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目前)最牛的國產劇,大概就是《隱秘的角落》了,30萬人評分,豆瓣評分超9分!在朋友圈,各大論壇都可以看到關於影片的討論。無論從角色的演技,場景的布置還是劇情的編排,都讓人慾罷不能,直呼:「爽!」
故事圍繞3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到張東升殺害嶽父嶽母的過程,因而隨之發生的一系列挑戰「人性底線」事件。而其中,朱朝陽的人物性格,心路歷程變化,以及導致他一步步「黑化」的原因尤為讓人深思!
細思極恐!來看看《隱秘的角落》是如何三步「養」成朱朝陽!
父親出軌 - 父母離婚 - 父親重組家庭 - 母親獨自撫養 - 母親的隱瞞 - 母親的佔有欲,這一切都發生在朱朝陽的童年時期。奧地利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時接觸的人、事多多少少都會影響人的一生,或是三觀,或是習慣,或是行為語言等等。
朱朝陽逐步黑化很大層面是源於家庭,但最終並不是因為父母離婚導致。父母離婚本身對於朱朝陽並沒有毀滅性的殺傷力,真正帶給朱朝陽巨大創傷與終身陰影的,是缺少父母的愛。家庭是什麼,只要完整就夠了麼?不,重點是愛!
「誰讓你沒有爸爸,活該。」父親長期的不聞不問,母親的高壓控制。在學校被侮辱,被孤立,從小缺愛的他,逐漸變得陰鬱,心思縝密起來。其實劇中除了朱朝陽,嚴良的父親吸毒,無人撫養進入福利院;普普雙親離世,弟弟重病。三個小孩的悲劇性結局(影片選擇了「童話」結局),其根源都在原生家庭。
父親朱永平離婚後重組了新家庭,有了愛人王瑤和女兒朱晶晶,而對於自己的兒子朱朝陽則是以金錢在維持關係。在朱晶晶意外身亡前,朱朝陽帶著成績單去找了朱永平。當時朱永平正在茶館與好友打牌,拿著朱朝陽的成績單炫耀一番後去了商場買鞋。而同時王瑤帶著朱晶晶也到商場買裙子,朱永平很快就跟著朱晶晶走了。最後在等車時。王瑤的「你來找你爸要錢麼?」和朱晶晶的一腳踩髒新鞋,讓朱朝陽更加難受。但這一切,朱永平一概不知!
爸爸以為只要給孩子錢就行了,給他買東西就行了,但朱朝陽需要的卻不是這些,他也希望能像妹妹朱晶晶一樣可以獲得父親的寵愛。在朱晶晶身亡後,面對王瑤的情緒揣測,朱永平也開始懷疑,並偷偷錄音與朱朝陽的談話。放在手包裡錄音筆被朱朝陽發現後無疑又是一次痛苦的失望。
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給最多的錢,不是給最好的食物,而是給最多的陪伴。我想,如果從一開始這份愛就是公平的,朱朝陽和朱晶晶的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學習最重要,交朋友不著急!」
「很燙嗎?這溫度不是剛剛好嗎?」
「這些東西不要吃了。你怎麼又吃這些垃圾食品。」
朱朝陽是個每場考試都拿第一的人,這也讓媽媽周春紅對自己的教育充滿肯定。與朱永平離婚後,周春紅獨自撫養兒子,而朱朝陽也就成為了母親的「工具人」,為了名次和分數。為了向前夫炫耀的「考試工具」。但分數決定不了將來,也代表不了人品,朱朝陽也是一個有正常需求的孩子!
除了學習要求,周春紅每晚都給朱朝陽熱牛奶,在被曝光與景區主任的私事時,也一如既往。而對於朱朝陽來說那杯牛奶即使很燙,哪怕根本喝不下,都必須一飲而盡,因為這杯牛奶裡傾注了她媽媽周春紅全部的愛,不可以拒絕。
周春紅最喜歡說一句話:「你懂什麼?」,她認為只要管好朱朝陽的吃喝拉撒就行了,她認為朱朝陽什麼都不懂,自以為是為了兒子好,不肯公開與情人的關係,而其實朱朝陽什麼都懂。
「你們以為我小,不記得。其實我記得,我什麼都記得。」 其實在這個時候,朱朝陽的「黑化」已經可以看出來了。
這個沒有被更多的愛賦予童年的孩子,家庭成為了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以愛的名義,剝奪了朱朝陽的自由。正是由於周春紅的控制和佔有欲,缺少朋友和愛的朱朝陽才會在嚴良和普普求助上門的時候打開門,一頭扎進這場「人性博弈的漩渦」中,因為這時候的朱朝陽才感受到「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隱蔽角落,善與惡本就是一步之遙。《隱秘的角落》原著作者紫金陳,對大眾坦白:這部劇裡的朱朝陽,就是他自己。他初中曾身陷孤獨,在學校被排斥和惡作劇。這麼多年了,原生家庭的缺陷他靠自己走出來的。
看完影片後,最大的感受:
幸好,這只是電視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