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山裡人(連載8)
文龍抬腿往前走去,寶慶隨後也跟了過去。走著走著,寶慶突然說:「大哥,這是去哪啊,從這邊走才能上山啊。」「你不是怕冷嗎?不上山了,到村口的山水溝看看去。」文龍一邊回答,一邊繼續向村口走去。
村口的山水溝,是兩山之間自然形成的一條溝。文龍他們的村莊叫東泉村,在這條山水溝的東南側。山水溝沿著山腳,由南向北至東泉村西面,然後又轉了一個彎向東,轉彎處穿村而過,又把東泉村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山水溝的東南,一部分在山水溝的西北。山水溝的上遊還有兩個村莊距離東泉村很近,一個是在山水溝東南面的東捎近村,一個是在山水溝西南面的西捎近村,兩村成掎角之勢,在山水溝的兩側,如同東泉村的南大門。
在冬季,山水溝是乾涸的,站在溝上,溝底巨石清晰可見,由於常年的雨季衝刷,巨石光滑明亮,溝底石縫間還長有一些灌木和小樹;兩側石壁上也長有碗口粗的大樹,溝深越有一丈高,整條山水溝最寬的地方有十幾米的樣子,村裡最窄的地方也就一兩米,如果水道發生淤堵,東泉村肯定會被淹沒的。
文龍就聽爺爺說過,解放前,雨季來臨,山洪卷著泥沙、大樹而來,造成下遊堵塞,排水不及,在村莊轉角處,洪水登岸,大水漫灌整個村莊七天七夜,全村72戶居民無一倖免,家裡全都被淹,在山上一住就是半個多月,全村百姓苦不堪言。要不是共產黨毛主席建立新中國後,提出了大興水利的建設,公社領導也派了許多水利專家來看過,經專家們研究勘探,先把河道進行了清理疏通,要不是這樣,村子早就在去年,又會被洪峰再次淹沒。
文龍看著這條山水溝的走勢,盤算著怎樣修堤壩的事情,從哪裡建圍堰比較好呢?即不抬高山水溝水位,即疏通河道,又不浪費水源,又能保證洩洪安全;又能滿足蓄水成庫,待天旱時,灌溉農田。看著山水溝上遊逐漸抬高的地勢,在上遊建圍堰修水庫,顯然不行,別看這小小的山水溝,汛期雨季,南部那片縱橫交錯的群山上的水都會匯集而來,形成山洪,山洪爆發時,勢不可擋,如同猛獸,碗口粗的樹,瞬間倒伏,順流而下,在狹窄處淤積,形成堰塞,周邊村莊就會被淹。
文龍看著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