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活著》:直面人生的苦難,做生活中的「英雄」

2020-09-05 夭夭姑娘

有人說: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活著》是餘華1992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是餘華在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後寫的。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也就有了後來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書中的老人叫徐富貴,他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只因年輕時的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變得一貧如洗。

至此,真正的悲劇逐漸拉開了帷幕,一一上演。

01 生活雖苦,但活著才有希望

富貴本來有一個幸福富裕的家庭,妻子溫柔賢惠,女兒聰明可愛。家裡有房有錢有田,一切大小事都不用福貴操心。而富貴只愁一件事,那就是這一天該怎麼過?

富貴年輕時吃喝嫖賭樣樣精通,什麼浪蕩事都做過。連私塾先生都說他,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

而福貴卻在想:「我是徐家僅有的一根香火,我要是滅了,徐家就得斷子絕孫。

直到被龍二騙光家產,父親被氣死後,才幡然醒悟。原想好好勞作養活家人,怎奈何,天不遂人願。

一年後福貴的母親病了,當他拿著家珍從娘家帶來的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郎中時,卻被抓去當炮兵,從此有家不能回。

福貴做了炮兵以後,天天想著逃跑。部隊裡的老兵跟福貴說,就算跑了,也會被別的部隊抓去。這才斷了逃跑的念頭。

當福貴死裡逃生回到家,已是兩年多以後。自己的母親在自己離家兩個多月後就去世了,而鳳霞也在一次發高燒後就再也沒說過話。

回家以後,本以為可以安安心心的過日子。可是命運好似從沒有想放過這個已經命運多舛的人。

在有慶十三歲的那年,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後來,鳳霞在生孩子大出血死了。

鳳霞死後不到三個月,家珍死了。

這樣日子在苦根四歲那年,二喜因為意外事故也死了。

福貴把苦根接回鄉下,本想就這樣把苦根養大。誰成想,在一次生病後,福貴心疼苦根煮了很多豆子,就這樣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福貴經歷了家人一個個離他而去的痛苦,而他總是對自己說:活著就好,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是啊!活著才有希望!

人到中年的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稍微不如意就開始悲觀,自怨自艾,甚至懷疑人生。「活著有什麼意思」已然成了我的口頭禪,那時的我不明白希望是什麼。

自從看了《活著》才明白:面對各種苦難也要心懷希望,這樣才能堅持下去。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歷很多,承受很多。有的人面對苦難一蹶不振,有的人把苦難當作歷練。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這才是人生。

02 心中有溫暖,就無懼生活的苦難

餘華在日文版自序裡這樣寫道:

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有一天,福貴遇到了陳記米行家的千金。

家珍穿著月白色的旗袍,提著一盞小煤油燈,和幾個女伴去上學。我是在拐彎處看到她,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

回家之後就讓他母親去提親。我想那時候,福貴是真的喜歡家珍吧。

家珍也確實是個好女人,在福貴敗光家產後仍不離不棄。在福貴從戰場回家,龍二被斃後對他說:

我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就連快死了,也要對福貴說下輩子還要和他在一起。

而鳳霞呢,找了個偏頭女婿叫二喜,這個男人對她很好,對她的父母也很好。福貴的一句話,就給了鳳霞一個最氣派的婚禮。此後好多年,村裡的姑娘出嫁也沒有一個能趕上鳳霞的。

在鳳霞嫁人後,她丈夫經常陪著她回來看望父母。鳳霞有了孩子後,就更疼愛她。夏天的時候,每次都是把蚊子餵飽後,才讓鳳霞回來睡覺。

其實,所謂幸福就是,心裡有溫暖,苦樂有人伴。

現在有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幸福。有的人明明很幸福,自己卻不覺得不幸福。更有甚者,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慾,把原本幸福的生活給毀了。

朋友小華就是嫌生活太平淡,嫌妻子跟他沒有共同語言,與妻子發生多次爭吵,導致原本幸福的生活不復存在。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羨慕別人,忽視了所擁有的,還盲目地去追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的我們辛苦,卻不幸福。

林語堂說:

「幸福無非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它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幸福也只屬於對生活認真負責、腳踏實地、永不放棄的人。

03 接受苦難,樂觀面對生活

羅曼·羅蘭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一次又一次的面對親人離世後,福貴從最初的難以接受到後來的坦然面對。

他說:「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

歷經滄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仍然對生活抱著樂觀的心態,對生命存著敬畏的心。

正如餘華所說:「福貴是我見到過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的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

「 這世上沒人不經歷苦難。承認苦難也是生命體驗的一部分,接受它,熬過去,把目光聚集在自己擁有的東西上。最重要,不要拒絕真實的、千瘡百孔的自己。接受它,並依然愛它。因為這是你唯一可以過的人生。」

福貴認清了的這個世界以後,仍然愛它。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豆瓣9.4分,抖音獲贊62萬,福貴的苦難你能抗幾關?
    01,福貴的9層苦難,你能挺過幾關?至此,福貴歷盡他的9層苦難,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多麼絕望,福貴仍是頑強了活著,這便是福貴身上體現出的生命的力量。這明顯就是作者在刻意的堆砌苦難 ,太不現實了,怎麼可能有人像福貴一樣,身邊的人都死絕了,他還能好好地活著!或許待到30多歲,見識過周遭的生死離別、人生苦短後,再看《活著》,我們會說原來書中所寫的就是身邊人和身邊的故事。而那些在生活中反覆受錘,40多歲的底層朋友,也許就如福貴一樣,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好好活著,活著最重要。
  • 豆瓣評分9.4《活著》:曾有多少人屈服於命運中夾縫求生
    那一刻,他們想著夾縫中能有一絲生的希望,可最後的人生剩下的只有絕望和無助。《活著》一書中的福貴經歷了坎坷的命運,但他既享受生活,卻更多的是屈服於命運裡的夾縫求生。文章開頭,「我」聽到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唱著「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結尾處,「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 豆瓣9.1分《活著》:所謂英雄,就是有活著的意志
    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活著》正如餘華說的那樣,這是在他努力接近真實後所完成的故事,故事的真假自然無可考證,但那些悲痛的往事,一定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又一次沉浮。
  • 豆瓣高分有質量小說,令人憧憬未來,叫人品味生活
    《活著》 豆瓣評分:9.4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豆瓣9.4分《活著》:向死而生,是每個人都該修的死亡學分
    他就是餘華筆下《活著》中那個早就該死卻活到最後的徐富貴。《活著》一書自1993年出版以來就暢銷不衰,2019年登頂京東圖書暢銷榜榜首,豆瓣上給出了9.4分好評,1994年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9.2的高分。讀完《活著》,掩卷長思,久不能語。
  • 《活著》|苦難中尋覓光明,才是活著的意義
    文章中的故事並不是什麼雷人的生活雞湯,而是描繪了農村人富貴的悲慘一生。整本書通讀下來,你會發現,主角富貴的人生那叫一個慘:年少好賭,敗光家產;家父氣亡,母親重病;求藥被抓,親人離世。仿佛世上所有的苦難都發生在了富貴身上,直到最後,他也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活著》:人生沒有過多意義設定,生活是無奈選擇,活著就是英雄
    從這三部作品來看,人們習慣性地尊崇負重的人生、真實地活著,渴盼能對等地換來真正的幸福生活。即便換取不得也會把經歷的艱辛作為珍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以示人生的豐盈和份量。殊不知這份渴盼和不得的補償心理是齧噬一生的心病。對於擇輕的人生,人們往往投以不屑和蔑視的眼光,總以為他們內心充斥著虛空,靈魂無處安放,活得毫無價值。
  • 在不忍卒讀的《活著》中,表達的卻是對生活極致的熱愛
    ——泰戈爾人生在世,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生而為人,獲得幸福的同時也註定了有苦難相伴。上天了給予了什麼,是上天的安排,如何去生活卻是自己的選擇。在這部由苦難和絕望構成的小說中,餘華通過這種悲觀主義的敘事風格,向我們傳達的卻是樂觀主義的選擇,一次次絕望又一次次繼續的背後,是對生活極致的熱愛。
  • 豆瓣評分9.1《活著》:解析福貴人生中的三個成長階段
    在最初讀《活著》的時候,唯一的感覺是福貴作為倖存者,親人陸續離開,一生充滿坎坷,似乎他的人生除了苦難再無其他。而今年再讀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是對福貴一生的記述,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是生活,卻不是倖存。雖有苦難,但他在苦難中生存,在夾縫中成長。
  • 苦難中前行的女人,最終成為整個家族的英雄
    如果沒有任何變故,我相信她的人生將是安逸而和美的。 但老天一向不會讓人太過幸運,14歲時,我的祖祖去世了,外婆同父異母的哥哥當了家,要把外婆送給當時的軍閥做小妾,外婆在我大婆婆(她姐姐)的幫助下,逃出門。 因禍得福隨後遇到了當時在當私塾先生的外公。才子佳人,郎才女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豆瓣中國小說Top 10,你讀過多少本?
    和萬年宇宙相比,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真不叫事兒。4、《活著》,評分9.3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從福貴坎坷的一生中悟出的道理
    我是多麼希望福貴的親人還活著,哪怕留下一個人陪伴也好。可悲劇偏偏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莫非福貴來此世上只是為了一個個送走他的親人,這樣一個人物,註定是活得最苦的。其實,正是這種現實主義寫法,讓人生的苦難和活著的意義在每一位讀者心中滲透得更加深徹。福貴的經歷教會我們,面對一切苦難,要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
  • 人生海海,活著比死了更需要勇氣
    在今年「4·23世界讀書日」的活動後,《出版商務周報》發布了噹噹和京東的數據報告,其中在文藝類圖書裡,《人生海海》拍在了第二位,僅次於餘華的《活著》。我就保留懸念,由你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這個秘密對於上校來說是一個恥辱,如紅十字一般讓人抬不起頭。這個秘密是上校一輩子想隱瞞的東西,為了把它帶進墳墓裡,上校不惜傷害小瞎子,不惜一輩子做光棍也不要玷汙自己愛的女人,甚至寧可犯罪,寧可死,也要守住這秘密、這恥辱。全書最終是個壓抑的悲劇,悲的是上校瘋了、死了,而相關的人也命運坎坷。
  •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上校是一個不一樣的「英雄」,他的才華只在戰場上有用武之地,回到普通人生身份生活的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當需要他的戰爭結束以後,他就成為了「異類」,在面對各種流言蜚語、生活考驗的時候,他比普通人更加的脆弱而敏感。這樣強大而又脆弱的「英雄」在麥家以往的諜戰小說裡有很多。
  • 《活著》:感悟苦難背後的力量,讓靈魂堅強地活著
    歌中的老者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可他依然友善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這首歌深深的打動了作者,決定寫下這篇小說,就是《活著》,他寫出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在寫作的過程中,餘華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再悲催的人生,都有幸福的存在
    多年以前,看電影版《活著》,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福貴的人生太慘了。而周圍看過原著的人紛紛都說,原著更慘。,末了哼著「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因為活著的意志,是福貴唯一沒被奪走的東西。人生對他而言,「窄若手掌又寬若大地」。
  • 豆瓣9.2分《小鞋子》:窮困的生活中,人性之光熠熠生輝
    豆瓣評分9.2分,打敗了99%的兒童片和98%的劇情片。《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阿里和莎拉的家以及他們生活的區域都極為貧窮,和天堂怎麼都聯繫不到一起,但周圍人散發的人性之光,讓窮困的孩子們,仿佛置身天堂。
  • 餘華《活著》:正視生命的苦難,詭異的命運就扼不住活者的咽喉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飽滿而鮮活,他們是這片深重而廣袤的土地上孕育出的小人物,舔犢情深的富貴母親,賢淑善良的家珍,飽經風霜的富貴,溫柔堅強的鳳霞,活波聰明的有慶,每個人都代表著行走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芸芸眾生,富貴家庭更是萬千家庭的縮影。他們在苦難中活著,在淚水中微笑,在苦難中堅強,書寫著可歌可泣的人類史詩。
  • 《萬箭穿心》:苦難毀滅一些人,留下生活的勇士
    可她卻從以前那個潑辣毒舌的李寶莉,變成了一個獨立隱忍的李寶莉,她忍耐著,積極地活著,從未向苦難低頭。在餘華創作的《活著》中,主人公福貴也是一個被苦難包裹著的人。他出生在戰爭年代,年輕時候的他是紈絝子弟,敗光家產後,生活的苦再也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父母,妻子、兒女等身邊的親人接連死去,有的病死,有的是因為意外,耄耄之年福貴只能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地走向生命的盡頭。
  • 一生坎坷的福貴,從電影《活著》我們能看出哪些儒家思想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2分。《活著》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導演張藝謀,葛優、鞏俐主演。儒家更加重視活著,而不是死後,死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儒家強調人活著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盡一天的責任,它弘揚的是一種積極入世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