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曾說:「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寫版東吳視角的《三國演義》,讓人們看看江東子弟,究竟有多少英豪才俊」。
誠然,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三國時代,江東這片土地上,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儒雅的周瑜,老道的張昭,還有呂蒙、周泰、太史慈等等一大批名將,共同編織了一個帶有水墨色又極具戰鬥力的東吳。
可惜,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東吳總是如同小透明一般著墨甚少,以致後世不少三國迷們,總想弄清東吳究竟有多少英雄事跡。
帶著這樣的疑問,且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走到孫策定江東的那段舊時光,去看看東吳英豪們最初的樣子。
興平元年,漢室衰微。早有稱霸野心的袁術,如餓狼般盯著揚州刺史劉繇,一心盤算著如何將江東這塊肥肉,吃到自己嘴裡。
想來想去,袁術還是覺得直接動手搶最高效。於是他派出孫策攻打廬江,還許諾等拿下廬江,就讓孫策做廬江太守。
那時的孫策,還是很傻很天真的年紀。老闆袁術一句承諾,孫策就帶著兵馬一路席捲而去,不一會功夫就拿下了廬江。
圖丨孫策劇照
誰知袁術本就是反覆無常的性子,眼看廬江到手了,袁術立刻撕毀承諾,任命自家親信做太守,把孫策遠遠晾到了一邊。
孫策自是又驚又怒,而身為揚州刺史的劉繇,受到的刺激一點不比孫策小,只因他從袁術的舉動中,看出了袁術吞併自己的野心。
為了防患於未然,劉繇當即將袁術任命的吳景、孫賁趕到了歷陽,以免他們二人與袁術裡應外合,聯手對付自己。
然而,劉繇雖趕走了親袁派,卻忘了吳景是孫策的舅舅。偏偏當時孫策被老大袁術開了空頭支票正鬱悶,一聽說舅舅也坐了冷板凳,激憤之下不禁想要拉支人馬與舅舅會合,自己打下江東做老大。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孫策就再也壓抑不住內心澎湃的熱血。他詳細制定了一套脫離袁術的計劃,並專程去拜訪揚州名士張紘,說出了那段著名的話:
「方今漢祚中微,天下英雄俊傑紛紛擁兵自重。我父親孫堅曾跟著袁氏一起討伐董卓,可惜功業未成,就被黃祖害了。現在我孫策雖年輕識淺,卻想幹一番大事業」。
說到這裡,孫策眼中突然有了光亮,他看著張紘誠懇的問:「先生您看,若是我讓袁術把我父親留下的舊部交給我,然後再去投靠我舅舅吳景,沿途招募士兵,就此佔據江東吳郡(今江蘇吳縣)的廣闊土地,是否能夠成功呢?」
張紘聽後,上下打量了孫策一番。只見孫策俊美的外表下,散發著少年獨有的朝氣,張紘忍不住心裡暗暗讚嘆道:好個孫郎,真是後生可畏。
有道是英雄惜英雄。早已習慣了圓融處世的張紘,罕見的表態支持孫策南渡,還願意遍訪天下豪傑支持孫策。
張紘的支持,堅定了孫策單飛的決心。隨後孫策又找到袁術,對他說:「我家以前對江東百姓有恩,他們一直想要報答,不如讓我帶兵去攻打橫江,這樣必定事半功倍。等拿下橫江後,我還可在當地招募士卒,再帶著這支勁旅回來助您成就霸業。」
一番連哄帶騙,忽悠得袁術心花怒放。雖然袁術也曾下意識覺得孫策可能要搞事情,但轉念一想,自己揚州對頭太多,若是只給孫策少量兵馬,孫策就算真有什麼心思,也必定不能成事。
想到這裡,袁術帶著冷笑一口答應了孫策,然後僅僅配給孫策一千多名士卒、幾十匹戰馬,還有幾百個自願追隨孫策的賓客,就讓孫策去開疆拓土。
千防萬防,袁術還是看輕了孫策。身為江湖上出了名的小霸王,孫策強大的號召力讓大軍一路所到之處,處處有人前來投奔,等到孫策抵達吳景的駐地歷陽時,手中的兵馬就壯大到五、六千人了。
圖丨袁術劇照
隨後,孫策從歷陽渡江,如摧枯拉朽般打得劉繇倉惶西逃。緊接著,孫策又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大敗吳郡太守許貢。
許貢被迫南逃,依附山賊嚴白虎,而朱治則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
大江東去,年少的孫策獨立江頭,衣帶飄飄,舉杯邀月,醉了滿天星雲。
此時的孫策,一定想不到若干年後,手下敗將許貢的三門客,還將與他有一場生死之約,這便是後話了。
擊敗許貢後,孫策揮師南下,兵鋒直指會稽。會稽太守王朗是個老學究,在當地很有威望。考慮到雙方實力差距,這一次孫策沒有強攻,而是盤算起一條智取會稽的妙計。
城裡的王朗很快發現,孫策的部隊不知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士兵們一夜之間全都鬧起了肚子,直弄得整支部隊士氣衰弱,毫無戰力。
「哈哈,真乃天助我也」,王朗一邊看著孫策部隊的笑話,一邊放心的回屋睡大覺了。
誰知就在王朗熟睡之際,孫策帶著他的「弱旅」突然夜襲王朗屬地高遷屯,斬殺王朗大將周昕,一舉佔領了會稽。
王朗欲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卻在逃亡途中被孫策生擒,總算孫策的素質高,對王朗十分禮遇,而後王朗輾轉數年,好不容易才重回許都。
自此後,王朗俘虜的身份就算洗不白了,哪怕後來王朗成了王司徒,依舊被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怒罵是「二臣賊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孫策在外徵戰四方之際,袁術也沒閒著。建安二年,袁術入手了他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便欣喜若狂地琢磨起稱帝的事來。
消息傳到孫策那裡,孫策急忙寫信勸袁術千萬不可稱帝,結果袁術對孫策掃興之舉大為光火,兩人就此絕交不再有往來。
脫離了袁術,孫策放眼江東八十一州,他明白,他的事業,剛剛開始。
眼下,他首先需要一個幫手。
於是,孫策寫信給發小周瑜,請他出山相助自己。周瑜看到孫策的信後,立刻招募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士兵,浩浩蕩蕩地投奔孫策而來。
幫手有了,下一步,便是徵服江東了。
大戰,一觸即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參考資料:《三國志》、《江表傳》、《吳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