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4:青櫻為太后移宮的事向皇上求情,甄嬛重新賜名如懿

2020-09-22 老宅女聊劇

上一集說到,甄嬛不滿弘曆安排的居所之事,把全部氣都撒到青櫻身上,還讓青櫻為她姑母在舊府邸守孝三年。

大家都紛紛搬進宮中,青櫻也樂得清閒自在,此時青櫻的至交好友海蘭來到房中,表示要和青櫻留在這裡作伴,並安慰青櫻現在太后正在心煩,等到以後好點她去勸說太后放了青櫻出來。

  琅嬅也看出其實青櫻被禁足,太后不移宮明面上只是皇上孝道,實際則是太后和皇上較勁,都是為了一個青櫻而已,因此勸說皇上向太后低頭,讓太后移宮也好放了青櫻出來,弘曆反問琅嬅如果讓太后移宮了,但是太后卻不讓青櫻出來怎麼辦,琅嬅無語。

  次日,大臣們也都勸諫皇上要太后移宮,弘曆偏偏就命令秦立監督,把慈寧宮好好的修葺,仔細的修葺,千萬不要著急,務必要太后滿意。同時弘曆也命令王欽將他寢殿的玉如意,還有一個《牆頭馬上》的書籍給青櫻送去,讓青櫻事事如意,青櫻知道這個《牆頭馬上》是她第一次和皇上看過的戲,青櫻回贈剛繡好的絲帕。

  海蘭來見弘曆,求弘曆不要忘了青櫻,弘曆抬頭看了一眼海蘭,海蘭已經跟隨弘曆多年,可是現在見到弘曆依然會緊張,也很少在弘曆面前走動,如果不是為了青櫻也斷然不會來的。

  隨後,海蘭冒著大雨乘坐轎子進入了潛邸見青櫻,和青櫻悄悄互換了裝束,青櫻打著傘悄悄出去來到了弘曆的寢宮,兩人一見面就擁抱在一起,隨後,青櫻故意將二十四孝第一篇說錯,引弘曆說出正確的,由此說出其實弘曆內心一直孝道存在,勸說弘曆讓太后搬去慈寧宮,弘曆被說服,希望太后知道以後能後悔當初那麼對待青櫻。

  隨後,弘曆將太后搬去了慈寧宮,且對太后恭順有加,同時也告訴了太后是青櫻千方百計的去勸他。弘曆離開以後,太后將青櫻叫到了面前,感嘆自己可憐居然需要一個守孝的人去求情,同時也告訴青櫻她雖然是先皇后的至親,可是卻事事為太后著想,因此要青櫻從潛邸搬回宮裡,青櫻懇求太后賞賜新名,和過去告別,太后賜名如懿,並告訴青櫻以後出來潛邸就是新生。

  高晞月和金玉研都齊聚到琅嬅這裡議論如懿,並且認為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就是平日裡不說話的海蘭,高晞月聽說海蘭只是常在,不能有自己的宮室,只能和主位住在一起,於是要求皇后琅嬅將海蘭安置和她住在一起,要好好教訓一下海蘭。

  皇上找了皇后商議封賞嬪妃的事情,弘曆本來要定下如懿做貴妃,入住翊坤宮,可是皇后卻以適當的理由提出了反駁,避免給如懿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皇上定了如懿嫻妃,同時也聽從皇后的意見讓如懿住了延禧宮。

  海蘭因為幫助如懿得罪了高晞月,被皇后發配和高晞月一起住,先是被高晞月奚落了一頓,又將一間雜物房給了海蘭居住。

  晚上,海蘭來找如懿,如懿將海蘭喜歡的牛乳膏給海蘭,海蘭感動落淚,覺得整個皇宮也只有如懿還能記得她的喜好,看海蘭傷心,如懿了解了現在海蘭的情況,且知道海蘭想要搬來和她住,這也正是如懿所想,因此打算去找皇后說說要海蘭搬去和她住,在此之前要海蘭好好的照顧自己。

次日,如懿來找皇后希望海蘭能和她一起住,此時,公公傳話郎世寧已到,等候皇上和皇后。

如懿是否能讓海蘭一起同住?

相關焦點

  • 細品《如懿傳》3:甄嬛賜名如懿
    太后為青櫻賜名如懿,斬斷舊過,祈取新福。對於甄嬛來說,她想試探青櫻是否在心裡對自己還有怨恨,是不是會隨時反水,把這件事的真相說出來。對於青櫻來說,她要向甄嬛暗示,她活著比她死了對甄嬛更有價值,只有她活著,才能時時刻刻為甄嬛掃清留言,一旦她死了,別人就會把宜修的死重新懷疑到太后的頭上。
  • 從宜修到如懿,烏拉那拉氏兩任皇后,都因愛成恨淪為棄婦
    只是皇帝登基後,顧念往日的情分和福晉的位份追封純元為皇后。宜修做過十幾年的皇后,卻再未得過皇帝的真心,後因害死純元的事情暴露,被皇帝遺棄,落得個「死生不復相見」的結局。在電視劇《如懿傳》裡,宜修死前曾和如懿說道「烏拉那拉氏不能再出第二個棄婦了."然而倔強真情的如懿卻與皇帝漸行漸遠,最終斷髮決裂被廢。
  • 《如懿傳》:因這11件事,青櫻與弘曆從牆頭馬上到蘭因絮果
    青櫻與弘曆,原本就是宿敵之後。本不應有任何情緣,卻因一首《牆頭馬上》,二人情愫暗生。「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景仁宮皇后將青櫻指婚於三阿哥弘時,青櫻卻故意在選福晉時出虛恭而落選。四阿哥弘曆準備違背母意,選青櫻為嫡福晉。
  • 《如懿傳》:別拿如懿和甄嬛比,她和沈眉莊才是一類人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拿《甄嬛傳》和《如懿傳》作對比。刷了很多遍《如懿傳》,越往後看,越覺得如懿像極了《甄嬛傳》裡的一個人,但她不是甄嬛,而是沈眉莊。她們一個端莊大方,一個天性愛自由。一個愛菊的志氣,一個愛梅的傲骨。
  • 《如懿傳》原著:太后因何反對如懿為繼後?又因何反對皇帝廢后?
    太后不也是大姓鈕祜祿氏麼?並且藉此機會向太后宣告:兒子已經不是無知少年。雖然是您一手調教長大的,但許多事,兒子自己能有決斷,可以做主了。太后看中純貴妃為繼後,其實與子嗣無關,她主要是看中純貴妃「笨笨的、溫順、聽話」。而如懿,聰慧剛強,又與皇帝情睦,這樣一對帝後聯盟,太后知道自己是無力抗衡的。倘若太后「無力」,又怎麼保護自己的兩個女兒呢?端淑柔淑兩位公主的平安順遂,是太后後半生的事業。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後宮更是這樣一個地方,但如懿的身邊總有一群真心真意的人。
  • 如懿沒有甄嬛精明,但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
    如懿死心了。然而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電視劇中的如懿這輩子是為虛偽無情的弘曆誤終生沒錯了。不過如懿死心了也沒有報復弘曆,只是對弘曆說蘭因絮果。如懿放下了,看開了,如懿瀟灑地轉身。除了最後一次如懿想要為了枉死的人討回公道,讓衛嬿婉現出原形,如懿沒有算計過皇上,其實也不能說是算計,只是讓皇上昏迷,看清衛嬿婉的真面目而已,《如懿傳》裡的弘曆又不是像《甄嬛傳》裡的雍正那樣被算計得醒不過來了,一命嗚呼。
  •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如懿傳》中如懿幾乎沒有算計過他人,但在劇中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懿的心機和謀略並不輸甄嬛,那為何如懿沒有當上太后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如懿和甄嬛的追求不一樣,如懿追求的是一顆真心,想要一生一世一雙人,而甄嬛則很明白,在皇家裡,感情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把握在自己手裡的,才是可靠的,所以她可以為了權勢而放棄愛情,但如懿卻不能。
  • 如懿傳:甄嬛和如懿離開時的機關算盡令人嘆服
    《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同一個人,而且它們所講的故事也是有銜接的,所以在很多細節處理上就會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兩部劇的女主角都曾被迫離開過,如懿被打進了冷宮,甄嬛自請出宮去了甘露寺。這兩次離開是女主心性發生變化的轉折點,而她們離開時的心態也有相同的地方,很打動我!
  • 如懿傳:原來年少情深,也能走到相看兩厭,愛情怎麼變成這樣了?
    ——如懿傳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甄嬛在愛情裡多自卑,如懿在婚姻裡就有多自信。」短短一句話,一下子刺中了我的心。青櫻與弘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那時候兩個人,一個是格格,一個是阿哥。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羨煞旁人。
  • 如懿傳:從如懿的一敗塗地,看太后婆婆的「與時俱進」有多正確
    「初心派」一直在盛讚如懿的「圓滿」和「實現自我」,仿佛她死得很「如意」,只是她這一路向死而行,踩踏的是多少身邊人的屍骨鮮血?足印朵朵鮮紅,恰似彼岸花瑰麗綻放,卻掩不住丟盔棄甲遍體鱗傷的狼狽。一敗塗地,何言圓滿?自欺欺人罷了!
  • 如懿傳,為了如懿登上後位乾隆辦兩件事,竟令如懿心寒,太后心死
    相信看過如懿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如懿傳中的皇上在一開始就是一個毛頭小子,一心只想讓自己心愛的人長長久久的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並且給予她最尊貴的位子。所以一開始他可以把對他治理國家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高晞月踢出了局,可以說真的是十分的任性了。不僅如此,他也把同樣後臺強大的富察 琅嬅當成側福晉。
  • 甄嬛一番話就註定了如懿的結局
    烏拉那拉·如懿(周迅 飾) 與弘曆有青梅竹馬之戀,並稱青櫻紅荔於雍正廢后之後在潛邸中逐漸失勢乾隆繼位後,太后賜名「如懿」,取其美好安靜之意乾隆讚許其慧心蘭性,原欲以慧為其徽號入宮後屢遭高晞月、富察·琅嬅與金玉妍等人的算計與打壓遭高晞月、富察·琅嬅與金玉妍等人以
  • 如懿傳和甄嬛傳同為流瀲紫的大作,為什麼如懿傳不如甄嬛傳叫好
    講一下如懿傳如懿可以為了別人搞一石三鳥之類的計劃,到了自己頭上就是各种放棄各種忍讓,到了絕境才知道反撲;和後期復仇的甄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反派衛嬿婉的害人手法:無限收買,真的是什麼人都能為她辦事,上至哄騙太后,下至單口相聲一個芸角,最厲害的一次是嘴遁茂倩去和凌雲徹同歸於盡。真的不知道渣渣龍給了她多少好東西夠她買通那麼多人。
  • 甄嬛還是甄嬛,但為啥甄嬛傳和如懿傳裡的甄嬛性格差距那麼大?
    《甄嬛傳》和《如懿傳》互為姊妹篇,而且兩部劇都有比較不錯的收視率,所以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詳細一些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兩部劇中的甄嬛在性格上是有一定的差異,而很多人對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也是比較好奇的,所以小編就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原因。
  • 甄嬛與如懿,到底是蘭因絮果苦?還是宛宛類卿苦?
    說起看過的清宮劇,《甄嬛傳》和《如懿傳》都深得大家的喜歡,在清朝那個年代,甄嬛和如懿都演繹出了她們的深情和故事。有人說,《甄嬛傳》講得更多是宮鬥;而《如懿傳》更多歌頌了女性對於愛情和家庭的嚮往和珍惜,也透著許多悲劇色彩。所以網上常常有人議論,到底是甄嬛的「莞莞類卿」更苦一些,還是如懿的「蘭因絮果」更讓人心痛呢?
  • 《如懿傳》:女人活得自我,自由選擇渡己修行,能力之內擺渡他人
    如懿本名清櫻,和皇上弘曆相識於微時,從小一起長大,是彼此最好的玩伴。經歷波折,清櫻成為弘曆的側福晉,之後弘曆登基,清櫻這個皇上的心上人必然成為後宮女人們的眼中釘。太后更是因為和清櫻的姑母,先帝的皇后,鬥爭了一輩子,因為恨她,而把清櫻也恨上了。
  • 如懿傳:甄嬛精心安排的這三枚棋子,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廢棋的?
    《如懿傳》是《甄嬛傳》的延續,《如懿傳》裡的太后就是《甄嬛傳》裡的宮鬥冠軍甄嬛,貴為太后的她依然沒有停止宮鬥,因為她只是皇上的養母而非生母,她必須使些手段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富察琅嬅,甄嬛雖貴為太后,但身為長輩,也不好越過皇后過多幹預後宮事,但是甄嬛又不甘於在後宮中做一個透明人,況且她也不能做一個透明人,失了話語權她如何為自己、為女兒、為母家謀利?
  •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
    如懿傳:如懿明知甄嬛害了她姑母,為何還要一直討好她呢?如懿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是再深的感情也少不了去經營,人在某些時候也要學會變通。如懿出身於烏拉那拉家族,這也是當時的大家族,她的姑母是先帝的皇后,母儀天下,雖說烏拉那拉氏一族在前朝沒有什麼勢力,但在後宮可是連著出過太后皇后的,如懿也被寄予厚望。
  • 如懿傳:這三個妃子都是如懿的替身,她們一直不明真相,太慘了!
    說起宮鬥劇就不得不提《甄嬛傳》,這是宮鬥劇裡面相當經典的一部了,年少的甄嬛情竇初開,對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情根深種。甄嬛得以入選進宮,主要是靠著她那張和已逝純元皇后極其相似的臉,再加上性情也有幾分相似,她就成了純元皇后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