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版《三國演義》:你所不知道的孫策,與他的江東往事

2020-10-03 鏡鑑青年

金庸先生曾說:「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寫版東吳視角的《三國演義》,讓人們看看江東子弟,究竟有多少英豪才俊」。

誠然,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三國時代,江東這片土地上,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儒雅的周瑜,老道的張昭,還有呂蒙、周泰、太史慈等等一大批名將,共同編織了一個帶有水墨色又極具戰鬥力的東吳。

可惜,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東吳總是如同小透明一般著墨甚少,以致後世不少三國迷們,總想弄清東吳究竟有多少英雄事跡。

帶著這樣的疑問,且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走到孫策定江東的那段舊時光,去看看東吳英豪們最初的樣子。

01脫離袁術

興平元年,漢室衰微。早有稱霸野心的袁術,如餓狼般盯著揚州刺史劉繇,一心盤算著如何將江東這塊肥肉,吃到自己嘴裡。

想來想去,袁術還是覺得直接動手搶最高效。於是他派出孫策攻打廬江,還許諾等拿下廬江,就讓孫策做廬江太守。

那時的孫策,還是很傻很天真的年紀。老闆袁術一句承諾,孫策就帶著兵馬一路席捲而去,不一會功夫就拿下了廬江。

圖丨孫策劇照

誰知袁術本就是反覆無常的性子,眼看廬江到手了,袁術立刻撕毀承諾,任命自家親信做太守,把孫策遠遠晾到了一邊。

孫策自是又驚又怒,而身為揚州刺史的劉繇,受到的刺激一點不比孫策小,只因他從袁術的舉動中,看出了袁術吞併自己的野心。

為了防患於未然,劉繇當即將袁術任命的吳景、孫賁趕到了歷陽,以免他們二人與袁術裡應外合,聯手對付自己。

然而,劉繇雖趕走了親袁派,卻忘了吳景是孫策的舅舅。偏偏當時孫策被老大袁術開了空頭支票正鬱悶,一聽說舅舅也坐了冷板凳,激憤之下不禁想要拉支人馬與舅舅會合,自己打下江東做老大。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孫策就再也壓抑不住內心澎湃的熱血。他詳細制定了一套脫離袁術的計劃,並專程去拜訪揚州名士張紘,說出了那段著名的話:

「方今漢祚中微,天下英雄俊傑紛紛擁兵自重。我父親孫堅曾跟著袁氏一起討伐董卓,可惜功業未成,就被黃祖害了。現在我孫策雖年輕識淺,卻想幹一番大事業」。

說到這裡,孫策眼中突然有了光亮,他看著張紘誠懇的問:「先生您看,若是我讓袁術把我父親留下的舊部交給我,然後再去投靠我舅舅吳景,沿途招募士兵,就此佔據江東吳郡(今江蘇吳縣)的廣闊土地,是否能夠成功呢?」

張紘聽後,上下打量了孫策一番。只見孫策俊美的外表下,散發著少年獨有的朝氣,張紘忍不住心裡暗暗讚嘆道:好個孫郎,真是後生可畏。

有道是英雄惜英雄。早已習慣了圓融處世的張紘,罕見的表態支持孫策南渡,還願意遍訪天下豪傑支持孫策。

張紘的支持,堅定了孫策單飛的決心。隨後孫策又找到袁術,對他說:「我家以前對江東百姓有恩,他們一直想要報答,不如讓我帶兵去攻打橫江,這樣必定事半功倍。等拿下橫江後,我還可在當地招募士卒,再帶著這支勁旅回來助您成就霸業。」

一番連哄帶騙,忽悠得袁術心花怒放。雖然袁術也曾下意識覺得孫策可能要搞事情,但轉念一想,自己揚州對頭太多,若是只給孫策少量兵馬,孫策就算真有什麼心思,也必定不能成事。

想到這裡,袁術帶著冷笑一口答應了孫策,然後僅僅配給孫策一千多名士卒、幾十匹戰馬,還有幾百個自願追隨孫策的賓客,就讓孫策去開疆拓土。

02徵戰四方

千防萬防,袁術還是看輕了孫策。身為江湖上出了名的小霸王,孫策強大的號召力讓大軍一路所到之處,處處有人前來投奔,等到孫策抵達吳景的駐地歷陽時,手中的兵馬就壯大到五、六千人了。

圖丨袁術劇照

隨後,孫策從歷陽渡江,如摧枯拉朽般打得劉繇倉惶西逃。緊接著,孫策又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大敗吳郡太守許貢。

許貢被迫南逃,依附山賊嚴白虎,而朱治則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

大江東去,年少的孫策獨立江頭,衣帶飄飄,舉杯邀月,醉了滿天星雲。

此時的孫策,一定想不到若干年後,手下敗將許貢的三門客,還將與他有一場生死之約,這便是後話了。

擊敗許貢後,孫策揮師南下,兵鋒直指會稽。會稽太守王朗是個老學究,在當地很有威望。考慮到雙方實力差距,這一次孫策沒有強攻,而是盤算起一條智取會稽的妙計。

城裡的王朗很快發現,孫策的部隊不知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士兵們一夜之間全都鬧起了肚子,直弄得整支部隊士氣衰弱,毫無戰力。

「哈哈,真乃天助我也」,王朗一邊看著孫策部隊的笑話,一邊放心的回屋睡大覺了。

誰知就在王朗熟睡之際,孫策帶著他的「弱旅」突然夜襲王朗屬地高遷屯,斬殺王朗大將周昕,一舉佔領了會稽。

王朗欲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卻在逃亡途中被孫策生擒,總算孫策的素質高,對王朗十分禮遇,而後王朗輾轉數年,好不容易才重回許都。

自此後,王朗俘虜的身份就算洗不白了,哪怕後來王朗成了王司徒,依舊被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怒罵是「二臣賊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孫策在外徵戰四方之際,袁術也沒閒著。建安二年,袁術入手了他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便欣喜若狂地琢磨起稱帝的事來。

消息傳到孫策那裡,孫策急忙寫信勸袁術千萬不可稱帝,結果袁術對孫策掃興之舉大為光火,兩人就此絕交不再有往來。

脫離了袁術,孫策放眼江東八十一州,他明白,他的事業,剛剛開始。

眼下,他首先需要一個幫手。

於是,孫策寫信給發小周瑜,請他出山相助自己。周瑜看到孫策的信後,立刻招募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士兵,浩浩蕩蕩地投奔孫策而來。

幫手有了,下一步,便是徵服江東了。

大戰,一觸即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參考資料:《三國志》、《江表傳》、《吳錄》

相關焦點

  • 金庸先生欲創作的東吳版《三國演義》,今天他來了
    江東仕女夢中人,踏破荊州並蒂春。舉眾爭衡壽不永,卻得孫吳百年身。 江南春暖,鶯囀黃鸝。孫策踏上江左土地的一瞬間,就成了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 杏花雨落,鐵漢柔情。行走在江東創業路上的孫策,得到了史書上「英氣傑濟,猛銳冠世」的讚譽,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 盤點《三國演義》中吳國的的九大猛將,孫策排第二,太史慈排第三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是目光基本上都被曹操所建立的曹魏和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所吸引;在大眾的印象中,曹魏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卻沒有特別拔尖的存在,至少在《三國演義》中是被蜀漢吊打的;而蜀漢雖然數量不夠,但質量極高,大有諸葛亮智絕天下,五虎上將無敵於世的感覺。
  • 電視劇《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一定要殺於神仙?於神仙確實該死
    重看經典電視劇94版《三國演義》,看到孫策之死這集,頗有感概。這集出現一個氣死孫策的導火索於神仙。孫策受了箭傷,本來都要養好了。結果因為這個於神仙,氣的舊傷復發,英年早逝。以孫策今時今日的地位,他肯定不會下跪的。不僅不跪,還表明了身份:「我乃江東孫策」。引的百姓都回頭看了,而此時於神仙仍然無動於衷的坐著他的轎子裝神仙呢!
  • 「再看三國」吳太夫人的話和孫策的急
    這次補一個東吳的。這回說的針對《三國演義》也行,針對《三國志》也可以。兩個敘述的是吻合的。所以說,這次說的不帶演義,基本是史實。央視版《三國演義》孫策出場也只有零星幾集,重點有一集叫《孫策之死》。孫策——孫權的哥哥,字伯符,孫吳江東的主要奠基者、創業者,娶了大喬,可惜英年早逝。這一集就講了這個逝。這集一開始略略講了講孫策勢頭很好,在江東打敗了很多諸侯,地盤越來越大,萌生了和曹操較量的想法。
  • 從《三國演義》江東變局去理解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的藥性區別
    引子中國四大名著各有千秋,當中我看的比較多的還是《三國演義》相關題材。>《三國演義》講到「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原文原話:乃取印綬與孫權曰:「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 三國殺:被人嫌棄的孫策的一生
    "他不回答,對著牌堆說,"要一把連弩,三張紅殺。"便使出九張腳氣卡。他們又故意高聲嚷道:"你一定又被反賊酒殺了!"孫笨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親眼見你偷了馬超的牌,被酒殺"孫笨便漲紅了臉,爭辯道,"順牌不能算偷,小霸王的事,能算偷嗎?
  • 同樣是一國之君,為什麼曹操劉備是雄才大略,孫權就是江東鼠輩?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很清楚魏蜀吳三分天地,但是為什麼人們都喜愛蜀漢或者曹操,而對於吳國的喜愛程度遠不如其他兩國呢?其實,說起吳國我們所熟識的武將和謀士認識的都不少,就比如說武將裡面小霸王孫策能力確實是在整個三國期間都是數一數二的。
  • 《三國演義》中的武力排名,小霸王孫策能達到公認的第九名麼
    首先,孫策偏居江東,缺少與強力武將直接交手的機會。雖說有挾死於糜、喝死樊能之威,但二人畢竟名氣不顯。孫策最大的展示機會就是大戰太史慈一役了。太史慈作為一流名將無太多異議,只是其戰力究竟是怎樣高度,還需要細緻分析一下。在北海救孔融時,太史慈單槍匹馬、鋒芒畢露。可對方畢竟是流寇,所以此戰不足以凸現戰力。
  • 如果《三國演義》以吳國為主角
    如果《三國演義》以吳國為主角,那麼......溫酒斬華雄的肯定按正史就是孫堅斬的,徵討邊章、韓遂肯定會大費筆墨。袁術很可能會被正面化一點,畢竟袁術跟孫堅的關係不一般。孫堅孫策借兵奪江東打劉繇大戰嚴白虎小說中就一個章節
  • 央視版《三國演義》有唐僧師徒,最驚奇是有「達康書記」
    這些日子重看央視版《三國演義》,發現了幾處驚奇。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演員中有唐僧師徒,有老版關羽斬殺新版關羽,最讓我驚喜的是在央視版《三國演義》中見到了「達康書記」。 張遼,魏營中和關羽關係最好的著名將領。您知道這位大戰逍遙津的張遼張文遠是誰演的嗎?是唐僧徐少華。
  • 《三國演義》中除了桃園三結義,還有哪些義氣兄弟情
    在關羽被東吳殺害後,劉備和張飛衝冠一怒討伐東吳,這中間固然會有國家政策的考量,但仔細評估當時的局勢會發現,他們胸口的那股為兄弟報仇的熱血,其實是看得到的。孫策和周瑜之間的結義之情,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完美的互補,大哥孫策知人善用,能打能單挑,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周瑜運籌帷幄,是頂尖的軍事家,兩兄弟共同一起打天下,幾乎是高勝率的保證,很快就席捲江東。
  • 三國志11:勢力淺析—群雄割據 孫策
    大家好,歡迎來到『勢力淺析』,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群雄割據劇本的孫策勢力。孫策,周瑜兩人本就是一線武將,可以獨立帶隊,加上兩個人好盆友關係,在戰場上可以打出非常恐怖的傷害,試想一下小霸王孫策加上「火神」周瑜,估計沒有多少人能夠抗住。
  • 3分鐘極簡《三國演義》5——孫策收服太史慈
    孫策攻下廬江,得勝而歸,袁術待他卻甚是無禮,還當眾羞辱了孫策。,手中無兵,玉璽也遲早淪為他手,不如用其換回先父所期盼的江山,程黃二人聽後,對孫策肅然起敬,稱讚其有膽識魄力,為立業之才。,不聽劉繇之令,自披掛上馬出營,帶上很少的人馬,與孫策酣戰。
  • 《白話三國志系列二》:江東小霸王殘酷的十八歲
    《三國演義》的國民度已經不用說了,文本、戲劇、影視早已讓它家喻戶曉。凡事有利有弊,傳播度如此之廣的背後也透露出我們對正史的疏遠,正如網友稱:一部《三國演義》讓多少人成了諸葛亮的配角。 直面三國那段歷史,除了通俗的《三國演義》,陳壽的《三國志》與裴松之的注也是繞不開的。
  • 三國英雄(江東篇)魯肅:那個被錯看的「老好人」
    他是《三國演義》中受盡兩頭夾板氣的老好人,孫劉聯盟中的種種矛盾都是他在調節,儼然一個被人欺負的麵團,但是在新《三國》中,他的智謀分析又顯得獨樹一幟,讓諸葛亮,周瑜都有些望塵莫及,他就是東吳名臣魯肅。魯肅,字子敬,三國時雖然沒有諸葛亮,司馬懿那麼高明,但也不差到哪裡,更不是《三國演義》裡面那個窩窩囊囊的接過周瑜之位的東吳大都督,相反他性格豪爽,審時度勢,能文能武,怒斥關羽
  • 《三國演義》中都知道蜀國秦宓難張溫,卻不知道吳國的回應更叫絕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因為尊劉抑曹,以劉備諸葛亮為主線,所以對蜀漢頌揚的較多。其中有個典型的例子:在劉備病逝後,曹魏大舉來伐,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乃使鄧芝出使東吳,鄧芝不辱使命完成任務;東吳使張溫回訪,因張溫驕狂被秦宓懟的啞口無言。這一來一往都是蜀國大出風頭,「江東子弟多才俊」難道就吃這種啞巴虧?事實是,之後蜀國使者再去東吳,也被人教育一番,只是演義中沒有收錄而已。
  • 三國中最古怪的東吳:滿身的主角光環卻又毫無存在感
    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三國粉絲中演義黨數量巨大,而在《三國演義》當中,描寫東吳的篇幅相比蜀國魏國如果不考慮《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諸葛亮形象,而故意醜化周瑜所杜撰的如「草船借箭」,「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等段子的話,那周瑜在三國世界裡實在是一個能文能武氣度非凡的完美統帥形象,遍看肌肉男和文弱書生扎堆的魏蜀陣營,能與美周郎相比較者實在寥寥。
  • 電視劇老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哪個更好?
    老版《三國演義》的臺詞基本都是文言文和古白話,《新三國》都是大白話,甚至還有「叉出去」、「說出吾名,嚇汝一跳」、「我心亂如麻,我神魂顛倒」、「老夫借生日之名(王允)」、「我親自去,難道他不驚訝麼?難道他不感動麼?」、「我的大斧早已饑渴難耐了(潘鳳)」以及「三叔、四伯,不必多禮」之類的搞笑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