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懷抱希望,逃離體制化「監獄」

2020-09-10 恆愛書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熟悉,它也一度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該電影背後的同名書籍。

首先,我想先介紹這部書的作者——史蒂芬·金

作家史蒂芬·金一生最愛「恐怖」,他幾乎只寫「恐怖小說,並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社會恐怖小說」這一類型閱讀。在他成名之後,很多人認為他是因為恐怖小說的暢銷,和其帶來的巨大收益而沉醉其中。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先是喜歡寫作,然後賺到了錢」


現代驚悚小說大師 史蒂芬·金

在他寫作的最初階段,一次又一次的退稿,是他不可迴避的事實;日復一日的貧窮與壓抑,使他看不到改變的曙光。關於他所熱愛的恐怖題材,也有很多人並不能接受。他的校長甚至對他說:

「我真搞不懂,史蒂芬,你明明很有才華,卻為什麼老愛寫這些垃圾東西,白白糟蹋天分呢?」

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艱難,他還是在寫作,因為他相信他的作品終有一日會被世人所接納。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74年,《魔女嘉裡》的出版使他一夜成名。到1982年,他的書本本暢銷,幾乎每一部小說都被搬上了銀幕。

但是,在大眾的一致好評中,主流文學界卻一直認為他所寫的東西是「不入流的垃圾」。這些「嚴肅文學」的倡導者認為,史蒂芬是在譁眾取寵,一味賺錢。

在這時,史蒂芬·金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贖》這本與恐怖完全不沾邊的書。這幾乎也是史蒂芬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不涉及恐怖題材的中篇小說。

在我看來,史蒂芬也被禁錮在「大眾小說即是垃圾」的監獄中,而他的一生也是和這個「監獄」抗爭的一生。

史蒂芬只要有機會,就會跟人辯論到底:「大眾小說」絕非「垃圾」的代名詞,受歡迎的未必就不是好文學!「忠於自己」的小說即是好小說!

在1999年,史蒂芬·金慘遭車禍,身體每況日下。在他以為證明自己沒有糟蹋天分、不是寫些垃圾的願望無法完成了的時候,他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終身成就獎」。

當然,對於史蒂芬作品的批評和「通俗」與「嚴肅」之間的文學戰爭,並不會因為史蒂芬獲獎而結束。但是,他已經受到了部分主流文學界的認可,他的小說的價值也得到了證明。在這場戰爭中,他已經勝利了。


《肖申克的救贖》從肖申克監獄中瑞德的視角,講述了銀行家安迪·杜弗倫含冤入獄,在獄中謀求生存、堅守希望,經過了27年的時間,通過一條徒手開鑿的隧道逃出監獄的故事。

在杜弗倫成功擁抱自由,逃離體制化「監獄」的過程中,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呢?


毅力

該文中,最令我們震驚的莫過於:杜弗倫用了27年的時間才重獲自由。在這27年中,他每天需要完成犯人必做的任務,他還要打磨石頭做那些精美的小物件,在所有人都休息的時候,他還要完成他的「越獄大計」。

有多少犯人在完成每天的勞作任務後,便已筋疲力竭,只想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另一個無盡的夜。更何況杜弗倫需要做這麼多事,日復一日的堅持28年呢?


堅忍

監獄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在杜弗倫剛入獄時,他便被監獄中的「姐妹」看上了。之後的三年,杜弗倫身上總是帶著傷。每一次遇到麻煩,他都會狠狠地反擊,即使是被「輪暴」,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因為他知道:

只要有一次讓他們容易上手,以後便永無寧日。


無論杜弗倫遇到多大的麻煩,受多嚴重的傷,他還是繼續過他的日子,也從未想過用他所購買的錘子敲爆那些人的腦袋。因為,他渴望自由。


信念

我告訴過你,安迪有一種大多數犯人(包括我在內)所缺乏的特質,是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認為漫長的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

布魯克、瑞德等被判終身監禁的人,他們曾渴望自由嗎?答案是必然的。但是在他們長達數十年、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後,他們習慣了監獄的一切,對外面的世界感到越來越陌生,甚至是害怕。

在布魯克獲得假釋後不到一年,便選擇了自殺,甚至是在牢房養著的一隻鴿子「傑克」,也在被放飛後死於監獄運動場的角落。

安迪難道從來也沒失去過渴望自由的信念嗎?並不是的。在1962年,一個能夠證明杜弗倫無罪的人,湯米進入了肖申克監獄。

他說,就好像湯米手上有把鑰匙,正好開啟了他內心深處的牢籠,他自我禁錮的牢籠。那個牢籠裡關的不是人,而是一隻老虎,那隻老虎的名字叫「希望」。湯米給的這把鑰匙正好可以打開牢籠,放出希望的老虎,在他腦中咆哮著。

但是,監獄長並不相信湯米的「片面之詞」,並且送走了他。這時,安迪也失去希望了。他瞬間就老了,也失去了笑容。

安迪陷入沮喪絕望的恍惚狀態持續了長達十個月之久。但他終究又重新「從衣櫃中拿出自由的隱形外衣,披在身上。」


獨一無二的才能

在杜弗倫入獄之前,是波特蘭一家大銀行的信託部副總裁。他所擁有的關於銀行的知識,是他幫助獄卒甚至監獄長逃稅、炒股、退稅、洗錢的基礎。

杜弗倫畢業於緬因大學商學院,修過兩三門地質學的課。所以在獄中,他有很多時間研究牢房的牆,從而發現了混凝土中存在的問題。


冷靜與智慧

監獄中來自「姐妹」的麻煩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發揮才能的機會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到來。

杜弗倫首先用偷帶進監獄的錢買通了警衛,教訓了「姐妹」中的頭目。然後,利用一次外出務工的機會,向監獄的管事者哈力舉薦自己,幫助其逃稅,從而得到了來自上層的保護和管理圖書館、獨居一室的機會。杜弗倫也經常關注股市動態和稅法變動,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

在幫助典獄長將來自毒品的收入,轉換成股票、債券等的過程中,杜弗倫會受到內心道德的譴責嗎?對此,他是這麼回答的:

「因為像我們這種人,我們知道在超凡入聖與無惡不作之間還有第三種選擇,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會選擇的一條路。因此你會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兩害相權取其輕,盡力將善意放在面前。」

杜弗倫無疑是智慧的。他在陷入困境時懂得,「懷抱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在被控告謀殺時,杜弗倫便讓他的朋友處理掉了他的財產,並捏造了一個虛擬身份,因此也為他出獄後的生活做出了準備。

當他發現監獄牆壁的混凝土存在問題時,無疑是興奮的,但是他並沒有被興奮衝昏了頭腦,而是積蓄力量、小心謹慎地用磨石布包住錘頭消音,一點點地敲下土塊,一袋袋地把混凝土運到操場倒掉。他足夠冷靜,能夠在巨大的希望面前不露絲毫破綻。


勇氣與幸運

不得不說,杜弗倫最終成功獲得自由的一大因素是他足夠幸運。

恰好他所在的監獄牆壁的混凝土並不夠堅固;恰好他入獄前所藏下的錢未被掩埋或丟失;恰好那條汙水管通往監獄圍牆外;恰好海報下的秘密通道一直未曾被發現……

但是杜弗倫也是足夠勇敢的。即使面對的是無限的未知和永遠失去自由的風險,他還是願意去賭,去抓住一絲一毫獲得自由的機會;即使他已經適應了監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恐懼,他也願意去大膽嘗試。

或許,如果你根本不下注,你就不會輸。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你是否也正陷於某種體制化的困境中,無法自拔呢?

請記住,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逃離體制化的「監獄」並沒有那麼困難。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中的奧秘:是該體制化,還是該救贖?
    多年後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贖》以9.7的高分,位列豆瓣排行榜的第一名,成為當世無可爭議的「無冕之王」。那它為何能夠成為現當代的「無冕之王」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那個時代,走近《肖申克的救贖》,走近安迪,探討其中的奧秘。
  • 《肖申克的救贖》:你還在被體制化嗎?
    這句話想必大家很熟悉,這是多年來在IMDB以及豆瓣網評分雙雙第一《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話,國內外兩大較權威的網站都給出了這部電影第一名主人公銀行家安迪被冤枉判無期徒刑,關押在肖申克監獄。在這個高牆裡,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體制化」的煉獄,忍受獄卒的殘暴與欺辱,提防其他犯人的欺凌,緘默這裡的一切黑暗與絕望。
  •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為誤判進入肖申克監獄,在長達二十年的 時間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最終通過地道逃離監獄,重獲自由的故事。在肖申克監獄中,沒有人是罪人,他們沒有人犯罪,真正殺過人的也只有瑞德。安迪被冤入獄,他的妻子出軌,當夜他醉酒,在法庭上因殺害妻子跟情敵被判無期徒刑。這二十年的監獄生活讓安迪明白,正是自己忙於事業,對妻子的疏忽才導致婚姻關係的破裂,這也是安迪對自己沒盡到一個好丈夫的救贖。典獄長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後,讓安迪幫助他洗黑錢,人在監獄,身不由己。
  • 《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一:為什麼只有安迪逃出了肖申克監獄?
    看《肖申克的救贖》時,囚犯瑞德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打一進入監獄,他就不哭不鬧,用了一個月像逛公園般了解並掌握監獄生活的規則後,運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不動聲色地收集越獄所需的工具,最終成為肖申克監獄中唯一成功出逃的犯人。為什麼只有安迪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監獄?首先肯定離不開他自身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身為銀行家的專業技能。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34; 《肖申克的救贖》始終佔據在豆瓣高分的前top3,讓人不免疑惑,它究竟講述了什麼呢?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有著美麗的妻子,有著體面的工作。就這樣,安迪進入了肖申克監獄。起初安迪在監獄內到日子並不好過,但他通過自己的能力,讓監獄內的其他人接納了他並懲罰了欺負他的人。就這樣,安迪真正的在肖申克監獄呆了下來。很快,安迪出色的記帳能力被典獄長發現,安迪不用再跟著大家一起去做體力勞動,而是被請去為典獄長記帳。安迪成為了監獄裡特殊的存在。
  • 《肖申克的救贖》:從高牆下的眾生相,看體制化禁錮下自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七項提名卻顆粒無收,但在豆瓣電影TOP250和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選中,多年來卻是穩居第一的寶座。小偷湯米因盜竊入獄,他把安迪妻子被害的真相告訴了他,安迪希望典獄長能幫自己申訴。為了控制安迪,典獄長設計害死了湯米。安迪得知湯米的死訊,從事先挖好的地道逃離,並與隨後假釋的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上。從上流社會的銀行家,成為肖申克監獄裡的階下囚,身份上的巨大反差,尊嚴和自由的喪失,都讓安迪陷入人生的絕境,自由對於他來說,似乎只是&34;。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這就是體制化。」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體制化,慢慢適應可它,成為了一個舒適圈,最終發現自己再也逃離不出去。影片中的布魯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布魯斯在這座肖申克的監獄裡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待到了垂垂老矣。布魯斯在監獄裡是有自己的職業,他可以管理監獄的圖書館,管理分發圖書,在這裡,他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他在監獄大家都需要他,他感到很滿足。
  • 重讀《肖申克的救贖》:大多數在編教師,都在圍牆之內體制化了
    文|汶河先生01 體制化還記得在《肖申克救贖》中,雷德和她們的囚友們那段經典對話嗎?大體意思是:監獄是個奇怪的地方,開始你恨它,之後你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將離不開它。我在上大學的那年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時年輕的自己那看的是熱血沸騰,工作後又了買史蒂芬.金的書,通過文字重溫了《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電影和書籍高度的吻合,均是經典之作!重新讀完,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體制內的教師像不像身處一座無形的「肖申克監獄」呢?
  • 《肖申克的救贖》因為有希望在,生活在前進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關於人性主題的勵志電影,被評為「美國十大經典影片」之一。安迪是一個無罪的好人,卻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肖申克的幾任典獄長沒有一個是清白的,但他們卻在那裡頤指氣使,教化訓導著無罪的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淺析其蘊含的社會學知識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無罪的人如何通過自己的能力掙脫監獄的牢籠,並救贖他人的故事。但它描述的卻不僅僅是監獄,而是整個社會體制。因此他從未嘗試著逃離,因為他知道只有在監獄裡自己才是有價值的,外面的世界屬於另一種體制,這並不屬於他。
  •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就這樣,他們一個是大有可為的白領階級人士、一個是毫無前途的低下階層份子,卻因命運而在監獄相交會。而在這時候所有人都還不知道,兩人的交集將為肖申克監獄帶來新的波瀾,一場交織著暴力、痛苦、黑暗,救贖與希望的交響樂,由此拉開序幕。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如風
    —《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體制化」,更不明白老布在離開監獄後為什麼要自殺。時隔好幾年再次看這部史詩般的巨作後,我開始漸漸明白體制化對人性的改變,體會到老布最後自殺的迫不得已和無奈。當瑞德說著「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時,我的心不禁跟著也顫抖了一下,那種絕望與無奈讓我對當時的自己有著一種莫名的憐憫和悲哀。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同人物的毀滅與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槍殺妻子及情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監禁在肖申克監獄,為了不被肖申克這座高牆徹底改造,始終堅信希望,最終擺脫監獄長的魔抓,逃離了肖申克,重獲自由,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
  •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很早英語老師就推薦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但是涉及越獄,似乎與我平時所接受的觀念不一樣。最近抱著練習英語的態度,看了看這部電影。看完後給我很大的震撼。電影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可是卻被冤枉殺害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入獄。故事從這裡開始,他進入了肖申克監獄。瑞德——後來成為安迪好友的犯人,認為這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會禁受不住監獄的折磨,第一個晚上就會哭泣。
  •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生活是一座監獄,那就衝破它
    ,年輕有為的銀行家淪為肖申克監獄的階下囚,永遠失去了自由。兩者區別的根源在於希望,瑞德曾說:「有希望才危險,希望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而安迪給出的答案是是:「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憑藉這股相信自由,相信希望的信念,安迪幫助獄友考證,寫信擴張圖書館,用廣場的廣播播放莫扎特……抓住一切機會去品嘗自由的滋味。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作品名肖申克是監獄的名字(我曾把肖申克誤記為男主的名字~),這個詞原本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象徵著黑暗與惡。根據基督教神學論,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惡,人生就是贖罪的過程。被體制化的典型人物是布魯克斯,一個普通的囚犯,在肖申克生活了50年的人,肖申克就是他的世界,假釋對他來說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四面高牆、無需報告,但卻讓他擔驚受怕,他做高空跌落的夢驚醒,因為現實的境遇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 《肖申克的救贖》你看懂了嗎?
    —  加繆《局外人》《肖申克的救贖》是豆瓣電影排行第一的作品,它創作於被譽為電影奇蹟年的1994年。安迪被關押在一個叫做肖申克的監獄中。監獄充滿著暴力和罪惡,有滿口上帝和信仰,實際卻唯利是圖的監獄長,有看人不順眼就棍棒相加的管理員,還有搭夥結伴欺凌弱小的獄霸們。當然,也有好人,比如有著三十年獄齡的瑞德。瑞德是監獄世界的商人,熟知監獄的規則和運轉,建立一條穩定的銷售渠道。兩人漸漸交好,成為了朋友。監獄生活是苦悶的,安迪要找點樂子。他喜歡雕刻,於是拜託瑞德弄來小錘來雕磨石頭。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希望」電影。一部電影的經久不衰,必定有它的魅力之處。即使身體得到了自由,但他的那顆「自由之心」早已被肖申克監獄所扼殺。對於他來說,老死在監獄是最好的歸宿。在這五十年裡,肖申克監獄就像一個舒適圈,裡面有熟悉的環境,聊得來的朋友,規律的生活,他依賴於這個監獄。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但是他並沒有安於現狀,不動聲色地堅持著對於自由和希望的追求。電影中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黑暗壓抑的環境,囚犯們對其嚴格壓抑的制度感到畏懼與窒息,甚至監獄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比被管理者還要低下庸俗,警察們的殘暴、典獄長的邪惡腐敗與變態的「三姐妹」讓人們看到肖申克監獄中的暗無天日的地獄景象。
  • 《肖申克的救贖》:在權力、法律和宗教的濫用下,如何實現救贖
    素有「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警察,也並非我們看到的美國大片裡宣傳的「拯救世界的英雄」,至少在《肖申克的救贖》之中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更不是。豆瓣評分9.1分的《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前途無量的銀行家,被誣陷殺害了婚內出軌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在鋃鐺入獄二十後,他穿過自己用小錘子鑿出的牆壁洞口,成功逃離肖申克監獄,終獲自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