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一部難以承受的人生悲劇,藏著三個不為人知的真相

2020-08-19 來風啦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戲,而有的人是喜劇,有的人是悲劇,餘華作品《活著》中的福貴,就是悲劇的一生,雖然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因為嗜賭成性,最終家產被輸得精光,親手毀了上代人的成果,也毀了自己的下半生。

經歷了財富從有到無,對於福貴來說還不是最慘的,親人的不斷離去,才是他真正難以承受的痛,最終這個經歷了諸多坎坷的老人,將與那頭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病死的老牛,麻木的過完餘生。

01由窮到富是甜,由富到窮是苦澀:

挺好的一份家業被福貴給敗光了,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太多的付出,也不會有太多的珍惜和悔恨,經常聽一句老話「能吃苦不一定能享福」,福貴就是這樣的人,富裕的生活沒能讓他安分,貧窮的生活他卻忍了下來。

其實經歷財富落差並不是都能承受的,以前聽到過有在股市中,投資失敗而跳樓的例子,其實並不是帳面上一貧如洗,而是經歷了一次財富過山車,因為運氣好,財富翻了幾十倍接近千萬,可後來又都賠進去了,帳面上只剩幾十萬,最終沒能承受這樣的巨大落差,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財富落差不能承受。

還有那個某科技公司跳樓的男員工,因為業績原因被公司辭退,當時他的條件也不錯,在大城市買了房,有妻子有小孩,也許房貸是他最大的壓力,也比一些一無所有的打工者,他的條件也好多了,起碼自己有學歷還有技術,再找一份工作並不是難事,但他也沒能承受這一切。

也許是那一代人更能承受壓力,福貴這一切都挺過來了,沒有抱怨也沒有輕生,感覺貧窮對於他來說活得更自在。

02比嫁錯人更可怕的是經歷婚變:

對於福貴來說,一生唯一幸運的是他的老婆,一直對他不離不棄,在他賭博的時候還去找過他,但富貴沒有跟他走,最後她只能挺著大肚子,走了十多裡的山路才回家。

現在年輕人看這段感情也許很難理解,離婚已經很常見了,而且離婚的理由也很多,比如性格不合、收入差距等,但這些在那個年代的人眼裡,都不是什麼分手的理由。

可以說富貴的妻子跟了他之後,沒有過上一天好這日子,她的一生比富貴還要不幸,而且還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離去,但這一些她都默默的接受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傳統女性的美,還有一種民間說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挑著走」,被這種文化灌輸的女性,可能承受的壓力會更大。

還有當年的包辦婚姻,不用說性格不合,就連共同語言肯定也沒有,但那個年代過來的很多家庭,感覺比現在的人要過的幸福,現在人雖然可選擇的多了,但離婚率不降反升,可以說明決定婚姻是否幸福的因素,並不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看重的那些,其中的原因確實值得深思。

03身處底層人的唯一活法:

那個年代生活的人,唯一的好處是貧富差距都不大,所以幸福感會好些,但畢竟還是處於底層生活,隱忍也許是別無選擇的一種最佳生活方式,所以福貴在經歷了貧富落差,目睹親人一個個的離去後,仍然堅強的活了下來,可在內心深處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痛。

母親生病後,富貴為了拿藥被國民黨抓去做了壯丁,後被俘虜放回家,本以為會過上太平的日子,卻沒想到會是被命運捉弄的開始。

富貴最對不起的因該是兩位老人,因為賭博輸光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是貧困中病死,本應該成為普通家庭,都毀在了富貴手裡,後來他遭受的切,成為命運對他的懲罰。

妻子離世後,家中唯一的希望兒子也遭遇不幸,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本是一次獻血,最後卻被抽乾在醫院裡,最悲哀的是命運遭到如此不公的待遇,沒有一個宣洩的地方。

比貧窮更難承受的是精神壓力,最後富貴唯一的一個親人苦根也離他去了,是貧窮殺害了他的短暫生命,從出生就嘗盡了苦,最後就連在普通的豆子,對於他來說也成為最美好的食物。

貧窮對於很多人都一樣,美國女作家寫的《我在底層的生活》,為了嘗試底層窮人的生活狀況,自己從服務員做起,雖然有工作,身體狀況也很好,但依然還是難以為繼基本生活,在深陷貧困的同時,精神上的壓力更大,每天忙碌的生活根本看不到一點希望。

想要堅持下來唯一的辦法,他們在艱苦的生活中隱忍的活著,或是說已經有些麻木,最後只能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也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也許很多人會糾結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相信看完這本書的人自然能夠明白些什麼,正如作者所說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物質的需求和欲望的膨脹,拖垮了很多人,究竟為了什麼而活著,對於他們來說也許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書中描寫的歷史,整個貫穿了中國從40年代,到80年代的那段歲月,用富貴親身經歷訴說著那段歷史變遷,最後只留下一位暮年老人和一頭老黃牛,在夕陽下的一段回憶。

結束語:

福貴的一生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也是那個時代的痛,每個經歷都會催人淚下,但他們還是堅強的活著,在現在看來甚至活得有些麻木,每個失去的親人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但這些他又不得不承受。

雖然描寫的是一段過去的歷史,但它依然那麼真實,真實的有些不敢直視,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也是那個時代的痛我們今天的生活要幸福的多,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也要賦予更多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活著》一部讓人潸然淚下的作品,卻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真相
    這句話出自作家餘華的代表著作《活著》,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那種闔上書本才能感受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殘酷造成的,而是它過於真實的展現了一個人物、一個時代的背景。
  • 在《平凡的世界》中《活著》的我們,匠心巨著,假期讀哪一部?
    《活著》與《平凡的世界》,兩部當代蜚聲文壇的現實主義巨著,一直領跑圖書暢銷榜。國人對其內容已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解讀。林林總總,眾說紛紜。總之,《活著》發人深思,《平凡的世界》催人奮進。兩部著作的可讀性和意義都毋庸置疑,但憑個人之念,做個前後之選。
  • 《天龍八部》是個悲劇嗎
    要說《天龍八部》是個悲劇,大概是因為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每個人的悲劇,也確實這部劇奠定的感情基調就是具有一定悲劇色彩的。但世間事也不能都完全盡如人意,如果不單純的把《天龍八部》看做一部小說,而看成一個人的一生,那麼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不順風順水是不是就不能用悲劇來定義了。
  • 悲劇,中國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和喜歡在悲劇中體悟人生哲理的希臘人相比,中國人對悲劇真是唯恐避之不及。作家閻連科發現,能夠在中國文學中長期留存下來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情感上正面向上的,中國人看得到正情感,看不到負情感;看到光明之精神,看不到黑暗之淵黑。
  • 《雷雨》:一出荒誕的悲劇,藏著3種愛情真相
    雷雨》,是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出狗血又荒誕的悲劇。時隔多年,再讀《雷雨》,才發現這齣悲劇裡,藏著最赤裸的人性,也藏著最殘酷的愛情真相。而這3種真相,越早知道越好。四鳳的悲劇,和魯貴脫不開關係。魯貴這個人雖然談不上罪大惡極,但視財如命、賣女求榮,人品缺斤短兩。這樣的父親,註定是四鳳人生裡的雷。
  • 餘華《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明白的越早越好
    豆瓣9.2分,億萬人難忘的電影,福貴的人生只講了一半,小說更加悲慘1992年,張藝謀找到餘華,問他最近有沒有新作餘華把剛剛寫完的《活著》拿了出來,張藝謀成了《活著》的第一位讀者。這部影片被譽為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當代野史,名副其實。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曾有一段時間,《活著》這本書,我沒有勇氣讀第二遍,甚至連帶著對作者餘華,也有一些抗拒和不滿,因為他下筆太「狠」。這本書,可以說是在挑戰我的承受底線。一個家,一個人,除了要經歷生老病死,還要承受生命的無常,被動的接受接踵而來的傷痛,卻無法反抗。每部作品當中,其實都有作者的影子在裡面。
  • 豆瓣9.4《活著》:直面人生的苦難,做生活中的「英雄」
    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也就有了後來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書中的老人叫徐富貴,他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只因年輕時的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變得一貧如洗。 至此,真正的悲劇逐漸拉開了帷幕,一一上演。
  • 《活著》原著中鳳霞的悲劇人生
    小說《活著》講述的是以福貴為代表的一家人,在不同的歷史年代所經歷的苦難人生。鳳霞是其中之一,她的命運既讓人心疼,又令人同情。在福貴無精打採時,她拉著她爹的手問:「爹,一張桌子有四個角,削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福貴哪有心情想這個,隨口答「三個角」,惹得鳳霞咯咯笑「錯啦,還剩五個角」。她會跟著奶奶去挖野菜,陪著她爹去種田,父母都去幹活的時候,她還能看弟弟。然而縱然她如此乖巧懂事,命運卻不曾放過她。
  • 《活著》:世界從未背叛我們,因為他也從未要求我們順從
    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故事的主人公富貴是地主家的兒子,家中良田百畝、生活無憂,而這樣的富貴生活還是讓他在賭博中給輸了個乾淨,而即便是如此他還是不得不死皮賴臉的活著,向佔有了自己家產的仇人低頭,在曾經屬於自己的田地上汗流浹背的為了生活而勞作,但是生活的苦難遠不僅僅是如此。
  • 張愛玲《金鎖記》丨從心理學三個層面,解析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誠然,這個女人的一生極不討喜,如作者在小說結尾總結的那樣:「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既沒有被人真心愛過,又從未真心愛過別人,這樣的一生稱得上徹頭徹尾的悲劇。然而,曹七巧的悲哀,何嘗不是諸多中年女人的生活濃縮?
  • 《沉默的真相》江陽侯貴平人生悲劇,把真善美都揉碎還期待什麼
    他們的人生無疑是悲劇的,結局也是悲慘讓人憤懣壓抑的,把人性中的真善美揉碎的悲劇還有美好麼?另一方面正是江陽等人,用特殊手段讓案件擴大輿論,為他營造了更好更明確查出案件真相的氛圍和輿論支持。他接棒江陽好像減弱了江陽人生的悲劇性。畢竟江陽付出的一生還是有意義的。最後為嚴良和後繼者提供的線索真相和不滅的信念。嚴良這個後繼者,內心有和江陽一樣的正義火焰,他還能夠獲得程序正義,用法律去調查真相,想盡辦法懲惡揚善。
  • 天龍八部——兄弟三人的悲劇人生
    何為悲劇?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要想讀懂一部作品,切實的感受和觀照必不可少,對歷史和文化的內容也要有必要的了解。為何說《天龍八部》是一部悲劇色彩較濃的小說,可以從小說的書名隱喻、人物經歷和歷史背景分析知曉一二。在小說的描述中,不難看出,金庸先生筆下的喬峰、虛竹和段譽三兄弟皆歷苦難,可謂江湖裡的難兄難弟。三兄弟的江湖夜雨,那可真是道不盡的苦辣辛酸。
  • 《人生海海》:他木工出身曾官至上校,一生悲劇只因「愛」
    人生海海,初聽不懂書名意,讀懂已是書中人。《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既有人性的荒誕和自私,也有藏在複雜歷史背影中的純潔和深厚的愛。
  • 重讀《活著》:從三個角度淺析福貴精神形象的形成
    可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面對生命中的事事不順,面對苦難的慷慨饋贈,他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結束生命,而是向死而生,默默地承受,溫情地活著。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餘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飽經滄桑後,與命運相互依存、互相感激的智者形象。
  • 二姐的悲劇人生
    大姨一生共養育了四個孩子:一個兒子,以及三個女兒;兒子是老大,二姐在三個姑娘裡排行老二,她的名字就一個字,可我卻用鍵盤敲擊不出她的名字來,因為讀音的緣由。二姐今年應該有五十多歲,在我的記憶裡,她是大姨三個女兒中長的最漂亮的一個,也是最通情達理的一個。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我去她家,特別喜歡和她在一起玩,和她在一起總是感到那麼的輕鬆愉悅,收穫的儘是快樂!
  • 人生海海: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的活著
    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這樣的一部小說關於人生海海的含義,麥家向我們這樣總結:人生像大海般廣闊起伏,坦然接受波濤和風雨,好好活著,終將等來下一個潮起,迎來歲月靜好。
  • 關於死亡的小說,教你如何更好地活著
    讀者評價: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大多是絕望的疼痛,但是能從那壓抑的悲劇中看到溫暖,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點點光芒,感受到人生無奈的同時也能堅強信念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吧!4.作品簡介:《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 《人生海海》人生能做小,也能做大,活著才最了不起
    看著書中這些人物的命運,忍不住讓人悲傷,也許這些悲劇本該避免。正如作者麥家對人生海海的解釋: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失去的美好還會再回來,物質也好,尊嚴也罷,何必計較那麼多呢?人還有一些更好、更高、更值得追求和堅守的東西。比如國家存亡,民族氣節。
  • 《隱秘的角落》:最大的懸念,永遠藏於人心深處
    正因為孩子的天真,面對偏執又可卑的殺人犯時,才會有更多的意外和巧合發生,最終讓兩個原本不同立場的群體,在這場追逐中,走向短暫的和平,和平又被激烈的摔碎,最後造就難以挽回的悲劇。就像《小白船》出現在一部暗黑劇集,給人營造出的怪異感,因為「天真」和「義氣」,朱朝陽、嚴良和普普不斷和殺人犯張東升博弈,天真與罪惡界限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