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敖柏(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東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原生家庭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也成為影視劇重點關注的熱門題材之一。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便是一部聚焦90後原生家庭,展現跨血緣親情的現實題材力作。不同的是,原生家庭之困只是該劇的戲劇動因和表現外殼,其內核主要展現一個「非血緣家庭」裡孩子們的成長和救贖,以愛治癒傷痛的故事,既直視了生活的痛楚,也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了彼此新的家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三兄妹,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然而,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如影隨形,他們渴望被愛,卻更加害怕失去……《以家人之名》聚焦90後原生家庭的愛與痛,講述了一個關於治癒和成長的故事。母親難產而死讓李尖尖生活在一個缺失母愛的家庭裡;經歷童年噩夢,又親眼見證父母離異,幼年的凌霄遭遇了原生家庭的雙重創傷;出生在一個不知道爸爸是誰的單親家庭裡,母親又不得已拋棄了他,賀子秋很小就缺失安全感,渴望父愛。三個孩子各有各的家庭之痛,也正因如此,他們相互理解,相互依偎,成為抱團取暖的親人,成為彼此的救贖,也給觀眾一種溫暖和治癒。
《以家人之名》直擊社會現實,打破傳統意義的「家人觀念」,重新定義了「家人」和「家庭」:家人不應僅限於血緣之間的聯繫,愛和陪伴才是更深的親情。正如劇中李尖尖所說:「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愛護的人,一定可以。」該劇用暖心的青春成長故事展現了生活的溫度,傳遞出超越血緣的人間真情與大愛。如看見因爸媽吵架,小凌霄孤獨地坐在樓梯口看漫畫,樓下的小尖尖不厭其煩地叫他哥哥,帶他回家吃好吃的,分享自己的秘密,還見義勇為保護他,用一個鄰家妹妹的愛溫暖著凌霄;雖然只和賀梅相親一場,交往不深,但李海潮懷著一顆大愛之心,還是接受重託,帶回了她的兒子——賀子秋,給他鋪床,給他做面,貼心地做著一個父親該做的一切。賀子秋不由自主喊出的那聲「爸」,震動了李海潮,也感染了觀眾。這就是超越血緣的真情迴響,是一顆心溫暖另一顆心,讓世界少了幾個孤獨受傷的人。
在敘事上,《以家人之名》打破了以往原生家庭劇的「苦情」模式,展現了一種不怕困難,越是逆境越要樂觀向上的奮進人生觀。劇中的「爸爸」李海潮和「妹妹」李尖尖尤為令人動容。雖然老婆難產去世,但李海潮細心呵護這個家,給了女兒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得李尖尖陽光樂觀,絲毫沒有單親家庭孩子的陰影。人可以去世,但不會被遺忘。李海潮保留妻子的衣服和照片。女兒其實什麼都知道。李尖尖說:「我想媽媽,但我要假裝不想,因為那樣爸爸會傷心。」她想媽媽時就把媽媽畫出來。一個人偷偷想,不讓對方知道。這是父女倆的秘密。如此有愛、有心,樂觀向上的父女,而這樣的性格正是他們走過風雨,笑對生活的源泉,也是溫暖凌霄、賀子秋,照亮他人的「真善美」之光。
與其在苦難中落淚,不如學會用愛擁抱彼此,從容笑對。劇中三個年輕人迥然各異,極具代表性,鮮明反映了當下90後年輕人的生存群像和家庭狀況,輻射了兩代甚至三代人的中國家庭情感關係。《以家人之名》整部劇質樸溫暖,鮮明展現了當下社會的家庭縮影,深刻傳遞出極具正能量的親情觀和不怕磨難、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以家人之名、行家人之實、成家人之情。《以家人之名》通過展現劇中人物面對親情的愛與難,也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家人關係的處理和對家人之間的相處提供了啟發和參考。在細枝末節的小事中感受家的溫暖,在他們「非血緣」家庭故事中體驗人間真情,珍惜家人,感恩親情。這是《以家人之名》的現實價值所在,也是真情大愛的弧光所在。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6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