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伊索寓言裡的小故事《狐狸與葡萄》嗎?
森林裡住著一隻狐狸。
有一天,狐狸發現了一棵葡萄樹,樹上結滿了晶瑩透亮的深紫色葡萄,狐狸在香氣四溢中不停地流著口水,心裡想著葡萄應該是美味極了。
狐狸越看越想吃,它先是伸出爪子去抓,可惜樹有點高,他夠不著。
於是狐狸開始用盡全力的跳,還是沒夠著葡萄,只抓落了幾片葉子。
狐狸試了很多次,怎麼跳都夠不著,旁邊的小動物都開始笑話他了。
狐狸累出了一身汗,有點惱羞成怒,對著小動物們說:「這葡萄還沒有成熟,一定很酸,不好吃」。
猴子輕鬆地摘了葡萄,滿是高興的說這葡萄是甜的,超級好吃。
狐狸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心裡酸酸的,不停地安慰自己:「葡萄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故事,狐狸因為吃不到狐狸就污衊葡萄是酸的。
酸葡萄效應指在自己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的不安而編造一些理由來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酸葡萄效應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而且我們用的非常熟練,從小到大,我們受到批評的時候總想找點藉口,仿佛這理由只要說出來我們就沒有錯誤了,但是現實殘酷。上班遲到,你和老闆說路上堵車了,堵得特別死,沒辦法。老闆只會看你一眼,漫不經心地說一句,「知道路上堵不知道早點出門嗎?」 。你會是什麼反應,生氣,鬱悶,覺得外界因素無法掌控,還是默默地反省自己要再早點出門。
酸葡萄效應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在避讓問題,這絕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勝利法則。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直面問題,畢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什麼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話,我們可能要退出這片大陸直接掉海裡了。
貝多芬因為耳聾失去治癒的希望,他熱戀的情人因為門地之見也離開了他,如果他給自己隨便編點什麼理由坦然接受這樣的命運,那就不會出現命運交響曲了。貝多芬正是在生活的苦難中體會到了命運。生活中有苦難、失敗和不幸,也有歡樂、成功和希望,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是,人不能聽從命運的安排,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並且隨時與厄運抗爭、戰勝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豐功偉績。
人的劣性根是很難剔除的,如果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自我的心理防衛,那因為嫉妒他人而選擇用言語中傷的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攻擊行為了,這種心理很可怕,因為語言的力量有時候超越了物理,畢竟身體的疼痛和精神的痛苦是不一樣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阮玲玉是中國電影早期的女演員,魅力十足,坐擁千萬粉絲,用自己的表演才華留下了眾多精彩的作品。人紅是非多,阮玲玉的一生充滿了抗爭,她想通過讀書來讓家庭擺脫貧窮,後來考入了明星電影公司,參與的幾部電影都反響很好,在電影界聲名大噪。然而電影之外的阮玲玉卻是飽受感情的折磨,封建的壓迫。她在挺過了各種難以忍受的遭遇,最終卻在人們的惡意中傷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了一句「人言可畏」。想起了前幾天網紅拉姆的事情,我新聞報導的留言區也看到了一些帶著惡意的留言,我不懂這惡意是怎麼來的,讓看的人心寒。
人無完人,酸葡萄效應在某些時候能安穩我們的情緒,但更多時候,不要依賴這樣負面的心理暗示,藉口不會拯救我們,直面人生,尋找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吃到甜甜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