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蘭和齊衡:年少時的愛情,你得不到,卻又放不下

2020-08-28 大眼看劇666

那少年笑容溫潤,唇紅齒白,目朗眉秀,身姿如一叢挺拔的青竹般清秀,端的是一番名花傾國的神採,人見了,皆道一聲『好個翩翩美少年』!



那個少年郎,當得起所有少女春閨夢裡的白月光:出塵的氣質,優雅的舉止,良好的教養,矜貴不凡的氣度。

他就是齊衡,齊國公府的小公爺,父親是齊國公府的次子,母親是襄陽候獨女,聖上欽封的平寧郡主,滿門顯貴。

盛明蘭,她只是盛家一個小小的庶女,母親是買來的妾,也已早亡,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五品文官,對她也並不寵愛。

那些曾在年少時愛上的人,在經年之後,都成了那抹白月光,得不到,也忘不掉。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那年,他如同每一個初次動情的少年郎,他總想在她面前表現得最,他總想給她最好的,總想護得她周全。

而明蘭卻如同受驚的小鹿,只敢遠遠地同他保持距離。自衛小娘離世後,她寄養在祖母膝下,才得以周全。身世卑微的她,如何敢接得住他的好,又如何敢對他有任何的想法。

情竇初開的年華,正是少年慕艾時,而對溫潤如玉的小公爺,她又如何能做到不心動?但她也始終只敢小心翼翼地藏起這份心思,一次次拒絕他的示好,一次次冷漠以對。



只是她終究只是個俗人,看到那樣的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為她而低落塵埃。時時為她著想,為她一句話而歡喜,又為她一句話而失落。最終,她動了心,她終是沒有掩藏住情意。

那年秋日暖陽之下,她一身白衣勝雪,溫婉美好,他身姿如竹地立於她身邊。

他要參加科舉考試,她送他護膝,他欣喜莫名,終於確定,明蘭心裡是有他的。

為了見她一面,他費盡心思,慫恿永昌伯府辦遊會,再輾轉地將貼子送給華蘭。

他說:「如果這一次,你不來,也不要緊。還會有第二場遊會,第三場,第四場,第五場。」

少年的決心讓她動搖,豆蔻年華的情意那樣美好,初嘗滋味便再也放不下。更何況明蘭的心,早就已經亂了。

馬球場上,她是颯爽英姿的嬌媚紅顏,他是鮮衣怒馬的如玉兒郎,他們一起贏下那場比賽。



指間豆蔻,年華如夢

只是他們還來不及花前月下,來不及耳鬢廝磨。這段欲語還羞的感情很快便遭到了平寧郡主的反對,一個小官家的庶女,又如何能配得上她如珠似玉的兒子。

明蘭隨祖母回宥陽老家,齊衡追隨而來,他仍不願放手。他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是他仍需要明蘭一句話,希望在他跟家人的鬥爭中,可以有明蘭的支持。

他說,他橫豎只娶她一個。他說,他是汴京城公爵府裡最聽話最孝順的一個。他說,只有娶她,才是他最真心實意想做的事。

年少輕狂時,我們都以為,愛上一個人,便可以相知相守,白頭偕老。年少時,我們總以為,永遠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最終,明蘭收下了那個象徵著彼此的大阿福娃娃;最終,明蘭相信齊衡可以改變這一切,因為,面對那樣一份情意,由不得她不心動。


明蘭目送小公爺的船離開,隨身帶著那個大阿福娃娃,看著娃娃,獨自想念著心底的那個人。

此時的明蘭,終於有了情竇初開的少女情懷。她為這份感情心動,為那樣情深的齊衡流淚。同時,她也下定了決心,決定接受這份情意,決定和他並肩作戰。



高牆之下,竹影斑駁,他拖著虛弱的身體,她亦帶著憔悴的面容。她小口小口吃著他帶給她的千層糕,他猶豫著伸出手,輕輕觸碰她的發,微笑中有苦澀的甜。

他說,「我絕不會娶別人為妻,我齊衡要娶的大娘子,只有你盛明蘭一個人。」

她說:「哪怕你永遠都不娶我,我也會記得你今天的樣子。」

她說:「他若罷休,我便罷休,他若向前,我就向前。」



花落琴弦,冷韻無聲

只是這世上的許多人,雖有緣,終無分,明明相愛,卻終究會錯過。命運的線在短暫的相交之後,便各自背道而馳。

齊衡只是謙謙君子,他還不明白人心的險惡,更沒見過權利鬥爭之下的醜陋。最終,他束手無策,只能選擇放手,被迫接受自己的命運。

他們還是做了有緣無分的人,花落琴弦,冷韻無聲,現實擊碎了他所有的夢想,將那層華麗的偽裝狠狠地撕下:原來,他們都擺脫不了被命運撥弄的宿命。

他終於明白,他所信奉的君子操守,他所堅信的那些書中的倫理道德觀,在現實面前如此不堪一擊。

踱步,踽踽前行,心如死灰,念道,「其苦不堪說,其痛難言停,洛河三千星,不獨照月明。」

他長於父母羽翼之下,從未經風歷雨,更未見識過朝堂權勢之爭的險惡。



這是一場傷感的分離,連送別的機會都沒有給彼此。明蘭在盛家的後宅裡獨自療傷,他卻沒了靈魂地娶了另一個女人。

再相遇,他的身邊已經站著另外一個女子,他們來玉清觀求子,她看著他們從她眼前撐傘走過。也終於明白,他終究只是她命裡看過的一道好風光。

情深緣淺,他們就這樣錯過了彼此。

盛老太太對明蘭說:不管多重的傷,終究是把腐肉挖了,傷口敷上藥,醫得一點疤痕都沒有,才好。

明蘭的傷口被時間治癒,而齊衡的傷口,卻始終不曾癒合。


等到時移勢易,當他再想回頭,那人,卻早已不在原來的地方,他只能孤獨離場。

那年侯府大宴,她對他說:時間過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你已娶,我已嫁,一輩子都不能回頭了。

是命運捉弄,還是造化弄人,是他太早辜負了這段感情,還是她誓死不願回頭,讓兩個人的姻緣成了流水浮煙。

命運有時就是這樣的諷刺,你刻骨深愛過的那個人,最後也是你親手去傷害。


齊小二和盛小六的故事

對明蘭來說,齊衡是她的初戀,是她心底一白月光。而對齊衡來說,明蘭卻是他一生的放不下,忘不掉的執念。

小說的最後,已是齊國公的齊衡,替他一個排行老二的孫子向盛長柏一個排行第六的孫女提了親,一樣是排行老六,一樣是庶女,也和明蘭有著相似的性情。仿佛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就可以彌補當年的遺憾。

齊衡去世時,將兩個大阿福娃娃給了孫媳,女娃娃,寫著小六,男娃娃寫著小二,齊小二和盛小六的故事。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相關焦點

  • 《知否》明明放不下,為什麼明蘭不願意回頭嫁給齊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明蘭一開始喜歡的人是齊衡,兩個人是彼此的初戀,情投意合。若是沒有郡主娘娘的阻礙和嘉成縣主的逼婚,兩個人早就可以終成眷屬了。可是後來嘉成縣主被殺,郡主娘娘也同意了婚事,明蘭卻不願意回頭嫁給齊衡,是為什麼呢?
  • 知否:從郡主為齊衡選的三位妻子,就該明白明蘭拒絕齊衡多明智
    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齊衡太完美,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完美,才讓明蘭對他望而卻步,因為明蘭明白他們之間的距離是什麼,也明白,齊衡的人生並不能由他自己來決定。果然,當他愛上了明蘭,執意想求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時候,她的母親平寧郡主,將他已經敞開的心門,殘忍的關上了。
  • 《知否》齊衡:最美人間初戀成遺憾
    ,這成了齊小公爺一生的遺憾和執念,到了晚年都放不下,定下奇葩家規:齊家女眷不得幹預子女婚嫁之事。年少沒有抓住的愛情像一根刺扎在齊衡的內心深處,讓他餘生都在耿耿於懷,明蘭對他的愛搭不理更讓他一生都情繫於那個他得不到的女子
  • 知否:齊衡負氣稱明蘭二舅母,明蘭直言「你太好了,我要不起」
    在園子裡遇到已許婚顧廷燁的明蘭,瞧著明蘭笑靨梨渦,想起往事,難免鬱憤:「六妹妹是不必擔心的……哦,我忘了,我以後可不能再喚你六妹妹了,論起輩分,我可得叫你二舅母了!」氣話過後,齊衡終於忍不住道:「這些年來,我對你的心意你不是不明白,但卻總裝傻充愣,對我冷若冰霜;我今日指天說一句,但凡你有半分回應我的心意,我也拼死爭一爭了!
  • 《知否》原著:齊小二和盛小六圓了齊衡痴心不改,愛而不得的遺憾
    即便如此,齊衡在盛老太太的院子裡吃那幾次飯已經足夠讓齊衡的心裡生出「愛情的種子」。可是嘉成縣主發現了後立馬杖斃了那個丫鬟,齊衡搬到了書房,不論縣主如何哭鬧撒潑,齊衡都不肯和她同房。僵持了兩個月後,平寧郡主大病一場,齊衡才不得不服軟。愛一個人得到了他的人,卻得不到他的心,還始終不知道丈夫的心在哪裡。她為了齊衡用盡了心機手段,也付出了真情。最後一場兵變,她慘死於宮中。嘉成縣主何其可悲!
  • 《知否知否》:明蘭如果和齊衡在一起,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明蘭和小公爺私下見面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愛情始終讓人覺得遺憾,多麼純粹的感情小公爺在馬球會上見到明蘭齊衡和她對抗不吃不喝,只有一位女使勸說,齊衡會聽,平寧郡主直接下令打死了這位和明蘭有幾分相似的女使
  • 重溫《知否》:明蘭之所以拒絕齊衡,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3點
    對顧廷燁而言,他最大的對手並不是賀弘文,而是齊衡。畢竟,初戀是每個人心中都很難過去的坎。初看《知否》的時候,受到原著小說的影響,我以為盛明蘭根本不愛齊衡。可是,重溫《知否》後,我才發現,明蘭之所以拒絕齊衡,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3點。
  • 趙麗穎主演《知否知否》的明蘭和初戀齊衡沒在一起是幸與不幸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由趙麗穎飾演的明蘭與朱一龍飾演的齊小公爺齊衡相互愛慕,情意綿綿,那種初戀的感覺懵懂而美好乾淨,但是齊衡迎娶了嘉成縣主,明蘭也嫁給了顧廷燁,觀眾也是意難平,真的好遺憾,也許是愛情太過美好,也許是生活太過殘忍。
  • 知否:齊衡和顧廷燁兩種愛情模式告訴我們,懂得和適合更重要
    ,但是換來的只有失望,明蘭不是不愛齊衡,而是齊衡做不得自己主,又如何能護得住她呢?只齊衡母親的阻攔,就斷了他們的愛情變為兄妹,之後是嘉城縣主的下嫁讓兩人緣分斷盡。 不僅如此,單是看齊衡對於兩個人愛情的處理方式,讓明蘭明白,齊衡是從小被寵愛,被管教長大的,沒有擔當的責任,或者是說他本身自己就不是自由的,還想要拯救不自由的明蘭,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 《知否》明蘭和小公爺的愛情,不過是初戀的標準模型
    每次看《知否》,我都會為齊小二和盛小六的感情惋惜。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齊衡可以為了堅守諾言去死,明蘭可以為了感情直面眾人嘲笑也不退縮。可終究兩個年輕的人,敵不過世事無常四個字,成了齊衡心裡永遠說不出放不下的痛。所以才有了小說的後面,晚年的齊衡代孫子齊小二求娶盛長柏家的孫女盛小六的故事吧。
  • 有爵之家爭討貴婿齊衡,為何明蘭卻不待見他?
    所以,你們家的丫頭,不能和我兒子一起讀書,萬一她們勾搭我兒子怎麼辦。認了明蘭為「妹妹」,直接斷了盛家想高攀的念頭。你小門小戶的,和我家怎麼能平起平坐?齊衡在盛家讀書時,一直向明蘭發出「友好」信號,只是明蘭對齊衡避之如毒蛇,一句「元若」哥哥都沒喊過。
  • 《知否》原著中,明蘭沒愛過齊衡,但見了齊衡就心虛
    起碼,就明蘭和小公爺齊衡的這條線而言,明蘭從來沒愛過齊衡,但每次她見到齊衡後,還是會覺得有點心虛。即使明蘭答應和齊衡在一起。兩人的婚事也很可能被各種未知的原因攪黃(特別是齊衡母親連盛家的嫡女都看不上,更別提庶女)。
  • 《知否》原著深情的齊衡:娶了三任妻子的齊衡,他的深情最可悲
    同時在電視劇中齊衡和明蘭都為他們這份年少美好的愛情奮鬥過,爭取過,只是最後齊衡沒守住,明蘭才會徹底放下,雖然在電視劇中明蘭面對齊衡的追求開始是躲避的,但是終究這麼一個美好的人兒對自己這麼上心,是個女子也會動心吧,關於這一處我覺得改編的比較合理。
  • 不同於《知否》劇中和齊衡相愛,原著中申氏生龍鳳胎後,齊衡再娶
    ,也勢必取代不了明蘭在齊衡心中的地位。,不只是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想要和她一生一世一生的人,更是齊衡對年少美好時光的追憶和緬懷。 過了幾年後,齊衡又在母親的安排下 可申氏偏偏不甘心,老揪著過去不放,可根據齊衡老年之後,依然執著地為自己的孫子和盛家姑娘牽線來看,申氏對齊衡的影響真的很弱了。
  • 《知否》明蘭為何捨棄齊衡和賀弘文,卻嫁給有私生子的顧廷燁?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明蘭是盛府六姑娘,既沒有華蘭和如蘭嫡出的高貴身份,也沒有父親對墨蘭的寵愛。她從小喪母,被祖母帶在身邊撫養長大。她一直謹小慎微,韜光養晦,不與姐妹爭寵。他一直在盛家書塾和盛家姐妹一起讀書。他溫文爾雅,沒有公子哥的惡習,不拈花惹草,潔身自好,是如蘭和墨蘭喜歡的元若哥哥。齊衡一直都喜歡明蘭,明蘭卻深知兩人的身份地位懸殊,一直與齊衡保持距離。
  • 《知否》原著為了齊衡搭上命的嘉成縣主,強求的婚姻,一生的悲劇
    所以齊衡是齊國公府的希望,是要繼承爵位的人。如此偌大的家世,齊衡卻放著好端端的官不做,偏偏要自己苦讀,考取功名。相較之下,那些遊手好閒、鬥雞走狗的公子哥們簡直弱爆了。無論是人品樣貌,還是家世背景,齊衡都是一等一的。
  • 《知否》原著:從不敢求到求不得,齊衡的意難平讓三代人買單
    多年後,齊衡娶了嘉成縣主,與明蘭重逢在如蘭成親的府邸,那時候,兩個人已經各有姻緣,而齊衡始終放不下:&34;明蘭說了很多,唯有一句,非常刻骨:&34;沒有個中掙扎描寫,明蘭就聽到了齊國公府辦親事的消息。嘉成縣主跋扈自大,雖然喜歡自己的官人,卻改不了自己驕傲的性子,自然也是不討喜。後來宮變,嘉成縣主和她的母親都被榮飛燕的哥哥派人凌辱致死,齊衡不僅成了鰥夫,頭頂還有一大片叢林。
  • 《知否》原著:齊衡為何不喜墨蘭如蘭,卻對明蘭情有獨鍾?
    明蘭、墨蘭、如蘭在上私塾課時,有一位翩翩公子前來造訪,不禁讓墨蘭和如蘭齊齊心動。於是墨蘭的琴聲分外情真意切,而如蘭也耐心去細彈,唯有明蘭後知後覺繼續撥著琴弦。很明顯墨蘭對這位有權有勢的齊家公子莫名好感,而希望自己才女之名更討公子哥的歡心,而如蘭也巴巴想嫁個好夫君,以求有安穩的後半生。
  • 《知否》齊衡: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錯過一次便是一生
    《知否》齊衡: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錯過一次便是一生齊衡與明蘭的錯過一直是不少人心中的意難平,曾經第一次看《知否》的時候我也如此覺得,這麼相愛的兩個人怎麼就錯過了呢?讓兩人在一起不正是一個完美大結局嗎?後來在看這部劇才發現,原來兩個人不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結局,齊衡根本就不適合明蘭,愛情中沒有先來後到,更沒有誰對誰錯,愛情是自由的,明蘭也是自由的。
  • 《知否》明蘭的三段姻緣,齊衡、賀弘文和顧廷燁誰是良配?
    顧廷燁的防備心重、但是想要的卻還是很「俗」顧廷燁是什麼人,在明蘭沒嫁給他之前,他聲名狼藉,連明蘭一個閨閣女子都有所耳聞。年少時表面難以馴服,流連於楚館酒肆,被自己的父親老侯爺斥為不肖子,後來把朱曼娘收為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