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品《如懿傳》3:甄嬛賜名如懿
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斬斷舊過,祈取新福。當青櫻突然出現的時候,甄嬛和弘曆交換了一下眼神,雖然母子二人對這件事的態度有些分歧,但畢竟還是最大的利益共同體,自然不會希望青櫻把實情說出,引起前朝後宮的大動蕩,所以弘曆提醒青櫻:皇后與皇額娘都是你的至親長輩,你出言必得謹慎。
-
如懿傳: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侍衛凌雲徹一直對如懿忠心耿耿,保護著如懿,愛護著如懿。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而如懿對凌雲徹的感情是從知己轉變為愛的。原本在如懿的心裡,最愛的人是從小和她一起聽牆頭馬上的那個少年郎。
-
《如懿傳》鞠躬盡瘁的凌雲徹:一生錯愛兩個女人,死的不值
對如懿的感情,凌雲徹不像對衛嬿婉那樣簡單,畢竟,如懿的身份,不允許他有分毫的逾越。凌雲徹對如懿,發乎情而止於禮。他對如懿更多的是守護,關心,但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一生到最後,也是默默守護的一個過程。但在如懿的安排下,凌雲徹又到了弘曆身邊,做御前侍衛,從此,他與如懿見面的機會增多,甚至,後來幾乎每天都能和如懿相見,也是弘曆安排他護送永璂下學的緣故。於情於理,凌雲徹和如懿都不可能在經常見面的情況下,忘記在冷宮時的各種困難和恩情。後來,在長久的相處中,他的確也對如懿動了情,但他也是隱藏著,從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困擾。
-
如懿傳:甄嬛和如懿離開時的機關算盡令人嘆服
《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同一個人,而且它們所講的故事也是有銜接的,所以在很多細節處理上就會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兩部劇的女主角都曾被迫離開過,如懿被打進了冷宮,甄嬛自請出宮去了甘露寺。這兩次離開是女主心性發生變化的轉折點,而她們離開時的心態也有相同的地方,很打動我!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如懿傳》劇照她付出的極多不假,但在婚姻裡,她其實是贏家。
-
《如懿傳》:如懿愛得最深,為何最終卻草草收場
《如懿傳》是根據流瀲紫的小說改編而來的。它講述的是風華正茂的弘曆正式登基,定年號為乾隆。與此同時,自幼與弘曆青梅竹馬相知相親的側福晉如懿也隨駕入宮冊封嫻妃。整個《如懿傳》裡面,如懿可謂是活的最通透的那個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時刻審視自己的言行,足夠寬容,也足夠善良。
-
如懿傳,情深義重,皇帝終究是和如懿永遠在一起了
「生死相依」是如懿與皇帝少年時的約定,一部牆頭馬上讓兩人相識相知。也就是在那高高的紅牆之上,兩人定下了一生相守的約定。「生同衾,死同穴」是弘曆對如懿的承諾。在這牆頭之上,可以一覽整個皇宮的景象,但對如懿來說,在這高牆之上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那是她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如懿一生追求的只不過是能和心愛之人有一份像平凡夫妻那樣的愛情,她嚮往牆頭馬上裡的男女主之間的美好結局。同樣在這個牆頭她遇到了她一生所愛之人,但她卻不能像牆頭馬上裡的男女主那樣有美好的結局。
-
如懿傳:這三個妃子都是如懿的替身,她們一直不明真相,太慘了!
《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中,弘曆和青櫻是青梅竹馬,年少時就相知相許弘曆一開始是真心愛如懿的,但是後來有很多誤會,如懿走後他時時牽掛著如懿,就像《甄嬛傳》中雍正皇帝把甄嬛當做純元的替身一樣,弘曆也找了如懿的替身,他更加貪心,找了三個。
-
《如懿傳》——如懿的人物分析
烏拉那拉·如懿(繼後):出身大族,少時天真爛漫,家道中落後日漸沉穩。一生與和珂裡葉特·海蘭交好,入宮屢受磋磨,更習得謀略與手段,但始終不改倔強與真情。明知後宮難得一人心,仍渴望夫妻間的尊重與信任。也得乾隆珍重扶持,一路由冷宮走至繼後。
-
《如懿傳》:別拿如懿和甄嬛比,她和沈眉莊才是一類人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拿《甄嬛傳》和《如懿傳》作對比。刷了很多遍《如懿傳》,越往後看,越覺得如懿像極了《甄嬛傳》裡的一個人,但她不是甄嬛,而是沈眉莊。她們一個端莊大方,一個天性愛自由。一個愛菊的志氣,一個愛梅的傲骨。
-
如懿傳:從如懿的一敗塗地,看太后婆婆的「與時俱進」有多正確
甄嬛能一步步走上後宮的巔峰,並非她一開始就有一顆「當太后」的心,只是這麼一路走過來,學會了罵要還口打要還手,不主動去害人,但也絕對不在被害之後甘當縮頭的王八。看形勢,合時宜,與時俱進。這才是甄嬛。一雙慧眼,及時發現浣碧的反叛意,先真憑實據逮住她,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收服她。
-
如懿傳:從青櫻弘曆到如懿乾隆,蘭因絮果,終究是錯付了
&34; 這是《如懿傳》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在乾隆遇見香見後,如懿看到皇上如此對香見付出後說出的一句話,話語中透露著如懿的心灰意冷和絕望,怎麼原來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就走到了如今的樣子呢。皇上對如懿說:我從來沒有對一個人一見傾心。如懿聽了之後就開始有些難受,但還是勸說皇上不要這樣。乾隆為寒香見建寶月樓,祈福寺,還穿著寒部的衣服,把寒部的百姓接到京城祈福寺居住。這時什麼年少情深,青梅竹馬,都一忘記了,乾隆這時已經幾近瘋魔了,眼裡只有寒香見,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
如懿傳:如懿既不適合做妃子,更不適合做皇后
《如懿傳》中的如懿,不喜榮華權貴,不喜後位恩寵。一心想著當初的那個少年郎,一心想著心上人的好。但,那個少年郎早已變了。如懿還是沒有變,還是在原地,還是原來的心地。由此,如懿變成了一個失敗的皇后,一個失敗的女人,一段失敗的婚姻。如懿宅心仁厚,大家出身,不屑於爭鬥。不屑於同後宮女人勾心鬥角,不屑於耍陰謀手段。如懿既不適合做妃子,更不適合做皇后。
-
《如懿傳》中如懿和李玉的一段話,道出人生的大智慧
《如懿傳》中有一段李玉被師傅罰跪。如懿見李玉受傷,叫他跪完去她宮裡上藥。李玉覺得是之前有幾份差事,做的好,討皇上喜歡。再加上李玉為如懿的事偷偷告訴皇上,於是把頂頭上司得罪了。所以逮到小錯便狠狠懲罰。如懿聽後對李玉說:「李玉啊,王欽資歷老、位次高。你隨隨便便在他面前露了聰明,是會害了自己的。居人之下,聰明勁兒別往外露。
-
《如懿傳》凌雲徹真的愛上了如懿,這份愛也害慘了如懿!
凌雲徹和如懿的相見是在冷宮。一開始凌雲徹只覺得如懿和進了冷宮的人不一樣。進了冷宮的人,大都心灰意冷,只有如懿想著出去。那時的凌雲徹,滿心都是衛燕婉。第一次,衛燕婉和他分手,他喝的爛醉如泥。一個是棄妃,一個是失戀的男人。如懿安慰他,他是不屑的,但那些話,他都聽進去了。如懿和凌雲徹的感情是從救命開始的。冷宮中如懿被害,每一次都是凌雲徹救的她。豁出性命那般去救,早已和上面的命令沒有關係。
-
如懿沒有甄嬛精明,但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
當發現自己守護了一生的愛情破滅後,如懿果斷的斷髮和弘曆分道揚鑣,決不為了權勢地位而討好弘曆,也不再為不值得的人委屈自己了。斷髮後,如懿毀掉了畫像上的自己,不給自己和弘曆留餘地。如懿心死後,相思與君絕。如懿敢愛該恨,當斷則斷。
-
如懿傳:巴林.湄若如懿的最強輔助之一
巴林·湄若,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電視劇版中貫穿中、後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出身高貴、性格單純、活潑爛漫,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及忻貴妃戴佳氏。原著小說中為分開的兩個角色:忻妃戴湄若(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忻貴妃戴佳氏)及穎妃巴林·豔拂(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電劇版中把兩者合併。
-
如懿傳,為了如懿登上後位乾隆辦兩件事,竟令如懿心寒,太后心死
相信看過如懿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如懿傳中的皇上在一開始就是一個毛頭小子,一心只想讓自己心愛的人長長久久的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並且給予她最尊貴的位子。所以一開始他可以把對他治理國家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高晞月踢出了局,可以說真的是十分的任性了。不僅如此,他也把同樣後臺強大的富察 琅嬅當成側福晉。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魏嬿婉對如懿的恨,從什麼時候開始?很早很早,早到她自己都未察覺。只是如懿尚未有所動作,魏嬿婉已經掉入啟祥宮的黑暗,遭受沒完沒了的虐打。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之際,夜夜跪當人肉燭臺、滾燙燭淚滴痛手心之際,自己都看不到的心底深處,有沒有一絲隱隱恨意:你既答應了幫我,為何丟我在這魔窟?
-
《如懿傳》原著:由永珹失寵,看如懿的翻雲覆雨白蓮花手段
差不多同時候,永琪來跟如懿匯報:「兒臣聽說四哥結交群臣,場面上的應付極大。每每李朝進獻人參,或黃玉、紅玉等各色玉石,四哥都分送群臣府中,連各府女眷也得到李朝所產的虹緞為佳禮。」如懿如此教導:「你的心思本宮都明白。只是這樣的話不必你親自去告訴你皇阿瑪,自然會有人去說。你要做的無非是讓人多添些口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