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熬夜看了被刷爆的《三十而已》,大家都在談論劇中女主顧佳的人設。說顧佳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淪落的全職媽媽,既能操持家務、帶娃,還能幫助老公打理公司,客情關係維護做到完美並追回訂單。正和閨蜜感嘆自己這輩子是不可能成為顧佳的時候,鍾曉芹的婚姻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之前在閨蜜群和大家聊天,就說起過男人在婚姻中的狀態,到底意味著什麼?大家一致總結為:「老公很多行為都很幼稚,就是沒長大的標誌。」
看著劇中鍾曉芹的人設安排,仿佛看到了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婚姻狀態。鍾曉芹畢業後在家長安排下相親,糊裡糊塗就和陳嶼結婚了。陳嶼只要一出差,她馬上回娘家小住。陳嶼只洗自己的衣服,兩個人的早餐都不一樣。看第一集差點以為是兩個合租的人。
我有個問題想問下大家:「鍾曉芹和陳嶼的婚姻狀態,是你們的縮影嗎?」
搭夥過日子的婚姻
在沒孩子之前,每個小家庭都是處於甜蜜的二人世界中。我和先生剛結婚那會兒,基本下班後就是逛商場吃飯,回家看電視玩手機,大家都有假期則出去旅行。看似是結婚了,其實還處於戀愛的狀態。而婚姻對於剛結婚的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搭夥過日子」。
誰能說明白「婚姻」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是因為兩人的感情到位了需要結婚?
還是因為年齡問題急於結婚?
又或者是偷食了愛情的禁果,需要馬上結婚?
我想,可能很少有人能在完全做好承擔婚姻中的責任和義務,才選擇結婚。
但鍾曉芹說:「我和陳嶼的婚姻,就是我養貓,他養魚。」短短一句話,就道盡了她和陳嶼的婚姻狀態:完全不是在一個維度上。
要說一個家養貓還是養魚,本質上來講並不衝突,但問題是,養貓的人對養魚完全不感興趣,對方卻將養魚這件事情,看得比「自己老婆流產」都重要。
有朋友問過:能和一個人結婚,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記得當時有人回答:「三觀一致。」聽起來略顯不走心的回覆,在日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中,卻是至關重要的。
「三觀不一致」是婚姻致命傷
一般父母們看著孩子的年齡,就會開始熱心的安排相親活動。而相親一般看得都是外在條件,比如畢業院校,工作單位,形象氣質,言談舉止等,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好是壞的方面。但結婚後的朝夕相處,卻要看兩個人的生活細節、彼此接納對方以及寬容的能力。
即使經過一年半載的戀愛模式後再結婚,也會在婚姻生活中出現不小的摩擦和分歧。大到家庭買房買車等決策,小到做飯放多少鹽,都會是矛盾產生的點。
當鍾曉芹看到顧佳和許幻山一起晾衣服的時候,才意識到:別人家的衣服是放在一起洗的!陳嶼卻每次只把自己洗衣簍的衣服拿出來扔洗衣機,把她的挑出來。
在生孩子問題上,更是兩人矛盾激生的點。陳嶼得知懷孕後,催促的要打胎,話裡話外卻又是不想承擔責任的意思。這對於鍾曉芹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在他們的婚姻中,大事小事都表現出來「三觀不合」。尤其是生孩子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更是人生中的大事,卻被老公如此著急的催促打胎。他們的矛盾終於在女主三十歲生日的當天爆發了。
原來陳嶼結婚是為了找一個避風港,鍾曉芹暴怒:「都想避風,誰當港啊!」是啊,男人想靠婚姻避風,那女人該如何存在呢?
想在婚姻中「避風」,先把「港」建好
結婚之後,就有了我們的小家,在單位工作不順心,和朋友發生矛盾和分歧,都可以回到家裡去發洩、去抱怨。因為家就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風塵僕僕,一身疲憊之後的溫暖港灣。想在婚姻裡&34;沒問題,但是這個「港」,卻是需要兩個人攜手合力先營造好。
首先,想要婚姻長久,接納彼此的生活細節。
閨蜜們在吐槽自家老公的時候,常常會提到一些生活小細節上的不一樣。比如,脫下來的襪子到處亂扔;晾衣服不會拽平整;吃完飯不及時洗碗等。這些聽起來很無所謂的事情,每天都發生就會產生不滿情緒,可這就是婚姻的真實狀態。在你們沒一起生活之前,對方二十多年都是如此生活,在對方改變之前,需要先接納。
其次,努力嘗試為了對方而改變。
還記得孫儷在結婚9周年紀念日當天發的微博長文嗎?說鄧超為了自己,在生活習慣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和退讓,基本是在順著&34;的愛好和習慣來。這就是他們婚姻一直的保鮮劑,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合拍的,但是如果真的愛對方,真心的珍惜自己的家庭,就會去改變。
最後,雙方盡力維護好自己的小家。
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後,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第一學習基地。父母感情和睦,家庭氛圍和諧,就是給孩子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學習環境。
最後也給大家推薦上面這本書,夫妻雙方都可以看看,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認識你的另一半,讓自己找到正確方法如何與對方相處。
凌晨媽媽來叨叨:
《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都能代表社會上的女性生存現象。像鍾曉芹這樣的「傻白甜」,更是大多數女孩子的縮影,是婚姻中「沒斷奶」的大孩子。如果能遇到真正珍惜自己,愛護自己的另一半是幸福也幸運的,如果沒有,建議別急著踏入婚姻。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