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看似改變了很多,可是仔細窺探內部細則和約定俗成,便會發現其實還是固守著舊習,所以就結果而論,應該說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改變。」
「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都腳踏實地地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82年生的金智英》是根據一部象徵女權主義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上映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影片本身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出生於1982年的普通女性,沿著最普通的人生軌跡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然後為了家庭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太太。這本是個平淡無奇的故事,是隨處可見的人生模板。電影能引發那麼熱烈的爭議,主要是涉及到了女性的平等權利,揭露了許多人一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不願意去觸碰的觀念。
「她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生於82年的金智英》並沒有多麼誇張的情節,也沒有為了表明特定的立場而大肆渲染,只不過是將女性一生可能遭遇的各種衝突都加載於一位女性身上,因此招來了各種批判的聲音。但是,靜下心來,每個人都能從電影中找到似曾相識的影子,或許是自己的母親、女同學、女同事等等。我們每個人是否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去自我反思些什麼。
「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社會人脈,還有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性別平等從來都不僅僅只是女性的事情,正如艾瑪沃特森曾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所說「爭取的不是女權,而是兩性都能自由」。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或許會讓女孩在此後的成長之路上變得要麼叛逆,要麼隱忍,從骨子裡會流露出對未來的不自信;婚姻生活中的男尊女卑,或許會讓女性無法綻放出活力與光彩;職場裡面的性別歧視,或許會讓女性為了更好的生存而隱藏起女性的魅力。因為想要獲得的東西太難,又太容易失去,所以才會更加努力又充滿不安吧。
「原來母親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因為育兒而放棄夢想感到遺憾。一時間,金智英覺得自己宛如一塊體積雖小但卻奇重無比的石頭,緊緊地壓住母親的裙角,使她無法繼續向前。」《82年生的金智英》最刺痛人內心的片段莫過於,金智英回憶起小時候看老師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時,媽媽在旁邊很專注的看著那封信,然後說到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也是當一名教師。那語氣裡滿是遺憾,那眼神裡滿是羨慕。有多少女性為了「家庭責任」而捨棄自己的夢想,去成家人的未來,然而她們自己的夢想呢,又有誰在意呢?女性不是本來就該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希冀,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各自的責任,讓這個社會更加的和諧美好。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女性天生背負著很多的枷鎖,這些標籤或許會束縛著女性追求夢想的翅膀。除了別人給予的偏見,女性自我的設限才是阻礙自我價值實現的沉重枷鎖。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人生折騰點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但無論如何,希望每個女性都可以活出精彩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