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2020-08-28 空房子

聽多了身邊的人抱怨工資低、生活壓力大、孩子無人照顧等,再讀餘華的《活著》,只想說「活著就好,活著真好」 。

不曾真正失去過,永遠不會懂得珍惜。

福貴是個闊少爺,每天醒來就發愁如何打發時間,後來染上了嫖妓和賭博,緊張而刺激的狀態讓他似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一次在與龍二的打賭中輸光了所有家產。他的父親因此一命歸西,他領著老母、妻女住進草棚,丈人聞訊前來,接走了懷胎中的妻子家珍。「好端端的一個家成了砸破了的瓦罐似的四分五裂」,家散了。

父親的去世、妻子的離開,留下年邁的老母,年幼的女兒,福貴深深的內疚和自責。生活還要繼續,他要賺錢養活自己的老母和女兒。他找龍二租了五畝地,學著耕種。「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又苦又累的生活,可是心卻踏實了,再也沒有心思像以前那樣虛空不可終日了。

二胎兒子半歲時,妻子家珍抱著孩子回到了他們的草棚,一家人總算團圓。這樣的日子過了沒有多久,福貴的老母病了,他去城裡請郎中,不料路途中被國民黨抓壯丁充軍。在國共內戰期間,戰火紛飛,福貴見慣了死亡,心裡一遍遍地想家,想自己的老母、妻兒。兩年多後回到家裡,他真正明白了家和家人的重要性,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分。


《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中年人:成家立業,或經濟上或心理上還依靠父母,遇上難事繞道而行,不計後果,總想著父母會永遠站在自己一邊。殊不知自己在家庭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會老去,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好好盡孝,好好做人做事,不讓他們操心;孩子長大了會遠離,真正的陪伴也就他們人生的前十年,儘量用心陪伴;愛人是陪伴自己一路前行的人,風雨人生,需要時刻珍惜和守護,否則心涼了,人散了,家也破了。

道理淺顯,有人懂得,一生踐行;有人也許只有真正經歷了生離死別才會幡然醒悟。

命中注定的劫難,只能自己去度,能做的是面對和承擔。

兒子有慶給縣長女人輸血過度而喪命;女兒鳳霞生孩子時大出血搶救無效死去;病重的妻子在女兒死去三個月後也撒手人寰;又四年,女婿做事時意外死亡;福貴接過外孫撫養到七歲,卻因為一次生病,孩子吃豆子撐死了,只因豆子是平時吃不到的食物。白髮人送黑髮人,親人們相繼離去,只留下福貴一人孤苦無依,「我有時想想很傷心,有時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身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無盡的悲傷之外,也是解脫。等到他有一天要離去,了無牽掛了。

一個人命再大,只要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的戰友春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忍受不了受刑之苦,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一個人心裡總有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那他就能活成生命本來的樣子,來去了無牽掛。

生活中我們總會經歷挫折和坎坷,身處困境中,越是想忘記越是忘不掉,越是想擺脫越是會糾纏。和長輩聊聊天,或是看看人物傳記,站在未來的角度,把時間拉長,回頭看現在的事情,會釋懷很多。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路:升學考試,我們竭盡全力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卻服從調劑到不愛的專業,沮喪得讓自己好長時間都振作不起來,不得已選修了第二專業,畢業時卻是拿到雙學位的喜悅;青春年少時失戀,以為自己失去了全世界,再也不會愛了,結果遇上他人,相愛並步入婚姻;本想著擇一人終老,卻遭遇「被背叛「,一顆心生生被撕裂開,原來不是觸碰底線就可以瀟灑轉身那麼簡單。諒解和離開在心裡開始了拉鋸戰,去和留都沒有錯,誰也不曉得明天會發生什麼,跟隨自己的心走。

正如泰戈爾所說「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是那最好的來選擇我「。對待人生不可逆轉的困苦,坦然接受和面對吧。


《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活著和離去,都是生命的召喚,尊重生命。

常聽老人言「有小不愁大」,以前聽著覺得就是說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現在想來,這中間也蘊含著希望,意味著香火延續,人類的繁衍。女婿走後,福貴看著外孫,覺得日子雖苦,卻內心高興,活著有勁頭。外孫是他想要好好活下去的支柱。

外孫離世,他心中的希望也滅了,同時也大悟:每個人出生時赤條條地來,如他這樣無牽無掛亦無人牽掛地離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他去牛市買了一頭面臨死亡的老牛,一個老人拉著一頭老牛,在田裡勞作。夕陽西下,炊煙嫋繞,一陣風來,隱約散去,這就是生活,也是人生,一番風雨過後才是大平靜。


《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我們無從選擇生活的時代,我們能把握的就是對待生命的態度。

福貴多災多難的一生,與他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生活貧窮、認知水平的局限、醫療技術落後,直接導致了妻兒的死亡。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也催生了這種種悲劇。

現在我們生活在信息化時代,人生充滿無限可能,只要敢去嘗試。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半年多,很多企業倒閉,職工失業,但是隨之而來的「地攤經濟」,「網際網路營銷師」(電商主播、帶貨網紅)、「在線學習服務師」等九個新職業正式轉正;國家政策傾斜微小企業放貸,利率大大降低。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想這就是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吧。

短短的一生,我們終將失去,面對人生的坎坷和不幸遭遇,看看這本《活著》,會真正感受到除了生死,人生亦無大事。

《活著》:除了生死,人生無大事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讀懂人生的真諦,不為身外之物而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人的欲望往往是無止境的,享樂的,貪圖的。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但卻不了了之。當我讀到餘華老師的《活著》這本書時,我才迎刃而解。他用犀利的眼光挖掘了人生活著的真正意義: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活著》:人生沒有過多意義設定,生活是無奈選擇,活著就是英雄
    它是主體的主觀性認知,於外在評判並無實質性關聯。有人把追求物質的佔有和享受作為人生意義的終極目標,也有人把追求思想上的純粹作為畢生的信仰。因人而異,除卻社會契約和公德的規約,本也無可厚非。富貴敗光了全部的家業,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他的人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可老人福貴縱然有無數死去的理由,卻依舊勞動著,活著。曾有一段時間,《活著》這本書,我沒有勇氣讀第二遍,甚至連帶著對作者餘華,也有一些抗拒和不滿,因為他下筆太「狠」。這本書,可以說是在挑戰我的承受底線。一個家,一個人,除了要經歷生老病死,還要承受生命的無常,被動的接受接踵而來的傷痛,卻無法反抗。每部作品當中,其實都有作者的影子在裡面。
  • 《活著》:福貴縱使人生跌宕,但起碼活著就有希望
    追求個性的當代年輕人顯然對於這種廣告很受用,但仔細想想,100塊的包和1000塊的包,除了品牌還有什麼差距呢人生的第二個道理:重視死亡教育,活著才有希望死亡教育是一個探討生死關係的歷程,在對死亡這個話題的探討下,起到的作用是讓人更加珍惜生命
  • 《人生海海》人生潮起潮落,活著才需要勇氣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潮起潮落,浮浮沉沉。小說以「我」為敘述者,講述這村裡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其實主要是「上校」的事情,他是一個怪人,人們私下裡都喊他「太監」,他沒有妻兒,和老母親一起生活,他整天不去幹活,但是他家的生活卻是村裡最好的,村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上校」的下半身很感興趣,但是又都不敢問。
  • 豆瓣評分9.1《活著》:解析福貴人生中的三個成長階段
    在最初讀《活著》的時候,唯一的感覺是福貴作為倖存者,親人陸續離開,一生充滿坎坷,似乎他的人生除了苦難再無其他。而今年再讀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是對福貴一生的記述,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是生活,卻不是倖存。雖有苦難,但他在苦難中生存,在夾縫中成長。
  • 心活著,人就活著
    &34;——餘華《活著》是餘華的一本長篇小說,十幾萬字寫透了&34;的一生,幾筆勾勒了七個人的生死,他的筆觸總是冷冷的、平平的,讓人像看著周圍發生的普通事一樣看待生死,可生活中出生與離世好像就是這般平常,是人的情感和情緒賦予了生死特別的意義吧。
  • 人生海海: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的活著
    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關於人生海海的含義,麥家向我們這樣總結:人生像大海般廣闊起伏,坦然接受波濤和風雨,好好活著,終將等來下一個潮起,迎來歲月靜好。
  • 《人生海海》活著才是勇氣,他原諒了整個世界,唯獨沒有放過自己
    他在家鄉與父親做木工時被抓壯丁入伍,受傷後在醫院裡做了軍醫,又因為醫好了一位女軍官而被培養成為高級特務,他潛伏在上海,一邊和閻王搶人,一邊做著除鬼殺奸的大事。有人在報紙上為他作詩:「我看見了死亡的猙獰血盆大口 獠牙雙戟他悄悄來到我身邊手上鉗著金子的光芒嘴裡含著綠色的鑰匙生死一頁紙閻王是活鬼他最巧於對死鬼施令
  • 從電影《活著》讀懂人生的「生與死」
    電影《活著》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活著》演繹著福貴的人生苦難,記錄了福貴從年輕到老中間經歷過的種種,電影中更令人為之動容的是用「死」來折射「生」。本文從生與死的角度上去探討電影《活著》傳遞出來的思想。
  • 再讀《活著》:生命本無不可承受之重
    在無數個夜晚,我把書輕輕合攏,剛放下,不爭氣的眼淚就開始譁譁向外流出······多年以後,當我再次捧起這部著作時,除了頁面有些泛黃,剩下的都沒有改變。但我的情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有難言的痛苦,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對生存的渴望和對活著的追求。原來苦難與不幸只是生活的表象,生活的內涵在於不斷地迎接挑戰,在逆境中去生存,去和命運戰鬥!
  • 管仲傳:第六章 活著回國
    隰朋順利騙過了魯莊公,將管仲活著裝入了囚車,帶著他趕往齊國。因為在管仲看來,人如果死了,那就什麼都沒了,只有活著才有機會,只有活著才有希望。魯莊公初聽此歌時,也從歌中聽到了悲涼之聲,也就放下了心思,不再考慮管仲的生死。等到施伯點撥後,魯莊公才幡然醒悟,急忙派人前去追殺,然而為時已晚,管仲早已離開了魯國。魯莊公派去刺殺的隊伍也只能是無功而返。
  • 《我是餘歡水》&餘華的《活著》:活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中年老實人的喪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中年危機,職場危機,婚姻危機,像一波巨浪襲來擊垮著他,緊接著他又被診斷出癌症(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拿錯了診斷單),他萬念俱灰,也無所謂生死了,開始敢硬氣地對待那些」欺負「他的人,結果這時候,一切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
  • 關於死亡的小說,教你如何更好地活著
    人生該如何抉擇,才不會孤獨地走向死亡?我們很可能花一輩子思索也無法透徹其中,但若真實地站在死亡面前,答案或許就會清晰可見。9本關於死亡的小說,有生命掙扎,有溫暖人情,更有震撼的人生體悟!這些小說將給你從未有過的生命力量,教你更好地活著1.
  • 陳光:也談「活著」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悲慘全都匯集到富貴身上,但他依舊努力地活著。讀這本書,感受到窒息般的痛苦和欲哭無淚的壓抑。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無法重啟。2008年5月,我在四川省北川縣參加抗震救災,親眼目睹了一條條生命瞬間逝去的情景,欲哭無淚。自己也受盡艱辛,多次遇險。後來,我應邀到一所大學作抗震救災專題講演,談到最深的體會,就是「活著最好」。我講得情真意切,聽者唏噓不已。靜下心來想想,的確是這樣。人之所以誕生,目的就是活著。
  • 第十一章,論生死
    也有可能是準備好的離去……  但是,這世間的生死,無論怎麼掙扎,每個人都是必須經歷的,必須完成的「歷煉」!  孩童時期,不知生死為何物,就只是模糊的記得一些人和一些事在身邊發生過,但那些人和那些事都漸漸從記憶消失,或許有的人和有的事會給你深刻記憶,但終究是會消失的。
  • 《活著》|心理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死亡恐懼中艱難生存
    接下來我會從男女主人公(福貴、家珍)的心理角色,死亡恐懼,以及生死哲學三個方面來解析本書。男、女主人公的心理角色1.福貴的心理角色。正如歐文·亞隆通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人們對死亡恐懼的程度,跟他與人生虛度的程度緊密相關。
  •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好好活著才需要勇氣
    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讀完了麥家的《人生海海》,此類故事性較強的小說讀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不過沒覺得像宣傳的那樣驚豔,總有種少點什麼的感覺。、活觀音(上校的母親)、林阿姨(上校的妻子)、小瞎子……每個人都經歷世事滄桑,人生沉浮,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困境和艱辛,掙扎和抉擇。
  • 《人生海海》:不屈的生命讚歌,麥家版的《活著》
    看到了最後,還要細細回味一下,才能還原出上校整個人生的全貌。三、不屈的生命讚歌,麥家版的《活著》小說的主題,是關於生命的不屈。上校的一生是多災多難的,他也曾有過風光無限,卻也為此飽受折磨,無論人生有多少風雨,他都從容不屈服地面對。
  • 《西藏生死戀》:生死之間的戀愛,刻骨銘心
    《西藏生死戀》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想起寧靜主演的電影《紅河谷》中格桑和雪兒兩人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那種不離不棄,共同面對死亡到來的勇氣讓人動容。而《西藏生死戀》中,主角措姆和公扎兩人之間深刻的愛情也不遑多讓,最讓人感動的是公扎對愛情的堅守和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