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孫志高無德,淑蘭與他和離時,為何還分他一半陪嫁

2020-11-06 米蘇是我



《知否》就像一部人物眾生相,集結了眾人的命運,寫盡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如果說,明蘭的前半生中,更多出現的是「喜」與「合」,那明蘭老家堂姐淑蘭的前半生就多舛了許多。

她所嫁非人,在受盡折磨之後,以留給夫家一半嫁妝為代價,換取和離收場。

回到娘家的淑蘭滿心疲憊,卻殊不知,她的命運又峰迴路轉,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蹟。

書裡的淑蘭在享受被薄待後,命運蜂擁而至的饋贈,而書外的我們也通過淑蘭的經歷,明白了三個人生的真相。


01

遇到「垃圾人」,最好的辦法是遠離。

淑蘭的夫君孫志高,在書裡第一次出場,是在明蘭隨祖母回老家之後,參加的家宴上。

明蘭對他的第一印象就很差。因為他總是做出一副很傲慢,看不起所有人的樣子。

可細數他的經歷,他好像真沒什麼傲慢的資本。

雖然孫志高曾因12歲就中了秀才,在當地有神童的稱號。但之後,他就屢戰屢敗,再無進階。

現在,他都二十幾歲了,還沒有官職,沒有收入,要靠妻子的陪嫁養活。

按說這是挺丟臉的吧,可孫志高偏偏渾然不覺,還拿著妻子的錢財肆意揮霍。

在外,他到處請客充大款,還遊戲人間,養了外室。

在家,他對淑蘭態度很惡劣,時常一言不合就惡言相對,怪淑蘭無所出,威脅要休妻。

可事實上,淑蘭無所出,是因為孫母還經常要求她服侍自己、站規矩、管家,讓她整個人身心俱疲,身體狀態欠佳。加上孫志高很少和她呆在一起,淑蘭也就少有懷孕的契機。

更過分的是,在外室舞姬懷孕後,孫志高居然還以淑蘭不能生,而孫家不能斷後為由,執意要迎舞姬入門。


可與舞姬共侍一夫,對淑蘭這種正經人家出身的姑娘來說,可謂是莫大的恥辱。加上淑蘭祖父曾經就因為類似舞姬的女人,把祖產都敗了,整個盛家都對這種情況深惡痛絕。

想到夫君不尊重自己,且毫無做人做事的底線。淑蘭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轉頭回了娘家。

其實,孫志高就是個典型的「垃圾人」。

所謂垃圾人,就是集自負、無知、惱羞成怒等垃圾情緒於一身的人。他們常會不擇手段地想盡各種辦法,對身邊人實施精神控制,甚至身體虐待。

你看孫志高,他不知道妻子及妻家的好,總是惡言相對,趾高氣昂,是為不分好賴的自負;他只注重結交所謂的讀書人和官吏,以為單憑和這些人交往,自己就會飛黃騰達,是為無知;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還在別人指出真相後暴跳如雷,是為惱羞成怒。

凡事他都可以用自己的「垃圾邏輯」去理解,去解讀,正常人與他辯無可辯之下,還很容易被他拉到他的「垃圾邏輯」中去「洗腦」,最後身心疲憊。

因此,對淑蘭來說,與其繼續在孫志高身邊受苦,不如及時止損,和孫志高和離,遠離孫志高這個垃圾人。


02

別為了一時出氣,毀了長遠的生活。

等到淑蘭終於下定決心要和孫志高分手之後,她的家人開始為淑蘭能夠成功和離做準備。

要知道,那個時代的離婚有兩種方式——和離和休妻。

和離就是好說好商量的分手,對外也可以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說雙方不合適。這對女方名聲的影響小,也利於女方再找婆家。

而休妻則不同。休妻意味著妻子這一方犯了錯,所以被休棄。這對女方的名聲會有很大影響,也會影響女方未來的生活。

基於此,淑蘭的家人自然想把離婚這件事對淑蘭的影響降到最低。

因此,他們仔細籌謀,最後恩威並施,以把淑蘭的一半陪嫁(古時女方的嫁妝應隨女方走,若男方謀取女方陪嫁,會臭名聲)留給孫家為代價,換取了孫志高在和離書上簽字。


見到這樣的情形,明蘭既憋氣又憤怒,她不明白明明盛家在當地有權有勢聲望高,可為何偏偏要被一個無賴坑。

可後來,祖母讓她再想想原因時,她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思路了,才終於想通。

這也就有了之後,明蘭和祖母的一段對話。

明蘭:後來,我再想想,覺得若真把陪嫁都要過來,孫家人索性魚死網破,定不肯和離,要寫休書怎辦?這也是破財消災的道理。


祖母:是呀,誰不氣那家人!可沒法子呀,光腳不怕穿鞋的,和離談何容易,總得有個說法,男人無德,婆婆無行,這可都拿不上檯面來說呀;我那老嫂子手段了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錢財,逼之以利害,這種事兒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一日了斷,然後即刻送淑蘭出門,待閒言閒語散了,也就好了。


利用好能利用的資源,適當做一些身外之物的捨棄,藉此快刀斬亂麻,把目前最重要的——對淑蘭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是一種非常理智的行為。

畢竟,像孫志高這樣的垃圾人,他們不講禮義廉恥,也不在乎女方的名聲。

如果拖久了,說不定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到處散播關於淑蘭的謠言。即使他們說的都不是真的,但盛家人也沒辦法去找到所有聽到謠言的人,挨個去解釋。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淑蘭的婚事會變成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久而久之,淑蘭乃至盛家女兒的名聲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與其貪圖一時出氣的爽利,而毀了長遠的生活,不如捨棄小利,換取平靜。


03

善惡終有報,只是不報時候未到。

可能很多人會問,雖然我們都能理解淑蘭是為了長久的平靜,選擇了破財消災,可憑什麼像孫志高這樣的垃圾人,還能繼續逍遙度日呢?

別擔心。

因為,孫志高早已被安排了。

就像盛老夫人對明蘭說的:

你大伯母也不是吃素的,不過短日頭裡且不能如何,明面上也不能現惡,還得與孫氏其他族人交好,只待日後罷;不過我瞧著孫氏母子都是糊塗貪婪的,興許不用別人動手,他們也落不著好的去了。

果不其然,在與淑蘭和離之後,再沒有人跟在孫志高身後,幫他收拾爛攤子。

還沒等到盛家動手,孫志高就在一筆筆的欠帳累積下,債臺高築。


孫志高沒了錢,昔日那些和他交好的兄弟朋友們也翻臉遠去。

就在孫志高灰頭土臉地準備回歸家庭之際,被他迎娶回來,捧在手心的那位舞姬,也把孫家除了住的屋子以外的一乾田莊土地及其他貴重擺設,全賣了,換了銀子,帶著孩子(之前說是孫志高的,其實並不是),跟著自己真正的意中人(孩子的親爹),跑路了。

臨走前,舞姬還留下一封信,說是感謝孫家母子的大恩大德。

孫家母子欲哭無淚,這才想起當日淑蘭的好。

痛定思痛,他們覺得想辦法讓淑蘭繼續回來做這個家正妻的位置,順便再保自己母子倆的榮華富貴。

等到見了淑蘭,孫志高才明白,真的沒人會在原地等你。

此時的淑蘭早已不是那個任由孫家拿捏的小媳婦,她早已另許了個好夫婿,生了兩對的雙胞胎(三兒一女),過上了甜蜜的小日子。

見到孫氏母子上門,淑蘭也沒多話,直接讓家人把他們打了出去。


而灰溜溜的孫志高離去後不久,就在孫母的安排下娶了一個陪嫁豐厚(比普通人多,和淑蘭沒法比)的寡婦。

母子倆以為這次的兒媳婦會像淑蘭一樣好拿捏。殊不知,這位兒媳婦是個暴躁的。

孫志高只要出去花天酒地,回來就會被一頓暴揍。孫母氣得想要讓兒子休妻,再找個好的媳婦。

兒媳婦也不怕,冷笑道:

尋好的?你別做白日夢了!當初你們母子倆傾家蕩產,無處容身,若不是我嫁過來,立時就要挨餓受凍!


你兒子是個不能生崽的!一天到晚就知道念兩句酸詩,還尋花問柳,你真當你自己是甘羅潘安嗎?我若不是再嫁,鬼才跟你!


連個兒子也生不出來,還得往族裡過繼,我還不知道下半輩子靠得住靠不住呢!


休了我可以,當初我可是在耆老裡正那裡寫清了文書的,宅子田地我都要收回來!

孫氏母子就像被捏住了七寸,再也說不出任何。

你看,不用盛家人動手,無德的孫志高就一步步滑入深淵,再無翻身的可能了。

這端的是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04

結語

縱觀淑蘭的經歷。

嫁給孫志高時,淑蘭也曾把他當做終身依靠。

因此,即使孫志高行為不端,孫母無理取鬧,淑蘭都忍氣吞聲。

可與此同時,失望也在一點點累積,對婆家這對「垃圾人」母子的感情也在一點點地消失。

等到底線被踐踏時,淑蘭終於忍無可忍。她選擇轉頭離開。

這是一場博弈。

輸了,自己的乃至盛家女兒的名聲都會受很大影響;贏了,卻會是另一番天地。

想到家人,淑蘭猶豫過。

直到妹妹品蘭一句「我不怕被拖累,若姐姐在受苦,我就是在天上做神仙,又有什麼意思」,打消了她的所有顧慮。


在家人的支持下,淑蘭不破不立,舍下一些身外物,也為自己贏得了全新的人生。

淑蘭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所有不幸遭遇「垃圾人」丈夫的女性,生活不止隱忍,不破不立,也許會別有天地。

重要的是,你要有魄力,你要有決斷,你要有規劃。

要知道誰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不是誰的依附。

未來還很長,即使暫時身邊關心你的人少點,你也得多關照自己。

(END)

相關焦點

  • 《知否》淑蘭和離被孫秀才分去一半嫁妝,看似虧了,其實贏了
    文|金土土有多少人為淑蘭和離時,分給孫秀才一半的嫁妝,打抱不平,憤憤而然。一個腌臢不堪的婆婆,一個風流自傲的男人。老的仗著兒子十二歲中了秀才,就覺得怕是仙女下嫁也分量不足,小的仗著年少出名混個神童就自命不凡。孫秀才結婚前,家裡窮的靠孫母給人漿洗度日。娶了淑蘭後,銀子有了,田莊鋪子有了,家裡僕婦也有了。
  • 《知否》原著:和淑蘭和離後娶了寡婦的孫志高,他的報應終於來了
    電視劇《知否》中只知道淑蘭和孫志高和離了,看了小說才知道孫志高最後的落魄。他的落魄是必然的,而他的報應遲早會來。今天,我們就聊聊聊孫志高。淑蘭進門,她不喜歡淑蘭,淑蘭半年就給他納了25個妾。但是孫志高不滿意,他覺得沒意思,不夠刺激。他便找了舞女。舞女懷孕了,他要納舞女為妾。盛家提出去母留子,他也不同意。最後,淑蘭回了娘家,孫志高也不管。雙方僵持不下,盛家提出和離。孫志高想休妻,但為了淑蘭一半的嫁妝,他答應了和離。其實,答應和離的那一刻,孫志高把自己的福氣丟了。
  • 重讀《知否》才懂: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完全是為了報復
    導語:重讀《知否》發現,淑蘭留給孫秀才一半嫁妝,遠遠沒有那麼簡單,這是盛家兩位老太太定下的計謀,為的就是替淑蘭出氣,淑蘭的前半輩子,都被這個孫秀才毀了,明明是攀高枝娶了淑蘭,卻從未愛過淑蘭,還明裡暗裡欺負淑蘭,甚至還娶了一位妓女,打了淑蘭,作為「老狐狸」一般的盛家老太太,怎麼可能輕易放過他。
  • 知否:淑蘭和離,盛家大老太太的心機手段令人嘆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小說裡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受某些因素的影響電視劇裡並沒有把它完全展現出來,其中就包括淑蘭和離這一段。在電視劇裡,淑蘭的和離很大程度上是明蘭在暗中操作,可是在小說裡,這一段卻是由盛家的大老太太,也就是淑蘭的祖母一手操控的。
  • 知否:淑蘭和離,盛紜四句話成點睛之筆,不愧是大老太太的女兒
    在小說裡,淑蘭和離的時候盛紜也出席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她只說了幾句話就直接將孫志高的嘴臉揭露出來,孫家人顏面掃地,盛家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盛紜這個爽利人在淑蘭和離時說的關鍵的四句話吧!
  • 知否原著和明蘭堂姐和離,娶了彪悍寡婦的孫秀才不幸?各自歡喜
    關心則亂所著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一部人生教科書。書中所涉及的人生百態,各色人等,與現實生活何其相似?這部小說不僅刻畫了三六九等各式人物,還極其出色地刻畫了幾個「獸人」。顧廷燁的外室,朱曼娘是一個;明蘭的堂姐,淑蘭的丈夫孫秀才也是一個。
  • 知否:寧花重金求和離,也不願淑蘭被休!盛家為何要這麼做?
    在電視劇《知否》中,盛家長房的嫡長女淑蘭嫁給了「斯文敗類」孫秀才。這人志氣高本事小,唯一的愛好就是和母親一起折磨妻子淑蘭。後來他又提出要納青樓女為妾,這也徹底惹怒了盛家。盛家因此提出讓淑蘭與孫秀才和離,代價則是支付淑蘭一半的嫁妝。
  • 原著《知否》孫秀才娶娼妓進門,被表弟戴綠帽,喜當爹,人財兩空
    原著《知否》孫秀才娶娼妓進門,被表弟戴綠帽,喜當爹,人財兩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孫秀才結局如何呢?不僅讓淑蘭成日在婆母屋內伺候,還逼著淑蘭為他納了二十來個小妾外室 ,但子嗣上皆無所出;孫秀才欺人太甚,得寸進尺,竟與青樓娼妓有苟且之事,自以為是真愛,還想納娶懷孕娼妓進門。
  • 知否:都是嫁給寒門秀才的盛家女,淑蘭苦盡甘來,如蘭卻慧眼識珠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很好的古裝劇。本劇是主要通過女主明蘭的成長曆程來展開,很細膩地描述了她的閨中生活,愛情和婚姻生活。劇中也通過明蘭的視角,講述了許多她身邊人的一些故事,並通過這些人物的刻畫,更好的襯託和表現明蘭的性格。
  • 《知否》原著淑蘭再婚後兒女雙全:女人這一輩子無非靠三個男人
    《知否》中明蘭第一次見到淑蘭便知她所嫁非人,淑蘭年紀輕輕,卻形容枯槁,臉色灰白如老嫗。果然,淑蘭婚後生活十分艱難,孫志高母子對她苛刻、殘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不過幸好淑蘭有娘家人撐腰,將她拉出苦海。淑蘭的結局是好的,她的未來更是一片光明,因為她的人生裡有為他撐起一片天的男人。
  • 《知否》淑蘭之所以會嫁給孫秀才,明蘭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勞
    《知否知否》中,要說最渣的人是誰,那非孫秀才莫屬了。這種軟飯硬吃的男人,最後的結局也是大快人心。盛家作為宥陽大戶,怎麼會將嫡長女嫁給一個無德無品的孫秀才呢?說起來,這樁親事與盛紘的老婆,明蘭的嫡母王若弗多少有一些關係。
  • 《知否》:和離後的淑蘭,日子越過越好,再婚後還生下了兩個孩子
    看過《知否》這部劇的小夥伴對明蘭的堂姐淑蘭還有印象嗎?盛淑蘭本是一個大家閨秀,但是卻嫁錯了人,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在婆家不受待見,丈夫更是不上進,整日花天酒地。明蘭和盛老太回了老家探親,才知道堂姐淑蘭過的並不幸福。丈夫孫秀才本是一個出身貧窮的書生。盛家看他十分上進好學,便出錢資助了他,功夫不負有心人,孫秀才十二歲就中了。
  • 趙麗穎飾演的明蘭教科書式的拯救表姐淑蘭,從中看如何選擇另一半
    《知否》這部戲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如明蘭和二叔之間相知相守的美好愛情。同樣的,劇中展現的不僅是人性的光輝,還有一些社會的現象。比如,無底線的鳳凰男——孫秀才。孫秀才用著妻子淑蘭的嫁妝,還欺負著淑蘭。不過,你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說,還用著妻子的陪嫁,居然還看不起妻子娘家是一個商戶?最重要的是,居然還敢肖想明蘭?居然還說,不嫌棄明蘭庶女的身份,你是真的不想好了是吧,你也不看看,那明蘭,可是老太太心尖上的人。
  • 《知否》裡盛家大房全家幫助淑蘭和離,卻不幫華蘭脫離苦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淑蘭和華蘭都是盛家的女兒,兩人同樣是在夫家過得辛苦。可是淑蘭全家都願意幫她和孫秀才和離,脫離苦海。也是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也是希望孫秀才將來可以像盛弘一樣,給他們帶來助力。哪知道孫秀才品行太差,留戀煙花柳巷之地。孫秀才和他娘,明明因為淑蘭的嫁妝才能過上好日子,卻又踩低淑蘭。
  • 知否原著:明蘭堂姐淑蘭嫁給誰,都將是一場血雨腥風
    而因果二字很大程度取決於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底線原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明蘭宥陽老家的堂姐淑蘭,人如其名,嫻雅淑德。但成婚僅僅三年,就把日子過得一地雞毛。淑蘭在婆家不僅受婆婆的擠兌,還時常受到丈夫的奚落。淑蘭在婆家是出錢出力還受氣。
  • 盤點《知否知否》婆媳關係,教你三十六計如何跟婆婆相處
    知否知否中講述了很多段婆媳關係,比如說長柏妻子海氏和婆婆王氏,比如說華蘭與她侯爵府婆母,再比如說明蘭堂姐淑蘭與孫秀才的母親。不同的婆婆,應對方式不一樣,如何好好與婆婆相處,我們也能從知否中收益頗多。一出了年,王氏就暗示海氏不要再隨身服侍了,海氏先裝不明白;王氏又挨了幾天,變暗示為明示,海氏抵死不從,說這樣不合規矩,她不敢不孝;最後王氏發了狠,執意不許海氏老陪著她,叫她去壽安堂服侍,海氏便分出一半孝順力度給老太太,王氏才總算鬆了口氣。
  • 《知否》:大戶人家的淑蘭,為何會嫁給窮酸的孫秀才
    《知否》這部劇裡的愛情故事,有明蘭和顧廷燁的如膠似漆,也有華蘭和袁文紹的相濡以沫,更有如蘭和文言敬的相互扶持。他們的美滿幸福生活,可真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一部劇並不只有美好,也會有一些並不正向的人物形象,並不美滿的婚姻生活。就比如淑蘭和孫秀才這一對,淑蘭嫁給孫秀才之後,那可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知否》原著「10年終在婆家熬出頭的華蘭」:過日子是需要腦子的
    《知否》原著裡,華蘭高嫁忠勤伯府,婆婆刻薄,丈夫愚孝,她的婚後生活並不順遂。1《知否》原著中,華蘭嫁入京城,而盛家遠在登州,再加之是高嫁,明事理的華蘭總是報喜不報憂。直到盛紘官越做越大,移居到京城,幾次見面後,盛老太太察覺自己的大孫女有異樣,一猜便猜得八九不離十。盛老太太教給華蘭一個「忍」字,她自己就是不懂得忍,才吃了大虧,喪夫失子,大半輩子孤苦一人。
  • 《知否》淑蘭:初婚嫁給鳳凰男被迫和離,給女性帶來的幾點啟示
    將來他做了官,有了做官的女婿,李氏就不用在王氏面前覺得低人一等了。可惜他們看錯了人。孫志高母子的人品實在是太差。淑蘭長相平平,老實懦弱,膚淺的孫志高不喜歡他,任由自己的母親虐待淑蘭。淑蘭一個月20幾天住婆婆屋裡伺候,「端茶遞水,伺候飲食,下灶上房,三更睡五更起,打罵沒有半句還口的,」,就這樣,不能懷孕還被罵無能,逼得淑蘭不停地給孫志高納妾。
  • 知否:淑蘭的錯嫁,因在王氏,錯在李氏,毀在孫志高,重生在祖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盛維和李氏共有兩子兩女,長子長松和他的父親一樣是經商的材料,次子長梧做了武官,還娶了康家的嫡長女康允兒,算是家中很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