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一部讓人潸然淚下的作品,卻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真相

2020-08-28 昕臻

文/韓三卞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這句話出自作家餘華的代表著作《活著》,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那種闔上書本才能感受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殘酷造成的,而是它過於真實的展現了一個人物、一個時代的背景。

《活著》講述了一個名叫福貴的地主少爺嗜賭成性,終於輸光了全部家業,一夜之間變得窮困潦倒,又氣死父親。開始走上低層農民的生活,在自己認識到親情的可貴時,親人卻相繼離自己而去。最終只留下一個孤獨長壽的老人,和一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去的老牛。

這部作品自出版以來便受到了讀者的追捧,獲得了「中國版權金獎」等多項榮譽,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本書的作者竟是一位醫生。不經讓人感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才能讓作者寫下如此激動人心的作品。

讓我們走進《活著》揭秘作品背後的真相。

01童年時的經歷,很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一個心酸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

海明威的這句話,用在餘華的身上非常恰當。童年時他一直在醫院,和身為外科大夫的父親一起生活。正是童年的特殊經歷,讓他對死亡有著特別見解。

小時候餘華常常一個人躺在太平間午睡,問及原因,竟是因為太平間的乾淨和涼爽。我很難想像一個小小年紀的少年,要在怎樣的磨練下才能培養出這樣的膽量。

童年時餘華所住的房間正對著太平間,而廁所正在太平間的旁邊,這就意味著餘華每次上廁所都要經過悽涼冰冷的太平間。

作家雪萊曾說:「死亡是涼爽的夜晚。」那時餘華深有體會,在餘華的記憶中醫院的哭泣聲總是在半夜響起。也許意味著大多數人面臨死亡時對平靜的渴望,在人煙稀少的後半夜,更能滿足悄無聲息離開的宿願。

正是童年的特殊經歷,讓我們看見《活著》中字裡行間所透著的超乎常人的冷靜,餘華用手術刀般的語言精確的解剖人性直面生死。

無獨有偶,在中國的文學大家中張愛玲的童年也一度影響著她的作品。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女的張愛玲,童年卻並沒有像她的作品一樣讓人驚嘆。幼年時,母親出走、困窘以及與母親相處的不愉快的經歷,促使張愛玲的作品幾乎全部以探討女性命運為主題。

02《活著》: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在電影《活著》中開篇就是20世紀40年代初封建地主階級沒落的時代背景。

老街、皮影戲、舊式茶樓、傭人、大宅院等都反映出20世紀30、40年代濃重的中國封建鄉鎮的生活氣息,而福貴在賭場上揮金如土的嗜賭行為、幾個老媽子半夜伺候他、背他回家、福貴他父親在凌晨痛罵福貴不爭氣等,都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敗。

當家珍屢勸福貴戒掉賭性不得而帶著孩子離開時,她在三輪車上背對著福貴含淚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對地主階級腐朽生活的貶斥:「要是生個兒子,長大不能像你」。而富貴的嗜賭成性的惡習,也和他父親年輕時如出一撤。

而福貴在輸掉全部家產氣死他爹、流落街頭時,電影似乎也向我們宣告了一個階級的沒落,至少在福貴身上,封建地主階級的生活已經離他遠去,快速的變革讓他不得不立即面對另一個新的社會環境。

隨著日本鬼子的到來,戰爭開始。從福貴被抓去當壯丁、到被共軍俘虜後回家、到全家人為大躍進砸鍋賣鐵、到兒子有慶為縣長夫人獻血而死、女兒鳳霞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勞累過度生病去世、孫子苦根被被豆子撐死。

每一個事件的背後都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躍遷,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社會主義改造、文革等背景下。

影片跨越了4個時代變遷,濃縮了中國從40年代到70、80年代的社會政治環境,以福貴的經歷見證了中國幾十年來的變遷歷程。

《時代》周刊中曾說:「中國過去6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富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誠至真的筆墨已將富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富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餘華的作品《活著》用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向我們記錄了歷史的變革。

03《活著》:揭秘中國底層人民的無奈與隱忍

雖然作者用《活著》作為書籍的名字,但書中的內容與題目卻恰恰相反。從故事的開頭到結尾都在用大量的篇幅描繪死亡的場景以及給主人公福貴帶來的心靈震撼。

整部作品中我們看見了一個貧苦的農民階級在命運不公正待遇下的無奈與隱忍。

國難當頭,想要盡孝道的福貴卻被抓去做了壯丁,之後又被解放軍所俘虜。在戰爭面前,一個普通的農民,完全沒有做自己的能力

在權利面前福貴唯一的兒子有慶,這個活潑開朗樂於助人的男孩。帶著他的善良去救助縣長夫人,卻因為自己的血型與縣長夫人匹配。護士為了討好縣長而不停的想要多抽一點有慶的血,當護士反應過來時,有慶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而這完全是一種對生命的不平等待遇。

農民階級的福貴無法逃避貧窮的命運,唯一的外孫苦根,一個從出生開始就飽受命運折磨的小孩。也最終被貧窮所殺,從沒有吃過豆子的苦根,在第一次品嘗豆子時,就捨不得停下來,一個勁的往嘴裡塞,最終活活把自己撐死了。

這樣的社會現實不僅在作家餘華的筆下發生,在當今社會也在不斷的上演,而幸運的是他不再像過去那般獨裁,不給你一絲改變命運的機會。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思想曾一度風雲網絡,讓無數普通階級的父母心寒,害怕自己的孩子一輩子也走不出貧窮的陰影。幸運的是我們依舊有在工地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18歲少年單小龍。在建築工地幫父母混泥土時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崔慶濤。

在國家歷史動蕩、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底下處境的普通農民,有的僅僅只是無奈與隱忍。

即便故事如此的催人淚下,主人公福貴依舊堅強的活著。

餘華用12萬字的《活著》將一個時代的悲劇,濃縮到一個小人物的身上,福貴的經歷也是千千萬萬底層人民的縮影。即使人生會面臨許多未知的苦難,但是我們一定要堅強樂觀的活著。

這才是生存的哲學,才是生命所給予我們的意義。正如餘華的的創作初衷「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而寫作此書的過程最終讓我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相關焦點

  • 《活著》:一部難以承受的人生悲劇,藏著三個不為人知的真相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戲,而有的人是喜劇,有的人是悲劇,餘華作品《活著》中的福貴,就是悲劇的一生,雖然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因為嗜賭成性,最終家產被輸得精光,親手毀了上代人的成果,也毀了自己的下半生。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傳統女性的美,還有一種民間說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挑著走」,被這種文化灌輸的女性,可能承受的壓力會更大。
  • 《沉默的真相》:不煽情的電視,卻讓一群爺們兒潸然淚下,憑啥?
    》12th文/好人長安君 排版/好人長安君以前沒寫過這種劇評,總覺得看完劇打個分也能寫一點感受表明自己對一部影視劇作品的態度,也就夠了。直白地說,就是一部電視劇在完美地呈現一個精彩的故事時,他希望這個故事給觀眾傳達什麼值得思考的東西。《真探》傳達的是(我所理解的),人們應該如何理解真相,如何接受真相,如何看待真相與正義。這些東西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會因為自己獨特的價值觀而產生不同的答案,但這部電視劇通過兩個人找尋真相懲罰兇手的過程,讓你去思考這些問題,並獲得某種感悟。
  • 餘華《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明白的越早越好
    餘華把剛剛寫完的《活著》拿了出來,張藝謀成了《活著》的第一位讀者。這部影片被譽為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當代野史,名副其實。不得不說《活著》是張藝謀導演最成功的作品,即便幾經打壓,但始終影響不了在電影界的地位。
  • 《活著》電影獲國際大獎,小說卻被出版社銷毀,餘華:感謝張藝謀
    ……《活著》——對於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來說可能是一個簡單的主題,但這個主題又非常大,正是小說中的這種東西感動了我。」小說是寫出來了,但沒有雜誌敢發表,天無絕人之路,餘華又遇見了貴人。對於這種不可抗拒因素,誰都束手無策,但出版社還是手下留情,給餘華拉去了幾麻袋餘貨,餘華拿到書後四處送人,送了個遍,還剩300多個本。即便如此,出版社最後銷毀的,也有1萬多冊。《活著》這本書的悲慘命運,要在4年後才得到改變。
  • 一本書 一部電影 道出人為什麼而活著的真諦 值得每一代青年閱讀
    ,看的人又哭又笑,也是由此拜讀了餘華的很多作品,時至今日,他還是筆者最喜歡的當代作家。小說受到這麼大的關注,與電影的成功分不開關係,彼時的張藝謀正摩拳擦掌想要拍出一部衝擊國際獎項的作品,以彌補當時的他缺乏代表作的遺憾。最後的結果雖然沒能像《霸王別姬》那樣摘得坎城電影節的桂冠,但是也是獲得了提名,成為張藝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一代代人觀賞。
  • 沉默的真相誰殺了江陽?江陽身上藏了什麼秘密?
    《沉默的真相》江陽死了嗎?在原著小說結局中,正義的一方要麼被判刑,要麼丟了工作,而壞人畏罪自殺了。白宇扮演的江陽開局就死了,正是因為他的死,才引起了外界對這個案子的關注。對於一部網劇來說,劇情才是最重要的。據悉這次是雙時空並行設定,在人潮流動的地鐵站一個人用行李箱拖著行李走過,當被安檢發現的時候犯罪嫌疑人第一時間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 古龍的武俠小說,哪一部才能稱得上是第一名代表作品
    因為上述作品中有古龍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所以基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如果非要從中找出一部最為經典的作品,還是需要採取排除法來一一敘述一下。《白玉老虎》是一部讓人過目難忘的經典武俠,只是因為這部作品在揭開白玉老虎的真相之後便嘎然而止,那人意猶未盡,因此總被許多讀者冠以半部經典。所以無法爭奪古龍第一代表作。
  • 甄嬛傳:皇上為什麼愛聽曹琴默唱兒歌,背後藏著一鮮為人知的秘密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22期:皇上為什麼愛聽曹琴默唱兒歌,背後藏著一鮮為人知的秘密!如果單純地從勸解人的角度來考慮,皇上是知道曹琴默的為人的,畢竟之前就經歷了曹琴默挑撥甄嬛跟皇上的初遇,皇上不會不知道曹琴默跟甄嬛是有矛盾的。而這次曹琴默又建議皇上讓甄嬛進來,還說如果甄嬛掛念沈貴人,再曬出個好歹,那麼沈答應也不會安心悔過的啊。
  • 關於死亡的小說,教你如何更好地活著
    作者:酒仙橋14號(來自豆瓣)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7940828/【日】伊坂幸太郎人真正活過的那段生命僅僅是一小部分。其餘的部分都不能算是生命,僅僅是時間而已。作品簡介:六篇風格各異的故事,六個身份不同的將死之人。
  • 強烈推薦:餘華作品《活著》,他想告訴你的並非生活的不易
    怎麼這幾天總是看見友們發餘華的作品《活著》?對於這部作品,最早的認知是一部電視劇《福貴》,之後是張藝謀的同名電影《活著》…鞏皇的演技我是一直拜服,而關於富貴,也許類似如此的小人物的悲慘命運也並非完全拜時代所賜,在當今社會像富貴那樣抹著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活著,
  • 《沉默的真相》背後,真正讓人窒息的是什麼?
    《沉默的真相》這個故事,除了嫻熟的講述能力,最讓人動容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面對黑暗,少年仍然要衝破黑暗,尋找光明。有人雖然已到中年,心中熱血仍然不滅。赤子之心,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他的死成了這個片子的鑰匙,通過他的故事一步步地打開記憶的門,看到最深處被沉默的真相。江陽是個少年。
  • 東北巨富傳奇——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故事
    在這裡,筆者務必要補充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故事——並非茶餘飯後的傳說!寫東西的人都知道,作者在創作一部作品過程中,有時會被一個情節或一個細節或所涉及到歷史斷層和斷裂而「寫不下去」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周期性」有時很短暫有時卻很漫長,甚至幾星期幾個月「找不到感覺」,折磨得人恨不得去跳松花江泡冰水澡!筆者當時在創作過程中,所遭遇的「突破性」難題是,韓家幾代人集「大地主」和「大資本家」於一身,為什麼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沒有受到衝擊?
  • 《沉默的真相》唯有吾命引你注目,真相就在那裡等待光明
    《沉默的真相》已經看了一半,就算沒有看過原著《長夜難明》的觀眾,基本也可以猜到故事的大概了。是因為覺得自己所猜想的真相太震撼,或者是對這樣一部好作品的過度好奇心,反正是按捺不住,去搜索了一下原著粉們提供的劇透。只能說,真相知道的越多,越是憋悶,意難平。廖凡和白宇跨越生死的對手戲,精彩。
  • 金庸唯一一部沒有被翻拍的作品,因為選角難度大,沒人敢拍
    金庸唯一一部沒有被翻拍的作品,因為選角難度大,沒人敢拍!金庸是我們國內比較著名的一位武俠小說作家,被大家稱之為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一直以來他有很多作品,都是非常經典的,比如說像《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等這些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 《活著》|心理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死亡恐懼中艱難生存
    接下來我會從男女主人公(福貴、家珍)的心理角色,死亡恐懼,以及生死哲學三個方面來解析本書。男、女主人公的心理角色1.福貴的心理角色。即使社會有劇烈變革,身邊的人如春生、隊長等人,都未能倖免,只有他憑藉巨嬰的心理角色,逃過各種劫難。雖然最後陪伴身邊的,只有一頭老黃牛,貌似悽慘,但卻能頑強生存。由此看來,小說並非是個悲劇,而是體現了「活著」的意義,為了活著而活著,反而是個圓滿的結局。福貴的巨嬰角色,有賴於妻子家珍的護佑。
  • 《三十而已》:三個好女人的遇人不淑,三個壞男人的遇人不愛
    《三十而已》是最近一部相對比較火的電視劇,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看這個電視劇總是感覺到上頭,隨著電視劇的劇情發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這個酒精度數在不斷增長。他認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比老婆重要,即使老婆遇到特別困難的事情,他永遠都不是第一個出現給予依靠和肩膀的人,需要的時候總是會缺席。他的電話永遠不是給他的老婆需要而準備的,他從來不接老婆的電話,也不回他的任何信息,他對待他老婆的態度,簡直冷酷到底,讓人感覺在這種婚姻家庭裡面,每一天活著,總是感覺到莫名的壓抑和窒息。
  • 如來神掌起源《天佛掌》,《天佛掌》為何鮮為人知
    《功夫》中周星馳的如來神掌印可如來神掌的出處是源於柳殘陽先生的《天佛掌》系列小說,該小說為什麼鮮為人知呢軍人陽剛血性的性格也被其融入到作品中,小編在讀《天佛掌》時,對這種風格感觸頗深。經常一場戰鬥的描寫便是慘烈至極,而且主角闖蕩江湖的戰鬥很密集,很有點「多看一眼就要來一場戰鬥」的滋味,而且很多戰鬥對手經常是被強大的掌力擊得粉身碎骨,屍塊滿天,小說風格特點以兇狠殘暴為主,痛快淋漓。可這種風格,讀得多了就難免會有審美疲勞。
  • 騎士的戰爭:戰爭場面描寫最好的一部作品,真正的硬漢文學
    有的作品,總想融合各種元素,總想迎合所有人的口味;有的小說,總是海闊天空,自以為能寫好各種風格;殊不知,除非你是大神,除非你天賦異稟,大雜燴的作品十個有九個會折戟沉沙,集中於一點,聚焦於一個主題,這樣的作品往往才更容易成為精品。而夜摩.QD的《騎士的戰爭》無疑是這其中的翹楚。
  • 從《沉默的真相》解讀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告訴你什麼才是牛人?
    如《壞小孩》,一條線是張東升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一條線是三個小孩的成長經歷和思想發展。一條線是警方偵破此案的故事。三條線同時推進又交匯在一起,展示著人物內心深處隱秘的角落。縱向結構:以時間為線,連綴案情,完美地把故事組成一體。2001年侯貴平來到妙高鄉支教發現問題,2003年江陽來到平康縣檢察院接手案件,2013年案件最後告破。
  • 活著不易,唯有堅強才有希望
    當你讀完蕭紅的作品,你不禁感嘆,一個人要經歷了什麼樣的苦難,才會在文字上透著悲涼。事情到底是真相還是謊言,沒有人去揭秘。只是大家依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過著日子。 如果你問呼蘭河的人:「這人活著是為什麼?他們會說:吃飯穿衣」。對於呼蘭河的人們,吃飯穿衣是活著最重要的事。哪怕是生死離別,也會在幾天後淡忘了,然後依然平靜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