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麼?
是小小的驛站
是幸福的港灣
是炎夏的清風
是冬日的陽光
而提及家人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父親的不善言辭
還是母親的溫柔備至
或是兄弟姐妹一起分享玩具的快樂
最近一部主打親情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
佔據了各種熱搜頭條
話題持續不斷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說: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異父異母的「三兄妹」
就是因為巧合、陪伴與羈絆而成為一家人
大哥凌霄:妹妹意外去世,爸媽每天爭吵不停,最終爸媽離婚;
小哥賀子秋:爸爸不知所蹤,媽媽借了錢遠走高飛,被李海潮好心收養;
妹妹李尖尖:媽媽孕期因肺動脈高壓去世,父女倆經營一家麵館相依為命;
於是,就是這樣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性格迥異的爸爸,搭夥成了一家人。
可就是這樣非親非故的一家子,重新定義了家人的含義。
而在劇情背後,折射出了社會各種家庭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
父母吵架,受傷的總是孩子
相信追劇的朋友們,最近都#被陳婷氣死#了吧!紛紛想看賀梅懟陳婷,可見這個母親的角色是多麼讓人窒息。
在凌霄小時候,父母一吵架,他就坐在門外樓梯上,拿著一本書,聽著摔東西的聲音。
如果不是有幸遇到活潑開朗的李尖尖,他大概會一直孤僻下去。
家長不懂得控制的負面情緒,卻成了孩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缺愛的孩子,都在被迫懂事
賀子秋,這應該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人吧!
一句:「為什麼被拋下的人總是我」讓人淚目。
他初到這個世界,爸爸不要他,媽媽生下他後又拋棄,外婆和二姨養不起他。
被李海潮收養後,小小年紀的他,半夜起來在廁所洗衣服,到廚房幫廚掃地,明明最愛吃糖醋排骨,卻說不愛吃肉。
別人的玩笑話,說他不好好表現,就把他送走。
這讓一向敏感自卑的子秋,瞬間紅了眼眶。
李海潮蹲下來溫柔地告訴他:「爸不會給你送走的,哪都不去,就在爸身邊。你跟小尖一樣,都是爸的孩子,爸怎麼捨得送走呢?」
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
正是因為李海潮給予的溫柔與愛護
才讓一直覺得自己被所有親人拋棄的子秋
長大後擁有健康的人格
慶幸的是,儘管原生家庭給子秋帶去了無法磨滅的傷害,他還是被李海潮一家治癒了。
看著長大後的子秋變得開朗健談,不禁感慨:「究竟要有多少的愛,才能成長得這麼好。」
幸運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劇中的女主角李尖尖就屬於前者。
每天跟在凌霄後面,愣是用自己的熱情,融化了凌霄堅硬的內心;
小時候一次次把子秋的行李箱往外丟,長大後卻一起同仇敵愾。
這個從小被寵愛到大的孩子,無論怎麼惹禍闖事,身後總有人為她撐腰。
她有最好的童年,也有最安全的精神世界。
好的父母,總是用最溫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李海潮,大概就是這個夏天最溫暖的男人了。
不僅把孩子的生活起居照料得事無巨細,還用愛與善良照亮三個孩子一生的道路。
可是,現實中這樣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很難。但其實,在做爸爸這件事上,李海潮並沒有立下豪言壯志,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嘗試。
好父母都是試著當出來的,誰也不是一出生就會做父母。
成長是不斷和解的過程
劇情發展到最後,凌霄需要照顧那個對他而言「生而不養」的女人。而子秋也將與一直認定是「拋棄」他的媽媽和解。
記得《請回答1988》裡面德善爸爸對她說的一句話:「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子女,正如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成長的那一瞬間,我們發現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家庭關係。我們學著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
和解不等於「原諒」,但它意味著放過自己。
劇情之所以是劇情
是因為它與現實依然存在差異
而劇情之所以能產生共鳴
那是因為我們透過劇情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生活
總是伴隨著雞零狗碎的日常
有爭執與吵鬧
但是它仍然給我們帶來溫馨與感動
願你的成長環境溫暖有愛
願你的童年不缺玩具與同伴
願你即使遇到再多風雨,也有底氣迎難而上
願你即使受傷之後,也能心懷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