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泰山腳下有一個叫熊順的書生,一表人才為人誠懇,而且很有學問,在村子裡是出了名的才子,平日裡除了讀書也幫父母去山中採草藥,畢竟他家祖輩都靠採藥為生,讀書也需要先把肚子填飽。
一日,熊書生獨自去泰山的深處採藥,意外發現一隻受了重傷的孔雀,熊書生可憐它就把孔雀帶回家治療,慶幸的是一個月後,那孔雀痊癒。
經過一個月的相處,熊書生對孔雀產生了感情,本來繼續留著它在家,不過因為家窮而且深山更適合孔雀,於是熊書生含淚把孔雀帶回了泰山深處。
第二年,又到了去京城趕考的日子,熊書生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不過因為窮,他沒帶太多的盤纏,剛進河邊就把銀子用完,帶的食物也快吃完,他為了節省食物,一天只吃很少的一點食物,基本上靠水和野菜充飢,因為飢餓,熊書生生了一場大病,還還沒過幾天病基本好了,熊書生繼續趕路。
因為耽擱了幾天時間而且他行走很慢,因此距離開考的時間只剩下七天,可是剩下的路程至少也需要八天,眼看今年參考無望,熊書生仰天痛哭起來。
「小夥子,何事這般痛哭?」不知什麼時候在熊書生的身後出現了一輛馬車,從馬車上走下一個相貌極美的中年婦女,那婦女看著熊書生關心的問道。
熊書生沒有想到自己的醜態被人看見,他急忙擦乾了淚水,道:「讓你見笑了,哎,我從泰山腳下出發去京城趕考,因為前幾天生了一場病,耽擱了幾天時間,眼看將會錯過考試的時間,辜負父母的期望,故在此痛哭。」
那婦人聽後,一陣哈哈大笑,道:「不必難過,我正要回京城,我的馬車跑得快,一天就能到京城,你和我坐馬車一同去京城吧。」
熊書生看了一眼那婦人,又看了一眼旁邊的丫鬟車夫,他想了一下,為了趕考只好接受那婦人的幫助了,一陣道謝後,熊書生上了那婦女的馬車一同去了京城。
果然馬車速度很快,當天下午就到了京城,那婦人臨別前給了熊書生一個絲綢袋子,交代他考完試後再打開袋子,然後就離開了。
那婦人和丫鬟車夫看見熊書生走遠了,那婦人道:「但願恩公能高中狀元,就算名落孫山,有我送你的那二十兩黃金,也足夠幹一番事業了,恩公啊,我就是你一年前在泰山深處救的孔雀精啊。」
孔雀精又看了一陣,然後一陣霞光閃過朝泰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