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
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斬斷舊過,祈取新福。
宜修自盡之後,甄嬛才得以稍稍心安,「暫時」允許青櫻活下來。
但是甄嬛獨斷專行,擅自處死前朝皇后,讓弘曆十分不滿。
他馬上就要登基,甄嬛有太大的權力,對於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掣肘。留下景仁宮的宜修,其實也是為了壓制甄嬛,沒想到甄嬛乾脆利落,直接把景仁宮那位殺了,以絕後患。
一來是心疼青櫻痛失親人,二來不滿甄嬛的跋扈囂張,三來也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所以弘曆提議修葺太后專屬的慈寧宮,讓甄嬛先待在壽康宮和太妃們擠在一起,給甄嬛一個下馬威。
弘曆對甄嬛說,宜修是「幽憤暴斃」,甄嬛還不滿意,非要說她是自裁。
這裡弘曆有個很明顯的非常不滿的眼神,嬪妃自裁是大罪,說宜修「幽憤暴斃」已經算是顧及甄嬛的顏面,沒想到甄嬛最後還要把屎盆子扣到宜修的頭上,讓弘曆對甄嬛的心狠手辣非常警惕。
正巧此時,前朝的張廷玉在探究宜修的真正死因,他一直對甄嬛的專權頗多微詞,此時咬住這件事不放,也是想要限制甄嬛的權力,不想讓她太猖狂。聽到張廷玉說宜修是「不明不白暴斃的時候」,青櫻露出一個微妙的微笑,顯然她想利用此事,為自己求一個「平安符」。
當青櫻突然出現的時候,甄嬛和弘曆交換了一下眼神,雖然母子二人對這件事的態度有些分歧,但畢竟還是最大的利益共同體,自然不會希望青櫻把實情說出,引起前朝後宮的大動蕩,所以弘曆提醒青櫻:皇后與皇額娘都是你的至親長輩,你出言必得謹慎。
青櫻非常聰明,而且也會審時度勢,宜修是被太后害死的,但是此時說出真相,根本毫無意義,而且還會引起軒然大波,讓弘曆為難。宜修讓青櫻看著她死,就是想以自己的生命為青櫻請一道「保命符」。
青櫻是宜修的至親,由她親口說出宜修是因為先帝離去,悲痛過度而去世,沒有人會提出異議。而且青櫻主動說:以後有任何流言蜚語,臣妾都會出面平息,免了甄嬛的後顧之憂。
最後太后的眼神,明顯是非常欣賞青櫻的聰慧與識時務的。
後面,甄嬛和青櫻還有一段高智商的對話。
對於甄嬛來說,她想試探青櫻是否在心裡對自己還有怨恨,是不是會隨時反水,把這件事的真相說出來。
對於青櫻來說,她要向甄嬛暗示,她活著比她死了對甄嬛更有價值,只有她活著,才能時時刻刻為甄嬛掃清留言,一旦她死了,別人就會把宜修的死重新懷疑到太后的頭上。
青櫻的暗示起了效果,甄嬛暫時不會對她下手,但是青櫻的聰慧與口齒伶俐還是讓甄嬛頗為忌憚,她一定會在以後的後宮生活中時不時地給青櫻使絆子,以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弘曆即位於太和殿,奉她的生母甄嬛為聖母皇太后,後文將直接稱甄嬛為太后。
皇帝登基之後,太后興衝衝地遷宮,臨了才發現,慈寧宮正在修葺,根本沒法住人,弘曆的意思是,讓太后和太妃們都擠在壽康宮裡。
這是弘曆登基後給太后下的第一個下馬威,意在提醒她不要太過專權。
太后一看壽康宮的牌匾,臉色立即就變了,眼神也變得陰鷙起來,她沒有想到,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剛剛登基,就用這種方式來限制自己的權力。
弘曆登基之後,富察皇后帶著嬪妃們第一次去向太后請安。
太后說:以後人多也好,人少也好,哀家的眼睛裡見不得髒東西,你們自己都好自為之。
這句話《甄嬛傳》裡面的甄嬛當上太后之後也說過,不過她是看盡世事後的雲淡風輕,警告嬪妃不要肆意妄為,反正你們玩的手段都是當年老娘玩剩下的,逃不過我的眼睛。
但是《如懿傳》裡太后這句話,明顯是針對青櫻說的,是提醒青櫻好自為之,不要擋著她的道。
然後太后又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子,以稱吉祥,極為貴重。
那作為貴子之母,自然水漲船高,身份貴重,前途一片光明。
此時鏡頭給了前期最腹黑的boss之一金玉妍一個鏡頭,可謂意味深長。
弘曆不讓太后住慈寧宮,讓太后十分不滿,但是更讓太后擔憂的是,弘曆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主張,不跟她一條心了,心裡就算有不滿,有些話也不能當面質問。所以太后想找一個中間人居中調停,選來選去,她選中了弘曆心頭最看重的女人——青櫻。
在皇后安排嬪妃位份的時候,太后藉口青櫻的姑母剛剛去世,要守孝三年,命令青櫻在潛邸守孝,其實就是用「孝道」迫使弘曆和青櫻暫時分別。
太后還是很狠的,兒子不對我講「孝道」,我就用「孝道」逼迫你和你心愛的女人不能在一起。
你在我腳下使絆子,我就在你胸口上插一刀,來呀,互相傷害呀!
有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就是,這次青櫻做了弘曆與太后權力角鬥的犧牲品。
太后自然沒把青櫻放在心上,但是弘曆呢,他真的把青櫻看的很重嗎?
可以說,弘曆的確愛著青櫻,青櫻是他最重要的女人,其關切的程度,遠遠超過原配皇后。
否則,太后也不會找一個沒有分量的人來牽制弘曆。
但是,弘曆已經成為了帝王,在他的心中,權力是最重要的,皇位是最重要的,他不能有致命的弱點,所以當太后用他最重要的女人來逼他就範的時候,他的決定是聽之任之,繼續與太后角力,看到底最後誰先沉不住氣。
所以說,這個時候在弘曆的心中,權力制衡的重要性要大於他與青櫻的情義。
所以他一邊安撫青櫻,給她送去如意結,給她送去牆頭馬上的戲本,提醒青櫻自己沒有忘了「牆頭馬上」的約定,但是另一邊,他依然不會輕易對太后讓步,否則的話,以後什麼事太后都拿青櫻來威脅他,這個皇帝還怎麼當?
現在這個僵局,只有青櫻能打破,連富察皇后都沒有這個分量,所以青櫻假扮成海蘭,和弘曆私會。
青櫻拿出自己親手做的藕粉桂糖糕,說是要孝敬太后的,其實就是提醒弘曆,此次前來,主要是為太后求情的。
沒想到弘曆並沒有接下這個暗示,反而說太后不一定會喜歡,當青櫻再次暗示「說不定皇額娘過幾天就會放我出來」,弘曆再次岔開話題,說明此時弘曆還沒有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了青櫻向太后示弱,而是準備繼續拖下去。
所以青櫻換了一個說法,她不再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弘曆是「明君」的角度,提醒他做個明君自然要百善孝為先。
青櫻故意背錯二十四孝,引得皇上說出二十四孝的第一篇是「虞舜孝感動天」。虞舜是明君的典範,弘曆剛剛登基,要效法先人成為明君,自然不能把孝道拋諸腦後。太后久居壽康宮,名位不正,前朝會猜測太后和皇帝之間是否產生了齟齬,反而不利於弘曆的清譽。至於弘曆所擔心的太后獨斷專權,在青櫻看來,有弘曆的雄才大略,根本就不足為慮。
這段勸說,從弘曆的大局出發,又盛讚了他的才能,保全了他的自尊,這才讓弘曆答應把太后挪去慈寧宮。
為了保證青櫻能夠順利出來,弘曆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
不僅親自去請太后入住慈寧宮,還把太后的族親訥親封為一等公,同時要給太后尊號「崇慶」,可謂不遺餘力地滿足太后,好讓她再也沒有理由為難青櫻。
果然心滿意足的太后意識到青櫻此次對自己助力甚大,也知道再為難青櫻就是自己太不識趣,所以高高興興就把青櫻放出來了。
守孝也不用守了,宮裡正閒著呢,咱們繼續鬥吧!
青櫻剛剛出了潛邸,就求太后賜名,斬斷舊過,祈取新福。
就是向太后宣布,自己以後不再是烏拉那拉的侄女,而是你的兒媳。
太后問青櫻: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青櫻:情深義重,兩心相許。
青櫻的痴情觸動了太后的愁腸,她以前何曾不是渴求「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最後結果又是如何呢?
觸動了心事的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懿」是安靜美好的意思,人在影成雙,對於重情的人來說,豈不是世間最最美好的事情?
但是太后作為過來人也深知,彩雲易散琉璃脆,世間最最美好的東西也是最脆弱的,多年之後,能夠勉力維持表象,有個「近似美好」的結局,已經是難得了。
追求太完美的東西,終究是「不合時宜」的。
但是青櫻雖然改名如懿,但是內心深處,她一直都是那個「不合時宜的青櫻」,從未改變,也不想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