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如懿傳》3:甄嬛賜名如懿

2020-10-18 小野綠


如懿

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斬斷舊,祈取新福。


宜修自盡之後,甄嬛才得以稍稍心安,「暫時」允許青櫻活下來。

但是甄嬛獨斷專行,擅自處死前朝皇后,讓弘曆十分不滿。

他馬上就要登基,甄嬛有太大的權力,對於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掣肘。留下景仁宮的宜修,其實也是為了壓制甄嬛,沒想到甄嬛乾脆利落,直接把景仁宮那位殺了,以絕後患。

一來是心疼青櫻痛失親人,二來不滿甄嬛的跋扈囂張,三來也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所以弘曆提議修葺太后專屬的慈寧宮,讓甄嬛先待在壽康宮和太妃們擠在一起,給甄嬛一個下馬威。

弘曆對甄嬛說,宜修是「幽憤暴斃」,甄嬛還不滿意,非要說她是自裁。

這裡弘曆有個很明顯的非常不滿的眼神,嬪妃自裁是大罪,說宜修「幽憤暴斃」已經算是顧及甄嬛的顏面,沒想到甄嬛最後還要把屎盆子扣到宜修的頭上,讓弘曆對甄嬛的心狠手辣非常警惕。

正巧此時,前朝的張廷玉在探究宜修的真正死因,他一直對甄嬛的專權頗多微詞,此時咬住這件事不放,也是想要限制甄嬛的權力,不想讓她太猖狂。聽到張廷玉說宜修是「不明不白暴斃的時候」,青櫻露出一個微妙的微笑,顯然她想利用此事,為自己求一個「平安符」。

當青櫻突然出現的時候,甄嬛和弘曆交換了一下眼神,雖然母子二人對這件事的態度有些分歧,但畢竟還是最大的利益共同體,自然不會希望青櫻把實情說出,引起前朝後宮的大動蕩,所以弘曆提醒青櫻:皇后與皇額娘都是你的至親長輩,你出言必得謹慎。

青櫻非常聰明,而且也會審時度勢,宜修是被太后害死的,但是此時說出真相,根本毫無意義,而且還會引起軒然大波,讓弘曆為難。宜修讓青櫻看著她死,就是想以自己的生命為青櫻請一道「保命符」。

青櫻是宜修的至親,由她親口說出宜修是因為先帝離去,悲痛過度而去世,沒有人會提出異議。而且青櫻主動說:以後有任何流言蜚語,臣妾都會出面平息,免了甄嬛的後顧之憂。

最後太后的眼神,明顯是非常欣賞青櫻的聰慧與識時務的。

後面,甄嬛和青櫻還有一段高智商的對話。

對於甄嬛來說,她想試探青櫻是否在心裡對自己還有怨恨,是不是會隨時反水,把這件事的真相說出來。

對於青櫻來說,她要向甄嬛暗示,她活著比她死了對甄嬛更有價值,只有她活著,才能時時刻刻為甄嬛掃清留言,一旦她死了,別人就會把宜修的死重新懷疑到太后的頭上。

青櫻的暗示起了效果,甄嬛暫時不會對她下手,但是青櫻的聰慧與口齒伶俐還是讓甄嬛頗為忌憚,她一定會在以後的後宮生活中時不時地給青櫻使絆子,以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弘曆即位於太和殿,奉她的生母甄嬛為聖母皇太后,後文將直接稱甄嬛為太后。

皇帝登基之後,太后興衝衝地遷宮,臨了才發現,慈寧宮正在修葺,根本沒法住人,弘曆的意思是,讓太后和太妃們都擠在壽康宮裡。

這是弘曆登基後給太后下的第一個下馬威,意在提醒她不要太過專權。

太后一看壽康宮的牌匾,臉色立即就變了,眼神也變得陰鷙起來,她沒有想到,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剛剛登基,就用這種方式來限制自己的權力。

弘曆登基之後,富察皇后帶著嬪妃們第一次去向太后請安。

太后說:以後人多也好,人少也好,哀家的眼睛裡見不得髒東西,你們自己都好自為之。

這句話《甄嬛傳》裡面的甄嬛當上太后之後也說過,不過她是看盡世事後的雲淡風輕,警告嬪妃不要肆意妄為,反正你們玩的手段都是當年老娘玩剩下的,逃不過我的眼睛。

但是《如懿傳》裡太后這句話,明顯是針對青櫻說的,是提醒青櫻好自為之,不要擋著她的道。

然後太后又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子,以稱吉祥,極為貴重。

那作為貴子之母,自然水漲船高,身份貴重,前途一片光明。

此時鏡頭給了前期最腹黑的boss之一金玉妍一個鏡頭,可謂意味深長。

弘曆不讓太后住慈寧宮,讓太后十分不滿,但是更讓太后擔憂的是,弘曆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主張,不跟她一條心了,心裡就算有不滿,有些話也不能當面質問。所以太后想找一個中間人居中調停,選來選去,她選中了弘曆心頭最看重的女人——青櫻。

在皇后安排嬪妃位份的時候,太后藉口青櫻的姑母剛剛去世,要守孝三年,命令青櫻在潛邸守孝,其實就是用「孝道」迫使弘曆和青櫻暫時分別。

太后還是很狠的,兒子不對我講「孝道」,我就用「孝道」逼迫你和你心愛的女人不能在一起。

你在我腳下使絆子,我就在你胸口上插一刀,來呀,互相傷害呀!

有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就是,這次青櫻做了弘曆與太后權力角鬥的犧牲品。

太后自然沒把青櫻放在心上,但是弘曆呢,他真的把青櫻看的很重嗎?

可以說,弘曆的確愛著青櫻,青櫻是他最重要的女人,其關切的程度,遠遠超過原配皇后。

否則,太后也不會找一個沒有分量的人來牽制弘曆。

但是,弘曆已經成為了帝王,在他的心中,權力是最重要的,皇位是最重要的,他不能有致命的弱點,所以當太后用他最重要的女人來逼他就範的時候,他的決定是聽之任之,繼續與太后角力,看到底最後誰先沉不住氣。

所以說,這個時候在弘曆的心中,權力制衡的重要性要大於他與青櫻的情義。

所以他一邊安撫青櫻,給她送去如意結,給她送去牆頭馬上的戲本,提醒青櫻自己沒有忘了「牆頭馬上」的約定,但是另一邊,他依然不會輕易對太后讓步,否則的話,以後什麼事太后都拿青櫻來威脅他,這個皇帝還怎麼當?

現在這個僵局,只有青櫻能打破,連富察皇后都沒有這個分量,所以青櫻假扮成海蘭,和弘曆私會。

青櫻拿出自己親手做的藕粉桂糖糕,說是要孝敬太后的,其實就是提醒弘曆,此次前來,主要是為太后求情的。

沒想到弘曆並沒有接下這個暗示,反而說太后不一定會喜歡,當青櫻再次暗示「說不定皇額娘過幾天就會放我出來」,弘曆再次岔開話題,說明此時弘曆還沒有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了青櫻向太后示弱,而是準備繼續拖下去。

所以青櫻換了一個說法,她不再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弘曆是「明君」的角度,提醒他做個明君自然要百善孝為先。

青櫻故意背錯二十四孝,引得皇上說出二十四孝的第一篇是「虞舜孝感動天」。虞舜是明君的典範,弘曆剛剛登基,要效法先人成為明君,自然不能把孝道拋諸腦後。太后久居壽康宮,名位不正,前朝會猜測太后和皇帝之間是否產生了齟齬,反而不利於弘曆的清譽。至於弘曆所擔心的太后獨斷專權,在青櫻看來,有弘曆的雄才大略,根本就不足為慮。

這段勸說,從弘曆的大局出發,又盛讚了他的才能,保全了他的自尊,這才讓弘曆答應把太后挪去慈寧宮。

為了保證青櫻能夠順利出來,弘曆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

不僅親自去請太后入住慈寧宮,還把太后的族親訥親封為一等公,同時要給太后尊號「崇慶」,可謂不遺餘力地滿足太后,好讓她再也沒有理由為難青櫻。

果然心滿意足的太后意識到青櫻此次對自己助力甚大,也知道再為難青櫻就是自己太不識趣,所以高高興興就把青櫻放出來了。

守孝也不用守了,宮裡正閒著呢,咱們繼續鬥吧!

青櫻剛剛出了潛邸,就求太后賜名,斬斷舊過,祈取新福。

就是向太后宣布,自己以後不再是烏拉那拉的侄女,而是你的兒媳。

太后問青櫻: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青櫻:情深義重,兩心相許。

青櫻的痴情觸動了太后的愁腸,她以前何曾不是渴求「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最後結果又是如何呢?

觸動了心事的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懿」是安靜美好的意思,人在影成雙,對於重情的人來說,豈不是世間最最美好的事情?

但是太后作為過來人也深知,彩雲易散琉璃脆,世間最最美好的東西也是最脆弱的,多年之後,能夠勉力維持表象,有個「近似美好」的結局,已經是難得了。

追求太完美的東西,終究是「不合時宜」的。

但是青櫻雖然改名如懿,但是內心深處,她一直都是那個「不合時宜的青櫻」,從未改變,也不想改變。

相關焦點

  • 如懿沒有甄嬛精明,但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
    雖然如懿沒有甄嬛精明,甚至有人認為如懿比甄嬛蠢,因為如懿的結局比甄嬛慘,如懿把一手好牌打爛,把自己弄成一個悲劇。但我認為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我更喜歡如懿,更佩服如懿。我認為,甄嬛的境界很容易達到,而如懿的境界少有人達到。如懿和甄嬛有三處不同,這些如懿和甄嬛不同之處就是我認為如懿比甄嬛做人境界高的原因。
  • 如懿傳4:青櫻為太后移宮的事向皇上求情,甄嬛重新賜名如懿
    上一集說到,甄嬛不滿弘曆安排的居所之事,把全部氣都撒到青櫻身上,還讓青櫻為她姑母在舊府邸守孝三年。大家都紛紛搬進宮中,青櫻也樂得清閒自在,此時青櫻的至交好友海蘭來到房中,表示要和青櫻留在這裡作伴,並安慰青櫻現在太后正在心煩,等到以後好點她去勸說太后放了青櫻出來。
  • 如懿傳:甄嬛和如懿離開時的機關算盡令人嘆服
    《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同一個人,而且它們所講的故事也是有銜接的,所以在很多細節處理上就會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兩部劇的女主角都曾被迫離開過,如懿被打進了冷宮,甄嬛自請出宮去了甘露寺。這兩次離開是女主心性發生變化的轉折點,而她們離開時的心態也有相同的地方,很打動我!
  • 《如懿傳》: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如果說《甄嬛傳》是在談「愛戀」,那麼《如懿傳》是在談「婚姻」。《如懿傳》的整體格調是灰暗的,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她沒有甄嬛那麼幸福的出身(我們先不談高貴與否),家道中落,雖是貴門嫡女,朝中無權貴,家族的所有榮耀都依賴於一朝國母的皇后姑母,在姑母去了後,這一點更為明顯。
  •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如懿傳》中如懿幾乎沒有算計過他人,但在劇中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懿的心機和謀略並不輸甄嬛,那為何如懿沒有當上太后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如懿和甄嬛的追求不一樣,如懿追求的是一顆真心,想要一生一世一雙人,而甄嬛則很明白,在皇家裡,感情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把握在自己手裡的,才是可靠的,所以她可以為了權勢而放棄愛情,但如懿卻不能。
  • 甄嬛與如懿,到底是蘭因絮果苦?還是宛宛類卿苦?
    說起看過的清宮劇,《甄嬛傳》和《如懿傳》都深得大家的喜歡,在清朝那個年代,甄嬛和如懿都演繹出了她們的深情和故事。有人說,《甄嬛傳》講得更多是宮鬥;而《如懿傳》更多歌頌了女性對於愛情和家庭的嚮往和珍惜,也透著許多悲劇色彩。所以網上常常有人議論,到底是甄嬛的「莞莞類卿」更苦一些,還是如懿的「蘭因絮果」更讓人心痛呢?
  • 甄嬛和如懿的區別是什麼?
    如懿,是那個沒有變成惡龍的人。一比,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如懿傳》不如《甄嬛傳》遠矣。不錯,看豆瓣評分,看收視率,看口碑,《如懿傳》都是遠遠不如《甄嬛傳》的。但是,有一樣《如懿傳》卻強於《甄嬛傳》,那便是立意。《甄嬛傳》算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我也看過大約三遍。但即便如此,依然很不喜歡劇中主角甄嬛。甄嬛是瑪麗蘇大女主,七竅玲瓏心,事事能為,人人皆愛。
  • 甄嬛一番話就註定了如懿的結局
    與黃綺瑩小產之事嫁禍而遭貶為貴人甚至庶人回宮後居翊坤宮,決心復仇,一步步由冷宮走至與乾隆並肩之後位養大阿哥永璜,生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璟兕、皇十三子永璟 在如懿傳中如懿封后的前一集如懿曾經去了一趟鈕祜祿·甄嬛(鄔君梅 飾)那,如懿問太后當年自己有沒有想當皇后的心思,太后回答道:「我這一生沒有當過皇后,但是不可能沒想過後位,但哀家從來沒有真正在意過後位,更沒有執念於君心,因為君心是這世上最難揣摩最難把握的東西,也是最不可信任的東西。
  • 《如懿傳》:別拿如懿和甄嬛比,她和沈眉莊才是一類人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拿《甄嬛傳》和《如懿傳》作對比。刷了很多遍《如懿傳》,越往後看,越覺得如懿像極了《甄嬛傳》裡的一個人,但她不是甄嬛,而是沈眉莊。她們一個端莊大方,一個天性愛自由。一個愛菊的志氣,一個愛梅的傲骨。
  •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如懿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是再深的感情也少不了去經營,人在某些時候也要學會變通。如懿出身於烏拉那拉家族,這也是當時的大家族,她的姑母是先帝的皇后,母儀天下,雖說烏拉那拉氏一族在前朝沒有什麼勢力,但在後宮可是連著出過太后皇后的,如懿也被寄予厚望。
  • 如懿傳: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侍衛凌雲徹一直對如懿忠心耿耿,保護著如懿,愛護著如懿。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而如懿對凌雲徹的感情是從知己轉變為愛的。原本在如懿的心裡,最愛的人是從小和她一起聽牆頭馬上的那個少年郎。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後宮更是這樣一個地方,但如懿的身邊總有一群真心真意的人。
  • 白蕊姬與如懿無冤無仇,為何卻借藥膏陷害如懿呢?甄嬛好手段
    白蕊姬與如懿無冤無仇,為何卻借藥膏陷害如懿呢?甄嬛好手段白蕊姬是宮廷大劇《如懿傳》中的角色,她原本是一個低微的樂妓,因為長得有幾分姿色被皇帝看重封了貴人。更是誣陷如懿要害她,白蕊姬與如懿無冤無仇,她為何要借藥膏之事陷害如懿呢?
  • 甄嬛還是甄嬛,但為啥甄嬛傳和如懿傳裡的甄嬛性格差距那麼大?
    《甄嬛傳》和《如懿傳》互為姊妹篇,而且兩部劇都有比較不錯的收視率,所以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詳細一些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兩部劇中的甄嬛在性格上是有一定的差異,而很多人對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也是比較好奇的,所以小編就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原因。
  • 《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距在哪裡?
    結果……如懿為什麼看上了渣龍我一直沒想明白。是圖他勾搭她的陪嫁還是圖他放任後宮欺負作賤她。還是圖批發的牌匾,知道她被人陷害所以安慰她送她冷宮三年遊。別人話連語氣助詞都信,如懿的話連標點符號都不信。前面如懿被人欺負巴啦一堆人家出身如何父兄如何動不得。一有苗頭威脅到自己分分鐘告訴他們什麼叫渣龍發瘋。
  • 如懿傳和甄嬛傳同為流瀲紫的大作,為什麼如懿傳不如甄嬛傳叫好
    講一下如懿傳最不討觀眾緣的地方吧:女主的性格:我相信如懿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大部分人無法感到共鳴的主要原因。如懿可以為了別人搞一石三鳥之類的計劃,到了自己頭上就是各种放棄各種忍讓,到了絕境才知道反撲;和後期復仇的甄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如懿傳:這三個妃子都是如懿的替身,她們一直不明真相,太慘了!
    說起宮鬥劇就不得不提《甄嬛傳》,這是宮鬥劇裡面相當經典的一部了,年少的甄嬛情竇初開,對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情根深種。甄嬛得以入選進宮,主要是靠著她那張和已逝純元皇后極其相似的臉,再加上性情也有幾分相似,她就成了純元皇后的替身。
  • 甄嬛的同一句話,在《甄嬛傳》和《如懿傳》裡卻是兩種不同心境
    我們都知道流瀲紫的小說《甄嬛傳》和《如懿傳》是姊妹篇,《甄嬛傳》結尾的很多情節是《如懿傳》的開端。大概是因為主角不同,很多角色的人設有些變換。比如青櫻,烏拉那拉宜修的親侄女。那年,皇后宜修的養子三阿哥選妃,青櫻也在選秀之列。
  • 甄嬛不會放過宜修,卻放過了如懿,這是為何呢?
    甄嬛不會放過宜修,卻放過了如懿,這是為何呢?《如懿傳》是《甄嬛傳》的續篇,它延續了上一代人的故事,但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兩部劇都是大型宮鬥劇,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後宮佳麗三千人,自然是天天都有好戲看。東家與西家有怨,南面與北面有仇,這在宮中是非常常見的,妃子們表面一團和氣,背地裡卻是勾心鬥角,作為上一屆的宮鬥冠軍甄嬛,自然是不會放過她的死對頭宜修的。成王敗寇,宜修不得不死,可為何甄嬛不放過宜修,卻放過了她的侄女如懿呢?
  • 《如懿傳》如懿從未在意過位分,皇后之位是弘曆把她推上去的
    《如懿傳》如懿從未在意過位分,皇后之位是弘曆把她推上去的如懿和弘曆註定是一對悲劇。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懿本有機會成為弘曆的正妻的,在選擇嫡福晉之時,弘曆鍾情於她,即便甄嬛不喜歡弘曆也不在意,即便違抗母親的命令也執意要給如懿嫡福晉之位。可惜如懿的姑母犯了錯牽連了她,一個罪婦的侄女怎堪成為未來母儀天下之人呢?如懿的嫡福晉之位就此斷送,不過她並不在乎這些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