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先生的《萬物有靈》「雲雀」一則中,開篇有一段話,很有意思。
「小小的時候,我眼見過一個奇妙的現象,便不敢忘去;一直到現在,我已是垂垂暮年了,但仍還百思不得其解呢。」
故事倒也簡單,一對兄妹,隔壁住了一位老人,養了很多鳥,其中一隻雲雀聲音美妙,但不久後叫聲變啞,兄妹二人聽起來像是雲雀在憂鬱,便偷偷放走了鳥兒,不久之後,鳥兒卻又飛回籠中的故事。
以下節選幾段:(並非連貫段落)
我們的隔壁,是住著一位老頭的。他極能養鳥,門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樣的鳥籠,裡邊住著雲雀、綠嘴、畫眉、黃鸝兒……儘是些可憐可愛的生靈兒。整天整天裡,我們就守在那鳥籠下,聽著它們鳴叫。叫聲很是好聽,尤其那隻雲雀,像唱歌一樣,打老遠就能聽見,使人禁不住要打一個麻酥酥的顫兒了。
細細聽起來,果然那叫聲充滿了憂鬱;那往日裡悠悠然的叫聲原來是痛苦的呼喊呢?!
「一定是嚮往著雲天吧。」我們這麼不經意地說過,立即便覺得是很正確的了。想,它未被老頭捉住之前,它是飛在天上的,天那麼空闊,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時候,它一定是飛得像雲一樣地高,向黑暗宣告著光明。如今,黎明來了,它卻飛不出去,才這麼發瘋似的抗議了!我們在籠下撿起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憐了。
我們終於不忍了,在一個黎明,悄悄起來,拆開了籠的門,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飛到了柳樹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動,有些站不穩,幾乎就要掉下來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對著我們響亮地叫了一聲,倏忽消失在雲天裡不見了。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突然,我們在那棵柳樹上,卻發現了它。它樣子很單薄,似乎比以前消瘦多了,也疲倦多了;在風裡,斜了翅膀,上下怯怯地飛。我們驚喜地呼喚它,但立即就趕走了它,怕那老頭發現了,又要捉它回去。
我們看時,老頭正提著那個鳥籠。籠門已經重新封了,雲雀果然就在裡邊,一聲一聲地叫。這使我們大驚失色,責問他怎麼又捉了它,老頭說:「哪裡!是它飛回來的;這鳥籠一直在那裡空著,它就飛回來了呢。」
我們走近去,雲雀待在那裡,急急地吃著那穀子,喝著那清水,好像它一直在餓著,在渴著,末了,就靜靜地臥下來,閉上了眼睛,作著一種疲乏後的休息。我們默默地看著它,這隻美麗的雲雀,再沒有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