對女性一貫的關注,探尋女性的自我意識與生存理想。梅曉鷗因為自身的種種曲折經歷和賭場緊緊捆綁在一起,和其他賭客有所不同,她的賭注是她的青春、情感、金錢甚至是整個人生。但她並未完全沉淪於此,她遊走在光明和黑暗之間,存在著糾纏複雜、血肉斑駁的一面。


按照慣性思維而論,賭場從來都是一個以男性為絕對主導的娛樂場所。《媽閣是座城》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梅曉鷗置於媽閣的極致環境中,勾勒出一個鮮明的女性形象,在賭場世界裡堅持為女性書寫。


「疊碼仔」是寄生在賭場和賭客之間最卑微渺小的個體,在職業的高危性中艱難地求生存。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困境,身為單親媽媽的梅曉鷗不得不同時面對一系列的複雜情感與欲望:她一邊要遊走在衣冠楚楚的賭徒中儘可能地平衡各方關係,一方面又要在兒子面前竭力地扮演一個好母親的角色。作為一個八面玲瓏和善良慈愛雙重形象並存的女性,她的困守與反抗、撕裂與逃離顯得如此糾結而迷惘。



雖然原著小說和影片表現的內容有所出入,但無論是文學還是影像裡的梅曉鷗都不是一個在情感上佔據主動地位的女性。比如在遇到盧晉桐後,梅曉鷗消費自己的情感和青春,心甘情願地依附於盧晉桐


她的女性意識在這個時刻依然處於沉睡狀態,而盧晉桐對待梅曉鷗的態度則充分滿足了男權社會裡男性關於紅玫瑰和白玫瑰的理想婚姻狀態,盧晉桐與梅曉鷗之間的愛情關係同樣反映出缺乏經濟獨立的女性在社會話語中的邊緣地位。


梅曉鷗愛情的幻滅和自我意識的覺醒源於盧晉桐的沉迷賭博,殘酷的現實和失敗的愛情使她完成從柔軟女人到身價極高的「疊碼仔」這一身份意義上的轉變,而在魚龍混雜的媽閣城,這種轉變可能更多出於一種生存本能,並未達到真正意義上作為主體女性的精神升華


不過在和史奇瀾的情感曖昧中,梅曉鷗卻慢慢地找尋到愛的救贖和真正的自由,她用愛和包容拯救史奇瀾並重新煥發出他身上的藝術激情。包括當梅曉鷗發現兒子和同學一起賭博時的難以置信,為了不讓兒子走上自我毀滅之路,她果斷縱火焚燒了所有的錢,甚至差點連家都被付之一炬。她在拯救史奇瀾和兒子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最終她完成了自我意識的升華和女性主體的建構,這不僅出於情感的觀照,更有一種人性之愛的關懷



《媽閣是座城》沒有局限於對各色賭徒的縱向回溯,而是把關注點指涉時代變化下個人命運的悲喜離合,專注於現代文化語境下強烈的個體主觀情感。雖然影片的敘事節奏過於冗長,旁白和鏡頭語言也略顯拖泥帶水,可它的解讀空間和建構的思想內蘊依然值得關注。


李少紅導演在賭博題材的格局基礎上聚焦當代人的孤獨處境和生存困境,以及探尋女性是如何追尋自主命運的命題。浸潤著生命張力的同時也展現出女性的生存實景,並透過影像試圖尋找一種人性的自由與救贖之道。

相關焦點

  • 《媽閣是座城》:賭博背後,是對本性的救贖
    《媽閣是座城》這部由李少紅導演,白百何主演的電影是來自嚴歌苓所作的一本長篇小說,這是迄今為止,她貢獻的一個比王葡萄、多鶴都要複雜、不那麼非此即彼的女性形象。這一次,她寫了一個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梅曉鷗這個人物,她用青春賭愛情、用情感賭人性,賭到最後失去了她所在意的一切。
  • 《沉默的羔羊》:人性的對決,一場完美的救贖與自我救贖
    這是一部經典老片了,1991年一經上演,便摘取了眾多獎項,獲第64屆奧斯卡獎,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等獎項 。影片《沉默的羔羊》在驚悚的電影表象下,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偵探敘事的外殼,以探索人性為內核,展現了不同個體面對人性善惡、自身困境時的沉淪與超越,揭示了救贖這個命題,引發觀者的深切思考。
  • 豆瓣5.9《媽閣是座城》: 沒有霹靂手段,就別有聖母情懷。
    前言電影《媽閣是座城》是根據著名作家嚴歌苓的一本長篇同名小說改編而來透過電影裡角色之間的性格,情感,善惡,也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做人一定要有智慧,沒有霹靂手段,就別有聖母情懷,一定要拎得清,不是所有的人都善良,也不是所有的都很自私,智慧且通透的人更容易過好這一生。女主梅曉鷗是一個單親媽媽,她獨自帶著兒子生活。
  • 電影《贖罪》:在愛情中,那些人性的陰暗面該怎麼去書寫
    所有的細節和情節都著眼於歷史的生存境遇, 建立於人性最本真的面容, 用極其細微的筆觸和莊重的格調呈現出人性的美好與陰暗,給觀眾以無限思考的空間。她在小說裡讓姐姐和羅比相逢在那座他們相約見面的海邊小屋, 現實中不幸的他們在自己的小說中獲得了幸福的擁抱。
  • 《媽閣是座城》媽閣城不是一天建成,賭場人也不是一代人造就
    此書出自嚴歌苓,已拍成電影。如此閃耀聖母光輝的女疊馬仔,很少在現實生活中高調出現,但因如此,才顯得可愛而可貴。此城盛產賭。鄉人傳言,這個瘋婆娘只愛囡,生了好端端的男仔,卻都溺殺到馬桶裡。不久,母親的針線笸籮裡,也有相同顏色的藍布,裁成一對圓形布塊,簡直和破洞的肘部珠聯璧合。直到有一天,親生父親被繼父取代,繼父小母親8歲,長相卻成熟得接近早衰。
  • 是人性善惡還是自我救贖?
    --《沉默的羔羊》1991年上映的電影《沉默的羔羊》繼承了好萊塢恐怖片傳統,影片改編自託馬斯哈裡斯的同名小說,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連續五周位居票房冠軍,次年更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是人性善惡還是自我救贖?接下來我會從敘事結構、主題內容、人物形象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讓我們一起去看個人面對善惡時的抉擇和自我救贖歷程。
  • 豆瓣8.7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圍城」中女性的出口和救贖
    時隔兩年,這部小說被導演搬上大熒幕,過程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艱辛,因為是以女性視角展開的作品,被韓國一部分人(男性)認為作品中有蓄意挑起性別對立、故意醜化男性的意圖.先是主演鄭有美(電影金智英扮演者)在網上被人無端辱罵甚至人生攻擊、然後有民眾到青瓦臺聯名請願封殺該電影、電影上映就遭到惡意差評等。
  • 「破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啟示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越獄主題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奧斯卡七項提名,卻沒有獲獎,歷經20多年成了真正經典「無冕之王」。 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 判無期徒刑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中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
  • 《辛德勒的名單》:人性當中的兩個極端,一面向善,一面向惡
    就像電影當中反派阿蒙所說的那樣,錯誤不在於他們,而在戰爭。這也是導演斯蒂文•史匹柏作品的特點,小到關注人性,大到關注全世界,充滿著人道主義的思想。辛德勒在劇中最開始是個生意慘敗的德國商人,他揮土如金,風流倜儻,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同時又很精明,利用自己的手段籠絡德軍的高級官員,能夠在戰爭當中尋找商機。
  • 《肖申克的救贖》:人就這樣,忙著活忙著死,忙著相信希望本身
    在這座名為鯊堡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 裡曼 Morgan Freeman 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
  • 摺疊2020:疫情下的人性與空間
    但是,回頭看這次疫情,我發現,在面臨災難的時候,職業、收入、經歷、層次好像都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在災難面前表現的,恰恰還是人性。 我寫這個稿子的誘因,是曾經引發深層次討論的中篇小說《北京摺疊》。如果說《北京摺疊》是通過科技手段摺疊空間,讓人性在故事中滲透。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讀大三,看完像被打了雞血,接觸電影不多的我,完全被影片主角安迪的智商和毅力折服。十幾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了這部電影,對影片有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連著幾天,我的腦海裡都在盤旋著影片的各種情節和深意,並且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整理了這篇文章。
  • 《火光之色》:用復仇去救贖,給黑暗的世界點燃自由和善良的火光
    然而,勒邁特以對文字特有把控力和帶有電影節奏般的語言,濃縮了濃烈的情感意象,把人物放在時代背景裡,用幽默而近乎刻薄的描寫三瑪德萊娜在生活崩塌以後,沒有選擇沉淪,而是試圖去反抗,去救贖,這是她難能可貴的品質。雖然她採取了一種極端的方式:復仇。
  • 史蒂芬金的經典電影之《迷霧》:在群體社會中看不透的人性
    電影突破了傳統驚悚片的套路, 通過其獨特的情節設計揭露了宗教的演繹過程及宗教對人精神的控制,更是引發了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對於人性弱點的思考。有的人認為這實在是一部深刻批判人性的好片,而另一些人又認為這是一部悲慘的英雄主義片,更有一些人說這部電影是批判宗教的。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產生不同的答案。 而在筆者看來電影中表現出的人性和宗教對人的控制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Top 1的電影有什麼值得看的?
    弗蘭克·德拉邦特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為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誣陷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自己的知識成功越獄,獲得自由的故事。
  • 《春琴抄》:從女性的極致美醜中,窺見真實的人性
    谷崎潤一郎是一個唯美主義者,藝術至上者,他的小說一般都以「女性」與「美」為主題,並在其中融入了深遠的內涵。他小說中的女性美可能遠遠高於現實生活中的美,然而正是這種脫離社會的另類美學,成就了他作品的真正意義。《春琴抄》這部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但其中卻基本涵蓋了谷崎潤一郎作品的創作特點。看這部小說,在一定程度上,便能看到谷崎潤一郎筆下的真實人性。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同人物的毀滅與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槍殺妻子及情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監禁在肖申克監獄,為了不被肖申克這座高牆徹底改造,始終堅信希望,最終擺脫監獄長的魔抓,逃離了肖申克,重獲自由,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
  • 《裁縫》:最終完成自我救贖的背後,是對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女導演喬斯林·穆爾豪斯、男主泰迪的扮演者利亞姆·海姆斯沃斯、茉莉的扮演者朱迪·戴維斯及小鎮警察的扮演者雨果·維文皆來自澳大利亞,這可謂是一部極具本土特色的電影。而女主的扮演者是奧斯卡影后凱特·溫斯萊特,所以說演員的強大陣容及演技的精湛也是這部影片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小鎮唐哥達,十歲的緹莉因為被指控謀殺而被放逐他鄉。
  • 「高中生必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這樣的結果同樣寄託著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們堅守善良人性並&34;起來的創作主旨。羅伯特·艾倫科特因為企圖搶銀行結果打死了很多人所以被關進肖申克監獄,他在監獄裡有個小嗜好就是喜歡收藏錢幣,別人都不相信在監獄裡收藏這些東西會不被發現,可是直到他死後,都沒有人看到過那些被他收藏的錢幣的蹤影。肯德裡克斯此人在監獄裡還算是個模範犯人,但是他缺錢,向瑞德借了不少,後來還不起只能靠向瑞德提供了四年的情報才算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