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們一起看電視

2020-08-28 與風散步

吃過晚飯,人們三三兩兩地走了進來,廠會議室裡不一會兒就坐滿了人。主席臺沒有桌椅,更沒有人。偏右立著一個大柜子,櫃門上鎖著一把大鐵鎖。裡面鎖著的是一臺18吋進口的日立電視機。這麼大的電視機在宜都縣可是獨一份。宜都紅茶廠是當時少有的出口創匯企業,「宜紅」全部出口,據說這臺電視機還是外貿部特批下來的。

人們閒散地說著閒話扯著白,都耐心地等著一個人,七點還沒到,大家都不著急,因為電視節目七點才會開始。大家等的這個人是個「南下幹部」,管理著工會一攤子事,姓孫,小孩子們都叫她孫阿姨。柜子鑰匙是她掌管著。

我們家住孫阿姨隔壁,沒必要早早去,小孩子家也不願意為個好坐位去那麼早,佔了座也總讓大人要了去,因為他們才是正主,孩子都是鑲邊。我們只關注孫阿姨,她一出門我們跟著去,也不耽誤事。她每次都會在我們門口喊一聲:「胡奶奶,走呀!」胡奶奶是我的外祖母,性格開朗,不扯閒篇兒,說話得體中聽,穿著乾淨周正,從武漢來的老太太,在宜都這個小地界總顯得與眾不同,招人待見。孫阿姨對我「太」很好的。有時候是她家閨女們來喊。她的閨女們與我們同齡,隨著我們叫「太」,「太」是天沔地區對外祖母的稱呼。

這天她家大姐來叫了:「太,看電視去!」大姐攙扶著老人進了會議室,孫阿姨已經坐在第一排了。「胡奶奶快來!讓一下,來,小孩子讓一下。」像紅樓夢裡的賈母,我太當仁不讓地坐在了小孩子讓出來的位子。這小孩兒位子又白搶了。

今天訊號太差了,屏幕上的人一扯一扯,像極了大上海的哈哈鏡。聲音也像在風中飄著,隨著風起伏,時有時無,而且還有很大的噪雜音。那個時候的電視節目都是無線傳輸,通過中繼站一站送一站。宜都沒有轉播塔,收的訊號還是從宜昌磨基山上發出來的,60多裡地呢。每臺電視機都是在高處架個天線收節目的。茶廠的最高處在揀場的樓頂,有幾十米高,在它的屋尖上面架了一副大王字天線,對著磨基山方向,信號一差就得有人上去調天線方向。

孫阿姨扭過頭,向後喊道:「小高,帶幾個人上去調天線」。小高是茶廠的青工。「老三,搞幾個人傳話。」小高出門時回頭喊了一聲。小高剛來廠大半年,已經和茶廠家屬子弟親如兄弟了。不用再叫,幾個小兒們兒,魚貫而出。當年可不像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只要願意,幾米遠都可以撥個電話。近距離都是過(用)喊,會議室距離揀場有近三百米遠,只能夠用幾個人接力似的一個傳一個搞「有聲傳輸」。

「左轉一點兒,再轉一點兒,」「多了多了,右轉右轉」,「又轉多了!」……夜色裡人影朦朧,只有聲音在空曠的廠區迴蕩。今天訊號差可能是昨日半夜的風吹歪了天線。經過幾次後,大家都有經驗,不一會訊號調穩定了。

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一直持續了好多年。隨著以後,電視機憑票憑關係可以買得到了,一些人用多年的積蓄也可以買得起了,在會議室一起看電視的人也就一次比一次少了,慢慢地,很多人都到有電視機的鄰居家裡看電視了。再以後自己家也買了電視機,一家人聚在客廳裡看。再以後每間臥室裡都有了一臺,人們開始躺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看了。

昨天,電視開著,先是我妻子睡著了,後來是我也睡著了……

相關焦點

  • 生活往事系列(二)——看電視
    那時,我爸帶我去廠裡看。當時還是黑白電視,就一個臺。再後來,我上中學時 ,看電視就有意思了…… 那是七十年代的事:向陽院裡的少年課外活動站 有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 每天晚上都有好幾十個人看電視(當時 就一個臺 而且白天沒有節目)房間小,人員多,還亂轟轟的,需要提前去佔座!去晚了,就得站著看。 那一天,我很早就去了,找個好座兒和小明等小夥伴一起看電視。
  • 《漢口記憶》之三十一 看電視
    早去的可以自帶小板凳坐在前排,晚到的只能站著看,有時候連門口都站了人。大人們一般不會去湊這個熱鬧,一來是可能覺得去打攪鄰居不是那麼好意思,二來多少是有點自尊心在作怪了,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就顧不得那麼多了。每天晚飯後就在焦急地等待著,偶爾走到走廊盡頭的公共水池那邊裝著去洗東西,路過麗麗家門就張望一下,看看她家的電視打開沒有。如果剛好打開了,就趕緊回家拿小板凳,趕緊去搶位置。
  • 鄉村夜晚,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電視劇,還有我們童年的故事
    一到了晚上,全村子人都來到大隊院子裡來看電視。我清楚地記得我們看的第一塊電視劇是《少林寺》。小和尚的形象留在我們記憶的最深處。 夏天裡,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著,我們幾個孩子商量好,大家在鎮上的理髮店都剃了一個又一個光頭。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叫電燈泡,而是叫和尚頭,金剛頭。回到學校,在黑板下,撿半截粉筆。請人在自己的光頭上畫上九個圓圓的白點。
  • 「只要我們能動,就不和兒子住一起」,「對,老伴我們回老家」
    李大爺七十多歲了,和老伴住在鄉下挺好的,可是倆個兒子都在城裡安了家,他們希望老人家和他們進城一起過。李大爺想了想,看到身邊有很多同齡人也進城和兒女同住,便和老伴商量,要不我們也去城裡生活,要是不適應,我們再回鄉下,反正家裡的房子也是好的。說走就走,二位老人先住進了大兒子家。
  • 那個看黑白電視成為作家的80後女孩
    父母不知從哪花高價買了一臺黑白電視回來。這是全村出現的第一臺電視。當天晚上,天還沒黑,院子裡便坐滿了人,因為院子不算大,坐後排的人很多是踩在凳子上的,還有人甚至爬在牆頭上。我因為被大家常笑稱「萬元戶千金「」的身份,擁有了最佳的觀看位置。當晚看的是《西遊記》,我至今還深深地記得那天晚上,在開機前歡每個人滿眼的喜悅與新奇。
  • 小城故事 | 剛有電視時,我們追過的那些劇
    電視機裡的畫面是黑白的,常常充斥著紛亂的雪花點兒,而且,它頭上雖然有天線,但總受到來源不明的信號幹擾,畫面一會兒跳躍一會兒消失……我們家在1983年買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那年我只有五歲,我記得是我和我媽媽一起去了一家商店,選了那臺深灰色的電視機。這件事讓我驕傲了很久,仿佛我成了功臣。我們當時住在一個叫「商業局家屬院」的大院兒裡。在這院子裡,我們是第二戶買電視機的人家。
  • 我和孫孫的小浪漫 之一《我們一起看火車》
    我們才搬來新家沒幾天,對周邊的環境還不怎麼熟悉。晚上豆爸下班回來,同樣的問題孫孫又問了一遍爸爸:爸爸,火車有輪胎嗎?爸爸笑著給兒子做了回答。孫孫很開心的在一旁比劃著,火車應該有很多隻輪子。小豌豆,奶奶明天帶你去看火車,好嗎?看看火車的輪子是個什麼樣子。好啊好啊。小豌豆十分開心。
  • 東莞的價錢太低了,我們一起遠走高飛吧
    我曾經在東莞打暑假工的時候,恰好有天休息​,玩到差不多晚上10點多,恰好等不到的士回住處。無奈之下搭了摩託車,摩託佬是個四十多歲本地人,所以我才放心的坐上他的車。想著好歹也是老鄉一場,而他也很直接的問起我來:「怎麼這麼晚了你還出來呀,你是✘✘✘(一個會所)上班的嗎?」我沒聽過這個地方,直接了當的說沒有呀,怎麼這樣問呢?」
  • 電視和遊戲
    兒子突然提出,想看一會兒電視,嶽母也幫他說今天還沒有看過電視。我同意了兒子的請求,嶽母於是幫兒子開電視,但是電視沒有正常打開,兒子叫我幫忙,我說你自己不是會開的嗎?嶽母這時回家了。兒子自己也鼓搗了一會兒,還是不能正常播放,於是又叫我。
  • 當年為了看《霍元甲》,我們爬上了長滿「榆蝨」的榆樹
    不知從哪裡聽說電視上正演《霍元甲》,我和小夥伴們立刻熱血沸騰起來。那時已經知道了「電視」這東西,但還沒有親眼看過;也似乎聽到了一些霍元甲的傳奇故事,知道他會打拳——那年春節剛上演過電影《少林寺》,想想那萬人空巷的場面,就可以想像得到電視連續劇《霍元甲》對十二三歲的少年有多麼巨大的吸引力。
  • 野路子(3)樂爺家的黑白電視
    樂爺個子不高,瘦瘦的身體,圓圓小小的腦袋,側臉看去前額微向前傾了一寸,沒掉一顆牙的嘴巴,看卻上去扁扁的,背已經微駝,走路的時候像是剛好映襯著那微傾的前額,成一正一反相對應的兩個半圓弧線,一個撐著一個吊著,平衡著樂爺的上半身。 這都不是樂爺最大的特徵,二爺的右手掌心長有一個雞蛋般大小,圓圓的肉球,據說是從小帶來的,又不疼,樂爺也就沒有去割掉。
  • 媽媽,我可能上電視了
    前面我會在後續中,慢慢記錄,下了地鐵站,我們在南藝(南京藝術學院)小南門等了片刻,孩子在洗衣服,據說,洗衣機顯示:還有8分鐘。我就利用這8分鐘,在一邊與老師閒扯,這閒扯的內容,我看也能寫一篇,得!也一帶而過吧!且先說,我們接到小妖以後,這傢伙說,沒吃早飯,就等著我們請他吃大餐。
  • 故事:老樂山山頂上的電視轉播站
    於是幾個愛爬山的朋友一起奔山上而來。駐馬店的電視轉播塔在老樂山上,這個事自從鄉村裡開始有電視起許多人都知道。八四年我們家鄉通電,有電後村裡第一臺黑白電視屏幕才十四寸,十四寸的小屏幕前每晚都圍滿了人。主人把聲音調到最大,看不清的人就湊和著聽。那時的電視信號總不太好,每遇到圖像閃爍時,看電視的人都焦急地指責:要壞了要壞了!這轉播臺的人又幹啥去了!」。
  • 同事坐月子我去看她,她老公忙前忙後,婆婆卻悠閒地在客廳看電視
    同事坐月子,我提著水果去看她。她老公忙前忙後,婆婆悠閒地坐在客廳看著電視。跟同事聊了會兒天,孩子突然醒了,哭個不停。同事說孩子可能餓了,就讓婆婆幫兌點奶粉進來,餵孩子喝。她婆婆端著奶瓶進來,直接丟在了同事面前。嘴上還不停地說,生個女娃,還好意思讓全家伺候。
  • 小說:我們在一起
    站在走廊裡,他看著面色好起來的姜珮瑤,說:「我們下午去把離婚手續辦了吧。」姜珮瑤點點頭,沒說話。他轉身離開,她也回了病房。下午的時候,他開車來接她,一起去民政局。她下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個彩色的紙鶴,她坐進車裡對他說:「這是小白和張超給你做的,謝謝你。」他點頭,把紙鶴拿過來放到車裡的儲物盒裡,啟動了車子。
  • 天上掉下來個小米電視
    心想,在哪兒看牙都得看,這個診所因為剛開業,有打折活動,晚上還有抽獎活動,就在這裡看了吧!回到家,他就把9張抽獎號碼交給了我,叮囑我說晚上6點半,口腔診所門口有演出,邊演出邊穿插著抽獎。晚上六點多鐘,我吃完了晚飯,看著時間快到六點半了,就把獎券放在了褲兜裡。臨走時半開玩笑似的不經意的對他說著,一會兒中個電視機還得讓他來抬之類的話就出了門。
  • 小說:要不然,我們在一起吧
    半年多來的陪伴,顧知禮對自己的好她全部看在眼裡,要說楊歆沒有一點點心動,那也是不可能的,可這樣的表白來得太過突然,叫她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顧知禮也覺得自己太過魯莽了,為了緩解尷尬,他輕咳一聲,說道:「晚上的定了餐廳,一起去吃飯吧,當是給你慶祝考試成功。」楊歆愣了愣,後知後覺地紅了臉,點了點頭,心裡不斷暗罵自己沒出息,又不是小姑娘,都多大個人了還臉紅。
  • 影視觀後感·看新版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所想到的
    《林海雪原》曾先後被改編為電影、京劇、話劇、電視連續劇等多種文藝形式。而且被多次改編,反覆改編,譬如僅電影就有普通的黑白電影、彩色電影、寬銀幕電影、寬銀幕三D立體電影等等,真可謂花樣繁多、琳琅滿目。《林海雪原》為什麼會被多次改編?是因為該小說問世半個多世紀來,在我國的文學藝術界,曾流行過尖銳對立的創作思潮。
  • 丫丫,我們在一起吧
    我們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小時候的阿煦可愛的像一個芭比娃娃,幼兒園裡好多好多的老師和女生都很喜歡他。而大頭則是總闖禍的「麻煩精」。他看不慣阿煦的「得寵」,有一次故意想欺負他。然後,噔噔噔~女英雄我——丫丫就出現了!我和大頭「大戰」三百回合,以女英雄丫丫,也就是本小姐的勝利而告終。後來我們三個——英雄,狗熊和受害人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很好很好的朋友,延續至今。
  • 小說:和校花住在一起,晚上她帶了朋友回來,怕麻煩就回房間了
    當然,那些被叫到辦公室的女生都平安的回來了,並且也不哭不鬧,所以對於傳聞我們還是半信半疑的。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錢小多是一口都沒有吃,他緊張得要死,就因為張峰今天那幾句話,說要找人弄他,把他嚇到了。「沒事的,咱倆天天在一塊兒,張峰要敢找你麻煩,我第一個衝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