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孫少平,一個社會底層人的高級生活

2020-08-28 一知半姐

如果有人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世界經典著作,除了讓你想起保爾•柯察金,你還會想起誰?我的回答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它講述的是陝北高原地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批農村人在貧窮中艱難的活著,隨著改革春風的到來,人們開始為各自的生活努力拼搏,文中詮釋了每個人對生活不一樣的理解。

小說中的孫少平從小與貧困、飢餓、卑微做鬥爭,儘管他一無所有,但他像保爾•柯察金一樣,憑藉頑強的意志,一顆永遠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迎來了生的希望和稍縱即逝的愛情。在愛人犧牲之後,他再一次地鼓起生活的勇氣,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平凡的世界》就像路遙的一部自傳體。路遙出生於陝西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因為生活的艱難,7歲的他由父親帶著一路乞討到伯父家,然後過繼給伯父。路遙嘗盡了貧窮帶來的苦難,他深刻的理解苦難越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品行越難能可貴,於是創作了文學巨作《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雖然過去多年,但路遙筆下的那些真實無奈的普通人,他們憑藉堅韌吃苦的精神,與生活拼搏、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更是激勵無數人。

苦難造就了敏感的性格、閱讀的習慣

1975年,剛上高中的孫少平是班上最窮的學生,他連五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只能吃兩個永遠吃不飽的焦黑高粱饃。

其實,這對於家境貧窮的孫少平來說,能上高中而不用勞動掙工分已是恩惠。他出生在一個光景臨近崩潰、老根子已經窮到了骨頭裡的家庭:老祖母近八十,癱瘓在炕,父母一大把歲數,掙不了幾個工分;妹妹上初中,增加了吃穿用度;姐姐找了個不務正業的丈夫,一人拉扯兩個孩子,整個家幾乎全靠二十三歲的哥哥撐著。

這樣的家庭從來沒有吃飽過一頓飯……生活在如此貧窮的家庭裡,其實讓孫少平感到痛苦的並不是飢餓,而是貧窮給自尊心帶來的傷害。

他希望有一件體面的衣服站在女生面前,他希望能像其他同學那樣排在隊伍裡,和別人一樣領一份乙菜。而不是為了躲避公眾的目光和無言的恥笑,卑微到最後去領取那兩個黑饃。

正因為貧窮的生活,給孫少平帶來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走向。

首先,貧窮讓他感到自卑,因為渴望得到自尊,他的性格變得異常敏感。其次,一個沒見過世面的窮小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他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

在學校,孫少平過度維護自尊,用一種變態式的對立情緒與家境優越的班長顧養民叫板。雖然他內心獲得了暫時滿足感,但他後來也為此感到後悔,這更加說明了這個少年敏感而脆弱的性格。

正因為敏感的性格讓他去哪裡工作,都有一種強行為別人服務的意識,也正是這種「氣勢」打動了很多人,讓別人從瞧不起到尊重他。

孫少平第一次去黃原攬工時,人生地不熟,他去投靠一個遠方親戚。而親戚一家表現出對他的不歡迎,孫少平立馬一口氣給親戚擔了四回水,大水翁都快溢出來了。

他的主動精神讓親戚對他不好「發作」,還把他推薦到大隊曹書記家做小工。為了得到這份工作,他不僅自降身價,還幹著最重的體力活。

他的這種氣勢再次感動了曹書記一家,不僅給他安排了輕鬆的活,還有意讓他當上門女婿。為了感激曹書記,孫少平會付出更多,擔水、打掃院子、給孩子補習功課等等。

孫少平從最初與人交往的不知所措、到「強勢為別人服務」、再到以誠相待。他領悟到「你真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真誠對你」的道理。一個年輕人能在工作中獲得這樣的人生經驗,顯然要比賺很多錢更為重要。

一個貧窮的少年,生活肯定是單調的,但你可以就此平庸,也可以破繭而出。孫少平選擇了第二條路,認識這個世界和閱讀。

在學校沒什麼事時,他就會帶著一本書去城裡各種地方轉,在這個城市他獲得無數新奇的東西,這一切無疑都會在他的精神上產生了影響。

儘管命運窮,但他有愛看書的習慣,他看的第一本是《鋼鐵是怎麼煉成的》,書能讓他忘記貧窮帶來的自卑感;書能把他從沉重的生活中拉出來,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勞動壓得麻木不仁;書讓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轉折,不僅他的思維認知高度不同於普通人,而且他還收穫了心靈相惜的愛情。

所以,後來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他始終都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有時會為書本的內容通宵達旦,熱淚盈眶。

知識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

孫少平結識地委書記女兒田曉霞後,在她的影響下,除了看小說之外還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及政治、經濟和哲學類的書。

這些書給孫少平的精神上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滿足,不僅對生活增加了信心和審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不同側面來觀察某些事物現象。

書,不僅改變了一個人,更能塑造一個人。它讓人變得善良勇敢,變得頑強堅韌,在生活重壓下如何理解苦難的生活。

1976年,國家發生災難,孫少平跟著田曉霞抄寫《天安門廣場詩抄》。正因為孫少平接觸了各類的書籍,讓他開始對國家的不幸,社會的動蕩有著嚴肅的思考,儘管自己無能無力,但他的認知開始了轉變。

知識不僅改變了他的思維,還有行動。

高中同學侯玉英,曾取笑過孫少平與郝紅梅之間的感情,但當侯玉英在一次學校勞動中差點被洪水衝走時,孫少平卻撲進洪水中救了她;對於郝紅梅,她曾在情感上背叛過孫少平,但當她偷供銷社的手帕被發現後,孫少平不僅幫她還了手帕的錢,還讓供銷社的人永遠保守秘密;在黃原當攬活時,他不顧包工頭胡永州的威脅,把小女孩小翠從包工頭的爪牙下救出,並把自己的錢全部給了她。

孫少平不計前嫌的救了侯玉英和郝紅梅,純粹是出於對同學自然情感的流露,希望侯玉英能重新生活在陽光之下,郝紅梅一生不會被毀。他與小翠素不相識,只是希望小翠能像正常的小女孩一樣生活。

知識讓他的思維從狹隘變得開闊,從自卑變得自信,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並不是吃得好穿得好,還應該具備許多其他說不清楚的東西,可能是善良,可能是勇氣,也可能是一種莫名的責任。

知識的力量可以塑造一個人

孫少平結束三年的教書生活後,面臨著回農村勞動的結局。他不甘於回到農村,然後找個農村姑娘結婚生子,平庸的度過一生。他想去外面闖蕩自己的世界,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是光榮還是屈辱,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

離開雙水村後,無論是他到黃原市當小工,還是在桐城大牙灣礦區當工人,工作都極其艱辛。

在黃原當小工時,他背著一百多斤的大石頭,如同苦役般的牛馬,他的背長年青紫黑癜,傷痕累累;在礦區,這是一個嚴酷而危險、強者才能生存的工作,而且時刻需要保持吃苦、耐勞、勇敢、和無畏的犧牲精神,很多人不是逃走就是請假,而孫少平卻能保持全勤。

在大牙灣礦區,孫少平從宿舍最窮最寒酸的人變成了最「權威」、富有的人,最後升為班長以及獲得表彰。

這正是知識塑造了孫少平鋼鐵般的意志,就像他所說:如果深刻的理解苦難,困難就會帶給人崇高感。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使我們變得偉大!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苦難面前,孫少平沒有被命運打倒在地。他雖然貧窮,做著艱苦的工作,但他的精神是愉悅的,因為他相信在苦難之後會有一個完美的生命。真正的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戰勝困難。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害怕苦難,不想面對,甚至逃避苦難。就這樣,很多人沒有長大就退步了。如果能像孫少平那樣直面苦難,不放棄,最後收穫屬於自己的果實,該有多好。

人生認知的高度,是坦然接受並非悲劇的源泉

性格決定命運,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知識,讓孫少平對人生有著一般人難以認知的高度,不僅是生活,還有愛情。

孫少平的戀人田曉霞,陽光大方、大學畢業省報記者、還是地委書記的女兒,與孫少平這個農民出生的工人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哥哥少安和潤葉的愛情是一場悲劇,少平並沒有像哥哥那樣對地位懸殊的愛情,完全沒有接受的勇氣。《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是一個不甘於平凡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生活一樣貧瘠無光,至少在精神上應該是飽滿豐富的。

他雖然衝破了命運的枷鎖,和田曉霞談戀愛。但現實中兩人家庭條件和個人條件的巨大懸殊,又時刻刺激著他那顆敏感脆弱的心。有時候他感覺就算田曉霞近在咫尺,可他們之間的相隔的距離卻永遠是那麼的遙遠。所以,他又是矛盾的。

他們的愛情終究沒有開花結果。田曉霞在工作中,為了搶救被洪水衝走的孩子犧牲了。孫少平努力打破地位懸殊的愛情一下子消失了,他被擊垮了。但是,他再一次像鬥士那樣站起來,頑強不屈與命運抗爭到底。

這時,大學畢業的金秀,好朋友金波的妹妹,向他表露了愛的心聲,孫少平自己也認為如果和金秀一起,生活會十分美好,但他拒絕了。最後選擇了礦區班長王世才的遺孀,一個鄉下嫂子。

孫少平仍和一位鄉下姑娘結合,這樣的結局似乎違背了他對愛情苦苦追尋的初心。其實並非如此,儘管他沒有得到田曉霞或者類似田曉霞的女孩。但是,生活包含著廣闊的意義,並不是一定要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只要我們的心靈充實過,對生活的理想充滿了虔誠和熱情。當我們老了時,回憶著自己生命的歷程中,有著值得懷念和驕傲愛情,那又有什麼遺憾?

孫少平在給妹妹蘭香的信中寫到:人的一生總有覺悟時期,但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對我們一生將起決定性作用,實際上就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人,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麼樣的愛情和人生,孫少平已有定論。

他不僅拒絕了妹妹蘭香男朋友吳仲平的好意——幫他把工作從大牙灣礦區調回省城,同時還給哥哥孫少安發達後,得意忘形的行為給予了指導。

孫少安開辦磚廠發達後,在胡永和的慫恿下打算投資拍電視劇《三國演義》,孫少平得知後毫不客氣的說哥哥是「自不量力」。

他認為賺得錢可以回饋社會或者無償奉獻給社會,但是沒有必要花錢買虛名。對於哥哥,最好的方式就是拿錢給雙水村辦點實事。

就像孫少平給蘭香的信中說,我們出生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自己的出生,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生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更高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富裕後,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生,不要忘記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

孫少平經歷了重重困難後,從普通的生活中解脫出來,經歷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後,再次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如今的他不再自卑敏感,而是自信、從容。

孫少平最後的愛情和生活歸屬似乎都成了悲劇,而這種悲劇正是來源於知識和生活閱歷對他的塑造。但這個結局,對於孫少平本人來說並非悲劇。人生最後的選擇,不是他否定了自己的曾經的追求,正是他對生活的追求的升華。他沒有對權利,對地位虛榮的追尋,而是選擇了坦然的退潮,尊從自己的內心。這是他人生的重新起點,而不是終點。

一個人,如果他的生活是貧瘠,但他的思想是高貴的,像攀巖的蔓藤,永遠向上生生不息,那麼他的人生就是精彩的。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

生活就是這樣,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鼓起勇氣,拿出鬥志,與苦難作鬥爭,撥開荊棘,走出康莊大道!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學會在風暴中跳舞。

文章作者簡介:Emma,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一手帶娃一手碼字,喜歡文學和歷史,關注,希望我的文字能感動你!】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在《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為什麼可以和田曉霞談戀愛?
    儘管滕尼斯想表達的是對於古老「共同體」生活的嚮往,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現代化」主潮中,這種對於古典與現代、農村與城市之間不同群體形態的體認被理解為古典的「共同體」需要進化為現代的「社會」,農村需要進化為城市。然而,《平凡的世界》卻極力構想了兩種群體生活之間的均衡性。
  • 《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為什麼要寫孫少平遇見外星人?
    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美得就像一個童話。田曉霞既是孫少平最愛的愛人,又是他最愛的親人。所以,路遙在描寫一種巨大的痛苦,一種極致的痛苦。1994年,我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後來的二十多年間,我差不多又讀了四五遍。每讀到孫少平與田曉霞相愛,我的內心總是歡悅的,仿佛自己也正在經歷一場乾淨、美好、不染塵灰的愛情;當讀到田曉霞之死,讀到孫少平的痛苦,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很多頁書上,都留下了我傷心的淚水。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遇外星人成最大敗筆?淺析路遙超越性精神
    路遙為什麼在這裡寫「孫少平會見外星人」呢?這個章節是不是有些多餘?因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鄉土小說,不是科幻小說?路遙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去還原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為此他經常奔波於各地,去真實記錄各種人的生活狀態,翻閱報紙,為了真實體驗孫少平的生活,路遙和弟弟王天樂真的當了幾天的攬漢工和下了煤礦。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用勞動安頓身體,用文學慰藉心靈
    ——惠普爾初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二十多年前的高中時代。儘管之前已經讀了《人生》和《在困難的日子裡》,儘管高加林、馬建強面對坎坷不平的命運所做出的抉擇已經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我震撼心靈的啟迪,然而,當再次陷入到孫少平等人的故事情節中時,我的心靈依然受到電閃雷鳴般的擊打與深思。
  • 《平凡的世界》:揭示平凡人的苦難世界和逆襲人生
    讓我們懂得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每一個平凡的人在面對苦難和痛苦時該如何抉擇,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愛,以及勞動和奮鬥的意義。每一位看過此書的讀者,內心都會被深深地感動和震撼,並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仿佛一部恢宏的史詩,影響了幾代的中國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神話。那麼,這個神話是如何被締造出來的?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有3次機會,為什麼沒有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有人說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就如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還有人說它是下裡巴人,只適合底層人看,更有人質疑它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含金量。但是正是這《平凡的世界》給生活在苦難中的馬雲以鼓勵,給身處困苦中的潘石屹以信心,可見其珍貴。我覺得路遙《平凡的世界》最珍貴的在於它的真實。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為什麼選擇了帶著孩子的煤礦寡婦?
    作為路遙生前最得意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整整融入了他13年的心血,而這樣一部真實的陝北故事,我足足看了三遍。第一遍看角色情節,第二遍看路遙的內心世界,第三遍看所有人物的人生。每一次都有光陰流逝而帶來的不同感受。
  • 《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犧牲的女性,暗示了他感情生活的不幸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了電視劇,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與原著相差不大,從電視劇中女性角色最後的結局我們看出了路遙情感生活的不幸。她的身世也讓很多人羨慕,她是縣委領導田福軍的獨生女,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她卻能夠吃飽穿暖,衣食無憂,相比於孫少平每天只能啃一個黑面饃饃,她的生活可謂是神仙生活。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何如此偏愛河南人,原來另有隱情
    路遙曾經在《平凡的世界》中不遺餘力地盛讚河南人,為此他在這本書中塑造了鐵匠鋪的師徒,燒磚師傅和王世才。熱情好客的河南人《平凡的世界》中的第二個主角孫少平也遇到了同樣善良的河南人,並且這家河南人不再是不名一文的過客,而是被路遙給了相當的戲份。
  • 路遙手握如椽巨筆,為什麼要把《平凡的世界》寫成悲劇?
    上大學的時候,宿舍山東一個同學,也愛看《平凡的世界》,然後每天晚上站在桌子前,和大家討論書中的人物,分享讀書心得。《平凡的世界》,我前後買了兩本,一本是初中買的,一本是大學在書攤買的。這是一本讀個開頭,就要一直讀完的書。看這本書,讓人手不釋卷,廢寢忘食,毫不誇張。
  • 論路遙《平凡的世界》
    的《平凡的世界》寫的太真實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寫不出那麼盪氣迴腸的作品,如果觀眾不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根本體會不到當時那種情境是如此的真實。,有一種不屈不撓地倔勁,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孫少安代表著千千萬萬農民,在社會大環境下摸索前行,在脫貧致富上闖出一條路來,而且不忘鄉親,為下一代辦起了學堂。
  •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1983年的那場洪水,捲走了田曉霞的生命,也捲走了農村青年孫少平的愛情和理想。同時捲走的,還有無數喜歡《平凡的世界》的讀者流下的真摯的眼淚。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田曉霞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塑造得最為美麗動人的一位少女。為了不中斷路遙的學業,大媽跑到延長縣一帶的村莊討飯,再把討來的食物賣掉,換成零錢供路遙上學。《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住校時吃不飽肚子只能吃加了麩糠蒸出的黑饃,整天飢腸轆轆,都源自路遙的親身經歷。1991年路遙在給西安礦業學院學生演講時,情不自禁地憶想當年的困苦生活:「想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那種艱難,叫你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從下水溝裡一步一步爬出來的。」
  •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孫少平不和惠英嫂在一起?
    《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認為孫少平拒絕大學生金秀的愛和自己準妹夫吳仲平將他調到省城工作的原因是內心已經愛上了溫柔賢惠的惠英嫂,孫少平回到大亞灣煤礦等待他的是惠英嫂和明明,從此他們3人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 《平凡的世界》:王滿銀的一生,其實就是路遙先生的「中年不惑」
    《平凡的世界》劇照從《平凡的世界》看農村人的生活人民經歷窮苦到極度窮困,然後一點點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條件下,才一步步從黑面饃吃成黃面饃再到理想世界才有的白面饃,一個社會的狀態決定了社會下所有人民的生活狀態,一個田福軍、一個孫少安、一個孫少平、一個王滿銀是整個中國農村人民生活的縮影。
  • 路遙《平凡的世界》:我們到底該追求什麼?
    1986年,路遙的百萬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出版,書裡的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激勵了無數年輕人,成為青年人心中的不朽經典。直到今天30餘年過去,仍有不少人被他們感動,它是茅盾文學獎的明珠,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 《平凡的世界》:愛情的歸向,孫少平為何最終選擇惠英嫂
    路遙所寫的《平凡的世界》共有三部,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 孫少平為何拒絕女大學生,選擇一帶孩子的寡婦?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其實,人生就是從一個選擇,走向另一個選擇。在《平凡的世界》這部書中,也照樣充滿了這種選擇!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認為理由就一條,因為這是個「平凡的世界」,生活著一群平凡的人,雖沒有豪言壯語,卻都在奮力的活著。
  • 平凡的世界:外星人橋段突兀?田曉霞孫少平再見,展示愛的真諦
    《平凡的世界》以黃土高原上生活的人們為藍本,創作了一部全景式反映1975 年之後中國城鄉社會近十年間變遷的史詩性小說,因此路遙也被稱之為:「歷史的書記官」。該小說以真實感人著稱,但是小說中卻加入了外星人的橋段,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讓人感覺特別突兀。每次讀到《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遇見外星人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從寫實到科幻,總是讓人感覺到突兀。
  • 《平凡的世界》到底有多出眾?潘石屹看了7遍,看的每晚都要哭
    為了寫好這篇巨作,描寫出大時代背景下,社會各階層「普通人」不普通的一生,同樣出身陝北的路遙,走遍了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這種長時間的融入社會,讓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刻畫出了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