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說《聊齋》之《靈蛇》:萬物多有靈,眾生皆有情

2020-09-05 會講故事的明月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俗話說萬物皆有靈,那麼今天咱們就講個靈蛇的故事。

話說在東郡有個叫許義的人以耍蛇為生。他曾經馴養了兩條蛇,因為都是青色的,所以他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額上長了個紅點,十分有靈性,好似能聽懂音樂,能隨著許義的笛聲盤旋起舞。因此,許義對二青十分喜歡。

過了一年,大青得病死了,於是許義便想再找一條青蛇來補上空缺,可一直沒顧得上。一天晚上,他外出表演寄宿在山裡的一所寺院。天明臨走時,他打開裝蛇竹箱一看,發現二青不見了。許義十分著急,便到處尋找,可連個影子也沒見到。以前每到草木豐盛的地方,許義就把二青從蛇箱裡放出來,讓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一番,不過不久二青就會自己回來。於是許義便坐在寺院門前等著希望二青自己回來,可直到太陽升起很高,也不見二青的蹤跡。

許義很失望正要起身離開,忽然聽見草叢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他跑過去一看,是二青回來了。許義非常高興,像得了無價之寶似的。二青見到主人也停下來。再一看它的後邊,還跟著一條小蛇。許義連忙過去撫摸著二青說道:「我還以為你跑了呢。那小傢伙是你帶來的嗎?」說著就拿出飼料來餵它,同時也給小蛇一些。小蛇雖然不離開,但畏縮在那裡不敢來吃。二青便用嘴含著飼料餵它,好像主人招待客人似的。過了一會許義再餵小蛇,它才吃了。吃完,小蛇跟隨二青一塊鑽進了蛇箱中。

許義回家中,對小蛇進行了訓練,發現小蛇也很有靈性,同二青沒有多少差別。因此給小蛇取名叫小青。從此許義就帶著它倆,四方表演獻技,賺了不少錢。

一般耍蛇人的蛇,不超過二尺,再大就太重了,沒法表演各種動作,就需要更換一條。因為二青很馴良,所以許義並沒有把它換掉。又過了二三年,二青已長到三尺多長了,臥進竹箱裡,竹箱被塞得滿滿的,於是許義決定把它放走。

這天,許義來到淄川縣東山裡,他拿出最好的食物餵二青,然後又向它祝福一番後便把它放了。二青走了,一會兒卻又回來了,圍著竹箱蜿蜒地爬。許義揮手趕它說:「走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宴席。從此以後,你隱身在深山大谷中,將來一定能修練成一條神龍。蛇箱怎麼可以長期居住呢?」二青好象聽懂了許義的話,消失在草叢中。許義剛要離開,二青又回來,許義怎麼趕它也不走,還用頭碰蛇箱,而小青在箱裡也不停地竄動。許義恍然大悟說:「原來你是想和小青告別呀?」於是就打開蛇箱。小青從箱裡徑直竄出來,二青與它交頭吐舌,好像互相囑咐話語。接著兩條蛇依偎著一起進了草叢。許義正在想小青不會回來了,一會兒小青卻又獨自回來,爬進竹箱臥下。

自從二青走後,許義又開始物色新蛇,但一直沒有合適的。而小青也漸漸長大,不便於表演了。後來許義雖然得到一條蛇,也很馴服,然而到底不如二青小青那樣有靈性。這時小青已經長得比小孩的胳膊還要粗了。

先前,二青在山中,打柴的人經常見到它。又過了幾年,二青長得好幾尺長,碗口那麼粗,漸漸地出來追趕路人。因此,行人旅客都互相告誡,不敢從它出沒的那條路走。一天,許義經過那裡,一條蛇猛然竄出,行如驟風。許義大為驚恐,拼命奔跑。蛇追得更急。他回頭一看已經快追上了,突然看見蛇頭上儼然有一個紅點,這才明白這就是二青。他放下擔子,高聲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頓時停住,昂起頭來呆了很久,縱身上前把許義纏住,就像以前表演的樣子。許義察覺到二青並沒有害他的意思,只是身軀太重,自己經不起它纏繞。只好倒在地上高聲祈禱,於是二青就放開了他。二青又用頭去碰竹箱子。

許義明白了它的意思,打開竹箱放出小青。兩條蛇一相見,立即緊緊交纏得像飴糖一樣粘在一起,很久才分開。見此情景,許義對小青說:「我早就想和你分別,今天你有伴了。」又對二青說:「小青原本是你引來的,今天你可以領它走。我再叮囑你一句話,深山裡不缺你的吃喝,不要驚擾過路行人,免得遭受上天的懲罰。」二條蛇都垂下頭,好像接受了他的勸告,馬上竄起離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後,所過之處,樹木草叢都被從中分開,向兩邊倒去。許義久久地站在那裡望著,直到看不見了才離開。從此以後,行人經過那一帶像先前一樣平安無事,不知那兩條蛇到哪裡去了。

點評:上邊這個《靈蛇》的故事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之《蛇人》,講述了一個耍蛇人與他的一條靈蛇的故事。靈蛇名叫二青,和耍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耍蛇人將它放歸山林之後,二青茁壯成長,以至於成為山中旅途一害。耍蛇人一次遇見後,語重心長的勸誡它,二青於是再沒有出來迫害行人。

其實在中國古代,蛇狐一類的動物都是頗有靈性的,很多神怪故事的主角裡都有蛇或狐狸化成的靈物。雖然犬牛馬之類的動物一直被當作人類的朋友,但真正能夠有靈性成仙成精的動物還真的主要是蛇狐一類的。包括聊齋在內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中有很多狐仙蛇精的故事。說明了在人們心目中這類動物本身還是具有靈性的,所以說文中所描寫的通人性的靈蛇二青也讓讀者覺得真實可信。

此外文中不但寫了人與蛇之間的感情還寫了蛇與蛇之間的感情,通過這種不同物種之間的真情,表達了作者真情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正如作者最後所說:蛇,看似是個笨拙遲鈍的一種動物,但依然戀戀有故人之情,並且它們聽從勸諫。可唯獨奇怪的是有些堂堂為人者,對於那些有十多年深厚情誼的朋友,對於那些幾十年(或幾輩人)都對你有恩典人,動輒便思落井下石。也有那些對你忠言勸諫,不但悍然不理,反而把他當作仇人的人,如果這些人聽這青蛇與主人的故事了恐怕也會感到羞恥吧!

相關焦點

  • 萬物皆有靈:青州彌河鎮某村農民遭遇黃鼠狼復仇記
    青州市彌河鎮某村建在一個半山腰中,村南、村北各有一條大溝。 經歷這件事的夏姐現在五十多歲了。在她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與同桌王春花(化名)關係比較好,她放了學就到和學校一牆之隔的王春花家寫作業。 王春花家院子裡有個兩層的雞窩,這是那個年代山村裡比較流行的一個雞窩構造,上層供雞下蛋,下層有門供雞住宿。 有一天兩個人在屋裡寫作業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雞叫,接著王春花的母親隨口就說:家裡養的七、八隻雞,好多天也沒拾到雞蛋了。
  • 小閒畫畫:萬物皆有靈(第二集)不入空門,亦向佛心
    去雞窩裡逮雞,雞會又飛又跳、塵土飛揚、啊啊亂作一團,一隻雞被逮走了,剩下的雞驚魂未定,拉著長音咕咕咕咕,也許是在說:嚇死了嚇死了……又也許,是在為同伴嘆氣,這些雞每天結伴出門找食吃,傍晚結伴趕回家,天黑了睡在一個窩棚裡,它們應該是互相認識的,有感情的。萬物皆有靈,不可妄欺生,草木亦有心,靜念自生長。人為靈長,縱不入空門,當有向佛心。
  • 萬物有靈皆懂感恩 ——田鼠的故事
    順流而下,淺處湍急,平處潺潺,遇有深溝,便形成一個個水窪,最深的足有一米,清澈而清涼。幾個小孩子沿著蜿蜒曲折的溝溪,一邊玩耍,一邊清理著水裡的雜物,讓小溪更乾淨,流著更順暢。就這樣持續了一分多鐘,田鼠更加焦躁,聲嘶力竭地吱吱叫著。本來它可以竄入林間草叢遠遁,但卻沒有,始終圍著水窪跑。
  • 故事:大地萬物皆有用
    這位驕傲的小沙彌,常以為自己的才智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比不上他,甚至是無用之人。聰明的小沙彌想讓他明白「大地萬物皆有用」的道理,於是趁他一邊走路,手中還捧著書一邊讀的時候,大聲叫他:「站住!」驕傲的小沙彌嚇了一跳,真的站住了。聰明的小沙彌拿著一把鋤頭說:「你認為除了你之外,其他的人事物都沒什麼大用;所以你現在所站的地方是你能用的,其他就是沒有用的。」
  • 《嘿,小傢伙》:萬物有靈,人間有愛
    有人說,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我們看到的星星是幾萬,甚至幾億年前的星星。有一點遺憾,我們與美好的事物之間存在時間差。那種感覺,就像是我走在你曾經路過的街道上,看著你曾經看過的風景。假如時光重疊,我會在這條街上遇見你。但是很可惜,此時此地的我無法遇見過去的你。
  • 《萬物有靈》-籠中雲雀
    賈平凹先生的《萬物有靈》「雲雀」一則中,開篇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它樣子很單薄,似乎比以前消瘦多了,也疲倦多了;在風裡,斜了翅膀,上下怯怯地飛。我們驚喜地呼喚它,但立即就趕走了它,怕那老頭發現了,又要捉它回去。我們看時,老頭正提著那個鳥籠。籠門已經重新封了,雲雀果然就在裡邊,一聲一聲地叫。這使我們大驚失色,責問他怎麼又捉了它,老頭說:「哪裡!是它飛回來的;這鳥籠一直在那裡空著,它就飛回來了呢。」
  • 聊齋裡鬼怪多惡人皆躲避,卻有一鬼不甚可怕,自古以來人多喜愛之
    近日連讀《山海經》《列子》《聊齋》《閱微草堂筆記》,奇聞異事,鬼怪陸離,令人興趣盎然。古人云,鬼是人之所歸,老物之精也。現在科技發達,國以唯物主義治人,鬼怪之論不興,卻是未絕。古人說的鬼並非都是令人害怕的,有一種鬼是人鍾愛所成,痴心所生,如酒鬼。
  • 由虐貓事件想到楊過的黃馬,萬物有靈要善待
    前幾日的新聞,有人將一隻懷孕的流浪貓關在籠子裡,用開水燙傷,腹中四隻小貓全死,母貓搶救無效死亡,死時眼角有淚,不知道是因為難過,還是痛的。想起《神鵰俠侶》中楊過的那匹黃馬,那匹馬是被楊過救下的。後來,黃馬為報恩,在蒙古大營中被亂箭穿身而死。
  • 《美人皮》:妖若有情勝於人,人若無情何如妖?
    直到見你在我面前倒下,我為你流了此生的第一滴眼淚,我才幡然醒悟,原來這就是所謂的世間之情!原來這就是令我兄長至死不悔的人間之愛!原來,我已經學會了人類的情感,終於有了人類的感情。就拿這部《美人皮》來說,整部劇都圍繞著一個「情」字而言,不論是人,亦或是妖,世間生靈,皆有愛的權利。
  • 明月說《聊齋》之神女除怪
    於是金生懷疑是女子幹的,假裝生氣地說:「你若真是個神人,應當明白告訴我,免得我煩惱疑惑!」女子說:「你冷清寂寞的時候,有我這樣一個痴情女子為你解憂驅悶,我自覺自己並不是壞人。即使我能做那件事,也是愛護你啊!現在你這樣苦苦盤問我,想和我絕情嗎?」金生聽了,就不敢再問。
  • 眾生皆可渡!
    「就那個天天念叨『眾生皆可渡』的老傢伙?」「死了好,免得天天勸我行善,耳朵都起繭子了。」「你還算好的,上次他從一個滅妖師手裡救下我,非讓我聽他講了三天經,喊著什麼『眾生不渡,誓不成佛』,這佛沒成了,人到沒了。」
  • 萬物有靈:長命鎖的故事
    爺爺說,名賤,好養。他周歲那年,爺爺將一把小巧精緻的黃銅鎖戴在他脖子上。他懂事後,爺爺告訴他咱家是祖輩單傳。這長命鎖是你太爺爺花大錢請來的,能保佑人平安長壽。你太爺爺再三告戒說,戴的人要有一顆善心,不能造孽,否則會遭報應的。這把長命鎖他一直戴到十二歲。由於出生在單傳家庭,自小他就受到一家人的貫養,使他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毛病。
  • 眾生多從天上來
    你的妻子本是天宮仙女,而你也是天宮之人。偶遭謫降於此地,為了了結塵緣。如今你的妻子已經回天,幾天之前我遊覽天宮,看見她與諸仙女散步玩月呢。」鍾離為書生講到一些宇宙結構,不過都只是他所了解的範圍,超過他的理解,他也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據他所言,廣袤的宇宙中,他的視野所能觸及的範圍,每一層天都有太陽,僅九重天之內,就有八百多個。
  • 《三十而已》刷屏: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王漫妮咬牙扛過了一切的苦,堅信自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後來,她遇到她的「真命天子」,一個談吐不凡的優質多金男梁正賢。沒想到,優質男轉眼變渣男。梁正賢竟然還有一個談了七年的女朋友,王漫妮被動地當了第三者。
  • 《天道》:讀懂丁元英的「謀局」思維,萬物皆為你所用
    1、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有不少人會謀局,但是要做到「萬物不為我所有」實在太難。當今世界也有一人能做到,那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兩家世界五百強締造者稻盛和夫,當年日航瀕臨倒閉,他0薪水出任日航CEO,僅一年多時間,就挽救日航於傾倒,扭虧為盈。
  • 萬物皆有愛:一隻公雞和母雞的生死相依的故事讓人感動
    小叔家的房子就建在我們大棚的東邊,大棚荒廢后就在裡面養了一群雞,有一隻公雞七八隻母雞。雞是混合餵養的,白天自己出去找食吃,晚上回來餵一頓,吃飽就宿在大棚的竹架子上。我們這邊晚上時常有黃鼠狼出沒,沒多久小叔家露宿在外的雞就被盯上了。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賈六的弟弟賈七見兄嫂死的不明不白,於是就到縣上告狀。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他看到死者賈六腰裡的包袱裡還有五錢多銀子,就斷定此案並非圖財害命,可能是仇殺。於是便把賈六的鄰裡都傳來審問了一遍,但沒有問出什麼頭緒。大家都說賈六夫妻為人和善,生前並無與人結怨。
  • 「愛」不是人類專屬,而是萬物通則,「愛」是「德」的靈魂
    以上說明,「道」是為天地萬物之母。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將恐蹶。
  • 聊齋塑造神奇世界,鬼狐形象有情有義——引人入勝的經典
    ,一個士子被認為有宰相的命運,通過做夢他真的得以實現,在夢中他經歷了飛黃騰達,也經歷了痛不欲生,而且夢中他的際遇跌宕起伏,有因惡行被殺,有地獄受難,有投胎蒙冤等情節,醒來之後方感悟很多;這是其中的名篇《續黃粱》。
  • 都說豬狗不如,《聊齋志異》卻說人不如蛇,蛇的感恩之心讓人慚愧
    在古老的民間傳說中,動物往往被賦予某種靈性,比如狗有靈性,好狗識主,馬有靈性,老馬識途,狼也有靈性,但是東郭先生和狼那種白眼狼的靈性了,這其實是一種萬物皆有靈的思想,更甚者,這些靈物在人間生活久了,吸收了足夠多的陽氣,便可以修煉成仙(精),人們也因此形成了一種妖仙崇拜,最出名且最重要的妖仙,非五大家仙莫屬了:狐狸、黃鼠狼、刺蝟、蛇、鼠,分別被神話為:狐仙、黃仙、白仙、柳仙、灰仙,傳說,五大家仙睚眥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