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戶人家的淑蘭,為何會嫁給窮酸的孫秀才

2020-08-28 貝說

《知否》這部劇裡的愛情故事,有明蘭和顧廷燁的如膠似漆,也有華蘭和袁文紹的相濡以沫,更有如蘭和文言敬的相互扶持。他們的美滿幸福生活,可真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是一部劇並不只有美好,也會有一些並不正向的人物形象,並不美滿的婚姻生活。就比如淑蘭和孫秀才這一對,淑蘭嫁給孫秀才之後,那可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位孫秀才處世蠻橫無理,行事粗鄙不堪,既沒有好的家世也沒有錢財,儘管12歲就中了秀才,可如今三十歲依舊還是秀才。既然如此,那麼出生在大戶人家的淑蘭為何就會嫁給這樣的人呢?

當時的社會現狀決定的

淑蘭是盛家長房所生,家裡從商,生活很是富庶。可是就在當時的朝代,商人的地位並不高,一向是被人看不起的。

尤其是在宋朝,讀書人的地位很高。所以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都嚮往著有朝一日金榜題名。

大房家是經商能手,可是家裡卻不出讀書人,雖然很有錢,卻不受重視。所以想要改變家裡的這種現狀,只能通過聯姻了。可是聯姻的話,那些高門大戶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希望了,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寒門士子身上。

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家裡非常的有錢。更是用自己的嫁妝拯救了顧家,可在顧家依舊不受待見,依然被顧家的人瞧不起。可見當時淑蘭的選擇餘地並不多,只能是找一些潛力股了。

淑蘭的媽讓嫁的

古代嫁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家裡的父母讓女兒嫁這個人,那麼做女兒的就沒有不服從的道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盛維是商人,之所以生意做這麼好和盛紘也有很大的關係,當官的盛紘能夠幫助盛維疏通門路。

而王氏出身於官宦之家,一直就瞧不起商賈之家的盛維,所以平時沒少對淑蘭的媽媽李氏冷嘲熱諷,所以李氏就希望自己家能夠出一個官老爺,這樣就不用再看王氏的臉色了。

所以就讓淑蘭嫁給了孫秀才,還配送了很多的嫁妝。本來是多送些銀兩和店鋪支持女婿繼續考試,卻沒想到女婿不僅被慣壞了,還蹬鼻子上臉。

盛家大房的人看人眼光不行

盛紘選女婿的眼光有多好,華蘭出嫁的時候有三個人選,盛紘看中了王氏大娘子最不看好的袁文紹,後來事實證明袁文紹確實很好。文言敬被盛紘看中本來是想許配給墨蘭,當時的文言敬還沒有中舉,後來也證明文言敬是個人才,舉人和進士都是一次過。

而盛家大房經商能力強,可是在對士子能力的判斷上,水準卻不太行。本以為12歲就能中秀才一定是一個神童,結果卻看走了眼。

本以為孫秀才能踏實讀書,考上舉人,入仕做官,結果12歲中秀才到了30歲還是秀才。這個人哪是個彬彬有禮的讀書人,簡直就是衣冠禽獸。

把淑蘭娶回家,不僅不好好對她,反而還凌辱她,肆無忌憚的花著她的嫁妝,還要為自己納妾,甚至要娶一位妓女。

盛家大房面對女兒這樣的遭遇,不但沒有及時制止,反而還一直用銀錢解決問題,給孫家送鋪子,希望孫家能夠對淑蘭好一些,可是情況還是越來越糟。

其實淑蘭之所以有這樣的遭遇,是因為盛家大房在嫁女兒的時候,就想著如果女婿以後能夠有出息、走上仕途,那麼他們的女兒和盛家大房都會上一個臺階。

可是在嫁女兒的時候,他們卻忘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品。如果對方的人品不行,有再高的才學,淑蘭以後的日子都不會幸福的。

相關焦點

  • 《知否》淑蘭之所以會嫁給孫秀才,明蘭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勞
    《知否知否》中,要說最渣的人是誰,那非孫秀才莫屬了。這種軟飯硬吃的男人,最後的結局也是大快人心。盛家作為宥陽大戶,怎麼會將嫡長女嫁給一個無德無品的孫秀才呢?說起來,這樁親事與盛紘的老婆,明蘭的嫡母王若弗多少有一些關係。
  • 淑蘭被窮酸秀才休棄後,憑什麼逆襲為人生贏家?
    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嫁入寧遠侯府,本以為公爵人家,是禮儀之家,卻在婚後第二年就被氣死。而盛淑蘭嫁給窮酸秀才,被休棄後,為何能逆襲為人生贏家?在原著中,不止一次提到盛家堂兄弟的關係比尋常人家親兄弟的關係還要好,而盛紘不過是六品慢慢升職到五品的。但是,吃穿用度,卻是極好的。而這些錢錢財大多來自盛家大房的資助。古代的社會等級分明,而盛家大房就是排在末尾的商。盛家大房雖然不缺錢財,卻急缺仕途上的助力。所以,給大閨女選了一個秀才。據說,這位秀才小時候,被一位擺地攤算卦說,他有宰相之命。
  • 重讀《知否》才懂: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完全是為了報復
    導語:重讀《知否》發現,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這是盛家兩位老太太定下的計謀,為的就是替淑蘭出氣,淑蘭的前半輩子,都被這個孫秀才毀了,明明是攀高枝娶了淑蘭,卻從未愛過淑蘭,還明裡暗裡欺負淑蘭,甚至還娶了一位妓女,打了淑蘭,作為「老狐狸」一般的盛家老太太,怎麼可能輕易放過他。
  • 知否:都是嫁給寒門秀才的盛家女,淑蘭苦盡甘來,如蘭卻慧眼識珠
    ,為了給兒子創造尋花問柳的機會,整日將淑蘭關在自己房中,淑蘭每月與孫秀才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也就直接導致了淑蘭入門多年仍然無所出的結果。孫秀才自詡才高八鬥,眼睛長在額頭之上,一身的傲慢之氣。每日卻是拿著淑蘭的嫁妝銀子與文人們廝混,還在外養了外室,並以淑蘭多年無所出為由,變本加厲。可以說孫志高除了那可憐的秀才之名。其他一無是處。這就是盛大老太太為什麼執意讓淑蘭和孫秀才和離的原因。在千辛萬苦,分出一半嫁妝的代價下,淑蘭終於與孫秀才結束了這段孽緣,開始了新的生活。
  • 知否:盛家長房嫡女淑蘭溫柔賢淑為何會落入孫家受盡折磨?
    盛家長房嫡女淑蘭性格沉靜,溫柔賢淑,容貌雖不傾城,也清麗脫俗。可這樣一個善良的好姑娘,卻嫁給了孫秀才這麼一個腌臢潑才。如幽蘭埋沒於深谷,把一生都毀了。這孫秀才本也是個可憐的人,少年喪父,寡母替人洗衣供養他讀書識禮,他也不負眾望,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光耀了孫家的門楣
  • 《知否》:淑蘭的「有辱斯文」
    電視劇《知否》中盛淑蘭是老家宥陽盛家大房的孫女,性格溫婉賢淑,還有點老實懦弱,嫁與神童孫秀才為妻,本以為是天造地設的一雙璧人,可惜錯看了孫秀才。宥陽盛家以經商為生,在宥陽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但是在古代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商人的身份地位太低。孫家雖然寒門,但是出了一個十二歲的秀才,也算光耀門楣,雖然在古代來說秀才並不少,但十二歲考得秀才,也算是一個潛力股。
  • 《知否》裡盛家大房全家幫助淑蘭和離,卻不幫華蘭脫離苦海?
    淑蘭是盛家大伯一脈的,盛家在宥陽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全家都是經商的。孫秀才12歲就中了秀才,在當時的盛家看來,孫秀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人家,以後也會有前途的。也是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也是希望孫秀才將來可以像盛弘一樣,給他們帶來助力。哪知道孫秀才品行太差,留戀煙花柳巷之地。孫秀才和他娘,明明因為淑蘭的嫁妝才能過上好日子,卻又踩低淑蘭。
  • 知否:淑蘭的錯嫁,因在王氏,錯在李氏,毀在孫志高,重生在祖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長女淑蘭,李氏也是看中了孫志高秀才的身份,期望他能高中,也能光耀自家門楣,所以才將淑蘭嫁了過去。
  • 知否:寧花重金求和離,也不願淑蘭被休!盛家為何要這麼做?
    在電視劇《知否》中,盛家長房的嫡長女淑蘭嫁給了「斯文敗類」孫秀才。這人志氣高本事小,唯一的愛好就是和母親一起折磨妻子淑蘭。後來他又提出要納青樓女為妾,這也徹底惹怒了盛家。盛家因此提出讓淑蘭與孫秀才和離,代價則是支付淑蘭一半的嫁妝。
  • 《知否》淑蘭和離被孫秀才分去一半嫁妝,看似虧了,其實贏了
    一個沒見過天有多大的青蛙,總覺得淑蘭高攀了自己那小學畢業的兒子。孫秀才完美繼承了孫母不知天高地厚的品質。讀了兩本詩經,會寫兩篇酸文,從十二歲中了秀才,到二十五六了還是個秀才,仗著外出「交流」流連煙花場所,帶回一個大了肚子的「賣藝不賣身」的女子,逼著淑蘭喝她的敬茶,納她為妾。
  • 《知否知否》同樣是隱忍,淑蘭和華蘭的結局為何會截然不同
    其中淑蘭和華蘭,都是嫁到婆家後被百般挑剔,受盡苦頭。不同的是,華蘭最終走了出來,與袁文紹重來了一次蜜月,而淑蘭,卻在老祖母的主持下,與孫志高和離了。孫秀才則不同,孫秀才覺得母親撫育自己長大已經很辛苦了,所以做媳婦的就更應該孝敬婆母。孫婆母對媳婦的苛待,孫秀才並不認為母親不對,相反,她認為是淑蘭不夠賢惠,沒有做到做媳婦的本份。
  • 《知否》:同樣是下嫁,淑蘭為何比如蘭要慘的多
    試想一個人撿到寶貝是什麼心理,肯定會好好珍惜,但是如果人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呢,她肯定會認為自己運氣好,能撿到這個便宜,那是她的福報。壹《知否》裡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低嫁的例子,盛淑蘭和盛如蘭,而這姐妹倆,同樣是低嫁,日子過得卻非常不一樣。盛淑蘭嫁給宥陽老家的一個窮秀才,十二歲中了秀才,十幾年過去了,仍然只是秀才,可是這位秀才卻自命不凡,口頭語就是「有辱斯文」,但是自己卻幹著斯文敗類之事,讓風塵女子懷孕,並迎娶進門。
  • 知否原著:明蘭堂姐淑蘭嫁給誰,都將是一場血雨腥風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明蘭宥陽老家的堂姐淑蘭,人如其名,嫻雅淑德。但成婚僅僅三年,就把日子過得一地雞毛。孫秀才的母親原本漿洗衣服供養孫秀才,盛家看中孫秀才後,多方照拂。盛家不僅為孫秀才提供學費,淑蘭嫁過去的時候嫁妝更是豐厚到足以讓孫家母子脫胎換骨。
  • 知否原著和明蘭堂姐和離,娶了彪悍寡婦的孫秀才不幸?各自歡喜
    關心則亂所著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一部人生教科書。書中所涉及的人生百態,各色人等,與現實生活何其相似?這部小說不僅刻畫了三六九等各式人物,還極其出色地刻畫了幾個「獸人」。顧廷燁的外室,朱曼娘是一個;明蘭的堂姐,淑蘭的丈夫孫秀才也是一個。
  • 《知否》孫秀才三婚再娶潑辣寡婦,衰人衰事,慘兮兮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孫秀才結局如何呢?《知否》孫秀才三婚再娶潑辣寡婦,衰人衰事,慘兮兮!原著《知否》中,孫秀才二婚娶青樓女子,但這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竟與孫母親侄子私奔,淑蘭的半分嫁妝,不是被敗光就是被窯姐捲走
  • 知否:同嫁鳳凰男,淑蘭和如蘭結局不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古裝電視劇,劇集長達76集,以北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五品小官家的庶女盛明蘭年少遭遇生母早逝、生父不重視,在艱難中成長、戀愛走入婚姻的故事。《知否》中人物線很多,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推敲,而這裡面蘊含的婚戀觀也值得當代女性思考。
  • 知否原著:淑蘭高嫁會怎樣,白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宥陽老家的盛家大房是商賈人家,門第是低些但非常有錢,可以說是宥陽第一家族,這等富貴人家與秀才結親從身份上來講已是高攀,但若論對家庭貢獻秀才斷然要依靠嶽家。盛家不想高攀大門大戶,便將嫡長女淑蘭嫁給孫秀才,本以為讀書人人品高潔,是個可託付的,再多多幫襯錢財,他日秀才升官發達必然不會忘了嶽家,可偏偏淑蘭遇到的是個人渣,不僅貪財好色還老婆,萬幸的是這孫秀才家門第也不高,盛家散了些錢便救淑蘭脫離苦海,若是淑蘭高嫁必和白氏結局相同,不得善終。
  • 《知否》裡最無恥的男人,"有辱斯文"孫秀才
    《知否》裡最無恥的男人,&34;孫秀才在《知否》中有這樣的一個男人,自己沒什麼本事,住著妻子家裡的房子,花著妻子的嫁妝,卻依舊趾高氣揚,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厚顏無恥到了一種境界。這部劇中有不少紈絝子弟,他們出身高貴,就如同顧廷燁他曾經名聲敗壞養了外室又氣死父親,再說這梁晗紈絝子弟一個,仗著家裡是伯爵府花心濫情,但他們畢竟是高門大戶的公子哥,有縱情放肆的資本,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堪稱整部劇中最無恥的男人,他便是&34;的孫秀才。
  • 《知否》淑蘭:初婚嫁給鳳凰男被迫和離,給女性帶來的幾點啟示
    盛淑蘭是盛紘的堂兄盛維的女兒,盛維是盛家長房長子,當地首屈一指的富商,淑蘭既是嫡女又是長女,按道理婚嫁應該找門當戶對的才是,但是她母親李氏卻不這麼想。當年,李氏因為受過盛紘夫人王氏給過她幾次臉色,心裡一直憋著一股氣。非想自家也出一個官老爺。於是他們相中了孫志高。孫志高出身清寒人家,寡母獨自撫養他長大。
  • 《知否》原著:孫志高無德,淑蘭與他和離時,為何還分他一半陪嫁
    12歲就中了秀才,在當地有神童的稱號。加上孫志高很少和她呆在一起,淑蘭也就少有懷孕的契機。(古時女方的嫁妝應隨女方走,若男方謀取女方陪嫁,會臭名聲)留給孫家為代價,換取了孫志高在和離書上簽字。,就在孫母的安排下娶了一個陪嫁豐厚(比普通人多,和淑蘭沒法比)的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