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活著》1:講述餘華的《活著》

2020-10-10 筆尖聯盟林

花了兩個中午,看完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之後,福貴悲慘的生活,讓我心情異常沉重,時隔兩周,現在才捋了捋故事情節。

出身富裕的福貴,賭博輸掉了所有的家當,氣死了他爹,老丈人恨鐵不成鋼,接走了懷有身孕的自家姑娘,家裡只剩下老母親、女兒和福貴自己一起過日子。數月之後,媳婦生了兒子回來,一家五口人捉襟見肘地生活,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老母親生病了,福貴拿著家裡僅有的兩個銀元去城裡請大夫,想不到當成壯丁抓走了,在戰場上打了兩年的仗。

兩年後回家,老母親已經去世,大女兒因生病沒有及時看大夫,而變成了聾啞人。恰巧村裡搞土改,分了五畝地,眼見日子有點盼頭了,想不到善良的兒子因救縣長夫人獻血過多死亡,而縣長就是曾經的戰友春生。

饑荒年代的到來,福貴不得不把唯一的聾啞女兒送給他人,折騰了幾回,最終留在了身邊。

女兒長大,找了一個偏頭的人結婚,可在生兒子的時候難產而死,緊接著富貴的媳婦也生病而去,家裡頭就剩下三個男性:一個老人,一個中年,還有一個孩子。本以為故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想不到不幸的事情還在繼續。

女婿在建築工地上,很不幸,發生了意外。福貴就領著外甥過日子,可那天外甥生病,福貴又忙於農活,給孩子煮了鍋豆子,想不到,竟然吃著了,家裡就只剩下孤孤單單的福貴了。後來,福貴買了一頭老黃牛,一人一畜相依為命

在那個年代,富貴所有的不幸,不是作者餘華刻意對小說故事的一種堆砌,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在那個年代,富貴所有的不幸,讓我們讀到了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堅韌。

在那個年代,富貴所有的不幸,也讓我們明白: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強烈pick這本書!餘華先生的《活著》 看完之後會有很大感觸 才發現活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再讀餘華《活著》,解讀活著的意義(之一)
    書籍《活著》封面時隔多年,我翻開原版小說,走進作者餘華筆下的福貴和家珍在自序裡,餘華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任何時候都以友好看待世界,這觸動了餘華,給了他創作《活著》的支點。年輕的作者到鄉下採集民謠,在初夏時分,躺在樹葉和草叢中的他,聽到了陣陣響亮的吆喝聲,一位老人一邊扶著犁一邊開導一頭老牛,他叫了牛一連串名字,令年輕人糊塗了,不是就一頭牛嗎?為啥有那麼多名字?這一問,老人狡邪地笑了,話匣子就此拉開。
  • 餘華《活著》:讀懂人生的真諦,不為身外之物而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人的欲望往往是無止境的,享樂的,貪圖的。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但卻不了了之。當我讀到餘華老師的《活著》這本書時,我才迎刃而解。他用犀利的眼光挖掘了人生活著的真正意義: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說來也很慚愧,餘華的作品,至今我也只讀過這三本。但也正是這三本書,讓餘華成了我心中永不衰退的暢銷書作家,同時也刷新了我對小說這種虛構類作品的認知,讓我對「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句話,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 餘華小說《活著》閱讀分享
    《活著》是作者在聽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時激發的靈感而即時創作的。作家寫作還是寫內心深處最想表達的一切觀點,餘華當時就已經意識到他在理解了事物後,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憤怒和不滿,而是做到對於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超然物外!
  • 豆瓣9.1分《活著》:所謂英雄,就是有活著的意志
    《活著》出版於1993年,或許連餘華自己都沒有想到,凡是看過原著或是電影的人,幾乎無人不下淚,它也成為今後近三十年的中國文學裡最為人稱道的一部作品。在成為一名作家之前,餘華當過五年牙醫,後來棄醫從文,進入魯迅文學院深造。餘華曾坦言:「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活著》正如餘華說的那樣,這是在他努力接近真實後所完成的故事,故事的真假自然無可考證,但那些悲痛的往事,一定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又一次沉浮。
  • 《活著》電影獲國際大獎,小說卻被出版社銷毀,餘華:感謝張藝謀
    提到餘華,就會提到小說《活著》,提到《活著》,就不得不提到張藝謀。現如今,《活著》是經典著作和電影,但當年可都是禁書和禁片。談起餘華和張藝謀的「愛恨」糾葛,實在是令人尋味。《活著》寫完不久,張藝謀通過朋友找到了餘華,想讓他給新片寫個劇本。第2天,餘華把《活著》的樣稿交給了張藝謀,張藝謀讀完後,當即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不過,他覺得拍成電影有些地方還需要再寫一下。於是,餘華把樣稿拿回去繼續改,從7萬字增加到了11萬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活著》,第1版什麼樣,我們是無緣見到了。
  • 《活著》:倖存,還是活著?
    《活著》是作家餘華先生寫的一本充滿血淚的小說,自1993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至今出版700萬冊,獲得義大利格林納.卡佛文學獎。餘先生也因這部作品獲得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作家餘華,出生於1960年,主要作品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
  • 餘華《活著》活明白,沿著想要的目標努力地活著,幸福總會光臨
    餘華代表作品《活著》活著,活明白,活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沿著自己想要的目標而努力。活著曾是張藝謀改編的電影活著,當年張藝謀問餘華,為什麼把福貴寫得那麼慘,難道你不怕觀眾受不了嗎?餘華說,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寫得這麼慘,當時不是這樣的結構,寫著,寫著就把福貴寫得這麼慘了。
  • 路遙《平凡的世界》和餘華的《活著》對比,餘華揭露的生活更苦
    餘華在《活著》的麥田新版自序中寫道:我在閱讀別人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而我自己寫下的作品,有時候也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活著》裡的福貴就讓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看法,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餘華的小說《活著》,我已經看了三遍左右。第一遍看時,書中的故事情節,不斷的吸引著我,情節的跌宕起伏,小說結尾的悲劇,唏噓不已。
  • 餘華《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明白的越早越好
    餘華把剛剛寫完的《活著》拿了出來,張藝謀成了《活著》的第一位讀者。這部影片被譽為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當代野史,名副其實。就是因為活著是一件艱難的事,才會有不一樣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在2018年9月,《活著》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在同年10月,還獲得「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餘華作為現代「先鋒派」作者,十分擅長在悲劇和苦難中詮釋生命的真諦,用平靜的語氣講述著平凡世界裡的生老病死和底層小人物的命運。相比於原著《活著》的結局,在情感上我比較喜歡張藝謀的同名電影《活著》,因為二喜和苦根都活著,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倒不至於太過悲愴。
  • 餘華:你並不知《活著》創造的奇蹟
    餘華的名字取自於母親和父親的姓餘和華,低調的如同他本人。父親一輩子只念過六年書,三年是小學,另外三年是大學,中間的課程都是他在部隊當衛生員時自學的。父親在餘華1歲的時候,離開杭州到一個叫海鹽的縣城,從而實現了他最大的願望,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 餘華《活著》:再悲催的人生,都有幸福的存在
    《活著》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讓福貴原本讓人感覺非常悲慘的命運顯得不那麼悲慘,甚至福貴的講述裡還有幸福的味道。活著的確是一種力量,比起輕易的死去,活著更不容易。閱讀《活著》這本書,讓人對命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活著》: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活著》是餘華的著長篇小說。餘華,1960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活著》內容簡介《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主人公徐富貴一生的故事。徐富貴本是地主少爺,可年輕的時候嗜賭成性,敗光了家業。妻子家珍本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在富貴一貧如洗之後依然不離不棄。富貴痛改前非,準備奮發圖強。可在為母親求醫途中被抓壯丁。
  • 餘華《活著》,比起「前浪」,我們「後浪」幸運多了
    我想如果他們看完餘華的小說《活著》,大概率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活著容易嗎?1.舊時代的陋習,讓人墮落不堪民國時期,只要有錢就能吃喝嫖賭,那時社會風氣敗壞,道德與法律意識淡薄。福貴的父親是方圓幾百畝地的地主,年輕時風流成性。上梁不正下梁歪,兒子富貴長大後也是吃喝嫖賭樣樣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他賭博成癮,把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家產輸了個精光(他後來才知道是龍二在賭局上做了手腳)。
  • 餘華《活著》:活下去就要承受一切,人類因此才生生不息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餘華的餘華通過濃縮的苦難,來表達活著的意志、生命的頑強。接下來,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活著》這本書。這時候餘華就描寫福貴說:「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見我兒子赤腳跑過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這寫得很文藝。
  • 《餘華》活著,為啥富貴把全家人的名字,全集和予一頭牛上呢?
    這些人看似離我們很遠很遠,但卻離餘華的書很近很近,他們帶著不曾有過垂憐的命運,一躍而進餘華的書裡。活著,《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 《活著》|心理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死亡恐懼中艱難生存
    《活著》講述了一個悲劇故事餘華的小說《活著》,真實再現20世紀中國社會從解放戰爭,到五、六十年代,一個生活在中國農村,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福貴坎坷的一生。福貴因嗜賭輸掉全部家產,卻因此在文革中,躲過一劫。
  • 張藝謀談《活著》改編費,爽快付2萬,餘華把它壓在枕頭下好幾天
    餘華的《活著》算得上是純文學作品中的暢銷書了,僅2018年售出200萬冊!張藝謀可以說是《活著》的伯樂,他是《活著》的第一個讀者。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名單發布,劉慈欣憑藉著大火的科幻小說《三體》,以版稅1800萬斬獲第一,第二就是餘華《活著》,版稅高達1550萬,餘華憑藉已經出版26年的小說《活著》躺賺。
  • 《活著》:為什麼那麼苦還活著?因為人間值得
    讀餘華的《活著》,初讀全是裂痕,再品才覺有光。第一次打開《活著》這本書是在高中。我在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試圖通過讀《活著》探尋活著的意義。可《活著》只讓我看到了無盡的悲苦和無限的沉重。我不能理解餘華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究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我選擇合上了書。再次翻開《活著》已經是好多年以後了。生活有些苦,我企圖在書中尋找慰藉。於是我又讀《活著》。這次,竟真的有些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