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與世界相處‖《漫長的告別》

2020-08-28 生活的小確幸

很久沒有寫書評了,因為真的太太太太懶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完整看完一本書了。這本書竟然是一本推理小說!閱讀之前我只是喜歡書的封面和名字(顏狗無疑),但是看完還挺值得的。這是一本寫得非常克制的推理小說。之前看過國內的《暗黑者》,當然也很精彩,但更偏向於敘事,給讀者一個出其不意的結果,衝擊極大。但《漫長的告別》和《暗黑者》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前者敘事很慢,或者說是很平淡,平淡得你好像已經預測到了結果一樣,然後轉念一想,誒居然是這樣。這是我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書中無處不透露著作者的諷刺,時不時冒出發人深省的金句。其中我印象最深品了很久的一句話是這樣的,「犯罪不是疾病,而是症狀」,細品。下面簡要說一下這本書的情節,故事情節很簡單,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原著,感受一下這個作者的幽默和智慧。(我越來越能體會之前看到的一句話了,國內的作家大多聚焦於故事情節,國外的大多聚焦於人物塑造。看過一些國外小說,確實人物形象很鮮明,但故事情節相對簡單,國內就比較偏重講故事,故事千轉百合,悠悠轉轉,看得很過癮,但鮮明的人物形象便顯得沒有那麼立體了)

主人公馬洛是一個私人偵探,和特裡·倫諾克斯(以下簡稱特裡)無意間成為朋友,當時特裡大醉。特裡就像一個活在想像中的人物一樣,有錢,有豐富的經歷,他的臉也訴說著他的身世不一般,半臉燒傷,滿頭白髮。這樣的人馬洛認為他是好人,並和他成為了好朋友。但是突然有一天特裡的妻子死了,死狀很慘烈,類似肉醬那種,大家都懷疑是特裡,因為特裡的妻子家很有錢,但妻子是一個蕩婦(好吧,我也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人物設定),然後馬洛幫助特裡逃到墨西哥。由於特裡妻子家大業大勢力大,不希望把這件事弄大,即使女兒死了也不能掩蓋這件事的不光彩,這個案件草草收場,以特裡的一份自白書和自殺結束,馬洛並被警告,不要再插手這件事。沒有什麼線索供馬洛繼續追查,他後來認識了韋德夫婦,韋德是一個知名作家,但酗酒成癮,不知為何失蹤了,沒有辦法完成寫作。出版商和其妻子艾琳找到馬洛,希望馬洛可以幫助尋找韋德。馬洛答應了,但是沒有收錢。尋找過程就不詳細寫了。最後的結果就是,韋德夫人殺了韋德和特裡的妻子,韋德夫人吃杜冷丁國梁自殺了,而特裡在墨西哥整容後重新生活。馬洛憑藉自己私人偵探的人脈和邏輯,在警方和特裡妻子家權勢的打壓下,不畏強權,依然堅持調查,本想還特裡一個正義,不曾想特裡也是這場案件的參與人之一,他說特裡」優雅得像個五十塊一次的妓女「,最終馬洛和曾經的好朋友道別了。

這本書的情節看似平淡,但塑造了一個飽滿的硬漢角色-馬洛。百度百科的時候看見這本書寫作時比作者大18歲的妻子因病離世,他倍感孤獨、壓抑,沉迷於酒精,之後一度中斷寫作,隔年自殺未遂(百度百科),那說不定,馬洛是作者想成為的人呢?馬洛在面對他所處的世界時,只做他認為正確的事,即使這個世界運轉和他想的不一樣。他也企圖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扭轉這個世界,這讓我想到了李文亮醫生。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馬洛僅存在於小說中,但李文亮醫存在於現實,他們都是英雄,高傲不妥協活著。書中還有幾句話很有意思,分享在下面:(還有許多金言金句等待感興趣的你)「不過時間長了自然會痊癒」。

「榮譽不像螃蟹那樣橫著爬」。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我總能找到我想要的東西。但每次等我找到,就不再想要它了」。

「既然受害人已經死亡,找出實施罪行的人又有什麼好處呢?當然什麼都沒有了,除了正義和真相」

「你拼了命地做正確的事,你心目中正確的事」。

「生命的悲劇,不在於美麗的事物過早衰亡,而在於它們變得蒼老和鄙俗」。

「每個人都有繃不住的時候」「無論他看起來多麼堅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學會告別,讓我們活得更灑脫
    每當生活陷入困境,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都會打開《漫長的告別》這本書,從其中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村上春樹認為《漫長的告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本書之一,他曾經高度評價這本書:「毋庸置疑,《漫長的告別》是部完美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
  • 《漫長的告別》裡關於失去和珍惜的思考:上車下車,揮手告別
    我們一步步向前走著,也在不斷地向過去告別,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註定會一次次的遇到失去!因此雷蒙·錢德勒才會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告別的樣子!我們的前半生,從出生到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接觸到新事物,遇到了許多覺得此生都會永遠在一起的事物,但是在接下來的後半生中,我們還是難以避免地不斷和過去揮手告別!只有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我們才算是看懂了人生的一點點。
  • 《漫長的告別》書評——告別是重逢的開始
    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偵探。 福爾摩斯叼著菸斗,睿智的雙眼中透著自信,和好友華生低聲交談。狄仁傑捋著自己的鬍子,對著身旁的李元芳會心一笑。包大人坐在公堂上拍著驚堂木,展昭站在一側,威風凜凜。但是馬洛並不是這樣的偵探。
  • 豆瓣8.0《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電影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解讀《漫長的告別》的獨特魅力《漫長的告別》這部影片由中島京子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溫情感人,仿佛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長127分鐘,橫跨七個年度。認知障礙症還有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長的告別「,意思是病人和家人,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用來告別。
  • 《漫長的告別》中那些人性的墮落與堅守
    《漫長的告別》,美國作家雷德蒙·錢德勒最後一部小說,曾獲愛倫·坡最佳長篇小說獎,是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最重要的傑作之一。但在我最初閱讀時,發現這是一本極具娛樂性的偵探小說,由此產生一個疑問:錢德勒是如何將娛樂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的?我們通常認為,類型小說在藝術性方面必然落後於純文學作品。然而錢德勒這部《漫長的告別》,不僅僅是一部傳統的推理偵探小說。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點
    《漫長的告別》是錢德勒無可爭議的代表作,也是他至為得意的作品,斬獲1955年愛倫·坡獎。Long Goodbye)《重播》(Playback)漫長的告別在你的世界裡,一定也出現過那麼幾個人,陪你走過一段路程,直到分道揚鑣,你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或者,你再也無法和他同行。
  • 如果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我希望能酷酷的等它慢慢來
    我們不斷的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和過去的朋友告別,和過世的親人告別,最後與這個世界告別。這看似的漫長的告別,從始至終都穿插著悲涼的底色,但這就是現實人生。我們雖然無法改變最終告別世界的結局,卻可以主宰這個漫長過程中的色彩。這本被村上春樹讀看了12遍的《漫長的告別》,就讓我們看到了告別的另一種方式。
  • 漫長的告別 | 記憶會消失,幸好愛不會
    《漫長的告別》改編自日本作家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影片講述了母女三人在七年間如何與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告別的溫情故事。阿爾茲海默症是一場逐漸失去記憶的漫長告別,讓人熱淚盈眶的親情之作",是院線對《漫長的告別》的推薦語。
  • 薦讀|《漫長的告別》之後,有些話錢德勒開始不再說了
    我更喜歡出沒在《漫長的告別》裡的馬洛。光是這個書名就有一種恆久而普遍的憂傷。從有了文明起,人類對告別這兩個字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情結。為虛幻的榮譽,為存在過的愛情,為遠走高飛的朋友,也為捲入的各種是非。漫長的意義正在於告而不別,因為發生過的事情,變作記憶以後無法被徹底刪除,它們總是略隱略顯,時常冒頭,擾亂人心。還有就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
    ✨ 《漫長的告別》是雷蒙德·錢德勒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屬於推理小說或者說是偵探小說。承載了很多榮譽,包括最佳小說獎和最佳推理獎等,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村上春樹對這部小說的推崇,這部作品村上春樹一遍一遍的反覆閱讀,稱其是一部完美的傑作,並說自己的寫作也受其影響很大。
  • 《漫長的告別》:她是殺人兇手,可她卻比任何人都清醒
    《漫長的告別》是雷德蒙.錢德勒的代表作,錢德勒有多牛呢?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偵探小說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大家。那《漫長的告別》有多牛呢?該書一出版就斬獲了愛倫坡獎,是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四大傑作之一,是與《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齊名的經典。日本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曾把本書讀了12遍,而且還曾評價說:「《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
  • 《漫長的告別》:人生長河中,你應該珍惜自己的菲利普.馬洛
    《漫長的告別》,是雷蒙德錢德勒最重要也最有名的作品,這本書是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的四大傑作之一,另外三部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在路上》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如此評價這本書:「《漫長的告別》是部完美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
  • 《可愛的骨頭》當我們失去至親之人,要如何與他們好好告別
    這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 《可愛的骨頭》:當我們失去至親之人時,要如何與他們好好告別
    像幽靈一般,蘇茜年復一年地注視著家人和好友悲慟欲絕,觀察著冷酷的兇手如何掩蓋罪行逍遙法外,甚至希望能給發愁的警長一點線索。但死者已矣,生活卻在繼續。為此,她的父親傑克.沙蒙辭去了工作,一心只想找到S死自己女兒的兇手;而她的母親也沒辦法接受她的離開,所以獨自一人來到新罕布夏州生活;她的妹妹琳茜則在所有人面前假裝堅強,假裝自己已經接受姐姐離開這個世界的事實;而她的弟弟則被所有人瞞著,不讓小小年紀的他知道這個殘忍的事實。
  • 漫長的告別|與生命的告別式,靠時間來完成
    那一次後,我曾碰見爸爸偷偷抹淚,也第一次察覺到我們面對生命時的無能為力。每隔一周左右,需要帶奶奶去輸液。輸液的地方,在另一個叫做李堂的村子,距離我們所在的村子有很長的一段路,騎車要三四十分鐘。那時候沒有機動或者電動車,於是我就自動申請騎著家裡的三輪車帶奶奶去輸液,輸液每次需要兩三個小時,我把高二的課本放在車廂裡,趁奶奶輸液的時候,還可以看看書。
  • 《漫長的告別》你知道,故事的結尾並不重要
    另一個例子是「世界上總有正義,對吧?我明天再談。」對於不健康的愛好,還可以找到很酷的藉口:一半松子酒和一半青檸汁,再加很多香菸。有人說,每次告別都是一種死亡因此,每一次告別死亡有時候,簡單的告別就像春風拂過樹梢,也許從下一秒鐘開始,也許再也見不到。生命有限,事物無常,珍惜每一次相遇就很好!
  • 《長長的回家路》: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告別
    周圍走來走去的成年人對於告別都有一種遺憾,他們都希望回到過去再一次好好告別。我們的告別不需要這樣,你會不斷地與人告別,直到你會完美地告別。人生就像一趟無法回頭的列車,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但更多的是,中途便會下車,我們再也不會見面。而他們讓我們學會了告別。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告別,告別過去,告別故人,告別青春,告別記憶,告別一切,然後我們重新上路。但告別總是如此艱難。有時告別伴隨著的是痛苦。這樣的痛苦我們常常無法忍受,但卻別無選擇,因為這是成長的代價。
  • 短暫的邂逅,漫長的告別
    愛情擁有多偉大的力量呀,卑微的小人物薇拉,跑到遙遠的西伯利亞來,只為了見到那個只與她相處過三天的男人。那個男人在坐牢,她也不可能總呆在西伯利亞,他們的愛看起來絕望而脆弱,隨時可能枯萎在著冰天雪地裡。但她還是來了,義無反顧的來見她的愛人。她的愛像一汪柔和的春水,西伯利亞的冰雪都將被這美麗的情感溫暖融化。這樣的愛情太過癲狂浪漫,甚至有點傻,大部分人肯定是這麼想的。
  • 加繆《鼠疫》:在瘟疫面前,我們該如何自處?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實行封城、封村、封路等嚴厲措施時,待在家裡,很適合看上一本關於災難、瘟疫類的書,《鼠疫》就正適合在這個階段閱讀,它指導我們在瘟疫突然侵襲時該怎樣應對,人該如何自處。在這種複雜心情下,加繆打算寫一本寓言類小說,用鼠疫象徵法西斯帶給人們的黑色恐怖時代,法西斯如同世界的惡瘤、可怕的瘟疫。戰爭就和瘟疫一樣,對人民生命和財產都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經濟衰退,發展停滯,於國於民都是大災難。
  • 故事:告別與回歸
    我這個人有時候分不清主次大小,本該是隆重而傷感的離別,就這樣被我用幾棵西紅柿給庸俗化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不要那麼苛刻、較真,有時候,你無心的、小小的善意,可能對於別人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一個漫長、寂寞而華麗的夢。夢裡有那麼多真實的、深沉的哀愁!究竟哪一個是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