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林中鳳,卻成夕陽霞。《活著》原著中鳳霞的悲劇人生

2020-08-28 歲月你好

小說《活著》講述的是以福貴為代表的一家人,在不同的歷史年代所經歷的苦難人生。鳳霞是其中之一,她的命運既讓人心疼,又令人同情。

一 幼年遭逢巨變

鳳霞出生的時候,徐家是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家裡有一百多畝田產。她著實做了幾年真正的大小姐,那也是她短暫人生裡最無憂無慮的幾年。

後來家產被她爹——福貴輸光了,她從千金小姐變成了佃戶的女兒。年幼的鳳霞哪裡明白這些,雖然住的地方變了,吃的變了,穿的也變了,但她天性樂觀,隨遇而安。她不哭不鬧,住的了豪宅,也能住茅草屋;吃的了山珍海味,也能吃粗茶淡飯;穿的了綾羅綢緞,也能穿粗布衣服。

在福貴無精打採時,她拉著她爹的手問:「爹,一張桌子有四個角,削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福貴哪有心情想這個,隨口答「三個角」,惹得鳳霞咯咯笑「錯啦,還剩五個角」。

她會跟著奶奶去挖野菜,陪著她爹去種田,父母都去幹活的時候,她還能看弟弟。然而縱然她如此乖巧懂事,命運卻不曾放過她。

二 有口不能言

福貴進城給生病的母親買藥,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家裡剩下家珍領著兩個孩子和一個婆婆艱難度日。

不久,婆婆死了,鳳霞生了一場大病,因為家窮沒錢治,發高燒,最後燒成了啞巴,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一下子變成了有口不能言的人,這巨大的落差是多麼痛苦和難以承受啊!這一場高燒拉開了鳳霞苦難人生的序幕。

鳳霞十二三歲時,弟弟友慶到了上學的年齡,可是家裡窮上不起學。福貴和家珍認為友慶必須要去上學,只有讀書了才會有出息。沒辦法,他們決定把鳳霞送人。讀到這裡,心裡特別難過,福貴和家珍雖說是迫不得已,但是對可憐的鳳霞而言還是太殘忍了。為了友慶,他們選擇犧牲鳳霞,真的為鳳霞感到無助和不平。

鳳霞被帶走時,眼淚在臉上譁譁的流,哭的一抖一抖,時不時抬起胳膊擦眼睛……好在最後鳳霞跑了回來,福貴也想通了,即使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了。

善良的鳳霞從沒有怨過父母,自從她娘病了以後,家裡的家務,地裡的農活她一樣不落,她終於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

三 本是林中鳳,卻成夕陽霞

鳳霞長到十七歲,開始懂得了男女之情,每當村裡有人家辦喜事,看到漂亮的新娘,帥氣的新郎,她就會握著鋤頭看的發呆,兩隻眼睛一眨不眨的。村裡的年輕人惡意的取笑她「鳳霞想男人啦!」

想必鳳霞的心裡定是在想,如果自己做了新娘,一定比誰都漂亮。那紅紅的嫁衣她一定嚮往很久了,可是她又聾又啞,有誰願意娶她呢?

福貴和家珍商量著怎麼著也得給鳳霞找個男人,不然等將來他們不在了,鳳霞依靠誰呢。要說鳳霞不論是長相還是活計,哪點都不比別人差,除了不會說話,唉,苦命的鳳霞!

最後村長給介紹了一個城裡的搬運工,是個偏頭,腦袋挨著肩膀怎麼也起不來,但是為人善良能幹,做事周全,對鳳霞更是好的沒話說。

二喜可以說是鳳霞的救贖,從此本就開朗的鳳霞,臉上更是笑開了花,二喜給了她一個真正屬於他們兩個人的家。可是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噩運卻似是如影隨形,鳳霞產後大出血,最終撒手人寰。

在作者的筆下,鳳霞的一生就是個事故頻發的一生,發高燒成了聾啞人,為了弟弟被送人,差點回不了家,好不容易嫁了個知疼知熱的男人,卻又福分太淺,死於生產。本是林中鳳,卻成夕陽霞。

相關焦點

  • 豆瓣9.4《活著》:直面人生的苦難,做生活中的「英雄」
    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也就有了後來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書中的老人叫徐富貴,他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只因年輕時的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變得一貧如洗。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在2018年9月,《活著》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在同年10月,還獲得「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餘華作為現代「先鋒派」作者,十分擅長在悲劇和苦難中詮釋生命的真諦,用平靜的語氣講述著平凡世界裡的生老病死和底層小人物的命運。相比於原著《活著》的結局,在情感上我比較喜歡張藝謀的同名電影《活著》,因為二喜和苦根都活著,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倒不至於太過悲愴。
  • 從電影《活著》讀懂人生的「生與死」
    電影《活著》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活著》演繹著福貴的人生苦難,記錄了福貴從年輕到老中間經歷過的種種,電影中更令人為之動容的是用「死」來折射「生」。本文從生與死的角度上去探討電影《活著》傳遞出來的思想。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原來龍二因為房子被定成了地主,政府要分龍二的房子,龍二不肯,打了幹部並燒了房子。大會當天,龍二被判了死刑,押往刑場時龍二直直的看著人群中的福貴,隨著一聲槍響,躲出人群的福貴嚇得尿了褲子。鳳霞即將生產,老兩口來給媒人牛鎮長送紅雞蛋,而鎮長夫人正哭著收拾東西,原來鎮長也成了走資派,政府讓他明天去交代問題
  • 品《活著》:悲慘徐富貴——百鍊成鋼,活著才是王道
    》韓版自序中解釋道:「這部作品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和平。」
  • 《活著》:倖存,還是活著?
    那麼我們,是倖存,還是活著呢? 果然一切都是緣分,若不是疫情,我也不會思考起人的活法,也不會想起看這本《活著》。人生不如意、甚至厄運,常常會不期而至,我們到底是那一次次災難倖存的人,還是活在自己人生主軸上沒有被插曲幹擾偏軌?
  • 《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聽多了身邊的人抱怨工資低、生活壓力大、孩子無人照顧等,再讀餘華的《活著》,只想說「活著就好,活著真好」 。 不曾真正失去過,永遠不會懂得珍惜。殊不知自己在家庭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會老去,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好好盡孝,好好做人做事,不讓他們操心;孩子長大了會遠離,真正的陪伴也就他們人生的前十年,儘量用心陪伴;愛人是陪伴自己一路前行的人,風雨人生,需要時刻珍惜和守護,否則心涼了,人散了,家也破了。
  • 《活著》的原著和影片有哪一些區別?不得不說張藝謀拍得好
    年的,《活著》這本書被後來享譽國際的導演張藝謀拍成電影,電影名字還是引用了原著名稱《活著》。回到家的劇情,原著和影片也是有區別的。原著是這樣說的,是說他在回到後,第一次見的是她的女兒鳳霞,但是任他如何呼喚,女兒始終沒有理他,最後才得知,在他被充軍的這段時間裡,女兒高燒,好了後便聾了和啞了。
  • 《活著》原著中那個困苦半生,仍許諾來世的女人
    在《活著》原著中,陳家珍即是兒媳,又是妻子,同時又是母親。如果在現代社會,恐怕很難找到家珍這樣的女性。夫家發達的時候,她逆來順受。夫家潦倒的時候,她不離不棄。她既能做有錢人家的少奶奶,也能當得了佃農的女人。她隨遇而安,並且滿足於生活中細微的幸福。家珍本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她穿著月白色的旗袍,腳上的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 像是在下雨。
  • 《活著》,是命運捉弄還是人造的孽?
    看餘華的小說《活著》,是一年之前,感嘆作者的筆調,平靜而冷峻,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繼失去,是何等的殘忍,心裡破碎地不忍再讀。於是,我把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版《活著》反覆看了幾遍,幾乎每次,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時代有些偏遠,但生命中的牽掛,放到現在,有何區別?人活一世的價值和意義,不就是因為身邊那些最親的人構成了精神支柱麼?
  • 鳳霞難產而死,二喜怒懟上天:有本事虐死我,命運回答兩個字:好的
    《活著》這篇小說用十二萬字的篇幅介紹了主人公福貴灰暗而慘澹的一生,他曾是一個衣食無憂,終日只知道吃喝嫖賭的富家子弟,但是出生即是巔峰,福貴的一生都在失去中度過:他先是失去全部的家產,隨後失去所有的親人,他的一生都是在無盡的黑夜中沉淪,而這黑暗中唯一一縷陽光就是女婿二喜和女兒鳳霞的婚姻,雖然短暫,但卻是一家人最歡樂的時光。
  • 《活著》:為什麼那麼苦還活著?因為人間值得
    我不能理解餘華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究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選擇合上了書。再次翻開《活著》已經是好多年以後了。生活有些苦,我企圖在書中尋找慰藉。於是我又讀《活著》。這次,竟真的有些懂了。
  • 餘華《活著》:正視生命的苦難,詭異的命運就扼不住活者的咽喉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飽滿而鮮活,他們是這片深重而廣袤的土地上孕育出的小人物,舔犢情深的富貴母親,賢淑善良的家珍,飽經風霜的富貴,溫柔堅強的鳳霞,活波聰明的有慶,每個人都代表著行走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芸芸眾生,富貴家庭更是萬千家庭的縮影。他們在苦難中活著,在淚水中微笑,在苦難中堅強,書寫著可歌可泣的人類史詩。
  • 餘華《活著》:再悲催的人生,都有幸福的存在
    多年以前,看電影版《活著》,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福貴的人生太慘了。而周圍看過原著的人紛紛都說,原著更慘。畢竟世事艱難,人一生要經歷的苦太多了,何必去給不順心的人生增添一點難過呢?後來,在閨蜜的強烈建議下,我還是讀了原著,沒想到竟讀出了些許溫情。比起悲慘人生給我的難過,裡面的溫情更讓我動容,更讓人覺得溫暖治癒。
  • 小說《活著》的精神內涵是活著
    這時的福貴才意識到自己人性的卑劣,他覺得自己該死,卻又不想死,他想活著。他在新地主手裡租種了五畝地以便養活母親和幼女鳳霞。從地主家的少爺到佃戶、從穿綢衣到穿粗布衣服甚至衣不蔽體,巨大的落差沒能摧垮他活著的意志。家珍在生下兒子半年後抱著兒子有慶回來了,這讓福貴一家雖然窮但快樂著。
  • 在《平凡的世界》中《活著》的我們,匠心巨著,假期讀哪一部?
    《活著》,作者餘華,立於足解放戰爭、三反五反運動,到大煉鋼鐵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近60年潮流更迭的大時代下,發生在一家人身上接連不斷的災難,叫人震撼、嘆言。仿佛使讀者親歷那個動蕩的歲月,令人唏噓,卻無從同情。在殘忍的閱讀中,無法不一次次的去窺探人活著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位叫福貴的老人歷經滄桑、飽受苦難的一生,最大的人生感言就是「活著」。
  • 豆瓣評分9.1《活著》:解析福貴人生中的三個成長階段
    在最初讀《活著》的時候,唯一的感覺是福貴作為倖存者,親人陸續離開,一生充滿坎坷,似乎他的人生除了苦難再無其他。而今年再讀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是對福貴一生的記述,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是生活,卻不是倖存。雖有苦難,但他在苦難中生存,在夾縫中成長。
  • 《活著》:親人一個一個死去,僅為了「活著」而活著
    1 每讀一次餘華的《活著》,都會淚流滿面,福貴的一生太過悲慘了。家珍一病不起,好在鳳霞孝順貼心,幫著福貴分擔了大部分的活。鳳霞成年後嫁給了雖是偏頭但孝順肯幹的二喜。二喜疼愛鳳霞,眼看日子往好裡走,可鳳霞在生孩子時產後大出血死了,留下了兒子苦根。有慶死在了別人生孩子,而鳳霞死在了自己生孩子。鳳霞死後沒多久,家珍也死了。
  • 人生實苦,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活著,是一件簡單輕鬆到只需要呼吸進食就可以的事情;活著,也是一件艱難沉重到每年80多萬人堅持不下去的事情。《活著》,是作者餘華的作品,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傳播,同時也先後被改編為電影、話劇和電視劇。
  • 《活著》不管人生有多少磨難,我們都要堅強的活著
    生命中有歲月靜好,有坎坷磨難,我們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生活安穩幸福的時候我們應該懂得珍惜。俗話說「人這一生,三窮三富不到老」,「創業不易守業更難!」,所以我們得腳踏實地的生活。敗光家業的富二代我們看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主人公福貴拿現在社會的眼光來看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是個家裡有上百畝土地的大富人家的少爺,又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漂亮小姐為妻,人生可謂是得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