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根據韓國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小說作者趙南柱。
趙南柱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曾在時事類節目擔任編輯十餘年,這份工作練就了她非常敏銳而透徹的觀察力。寫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時,她跟小說主人公金智英一樣,正處在全職媽媽這一職位上,在真正的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之下,以女性角度寫出了一部讓整個東亞女性都能引起共鳴的書籍,有讀者讀完小說後說:
這不是一本小說,是我的人生報告書。
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於2016年10月出版,一經出版就創造了100萬冊實體圖書銷售的輝煌成績,被評為2017年韓國「年度書籍」,作者趙南柱也獲得「年度作家」獎。
韓國總統文在寅,韓國多位明星都曾公開推薦過這本書,後來小說迅速火出韓國,曾被譽為亞洲女性必讀書籍。
時隔兩年,這部小說被導演搬上大熒幕,過程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艱辛,因為是以女性視角展開的作品,被韓國一部分人(男性)認為作品中有蓄意挑起性別對立、故意醜化男性的意圖.先是主演鄭有美(電影金智英扮演者)在網上被人無端辱罵甚至人生攻擊、然後有民眾到青瓦臺聯名請願封殺該電影、電影上映就遭到惡意差評等。
歷經波折,電影終于于2019年10月23日上映,在韓國男性普遍打低分抵制的情況下,短短三天,累計觀影人數就超過百萬,甚至還連續七天蟬聯韓國票房冠軍,它最後的最終評分高達8.7分。
趙南柱:「我寫小說的第一目的,就是要將生活在韓國女性的真實生活,沒有任何歪曲和貶低地記錄下來」
正如趙南柱所說,《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記錄著一個平凡女人金智英真實而又瑣碎的日常生活,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也沒有毀人三觀的狗血劇情,只是從一個女性角度,循序漸進的講述了金智英的童年、學生時代、職場、婚後做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日常經歷。
這樣一個寡淡得猶如白開水的人生,應該是索然無味的,可是所有看過小說的讀者,都在其中看見了自己或者親人的影子,從而引起了廣大女性群體的共鳴與關注。
一部小說或者電影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那麼一定是因為共鳴者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主人公的一切。
而《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作品中金智英所經歷的一切,正是全韓國甚至整個東亞女性群體的生活縮影。
以電影為例,細述《82年生的金智英》。
電影以金智英的老公鄭代賢在精神科諮詢金智英的病情為開端,此時的金智英正處於婚後家庭主婦、全職媽媽階段。
金智英,在外人眼中是握著一手好牌的,因為她:
本人漂亮能幹,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有一個恩愛體貼的丈夫、還有一個沒跟他們住一起且並不刁難她的婆婆,房子夠大、錢夠花。沒有經濟壓力,也沒有緊張的婆媳關係,怎麼看她都是屬於幸福的那部分人群。
可偏偏金智英卻生病了,她偶爾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用另外一個人的口吻說話,過後卻全無印象。老公鄭代賢不知道妻子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生這樣的病?
他小心翼翼旁敲側擊的詢問金智英的身體情況。
金智英回答:我身體很好,只是當太陽下山的時候就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
其實金智英並不知道自己病了,她只覺得她在外界的一片讚譽中,自己好像被囚禁在什麼地方,她想找到一個出口釋放自己,可是總是碰壁,她發覺自己正在被什麼東西一點一點的吞噬著。
影片以金智英正處於家庭主婦/全職媽媽這一階段為切入點,引人探究於金智英為何生病的原因。
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單從名字上看,就知道她們都是為家庭、為孩子服務的,這一階段的她們要操持瑣碎繁雜的家務、還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可因為這一階段的她們產不出讓社會或家庭一眼就能看見的經濟利益,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用一種近乎俯視的態度輕看她們。
而處在這一階段的金智英,可以窺見她身在其中的壓力。
好的故事,從來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是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去思考答案。
影片《82年生的金智英》也一樣,它並沒有刻意醜化男性,也沒有用激烈的矛盾衝突來為女性喊冤叫屈,它只是通過描寫金智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讓人清醒的認識到社會主流對於女性長久以來的不公以及隱形的壓榨剝削。
比如:
1.——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
金智英原生家庭中有重男輕女現象。家中唯一的弟弟永遠是家庭第一位,資源一切以弟弟為優先。小時弟弟有整罐奶粉可以享用,而金智英和姐姐即使用手蘸一點灑在桌子上的奶粉舔著吃,都會被奶奶狠狠打手教訓;
從小奶奶就教導金智英和姐姐女孩子要文靜端莊,而弟弟卻可以上躥下跳肆意瘋玩;
爸爸出差回來,給弟弟帶的是精緻貴重的鋼筆,給金智英和姐姐的卻是廉價的筆記本;
2.——女性受害者有罪論
金智英晚上上補習班被變態男尾隨跟蹤,惶恐的金智英發信息讓父親來接,父親到後並沒有細心安撫她,而是以一種受害者有罪論教訓她:
因為她隨便對陌生人笑,衣服穿得不得體裙子太短的緣故才會被跟蹤尾隨。並且告誡金智英,在危險來臨時,要學會自己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
3.——職場上的性別歧視
步入職場後,儘管金智英的業務能力很出眾,她依然得不到晉升,工資也比男職員低,在公司成立精英企劃組時,明明金智英的業務能力能夠勝任,卻依舊落選,她的上司金組長告訴她:
不是因為你的實力不夠,而是公司希望組建一個5年以上長期小組,但女職員因為要結婚,休產假,所以很難長久。
4.——女性犧牲奉獻不被承認
金智英做了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後每天有幹不完的家務活,還要時時細心照顧孩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當她有一次手腕受傷去看醫生時,醫生卻說:
飯是電飯鍋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什麼會疼?
5.——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的社會地位低下
好不容易有點點空閒時間,帶著孩子曬曬太陽買一杯廉價的咖啡喝,會被人看不起甚至被稱為「媽蟲」。
4.——因為收入低,女性自我價值遭到否定
金智英想恢復職場生涯,丈夫鄭大賢準備申請育兒假(韓國的育兒假一旦申請,將失去升遷的機會)在家照顧女兒,告訴婆婆時,卻被婆婆氣急敗壞的吼道:
喂,你是不是瘋了?你也太過分了吧?我兒子前途一片光明,而你工作的工資連保姆費都付不起?
電影通過金智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讓人清晰的認識到,即使我們已經生活在講究男女平等的現代文明社會,但一部分女性仍然遭受著來自家人的精神打壓、職場的性別歧視、舊俗的輕視剝削,整個社會都在刻意的忽視女性的正常訴求。
以上金智英的遭遇絕不是個例,是整個韓國甚至整個東亞女性都曾經歷過或者正經歷著的生活,現代許多女性迫於女兒、母親、妻子的身份角色,不得不忍氣吞聲、逐步妥協退讓到舊社會裡的女性形象裡,她們受困於角色本身,被別人或自己圈在一座透不過氣的「圍城」裡。
金智英們被迫的隱忍、退讓,甚至擱置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是受幾千年來男權思想殘留影響,也是來源於大環境下社會主流認知中要求女性扮演的角色,她們是女兒、母親、妻子的女性形象。
在舊社會男性挑選伴侶的基本要求標準是:賢妻良母。
賢妻:丈夫的好妻子(家庭服務者+伴侶)
良母:孩子的好母親(撫育孩子)
不管是「賢妻」還是「良母」,在男性眼中女性都不是以個體存在,她們是以服務丈夫、孩子而存在,女性在此是附屬品的位置。他們以此為「圍城」來評判一個女人是否合格,一旦她脫離這一範圍,那麼她會被社會劃分為「不合格」。
後來因為社會的進步,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女性在社會建設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為了社會穩定發展,此時要求女性的新標準: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即要求女性不但要發展事業還是兼顧家庭。總而言之要女性一直在家庭、職場、婚姻、育兒中艱難的尋求著平衡點,一旦一方失衡,也會被社會打上一個「不合格」的標籤。
在電影《找到你》中有這樣的臺詞:
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題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
金智英因為結婚生子,放棄職場,退回家庭做起了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可是這個職業是不被社會所認可的,為家庭的犧牲奉獻在社會許多人看來,是理所當然,而當女性想要掙脫束縛,追求自家價值時,又會被精神洗腦,女人生來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再說你出去工作的工資才多少錢?
女性就在舊俗與新思想中被左右拉扯,患得患失,她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圍城」裡,遭受著身體與心裡的雙重折磨。
金智英長期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變得精神恍惚,她在四處碰壁之下,鑿出了一個出口-生病,她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借同別人的口吻為自己發聲,為女性發聲。
最近智英應該很辛苦,斷奶後,雖然身體輕鬆了,但心裡卻會開始焦慮。&34;多跟她說說這些話。
暗示鄭大賢,在兩性夫妻關係中,需要互相鼓勵理解與支持,要肯定對方的付出與犧牲。
金智英看著善解人意的母親,突然就變成了自己的外婆,用外婆的口吻對母親說著謝謝!對不起。藉由外婆的口,為那些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理想,犧牲奉獻女性表示感謝和愧疚。
金智英變成別人的三次發聲,都是以女性角度,代表的是她自己也是所有女性,她藉由「生病」這一出口,把長期積攢下來的不滿、委屈找到了一個發洩口。
不過金智英比起許多人來說,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她一生病,就被老公察覺,然後在老公的擔心勸慰下,勇敢的跨出了治療的那一步,後來經過醫生的幫助,用寫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電影中的金智英找到了出口並得到了救贖,然而現實往往比電影要殘酷,還有許多的金智英們在「圍城」裡苦苦掙扎著、隱忍著。
面對女性當前的困境,我們應該怎麼實現自我救贖呢?
1.面對社會不公、性別歧視要學會自我表達和反抗
心理學家布魯斯·費希爾和羅伯特·艾伯蒂在《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上說:
如果你不表達出悲傷,你的身體就會通過生病來表達悲傷。可能那只是小病痛,比如頭痛,但你也可能得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哮喘或是潰瘍。悲傷的情緒得不到解決,你的身體就會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
金智英在生病前面對社會不公、性別歧視時,內心其實是極度悲傷和憤慨的,但她沒有及時的表達出來,而是默默忍受,壞情緒長期積壓,也是導致她最後「生病」的一大原因。及時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個人身體、精神得到有效疏解,也是自我救贖的一個方法。金智英在接受醫生治療後,在咖啡館再遇見人們的輕視時,她開始了自我表達和反抗,然後心情得到了放鬆。
瑪蒂爾達的歌詞曾這樣寫道「僅僅是發現生活不公,不意味著你一定要笑著忍受,要是咬牙任他擺布,那就等於是在說,你覺得那樣對待你是可以的」。
所以,要學會自我表達和反抗,要學會自我救贖。
2.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安全感
影片中金智英之所以生病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她因為女性身份被社會(家庭)輕視,不斷的自我否定自己,而當她通過用寫作來實現自我價值後,病情自然不藥而愈。
在17年大熱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之所以被離婚的原因在於,她放棄了自我價值的追求,漸漸的失去了自我,她曾說過,她生活的全部意義是陳俊生賦予的。
可是當她把人生全交給陳俊生時,也就失去了獨立行走的底氣;自身價值下跌,因為害怕自己被取代,所以她患得患失、疑神疑鬼,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那麼安全感從哪裡獲得?——創造自我價值
女性不論在任何境地,都不要忘記創造自我價值,強大己身。女性只有通過實現自我價值,才能獲得安全感,而當女性的自我價值感提高,才能個體獨立起來,才能自信、自愛、自尊。
羅子君被離婚、金智英被生病,都是因為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只是一個是自願放棄,一個是被迫放棄。而女性想要掙脫當前困境,創造自我價值也是自我救贖的一條出路。
除以上兩點,還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要有長遠的規劃、夫妻之間要互相鼓勵支持等。都是能幫助女性走出困境的出口。
《82年生的金智英》對社會不公以及女性身處困境的探討,讓許多人在感同身受益同時,開始真正的正視起自己身處的環境,這部作品讓許多女性開始覺醒並積極尋找出路,而男性對女性也開始有了一顆同理心。
雖然想要破除舊俗讓女性平等還任重道遠,但所幸已經有許多人正在努力的路上。
原作者趙南柱曾說過 ——社會上女性最好的狀態,「就是不要因為我們身為女性,而對我們作出評價,而是希望社會給予我們的評價與我們的性別無關,只是把我們當成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希望每一個女性都可以在一個無關性別的條件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那就是最好的樣子。
所以,希望天下所有女性都能掙脫困境,活成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