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2020-08-27 影視君cool

1952年9月1日的美國《生活》周刊刊發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是他的反擊之作,封面刊登了這位被命運折磨已久的老人,神情疲憊,嘴角略帶輕蔑,仿佛在告訴世人:我沒有才盡,這回你們還有什麼可說的?

生活時代周刊,刊發了封面海明威,和《老人與海》全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生活時代周刊銷量也猛增。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繼《過河入林》後寫的一部中篇諷刺小說,直接就奠定了海明威在文壇的地位,這也讓之前質疑海明威的那些人閉上了嘴。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遲暮的老人聖地牙哥在海上漂了84天,居然一條魚都沒有抓到,在第85天的時候抓到了一隻和船一樣大的馬林魚,聖地牙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馬林魚綁到了船尾。眼看就可以飽餐一頓了,由於馬林魚的氣味吸引了鯊魚,鯊魚一路尾隨將馬林魚吃了個乾淨就剩下個骨頭架子。如果說這個世界最會開玩笑的那就是命運,隨時會給你希望,同時也會給你失望。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的朋友曾點評過這部作品:「老人就是老人,海就是海,但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又無處不洋溢著象徵,老人是堅強勇敢的象徵,孩子是天真純潔的象徵,小鎮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烏託邦,大海作為人的對立面象徵著神秘的命運,鯊魚則象徵著邪惡的力量。」人物很少故事很簡單,但是卻很撥動心弦。《老人與海》給予了我很多人生啟示:

搏鬥,直到戰死。

失敗和挫折都不可怕,跌倒了就要有勇氣爬起來,就算再次跌倒,又有何妨。聖地牙哥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也依然沒有放棄,在85天捕到了一條非常大的馬林魚。永遠不要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即使暫時沒有看到遠方的燈塔。與命運戰,與生活鬥,其樂無窮。

海明威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運氣只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就是給你好運氣也無濟於事,因為你沒有辦法將運氣轉變為實質。就如同給了你一個寶箱,但是你沒有鑰匙,那就跟破銅爛鐵一樣。在生活中沒必要每天祈禱自己能夠走運,每天做好自己,總會有走運的那天,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不要想著運氣,可以想著我們可以憑藉著現有的可以做什麼

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

聖地牙哥是一位冒險進取的老人。他駕駛著小船駛向茫茫的大海,面對不可知的命運,他的選擇是接受和迎接,充滿了冒險精神,他願意成為一個行動的巨人。儘管對手的力量莫可名測,儘管失敗是必然的,但是好毫不氣餒。聖地牙哥將古今西方流行的格言「不冒險,無所得」發揮到了極致。

聖地牙哥是一位堅強剛毅的老人。他體能上的弱勢由於他嫻熟的技巧而得到彌補,然而人在大自然面前仍是那麼得弱小,無謂的抵抗註定是失敗的。老人平靜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體現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更強大的生命力,完美地體現了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樣一種崇高、偉大的「硬漢」精神。當小船一無所獲的駛回小港的時候,他曾經問自己,「是什麼把你打敗的呢?」回答是乾脆的、充滿自信的——「什麼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說,「是我走得太遠了」。這是一個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打不敗的失敗者」。在航線的最後聖地牙哥說出了震撼人心的話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不服輸,驕傲的頭顱,不應該向困難屈服,否則得到的只是苟且。只有給一切困難還以顏色,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面對困境不要絕望,因為絕望是一種罪過,會腐蝕你的希望,最後變成為生活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聖地牙哥也就是每一個普通人民的縮影

聖地牙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後一位悲劇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漢形象的最後總結。他孩子式的簡單,他廣博的愛心,他的英雄氣概,使聖地牙哥立體於我們的思想裡,鮮活而豐滿。他是一個老人,他是老邁的,但我們卻無法從他的語言、動作,從他的內心讀出衰老的涵義。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海明威在弘揚一種人類的行動精神,一種正能量;從美學意義上來說,海明威貢獻給人類的一種悲劇美,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崇高。這種「硬漢精神」讓我們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生存的意義,在戰爭的殘酷中看到生命價值的精神。古語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所以,我們何不死的有意義一些了?就像聖地牙哥那樣,就算命運很殘酷,但依然去選擇爭取,再瘦弱的肩膀也要撐起一片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一書堪稱是20世紀中最勵志的著作,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移居古巴以真人真事寫的一篇中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聖地牙哥」,和一條大馬林魚的故事。第85天夜裡,老人在他破舊的小屋和塞滿報紙的床上,被帶著寒意的冷風吹醒兩次。天還不亮他依然準時叫醒小男孩,小男孩請他喝過咖啡後帶上為他準備的沙丁魚餌送他出海。老人還是一個人孤獨的劃著小船,在微亮馬燈的照耀下駛向大海。他放下所有魚杆一條小沙丁魚上釣,老人把它做成魚餌因為那是大馬林魚最愛的食物,他把魚餌重放在魚鉤上,等待大魚上鉤。
  • 夜讀 | 人可以失敗,但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硬漢形象古巴老漁夫,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立茲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太美好的事情無法長久,他想。我現在真希望這是一場夢,我從來沒有釣到過這條魚,我獨自躺在鋪著舊報紙的床上。「不過,人可不是為失敗而生,」他說,「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想到《老人與海》「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還有那句經典的話「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無數人曾被鼓舞震撼,英雄準則與形象,心中銘記。海明威(1899——1961)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創作了一系列硬漢形象的作品,描述主人翁面對死亡,不怕死亡,冷靜對待死亡的準則英雄的形象吸引著讀者。例如《永別了,武器》《太陽照樣升起》《老人與海》等。
  • 讀好文閱天下之《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讀過此書的人想必都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對自身重新進行了洗禮一般。《老人與海》中曾說到「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不正是我們所崇尚的嗎!書中的老人正是如此,始終堅持,從未放棄。老人為了生活,為了理想,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苦,始終堅持著一份永不放棄的信念,正是這份信念讓老人不會感到孤獨,不會感到困苦,而是使自己的內心無比的強大,無比的溫暖。我仿佛看到「空空蕩蕩的沙灘上,一位孤獨的老人拖著疲憊年邁的的身軀和一具龐大的馬林魚的骨頭在沙灘上艱難的向我走來」。
  • 《老人與海》孤獨的硬漢老人,永不言敗
    美國作家海明威根據真人真事在古巴寫了一篇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相繼榮獲1953年美國普立茲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聖地牙哥的古巴老漁夫出海捕魚的故事。老漁夫已經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他再次出海,花了三天的時間,終於獨自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
  • 思緒從《老人與海》的故事中開始蔓延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寫了一個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第八十五天給了他幸運,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 誰說敗局已定---讀《老人與海》
    不同於海明威之前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太陽照常升起》中,傑克缺乏生活理想,沒有精神支柱,沒有奮鬥目標;《永別了,武器》中,命運罪惡並無情地將亨利的愛情和幸福毀滅;《有的或沒有的》中,摩根無奈和徒勞地反抗命運,最終悲哀死去;《喪鐘為誰而鳴》中,喬丹也逃脫不了死去的命運。《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成為了一位失敗的英雄。讓人不禁感慨,誰說敗局已定?
  • 不倒翁老太太:一個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老太太」這稱呼在我這裡是一個特定的名稱,專屬我朋友圈中的一個人。她和我同姓同鄉,原來還做過我所在單位的領導。不過我從來不覺得她是個領導,因其比我年長近一代人,我從來就叫她「老太太」。我一般半年左右去看望她一次。立秋後天氣涼快了些,疫情也緩和了下來,所以我約好了又去她家。進得門,沒想到她和她的乾女兒曉燕已經坐在廳裡候著我了。
  • 《老人與海》: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我們為何還要拼盡全力?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於1952年在古巴創作的一篇中篇小說,憑藉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立茲獎和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該書也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主人公是一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出海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終於在第八十五天看到了希望,他遇到了一條大馬林魚。
  • 《老人與海》:解讀海明威的生態觀,重建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
    但是在同鯊魚鬥爭的過程中 , 儘管他運用人的智慧使用了自製的武器同鯊魚戰鬥 , 但是鯊魚採用了老人信奉的獅子的戰術,群起攻擊,吃完了大馬林魚身上的肉,只給老人留下不能食用的骨架。在第二次生存競爭的鬥爭中, 老人是一個失敗者。老人的失敗帶給我們倫理上的教誨,即警示我們不要肆無忌憚地入侵、破壞或佔領大自然中本應該屬於其它物種的領域。
  • 《老人與海》:深海漁船上的那個老人,活在了我的心裡
    《老人與海》,美國作家海明威憑藉這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創作於1954年,至今有六十餘年,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小說。《老人與海》人物關係非常簡單,只有老人與小男孩,海明威將他們刻畫成兩滴水一樣的純潔,故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然而,卻清楚而有力的揭示出人性的無奈與強悍的一面
  • 海上方的由來
    圖片來自網絡突然有一天晚上,有一個老人來求見宣律和尚說:「我是昆明池的龍王,長安一帶大旱不是我造成的懇求大和尚用佛法為我加持,救我一命」宣律和尚說:「我是出家守誡的人,恐怕不能幫你什麼。你可以去找孫思邈,他可以幫助你。」
  • 12本經典又耐讀的好書推薦,可以讓心靈變得更加安寧和強大
    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在任何順逆境中都泰然自若,才能成熟有魄力,才能永遠不會被打敗。本期推薦12本直擊人類心靈深處,將現實殘酷展露開來,卻又能夠在其中發現閃爍著生活的溫暖、溫情和希望的好書,希望能夠為你帶來一些思考和一些感悟。1.《平凡的世界》,路遙。路遙嘔心瀝血的長篇巨著。
  • 《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這一悲劇發生後,她沒有選擇陪葬或以死謝罪,反而駕駛著人類唯一一艘能逃過毀滅的光速飛船,奔向200多光年外去約會自己的情郎。大劉創作出程心這個百無是處的聖母型的角色,到底有何深意?羅輯曾受到老刑警史強的點拔:「如果你的城府真夠深,那就不能顯示出任何城府來……關鍵的關鍵是讓別人別把你當回事,讓他們看不起你輕視你,覺得你礙不了事……直到他們死在你手裡前的一剎那才回過味來。」
  • 最深最黑的海(一)
    當他帶著滿臉的淚痕睜開眼時,眼前站著一個穿著羊皮襖柱著一根木杖的老人。老人平靜地看著他,小漢斯從他的眼神中感覺到了他是萬能的,於是不由自主地將一身的委屈及憤怒傾訴出來。老人始終不發一言,就是靜靜地聽,最後小漢斯終於發洩完了。老人問「如果我能幫係,係希望我為係做點什麼呢?」小漢斯說:「我再也不想看見我爸爸」。老人說:「這很容易,但你可不能後悔。」
  • 想放棄時不妨看看《老人與海》(書摘)
    不知道是何原因,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老人與海》的故事已經很古老很古老,老的好像不是一篇小說,而是一個古老的流傳故事。這個古老的故事在某一階段仍會被偶然的記起。他不一會兒就酣然入睡了,夢見了自己小時候去過的非洲,長長的金色海灘和白色海灘,白的刺眼,還有高聳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如今他每天夜裡都夢見自己生活在那道海岸邊上,在夢裡聽見海浪的轟隆聲響,看到當地的小船乘風破浪。大海仁慈而又美麗,可她也會變得如此殘暴,而且是在突然之間改變,這些飛翔的鳥兒,落到海面上覓食,發出細微的哀鳴,在大海的映襯下顯得如此脆弱。
  • 《老人與海》:生活中處處是鯊魚,你敢不敢掄起棍子?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立茲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一部中篇小說,篇幅並不長,可是不妨礙它成為經典名作。老人一個人用各種武器與鯊魚鬥爭。最後魚肉被吃光,只剩一幅魚骨頭。老人疲倦地回到了港口。
  • 亦舒筆下的喜寶,三重毀滅讓人看清生活真相
    誰也不能指責她刻薄她,當時的她是那樣的無助,她的母親嫁去澳洲,甚至連房子都不肯給她續租一個月;即便她如此優秀,卻難逃無錢交學費的苦惱,哪怕一千個暑假工也湊不齊她的學費。二十一歲的她,需要計算的如此之多,她的疲倦直壓得她喘不過氣。她所求不過是一個可以休息的房子,可以安心讀書。命運何曾公平過?又何曾無緣無故眷顧到誰?
  • 靈籠終章:燈塔100%不會毀滅,與戰鬥力無關,而是導演不敢
    ,當得知下一集噬極獸要組團推塔的時候大家都笑出了「豬聲」,然而五河卻不這樣希望,也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燈塔不會被毀滅,也不應該被毀滅。粉絲們之所以不看好燈塔會贏,就是聽了白月魁等人的對話,她們認為燈塔不知道噬極獸即將要進化出翅膀,但是她們以為的只能代表她們自己,不能說明燈塔真的不知道噬極獸要進化
  • 《活著》|福貴動蕩的一生,並不是他一個人這樣
    餘華的《活著》講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動蕩的一生。我覺得不應該加上苦難,因為他那個年齡段的人都是這樣的,差別並不大,誰也不比誰更苦難。說起來我們村裡就有幾位這樣的老人,我小時候經常聽他們說這些事,和福貴的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他們的經歷是有部分重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