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活著》:悲慘徐富貴——百鍊成鋼,活著才是王道

2020-11-09 訴說滄桑

機緣巧合,我們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

芸芸眾生,我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生活是首詩,值得人們去感悟。

生活是杯酒,值得人們去品味。

生活是什麼?就是為生而活,延續生命和活著的過程。


餘華小說《活著》韓版自序中解釋道:「這部作品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和平。」


《活著》講述主人公徐富貴,從大富大貴到流落街頭,最後背井離鄉的苦難生活,從他的一生悲慘經歷,可以看出:

一、出身富貴,不代表你富貴一生。

佛曰:「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命運一改,富貴自來。」


富貴,正如他名字所寓意的深意一樣,出身在大財主家裡,有一百多畝良田,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他的老婆也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有錢人要嫁給有錢人。」

富人找富人,門當戶對,這樣才能顯示身份的對等,這可能就是古訓。

人一生下來,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有人出身在富貴家庭,他一生不缺吃穿,享盡榮華富貴。有人出身在貧窮家庭,要想過上好生活,註定要比別人努力十倍。

但是,人的命運也有變數。富貴,一個闊少,一個富二代,這樣好的的出身,如果他有些本事,他會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可惜,他卻是個敗家子,吃喝嫖賭,浪蕩墮落。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他,在二龍設的賭局裡輸光了土地和家產後,註定他大富大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時的他就真正的被回爐,成為社會最底層的悲慘小人物。

二、面對災難,無力對抗,面對生與死的選擇,只能一路逃亡,只為活著,別無他路。


身無分文的富貴,為了生計,只好四處逃荒。母親病逝時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身在何方?是死是活?接著,就是悲劇接憧而來。兒子有慶因過量抽血失去生命,女兒鳳霞難產大出血死在醫院,妻子家珍積勞成疾離開了他,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夾死。身邊至親一個個離他而去。面對兵荒馬亂的世界,前方是痛苦的深淵,絕望的境地,富貴一路逃亡,只為活著,別無選擇。

悲劇還沒有結束,餘華冷靜的筆鋒,繼續加大他的苦難,年幼的孫子苦根因為吃多了豆子而意外夭折,剩下的就是富貴孑然一身,唯有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三、通過富貴苦難經歷,了解到當時最底層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


萬千苦痛不久壓在富貴身上,也壓在我這個讀者身上,富貴的經歷多於常人的苦痛,可能有些人還不理解,為什麼作者把富貴寫的如此悲慘,難道是用這樣的方式吸引讀者?

當然不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看書,首先了解了書中故事背景,你才能身臨其境,感知故事的精彩。

美國《時代》周刊對這本書的專解:「中國過去六十年代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富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憧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誠至真的筆墨,已將富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富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初看《活著》這本書,富貴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這四件事,每一件都是人生悲事,而都發生在富貴一人身上,有人認為是作者無限的虐主,甚至不給富貴活路。

但是,你要是細細回味此書故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人發生這些事情,只不過作者把這一切都加給富貴一人,就是要我們認識生活的殘酷,什麼金錢和地位?到最後生命才是最珍貴的。

四、生活就是從一塊廢鐵到百鍊成鋼的過程,活著才是王道。


什麼是活著?怎樣活著?其實餘華書裡暗中已經給了答案,富貴窮困潦倒時,母親安慰富貴:「只要人活著,就不怕窮。」

前後七次被抓去當壯丁又逃回來的老全,對富貴解釋道:「老子死也要活著,只要想著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從這些話,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在苦難和困境中那種強烈求生的力量,同時也強化了他們生命的堅韌和頑強。


《活著》小說通篇看去,就是講了一個悲劇故事,腦海裡想像著餘華鐵青著臉,讓書中角色各種方式死去,還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從受盡各種磨難的富貴身上,令人感到,人的一生是多麼脆弱、渺小。

可是,在富貴老年回顧人生時,看他平靜的敘述,沒有對生活消極的表現,讓我們看不出他的人生就是個悲劇,死了好多人親人,而他自己頑強活下來,應該慶幸,應該高興,這些他都沒有表現出來,或許,這就是人生,百鍊成鋼,活著才是王道。

人生本來無所謂悲,無所謂喜,人生的質量原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有價值的人生要靠自己去創造,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奮鬥,就沒有收穫。

相關焦點

  • 活著才是王道
    唉,女人呀,還是男人呀,活著才是王道!
  • 《活著》: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活著》內容簡介《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主人公徐富貴一生的故事。徐富貴本是地主少爺,可年輕的時候嗜賭成性,敗光了家業。妻子家珍本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在富貴一貧如洗之後依然不離不棄。富貴痛改前非,準備奮發圖強。可在為母親求醫途中被抓壯丁。輾轉回到家鄉,母親已經去世,妻子艱難的帶大兒女,可是女兒卻成了啞巴。
  • No.1《活著》1:講述餘華的《活著》
    花了兩個中午,看完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之後,福貴悲慘的生活,讓我心情異常沉重,時隔兩周,現在才捋了捋故事情節。出身富裕的福貴,賭博輸掉了所有的家當,氣死了他爹,老丈人恨鐵不成鋼,接走了懷有身孕的自家姑娘,家裡只剩下老母親、女兒和福貴自己一起過日子。
  • 電影《活著》反映的不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而是「笑著活下去!」
    該片是以國共內戰時期為背景,由葛優出演的大少爺徐福貴,鞏俐出演家珍,影片中徐富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而徐富貴依然故我,當福貴輸光全部家產之後,父親也被他氣死。就在福貴貧困潦倒之際,家珍帶著女兒和還在襁褓之中的兒子有慶回家,福貴非常感動,決定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
  • 《活著》:讓福貴的悲慘命運告訴你,人為什麼要活著
    至今為止,我看過的書和電影裡最悲慘的一個人物,就是福貴。福貴是誰?他是餘華《活著》筆下的主人公。說起餘華,我曾一度不敢再看他的書,因為太殘酷了,看完心裡滿是震懾與說不出的鈍痛。它還被改編成電影、話劇、連續劇,其中張藝謀改編的同名電影曾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等等獎項。 而這本書誕生的契機,還要從美國的一首民歌《老黑奴》說起。
  • 《活著》|苦難中尋覓光明,才是活著的意義
    ——顧城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活著究竟有何意義。我想,讀一讀餘華的《活著》,或許你會有所感悟。文章中的故事並不是什麼雷人的生活雞湯,而是描繪了農村人富貴的悲慘一生。整本書通讀下來,你會發現,主角富貴的人生那叫一個慘:年少好賭,敗光家產;家父氣亡,母親重病;求藥被抓,親人離世。仿佛世上所有的苦難都發生在了富貴身上,直到最後,他也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悲慘世界》啟示了我,人應該怎樣活著
    1 快速了解此書,可看上海電影譯製片《悲慘世界》(1958年)。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年)《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姐姐家孩子們飢餓,去偷麵包,成了苦役犯。其間多次逃跑,從而弄了十九年苦役。
  • 人生實苦,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活著,是一件簡單輕鬆到只需要呼吸進食就可以的事情;活著,也是一件艱難沉重到每年80多萬人堅持不下去的事情。《活著》,是作者餘華的作品,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傳播,同時也先後被改編為電影、話劇和電視劇。
  • 河北行唐「掃地僧」百鍊精鋼得一劍
    「百鍊鋼」,有說發明於西漢中期,因其工藝超群,效用出眾,在歷史資料中廣留名篇:曹操、曹丕、曹植,都曾詠賦讚嘆;《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有關於百鍊鋼的記載;林則徐曾在奏章中說「其打造之法,用鐵條燒熔百鍊,逐漸旋繞成團,每五斤熟鐵方能煉成一斤,堅剛光滑無比。」百鍊鋼打造的兵器受到歷代兵家、藏家喜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兵器上,常常遍布美麗的花紋。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翻過戰壕,福貴看到了遍地死去的傷兵,春生對福貴說要活著回去,福貴說回去要好好活。這時福貴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了,而女兒鳳霞也因為發燒變啞了。原來龍二因為房子被定成了地主,政府要分龍二的房子,龍二不肯,打了幹部並燒了房子。大會當天,龍二被判了死刑,押往刑場時龍二直直的看著人群中的福貴,隨著一聲槍響,躲出人群的福貴嚇得尿了褲子。
  • 《白雪烏鴉》映照出來:活著才算王道
    哈爾濱傅家甸的男人王春申以趕馬車為生,他娶了兩個老婆,開了客棧,但是他的這兩個老婆先後跟了來客棧裡住店的客人,和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兩家人,而把他這個真正的主人卻晾在了一邊上。現實生活中,聽說這樣背景的男人無一不是窩囊廢,但是在王春申身上幾乎看不見那些窩囊氣,因為他的那兩個老婆確實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他選擇遠離她們,是圖了一份清靜。
  • 餘華《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明白的越早越好
    豆瓣9.2分,億萬人難忘的電影,福貴的人生只講了一半,小說更加悲慘1992年,張藝謀找到餘華,問他最近有沒有新作餘華把剛剛寫完的《活著》拿了出來,張藝謀成了《活著》的第一位讀者。這部影片被譽為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當代野史,名副其實。
  • 《活著》:為什麼那麼苦還活著?因為人間值得
    畢淑敏曾說過:「生命有裂痕,陽光才照得進來。」讀餘華的《活著》,初讀全是裂痕,再品才覺有光。第一次打開《活著》這本書是在高中。我在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試圖通過讀《活著》探尋活著的意義。可《活著》只讓我看到了無盡的悲苦和無限的沉重。我不能理解餘華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究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選擇合上了書。再次翻開《活著》已經是好多年以後了。
  • 《活著》:親人一個一個死去,僅為了「活著」而活著
    1 每讀一次餘華的《活著》,都會淚流滿面,福貴的一生太過悲慘了。福貴心疼苦根,去摘了半鍋新鮮的豆子,煮熟了給苦根吃,拿給苦根後就去了田裡,待福貴回來的時候才發現苦根歪在了床上,早沒了氣,半張的嘴裡還有兩顆沒嚼爛的豆子。苦根是因為太餓吃得太飽給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先福貴而去,往後的日子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可能正是因為這些童年的經歷,才讓餘華對於鮮血和死亡有一種特別的認知,並且寫出《活著》這部作品。除了主人公福貴,餘華在描寫龍二的經歷也極具玩味和諷刺,龍二機關算盡得來了福貴家的宅院和田地,反而成了他自掘墳墓的取死之道。如果說福貴敗光家產代表著地主階級的衰落,那麼龍二的死,就代表著封建地主階級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所謂因果,生死富貴,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再讀餘華《活著》,解讀活著的意義(之一)
    既然是難得的細細品讀,那我就記錄下整個閱讀足跡,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才發現作者筆下的人物和導演鏡頭語言下的人物有明顯的差別。,在作者筆下,從開始兩人的偶然相遇,到聽他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沒有過多的情節渲染,更沒有褒貶評判,只聽他記憶猶新地說著仿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一般,竟然散發出對「活著」的深刻理解:活著不需要理由和意義,普通人的活著僅僅就是活著,是經歷了滄桑苦難生死離別後,依然對生抱有執著的信念。
  • 餘華《活著》:讀懂人生的真諦,不為身外之物而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人的欲望往往是無止境的,享樂的,貪圖的。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但卻不了了之。當我讀到餘華老師的《活著》這本書時,我才迎刃而解。他用犀利的眼光挖掘了人生活著的真正意義: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我是餘歡水》&餘華的《活著》:活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中年老實人的喪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中年危機,職場危機,婚姻危機,像一波巨浪襲來擊垮著他,緊接著他又被診斷出癌症(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拿錯了診斷單),他萬念俱灰,也無所謂生死了,開始敢硬氣地對待那些」欺負「他的人,結果這時候,一切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
  • 活著就已經盡全力了
    最近在追一本書《活著》當時會選擇這部作品主要是推薦人跟我講這部作品很慘,忍俊不禁幾次悄然淚下。我當時還半開玩笑說:希望我不要給男生丟臉。後來更有人幾次提出這部作品如何悲慘,導致我一段時間其實很有壓力,擔心看完後整個人心態崩了。所幸我沒有落淚,相反覺得其實蠻歡樂的,而且我在這部作品看到了不同於他人眼光的「雜草精神」。我想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好壞是非並非完全區分開。
  • 陳光:也談「活著」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悲慘全都匯集到富貴身上,但他依舊努力地活著。讀這本書,感受到窒息般的痛苦和欲哭無淚的壓抑。後來,我應邀到一所大學作抗震救災專題講演,談到最深的體會,就是「活著最好」。我講得情真意切,聽者唏噓不已。靜下心來想想,的確是這樣。人之所以誕生,目的就是活著。只有活著,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看到世上美好的景色,才可以喜歡自己最愛的人,才能品嘗人間的酸甜苦辣,感受快樂,享受人生。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有活著,才能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