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六十八歲,在農村住了一輩子,拉扯大了兩兒一女,兩年前送走了老伴,我也成了風燭殘年的老太太。
大兒子自從定居在了外地,除了春節,基本不回家,小兒子大學畢業以後,就留在了省城,還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自己買了車和房子,結婚的時候也沒用家裡出錢,前幾年又開了公司,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小兒子知道我在老家,除了三五個親戚,也沒什麼依靠,所以隔三差五就大包小裹地回來看我,還不忘順路去看望嫁到縣城的姐姐。
閨女對我也很孝順,她離我最近,趕上外孫子放假的時候,就會帶過來陪我待上一陣子。
本來我在家過得挺舒心,不缺吃,不少穿,可今年中秋的時候,小兒子和兒媳一塊回來的,非要把我接到省城住上一段日子,享受與鄉村不同的生活。
我既不想打擾他們三口之家的生活,又不想離開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直到兒媳說要我幫著照看孫女,我拗不過,只得簡單收拾了點衣物,跟著他們夫妻來了城裡。
不服老不行,到了地方才反應過來,自己「中計」了,孫女都上幼兒園了,兒媳每天接送,完全用不上我照看。
說實話,城裡越來越多的地方讓我不太習慣,比如馬桶,怎麼坐都覺得不舒服,為了儘量不去方便,我都不敢喝太多的水。
兒子知道以後,讓我多適應,習慣以後就不會彆扭了。
再比如坐電梯,人老了,眼神不中用,總是笨手笨腳,經常按錯位置,不是沒到樓層就出去了,要麼就是到了地下停車場。
所以,出去總給孩子們找麻煩,不出去還渾身難受。
再比如做飯燒菜,本想在小兩口下班回來之前做好晚飯,但是兒子家的智能爐灶和電飯煲,實在太複雜,鼓搗了大半天都沒成功。
讓兒媳抽點時間教教我,她還不樂意了,勸我打消下廚的念頭,擔心我弄不明白會出事故。
我有點想不通,什麼時候做飯還能有這麼大風險了?後來兒子也要我別惦記做飯的事,等我適應兩天帶我出去走走。
第三天中午,閨女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習慣城裡的生活,我忍不住和她嘮叨了起這兩天的經歷。
由於胃口不好,睡覺也不踏實,第五天感覺有點不太對勁,總是反胃想吐,兒子帶我去了醫院,一通檢查下來沒發現什麼問題,就是沒休息好。
沒什麼大事,兒子和兒媳也放心了,其實在我看來,就是水土不服,只有農村的一草一木才能踏實,於是我趁機讓他們找個時間把我送回老家。
兒子一聽就樂了,說人家都是想來城市享受生活,我是剛來就想往回跑。
經不住我的一再堅持,他們答應送我回去,臨走的前一天還帶著我在周邊的景點逛了一圈。
我沒什麼文化,哪是哪我都弄不明白,再加上心思已經飛回了老家,再美的景色也只是走馬觀花地看那麼幾眼。
兒媳給我買了幾身新衣服,估摸著花了好幾千塊,他倆沒覺得什麼,我自己心疼了好久。
到了老家,兒媳塞給我一萬塊錢,讓喜歡什麼就買點什麼,不用再苦著自己。
老實說,我這麼大歲數一個老太太,吃慣了粗茶淡飯,根本花不上這麼多錢,不過兒媳再三堅持,我只得收下,不能辜負孩子們的一番好意思。
看著熟悉的環境,心情一下子舒暢了不少,鄰居們也來和我聊起住在城裡的感受,紛紛笑話過了大半輩子,老了還不懂享福。
隔了一個星期,閨女也帶著外孫子過來看我,小外孫一進門就喊我是逃跑的小老太太。
閨女雖然住在縣城,但早些年也在外面闖蕩,很是喜歡大城市的生活。
我就不一樣了,上了歲數,對外面的世界根本提不起興趣,只要孩子們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家庭和睦,自己也就知足了,何況我根本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
後來兒子打來電話調侃我,問起老家的環境有沒有把我拯救出來,我也笑了,告訴他在回來路上就痊癒了。
還勸他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休息,要是能再生個二胎的話,趁著我還有精神,沒準還能搭把手。
兒子問我是不是想抱孫子了,其實並不是,男孩女孩都是親生的,沒有輕重之分,有了二胎,就等於給孩子添了個親人。
我雖然年紀大了,但在這點上,並不糊塗,更不能讓孩子有壓力。
兒子和兒媳都是難得孝順的好孩子,是我沒有享福的緣分,只適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活。
不過這樣也不賴,守家待地,想做什麼都可著自己的心情,還有一大堆老鄰居,不愁沒人聊天。
青山綠水,新鮮空氣,我想,很多城市裡的年輕人也不一定能享受到這片刻清靜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