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一個細節:弱肉強食的真實世界

2020-08-23 費小五說故事

金庸小說中的武俠世界是一個講究叢林法則的世界。

《神鵰俠侶》中,郭芙砍斷楊過的手臂後,並沒有覺得事情有多大,「她想自己斬斷了楊過一臂,楊過卻弄曲了她的長劍,算來可說已經扯平,何況爹爹媽媽又為此狠狠責罵過自己」。

這段話相信很多讀者會有嚴重不適感。

郭芙是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富二代,但這種近似權貴的嘴臉,在金書弱肉強食的武俠世界中,似乎是名門正派一種普遍的心態,郭芙不過是從小耳濡目染。

全真派是射鵰與神鵰二書中名門正派的代表,他們的價值觀應該能代表當時武林中最正能量的價值觀。請看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的精彩表演。

話說郝大通在全真觀前誤殺孫婆婆後,「更是大悔,走上前去向孫婆婆的屍首行禮」,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表示懺悔的話。

應當指出的是,按照今天的法律觀念,郝大通有充足的理由主張正當防衛,因為孫婆婆雖然是一位孤寡老人,但確實先動手了,而且具備相當的傷害能力:「孫婆婆忽地飛出一腿,往他下盤踢去。」郝大通只能「危急之下不及多想,掌上使足了勁力」,成功反殺。

郝大通說完這話,可能覺得自己仁義的形象已經很高大了,但是楊過和小龍女兩個法盲竟然毫無表示,一點都不懂事,於是和沉默的小龍女「相對而視」。

書中原文是:「過了半晌,小龍女才皺眉說道:怎麼,你不自刎相謝,竟要我動手麼?」

小龍女說完這話,剛才還道貌岸然的全真教道士們,「譁然叫了起來」,好像受了極大的委屈,「紛紛斥責」。

那郝大通也擺出一副武林前輩的高風亮節,對小龍女說:「貧道誤傷了孫婆婆,不願再跟你一般見識,你帶了楊過出觀去罷」,話中隱隱已經有了點道德批判的意思了。

本來行文至此,全真教打擊黑惡維護正義的形象已經呼之欲出,但金庸老先生妙筆點出了郝大通的心理活動:「她小小年紀,就算武功有獨得之秘,總不能強過孫婆婆去,讓她帶楊過而去,一來念著雙方師門上代情誼,息事寧人,二來誤殺孫婆婆後心下實感不安,只得儘量容忍」。

可見,郝大通的底氣來源於對武功也就是力量的自信。似乎是這種力量的強大,才讓行為具有了正義性。殺了人,一句道歉,竟然還感動了自己。

當郝大通被小龍女打敗後,他的表現就像一個理虧的殺人犯了,當小龍女說,「你打死了孫婆婆,說一句認輸就算了」時,他也乖乖提劍抹脖子了(死得心甘情願,沒有一絲絲喊冤的欲望)。

及時趕到的丘處機救了他,此時郝大通和丘處機的對話很有意思,郝大通說的是「小弟無能,辱及我教」,丘處機說的是「勝敗實乃常事,倘若打個敗仗就得抹脖子.......」,兩人的話裡,對於事情的實質,即孫婆婆被殺事件的合理性隻字不提,郝大通要自殺,不是因為心裡有負罪感,而是因為技不如人,打不過,而丘處機也充分理解。

這充分說明了金庸筆下構建的世界,是一個沒有法治、只有力量的世界,非常地真實。而武俠小說本身也代表了普通人對力量的一種嚮往。

相關焦點

  • 古龍與金庸,兩位「武俠泰鬥」,作品的整體和細節有哪些不同?
    這十五部小說,幾乎都是有歷史背景的,金、宋、元、明、清、春秋六個朝代。在這樣濃厚悠久的歷史背景下,金庸小說顯得更加真實,它貼近於歷史,給讀者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但是古龍小說,歷史背景比較模糊,或者根本不需要,能讓人自行聯想。每個讀者心中,想像的各有不同,你喜歡秦朝,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波瀾壯闊,氣勢如虹的畫面,但幻想成唐朝,便是吟詩作對,歌舞昇平的景象。
  • 《指環王》和我們的世界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本書當作一個虛構的世界的遊記和歷史教科書來讀,這也許就是這部不朽名著的全部奧秘所在。這部小說中的幾百個人物和地名,可以說是處處有傳說,人人有來歷。作者託爾金傾注一生心血,虛構了一個遙遠而龐大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嚴密而詳實的歷史,有極其豐富的細節,所有的人物,傳說,風景,無不相互指涉,烘託,印襯,交織成一個無比真實的太虛幻境。
  • 阿紫與遊坦之:愛情、控制欲與弱肉強食
    按現在流行的話說:弱肉強食,甚至有點……內捲化?師父也不太管弟子們,就讓弟子們自己拼命。弱肉強食,不問手段,誰武功高,誰就能當大師兄大師姐。於是衍生出詭異的情景來:弟子們彼此不知根底,平時都假裝客客氣氣,服服帖帖,竭力藏身縮首,悶聲苦練。藏武功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出其不意。
  • 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 歡迎來到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
    查了一下,北美票房並不理想,普遍詬病該片改編失敗,小說的深刻內核沒了,影片顯得扁平化與套路化,思想深度、情節寓意遠遠比不上小說精彩動人。這部被譽為「世界上讀得最多的美國小說」一再翻拍,如果拍成溫情脈脈的「人狗情未了」就太可惜了。
  • 在《我的俠客》中 虛擬江湖正向真實邁進
    畢竟小說裡的結局,是屬於金庸先生的結局,它們都是出色的故事,卻並非是我的故事。可這些人物又塑造的太過出色,讓人感覺他們似乎曾真切的活過,而鮮活的人,又怎會拘泥於既有的情節之中呢?作為遊戲主角,小蝦米在偶然間從現代穿越到了遊戲的世界,從西部崑崙偶遇張無忌,再到五嶽相逢令狐衝和海外俠客島品食臘八粥,在追尋天書打開聖堂的名義下,金庸筆下的十四本書變成了十四條支線,散落在了整個神州大地之上。
  •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是金庸代表作之一,小說懸念叢生、跌宕起伏、背景宏大、人物眾多,其中涉及很多真實歷史人物與北宋末年的歷史事件。起始地——無量山小說講述的故事自大理附近的無量山開始。上德帝本有一個親子, 當時朝中稱為延慶太子,當奸臣楊義貞謀朝篡位之際, 舉國大亂, 延慶太子不知去向, 人人都以為是給楊義貞殺了, 沒想到事隔多年, 竟會突然出現。
  • 比武招親的真實目的,用心良苦,金庸在書中早給出了答案
    《射鵰英雄傳》原著小說中郭靖與楊鐵心相認的經過小說中郭靖為楊鐵心父女打抱不平,與完顏康對戰,危機時刻,全真教玉陽子王處一出手相救。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這樣設計改動情節,故事銜接還算順暢,必然出於其合理的構思和考慮,觀眾也很認同,以至於觀眾可能忽略了原著的真實情節。事實上,根據三個版本的《射鵰英雄傳》小說的描述,比武招親發生的時間,是郭靖剛到金國都城所在地中都時候,郭靖在逛街時候偶遇比武招親事件。
  • 深度解讀金庸史詩級武俠巔峰之作天龍八部,一個多姿多彩江湖世界
    金庸先生作為一代武俠大師,構建了多姿多彩的武俠江湖虛擬世界,受到華人世界的高度認可和讚譽,金庸小說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其創作的15部小說中,《天龍八部》無疑是金庸小說中的鴻篇巨製,史詩級武俠小說。此書所描繪出的江湖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影響力日益深遠。本文將深度解讀《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創作思想,與讀者一起分享。
  • 金庸小說中最倒黴的職業,一個是鏢師,另一個你知道是什麼嗎?
    金庸的武俠世界中,人物眾多,職業眾多。有各種各樣的門派、幫會和教會等等。門派比如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逍遙派等等;幫會比如丐幫,鐵掌幫,神農幫,巨鯨幫等等;教會就比如明教,天地會,日月神教,神龍教等等。
  • 《天龍八部》金庸改了兩處細節,蕭峰三兄弟最後全都成了悲劇
    儘管倪匡的文筆功力值得信賴,但是倪匡先生的思路過於天馬行空,以至於《天龍八部》的情節和金庸先生的原本設計出了一些偏移。當然,這些文字在金庸先生的數次修訂中,也基本都被刪去。每次修訂,《天龍八部》都首當其衝,尤其是最後一次修訂,《天龍八部》更是被金庸改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天龍八部》。因為,曾經的所有武俠夢,都被金庸先生自己給打破了。比如蕭峰三兄弟的結局,亦是如此。
  • 金庸筆下的風流王爺,真實身份竟是苦逼皇帝
    說到武俠世界,扛把子非故去的金庸大俠莫屬。金大俠筆下眾多栩栩如生的小說人物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行者最喜歡的就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描寫的是北宋、遼、西夏、大理四個國家發生的故事,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幾百個。在這部書裡,有一位風流之名冠絕金庸群俠的,那就是大理國皇儲、鎮南王、皇弟段正淳。
  • 以俠義著稱的金庸小說,為何塑造了韋小寶這樣一個痞性十足之人?
    文 / 文史怪金庸先生曾對他自己的小說進行評價時,用這樣一句話來進行了簡單概括,即「長篇的比短篇的好,後期的比前期的好。」而眾所周知,作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小說中的最後創作的一部、也是篇幅近似最長(略短於《天龍八部》)的一部的《鹿鼎記》,無疑就是金庸眼中的最好的一部了。
  • 《神鵰俠侶》中,裘千尺靠棗樹活了10多年,現實世界裡有可能嗎
    ——金庸《神鵰俠侶》在武俠世界的設定中,九陰白骨爪、一葦渡江、拈葉飛花等等招式令人應接不暇,各類真經寶典層出不窮,引得各路江湖豪傑各顯神通,將自己派系的武學功夫展現得淋漓盡致。令我們對刀光劍影裡窺見的江湖俠氣產生了無限的嚮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15部小說更是成為了一代武俠傳奇的真實寫照。
  • 金庸筆下的明教在福建,晉江草庵,世界上現存唯一的摩尼教遺址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裡,曾經多次提到明教,比如「光明頂」、「聖火令」、「乾坤大挪移」以及「四大法王」等等。我很喜歡這本小說,也讀過很多次,包括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喜歡看,有不少朋友和我說,他覺得小說中的「明教」是杜撰的,在真實的歷史中並不存在。
  • 《射鵰的秘密》:怎樣創造出一個充滿魅力的武俠世界
    這些問題可以從根源上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金庸先生是怎樣成功的創造出這樣一個既虛幻又真實,充滿魅力的、有金庸特色的武俠世界的的?如果解決這一個問題,所有的問號都迎刃而解了。鄭保純先生所著的《射鵰的秘密》一書,就以《射鵰》三部曲為模型進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從根本上解決了諸如」金庸武俠世界是怎樣創造出來的「、」為什麼有巨大的魅力」等問題,同時對武俠小說以及相關的神魔小說、奇幻小說和科幻小說的內核做了對比、分析、歸納等研究。
  • 金庸是這樣解釋「引刀自宮」的!
    按照書中的描述,《葵花寶典》本身就是憑記憶寫出的殘本。而闢邪劍譜呢?是林遠圖根據別人口述整理出來的。具體細節大家可以翻書,畢竟是原創,不能引用太多的原著內容。重點是下面的內容。我想,引刀自宮的含義大家都懂得,電視劇中演繹的也比較殘酷。還有更慘的,居然用石頭自宮,不知道導演是咋想的。關於「引刀自宮」的問題,在小說連載的時候,就有讀者對此有疑問。金庸先生不但是編故事的高手,也是營銷高手。那時,他為了自己小說的讀者更多,是經常和讀者互動的。很多讀者問的問題,他也一一作答。讀者的問題千奇百怪,其中就有「引刀自宮」的問題。當時,讀者問,為什麼設計這一情節?
  • 單以對網文的影響力而言,黃易甚至可以說遠在金庸古龍之上
    坦率說,金庸的短篇和古龍的中前期很多作品,很多拿出來都不如黃易小說的整體水準,《大唐雙龍傳》扔在這裡,除了金庸古龍寥寥幾部巔峰作品,數十年來,你能從華語通俗小說裡給我找出一兩本能與之媲美的麼?黃易的真實,在於武功體系的闡述真實。他並非像古龍一樣,要麼天賦異稟,要麼只有「快、準、狠」三個字來形容。有點像金庸,有武功體系,但是最關鍵的是,頂尖高手的武功,是跟自己的哲學境界掛鈎的。比的是武功,拼的,其實是人生。他亦是在網上成名的「新一代」,今天的網絡大神,很多都從模仿黃易起步。不論是設定還是套路、梗,都從先生這裡汲取頗多。
  • 金庸先生筆下的真實歷史人物(《鹿鼎記》篇)
    金庸先生的小說,蘊含了歷史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學;借組獨特的武俠文化語言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歷史終歸歷史,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鑑於現今許多人將《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述說,因此寫下這篇文字,以區別真實的歷史中與金庸筆下人物的真真假假。
  • 《鹿鼎記》後金庸封筆,金庸說了一個原因,另外兩個原因難以明言
    可是別看陳家洛如此惡劣,如果再把他放在現實生活中,陳家洛卻是所有金庸主角中最接近男神的人物:家世顯赫,大企業頭目,文武全才,相貌堂堂,舉止有禮,心存善意,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完美男人。這種男主在不少武俠小說裡普遍存在,形象臉譜化,最後金庸安排香香公主身死,可以說是為了力求突破的一點證明。
  • 金庸小說人物簡評
    金庸小說沒完看過,電影電視劇倒是看過很多。感慨其厲害,更多的是對於每個人描寫得太真實了。 最近又看了82版天龍八部。喬峰,真的很講義氣、很真實、很專一的大俠;段譽,很誠信友善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典型;虛竹,運氣好到爆,突然一身好武功、一個好太太、一個好駙馬,三個誠信的人結拜兄弟,人生得一知已足以,生活工作中很喜歡這種人;慕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