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特區的騰飛故事,也是特區開拓者的命運故事……
《深圳故事-城中村》(8)
八
大佬張匆匆忙忙找到賀曙光,很生氣。賀曙光問怎麼了。他罵,先罵吃裡扒外,然後又罵上當了。賀曙光勸他不要急,慢慢說。
大佬張喝了一通水,總算把情緒穩定下來,說旺仔吃裡扒外,邱國強他們一下子租那麼多的廠房並不是自己用,而是轉手高價對外
出租。
賀曙光跟著大佬張來到工業區,見門口紅旗招展,像慶典。走近一看,是邱國強旺仔他們在搞招租,價格提高不少。
邱國強心虛,賠著笑臉,又是敬煙又說軟話,說他們當初考慮不周,一下子租了這麼多廠房,現在香港總部那邊投資戰略有調整,暫時不能過來開廠,本想把廠房退給你們的,但我們主席說了,做生意一定要講信譽,既然已經籤了合同,那麼就一定要按合同辦事,即使吃虧了,也不能違反合同。
大佬張聽出話裡有刺,賀曙光說:「是要按合同辦。但這裡是整個工業區的大門口,我並沒有把整個工業區都承包給你們吧?你們佔著工業區的大門口是依哪個合同呢?」
工業區剛投入使用,立刻暴露出問題。只有廠房沒有宿舍。整個工業區工人加管理人員好幾千,沒有配套的宿舍住在哪裡?
現蓋肯定不行。沒錢,沒地方,也沒時間。
麥建新就地取材,廠房一半生產,另一半住人。還有公司租賃了整棟廠房,乾脆騰出一層當員工宿舍。更有企業在樓頂上臨時搭建鐵皮房充當宿舍。但這些都不是長久辦法,消防隱患大。
陸續有人來村裡要求租房,但村民不答應。羅沙村沒這個規矩。自己的家,為了幾個錢就讓外人住進來,男男女女成何體統?怕被人笑話。
賀曙光認為鼓勵村民出租房屋是最可行並且立竿見影的辦法。以前這裡屬邊防,不允許社員這麼做,如今改革開放了,深圳成立特區,外來人口一下子比中國任何地方都密集,村民對外出租房屋成了客觀需要。
賀曙光決定以身作則。
他先找麥建新,因為是朋友,說起來方便。
賀曙光說你一個香港老闆,跟員工一起住在廠房裡不合適,到我家裡吧。
麥建新問:你家裡有多餘的房子?
賀曙光說有,說他和老婆住在兒子的外公家,自己家房子空著呢。
「太好了!」麥建新說,「那你乾脆全部租給我吧。」
賀曙光的行為轟動全村。村民都跑來看新鮮,看村裡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那天七叔公也特意早早地趕到賀曙光家,雖然沒有動手,也沒說話,就那麼站著,也等於向村民宣布:這樣做是可以的。第二天就掀起了搬家高潮。村民仿佛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一戶帶頭,其他人跟進。
員工宿舍解決後,麥氏企業迅速擴大。
賀曙光問他怎麼一下子增加這麼多?麥建新說不擴大不行呀,這邊的人工資只有香港十分之一,裝配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所以找他裝配的港商特別多。
麥建新給賀曙光舉例。說他從香港帶過來這兩個師傅,一個人的工資差不多相當這邊二十名工人。
賀曙光問,為什麼不換成內地工人?
麥建新說不行,他們的作用內地人暫時取代不了。這兩個師傅一個幫他管QC,負責質量檢驗,另一個管培訓,每到一批貨都由他把裝配流程畫出來,把工人分組,排成生產線,再培訓每組甚至每個工人做什麼,怎麼做,這樣才不會亂,也才最有效率。
「三十幾個工人的時候,這兩個師傅少不了,一百個工人的時候,兩個師傅也夠。你說,利潤率是不是大了?」
晚上賀曙光跟戚福珍談心,說麥建新也沒上過大學,為什麼懂那麼多?因為環境造就人。以前我們是農村,那邊是香港,接觸經濟活動的機會不一樣,見識就不同。
第二天,戚福珍到工廠看了。晚上回來說,中學政治課上講工人階級最有組織紀律性,當時不理解,難道我們農民就沒有組織性紀律性嗎?現在與工人一比較,服了。沒有組織紀律性不行呀,即便像麥建新這樣的小廠,工人不是被有效地組織和分工,工廠就運轉不下去,而農民不然,一個生產隊可以種田,一個家庭也可以種田,一個人也照樣可以種田,不需要組織和分工就照樣能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戚福珍想出去上班。
賀曙光理解。高中畢業生年紀輕輕的,總不能當家庭婦女一輩子。出去見識一下好。他甚至想動員村裡婦女全部都到工業區上班。賀曙光對七叔公談了想法。
七叔公畢竟是支書,天天看報,他說是,上面已經說了農村城市化的問題,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市化,我們這樣做與上面的精神一致。不過,具體到戚福珍出去工作的問題上,七叔公不贊成,強調不要一刀切,身體不好的,懷孕的,正在哺乳的,就不一定去。
戚福珍說不礙事,早上餵飽了走,中午回來還能喂,中途小傢伙餓了,餵點牛奶就是。
「反正我的奶水不夠,」戚福珍說,「就是一天到晚在家裡,小傢伙也要補充牛奶。」
麥建新聽說戚福珍要去上班,說:「我缺一個報關員,讓你太太參加海關培訓,做報關員吧。」
「行嗎?」賀曙光問。
麥建新說高中生就行。培訓之後不僅可以幫他的工廠報關,還可以幫許多工廠報關。
賀曙光查找有關報關員方面的資料。
他記得見過這類資料。皇鳳崗工業區投入使用之後,特區有關部門經常讓他去開會,每次開會都要發一些資料。
果然找到一本小冊子,上面專門介紹「三來一補」企業。以前他並沒有認真看,今天看了才知道,所謂「三來一補」指香港那邊的公司以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及補償貿易在內地這邊創辦的企業,麥建新的裝配廠是最典型的「三來一補」企業。由於補償貿易的關係,企業都要有一個報關員,每次貨物的進出都要向海關申報,由海關審查後放行。否則,進出物品一本糊塗帳,變相走私了。
賀曙光把小冊子給戚福珍看,福珍當即產生興趣。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中……敬請繼續關注……)
丁力的作品大多以深圳為背景,緊貼現實。更難得的是,他能把枯燥的題材寫得活靈活現、引人入勝,長篇小說幾乎本本暢銷。
——陳建功
丁力的小說栩栩如生地描摹出當代都市社會光怪陸離的浮世繪,可貴的是他一直對筆下形形色色的商場人物保持著一種平等、深切的人文關懷……
——莫言
看了丁力的小說,我覺得文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宏大敘事。丁力建構了另外一種文學宏大敘事——以經濟活動為背景的財經小說、商場小說。我覺得未來文學很可能就發生在丁力這樣的自由作家那裡。
——孟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