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兒
在《三十而已》非常火爆我時候,沒看這部劇。後來花時間快速地補了一下這部劇,前面看得很起勁,仿佛終於找到了一部貼近現實、反映現實的作品,但是越往後看越失望,人設到最後都被編劇強行拔高,為了完美,而走向撕裂。
這3個女主,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優缺點。顧佳堪稱是理想中的妻子,有能力有學識,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智商情商雙高。鍾曉芹安於平淡的生活,性格溫和,理解他人。王漫妮不甘平凡,積極努力。
但是她們三人都有著致命的弱點,這些弱點決定了她們在現實中難以獲得幸福。
顧佳可以說是《三十而已》中最討喜的角色,她有著近乎完美的人設,是大家眼中最佳妻子。雖然她是全職太太,但是處理問題遠超過職場人士。
可以說,顧佳撐起了整個家。雖然表面來看,公司法人是許幻山,但是如果沒有顧佳,煙花公司也就不復存在了。
的跟朋友聊到顧佳時,他說了一句:「的覺得顧佳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完美了。過於完美的女人,顯得男性很無能。」
這句話聽起來很扎心,但的確是不少男性的觀點。女性無能,受世人詬病;女性太過優秀,依舊受世人詬病。大部分人在骨子裡,依舊有著「男強女弱」的思想,妻子的能力如果秒殺丈夫,這樣的婚姻難免會出現問題。
在的眼中,顧佳難以獲得幸福,不在於她如何優秀,而在於她的永不滿足,卻選擇了甘於平庸的丈夫。
在這三個主角中,顧佳的經濟條件已經是最好的了。她住著高檔小區,孩子上著貴族學校,跟丈夫一起經營著大公司。論智商,顧佳是典型的學霸;論情商,顧佳與任何人相處都遊刃有餘;論性格,顧佳既能堅守自己我原則,又能適應別人的規則。
可是顧佳要的實在太多了。當她實現一個夢想時,又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在等著她。這樣的人,不僅會讓自己累,也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很累。
為了擠進「太太圈」,顧佳先是放下身段,討好王太太;接著憑藉王太太,利用自身的優勢,試圖對其他太太各個擊破。但是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所有圈層,都是憑藉資源交換而存在的。那些太太,明明互不喜歡,卻能和平相處,無外乎她們有著勢均力敵的資源罷了。
再看顧佳,她有什麼呢?或者說,她能為太太圈提供什麼呢?即便她做的甜點再好吃,即便顧佳再有能力,她終究不擁有與之匹配的資源,註定無法融入太太圈。
優秀本身不是錯,積極向上更不是錯,但是永不滿足的性格,以及將自己的夢想施加於他人身上的做法,便很過得幸福。
如果顧佳沒有選擇許幻山,而是選擇一個有資源有人脈、一心向上的老公,或許,結局會完全不一樣。畢竟,夫妻一起奮鬥與逼迫老公奮鬥是兩回事。
人最可怕的就是無法認清自己的位置和自身的價值。王漫妮作為一名奢侈品金牌銷售,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社會金字塔相對頂端的一部分人,便錯誤地以為自己也是金字塔頂端的人,迷失在自己的環境中,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這類人。
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想要清楚的認清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王漫妮嚮往著有錢人的生活,能入她眼睛的是有修養,長得帥,有趣的人。
漫妮工作認真努力,在上海打拼了八年,可最終她擁有什麼屬於自己的資本呢?答案是沒有,只有過了45歲當不上高層等著被辭退的命運,還有一些二手賣出也換不來幾個錢的奢侈品破爛們。
王漫妮在上海過著精緻窮的生活,工資的一半用來租房,工作八年,沒有存款,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在個人工作生涯中,前10年是一個上升的黃金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高度,我們經常會對工作十年的人進行點評,因為很清楚這些人誰以後很有可能在事業上會有一番成就,誰會碌碌無為。
反觀王漫妮,一沒學歷,二沒身份,三沒資源。在有錢人的眼中就是一個花瓶,一個隨手玩玩便可丟棄的可有可無的人而已,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是利益的等價交換,所以現實世界中王漫妮要麼甘於現狀,碌碌無為,要麼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身體。
過分在乎外界的看法和過分追求不適合自己的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不自信。
王漫妮回家的情況太過虛假,不符合現實。
海王去上海找漫妮,漫妮第二天早上醒來,說了一句毀三觀的:「我從來都沒有跟店裡的客人發生過關係」。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意思是:「或許我們這個行業,經常有銷售與顧客發生關係,但是我潔身自好,從不如此。因而我比普通人自重,比普通人高貴。」
王漫妮這樣說,正是因為自己過於自卑,因此她急於表達自己的獨特之處,以此來強調自己與眾不同,似乎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比從未接觸淤泥的人更為高貴。
有些話,一旦說出口,便已經輸了;也正因如此,她與海王永無可能。
鍾曉芹是最接近幸福的人。她出生在上海,沒有後顧之憂,而且性格淡然,不像王漫妮那樣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可以說,鍾曉芹是大部分女性最嚮往的狀態。
但是正因如此,她感受不到生活的壓力,雖然跟顧佳是同一個大學畢業的,最終在工作中,卻成為了「便利貼女孩」。鍾曉芹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下班就養養貓、追追劇,生活毫無波瀾。
可惜,她選擇了一個並不合適的老公。很多人用「直男」來形容陳嶼,我覺得用「直男」形容陳嶼是對「直男」的貶低,很多事情,陳嶼並非不懂,而是不願。
陳嶼出生於平凡的家庭,從小照顧弟弟,而且很明顯,母親更偏愛弟弟。從劇中暗示來看,平時陳嶼沒少幫助這個愛惹是生非的弟弟,誇張點說,陳嶼有成為「伏地魔」的趨勢。
原生家庭對陳嶼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讓他一心想找一個省心的避風港。當他抱著這個想法結婚時,便註定了這對夫妻的悲劇。
鍾曉芹與陳嶼的價值觀相差甚遠,用鍾曉芹的話來說,他們一個喜歡貓,一個喜歡魚。她們處於對立的兩端,難以融合。
但是劇中離婚前離婚後的陳嶼截然不同,如同換了一個人。離婚前,陳嶼只顧自己,完全忽略鍾曉芹的感受,洗衣服只洗自己的,吃飯時不說話,整體就看著他的魚,這種性格,可以用「殘缺」來形容。這真的是愛嗎?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又怎會全然不顧她的感受,又怎會寧願守著魚,也不願陪陪她。
最過分的事,當他知道鍾曉芹懷孕時,第一反應是讓她打掉。女性做人流,將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陳嶼全然不顧。這樣的丈夫,性格再好的妻子也會心涼。
如果世人都想避風,那麼誰來做港呀?陳嶼一邊享受著上海丈母娘給自己帶來的便利,一邊吐槽丈母娘不經同意來給她們做飯。他一邊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妻子,一邊抱怨妻子經常回娘家。
難不成一個出生上海不遠嫁的人,享受不到丈夫的體貼,還不能享受父母的溫暖了?那麼,請問鍾曉芹嫁給你,圖什麼呢?圖你冷漠、圖你性格乖張嗎?
《三十而已》總體是一部不錯的劇,編劇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三種女性的生活狀態,探討生活的本質。但是,結局時,三個主角的人設全部崩塌,感覺作者為了拔高立意,強行脫離現實。
顧佳是個那麼要強的人,為了孩子能屈能伸,什麼可以忍辱負重。結尾卻帶著小孩住在湘西農村,那麼,曾經顧佳的努力有何意義?農村的教育制度,別說與上海貴族學校相比,哪怕是與上海普通學校相比,相差也是甚遠,按照顧佳的人設,怎會作出如此決定?
鍾曉芹本是平淡人生的代表。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質。作者最後強行讓鍾曉芹成為作家,獲得所謂的成功,這樣不免落入俗套。
王漫妮就更扯了,一個在上海奮鬥多年,一心想留在上海,想坐上店長的位置。最後竟然放棄夢寐以求的職位,拿著10萬塊錢就去歐洲留學。
作者的筆法類似於中學生寫作文,在最後結尾時強行「升華」,讓自己立意達到家國情懷、人品道德的高度,卻讓結尾與前文發生了撕裂。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籤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