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2020-05-13 喜確

汶川地震轉眼12周年了,站在今天的角度,再去看這部汶川地震過後拍攝的《唐山大地震》又會有怎樣的體會呢?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名字看上去雖然像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內容卻講述了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

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張翎發表於 2007年第1期《人民文學》上的中篇小說《餘震》,電影劇情做了改編,雖然大部分內容還原了原著,但方登被收養後的細節做了不小的改動。

原著中的王小燈因為被親情拋棄而變得人格扭曲,命運也比電影中的方登更加不幸,養母去世,被養父性侵,夫妻關係失敗導致離婚,自殺三次以後最終心靈得到救贖,從而寬恕了自己的母親。

電影中的方登,所有的怨恨,皆因對母親偏向弟弟導致日積月累的內心失衡,最終因為母親一句「救弟弟」而認為自己被母親拋棄而徹底崩潰。在怨恨了母親32年以後,卻發現原來母親內心並沒有拋棄自己。最終母女在感情上互相救贖圓滿結局。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劇情按照兩條主線分別推進,地震過後李元妮跟女兒分離帶著兒子獨自生活,方登含著對母親的怨恨被養父母收養,幾經沉浮三十二年最終團聚,把一家人的悲歡離合逐漸展示在觀眾面前。

1、 以李元妮帶著兒子方達獨自生活為主線

地震後李元妮誤以為女兒和丈夫都已經去世,帶著失去一條胳膊的兒子方達開啟了艱難的生活,儘管婆婆一再要求將方達帶走可以讓他有更好的生活,但李元妮割捨不了對兒子的親情,因為在她心裡,只剩下這麼一個親人了。

因為女兒和丈夫都在這裡,怕他們的魂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她也一直不肯離開。

比起對親人的思念,李元妮內心更多的是對丈夫和女兒的愧疚,丈夫用命換了她的命,女兒用命換了兒子的命。

而這些,她認為都是她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三十二年裡,她把丈夫和女兒的照片並排放在家裡,堅持不搬家、不改嫁,思想上過得苦行僧一般,不允許自己「過得花紅柳綠」,而對女兒的愧疚更甚,因為是她這個母親放棄了女兒生的機會。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2、 以方登被收養後的生活為主線

小小的方登一直感覺母親偏向弟弟,西紅柿被弟弟吃掉兩個,母親說明天給你買,她對母親的反應是:「你騙人!」恐怕從母親把西紅柿先給了弟弟她就就開始了自我暗示:母親是偏愛弟弟的。

但地震當時那種情境,如果救的是她而捨棄了弟弟,她心裡會更好受嗎?

正是這樣的情緒積累,才導致後來在情感上認為被母親背叛拋棄。所以,她即便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也沒有尋找母親,而在被養父母收養以後卻裝作失憶,三十二年來一直刻意迴避,不承認自己有家人,因為對母親的怨恨,進而對養母也沒有太深的感情,即便養父母對她傾注了所有的愛。

直到養母去世前,面對養母留給她的存摺和手錶,和養母對她難以割捨的感情,她才明白了養母對自己的愛。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做為一部商業電影,拋開劇情中的硬傷,比如片名被指標題黨、比如拖沓的情感細節,再比如劇中充斥著各種廣告等等不談,單單能頻頻戳中觀眾的淚點,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算得上是一部好的作品了。

如果說《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以催淚為目的的商業電影,那它是非常成功的,而這個成功,主要應該歸功於導演馮小剛一貫對演員的把握和劇情的操控。馮小剛在拿捏這種分寸還是很到位的,催淚的目的達到了,效果也非常無敵。

劇情中有五大淚點:

淚點之一

災難發生的23秒間,天塌地陷中撕裂的房屋、周圍充斥的慘叫聲,突如其來的災難強烈的震撼人的視覺,衝擊著心靈。

年輕的母親趴在震後的廢墟中,面對著的水泥板,一邊壓著龍鳳胎的姐姐,另一邊壓著弟弟,卻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人活命,這樣一個無解的難題,意味著母親如果打算救其中的一個活,就要割捨另外一個去死。

母親嘶啞的哭聲和萬般的無奈加上直衝心底的負罪感,被徐帆爐火純青的演技演繹得無可挑剔,把觀眾的淚腺一下就打開了。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淚點之二

電影的開始,便展示了一男一女兩個龍鳳胎孩子在平時的不同,不止是姐姐聰明伶俐時刻保護弟弟,能把搶弟弟冰棍的大孩子推個趔趄,更大的不同,源於母親的區別對待,這種不一樣的待遇,一個西紅柿就足以說明問題,很明顯能感受到媽媽的偏心,似乎媽媽平時說的最多的就是:「登,你讓著弟弟」,讓著弟弟,或許不是因為弟弟小,而是因為弟弟是男孩。

而女兒壓在石板下聽到母親親口說「救弟弟」以後,心底的絕望和受到的重創,一個流淚的眼神和喃喃的一聲」媽媽」,便足以開啟觀眾一波淚奔。而這只不過是壓垮方登心底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對媽媽徹底失望了。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淚點之三

李元妮對家人的愛。

對逝去的家人,李元妮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對丈夫的愛:

面對兒子讓她找老伴的提議,李元妮說:「哪個男人能用命對我好?我這一輩子就做她的媳婦,我一點也不吃虧,!」

在感情上,也許李元妮是固執的,固執到一輩子不改嫁,固執到堅守著家裡的老房子不搬家,固執到死也不離開唐山,固執到每年給丈夫女兒燒紙的時候都會念叨新家的地址,固執到儘管知道女兒沒了,仍舊每年開學都會給女兒買一套課本......但正是這種固執,才讓人感受到她內心那份刻骨銘心的感情。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對方達的愛:

一夜之間,丈夫沒了,女兒沒了,李元妮只剩下方達了。

徐帆的表演殺傷力太大了,每一聲的哭喊都像扎在觀眾的心中的刀子,兒子被奶奶帶走時,看著遠去的大巴,即便是一言未發,單憑那佝僂著前傾張力極強的肢體語言,也足以讓人感受到她心中被抽空和壓抑的痛苦。

而兒子回到她身邊的一瞬間,母子相擁爆發的感情也讓觀眾的眼淚傾瀉而下。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對方登的愛:

作為一個母親,她或許有那麼一點點偏心,但這種偏心是基於她骨子裡傳統的思想觀念導致的,雖然兩個孩子她都愛,但傳統的思想會讓她不由自主地對弟弟更好一些。地震過後,因為丈夫已經沒了,思想裡那種 「為老方家留根」 的想法,又讓她不由自主地選擇了「救弟弟」。

而對女兒方登的愛,也是深入骨髓的,把女兒的照片跟丈夫的擺在一起,每年燒紙的時候都要再三念叨家裡新地址,每年開學給女兒買的課本,還有一直念念不忘答應女兒的西紅柿……看到這些點點滴滴,誰還能說這個母親拋棄了她的女兒呢?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淚點之四:

母親李元妮痛苦的自我救贖,就是一出純粹的悲劇。

地震後,婆婆勸她改嫁,她不願意,說:「媽,你們老方家不能把我掃地出門啊」。

遇到的牛師傅是個實誠的好男人,提出跟她一塊過,她說: 「不可能」,問她還能跟以前一樣嗎?她說:「也不可能了」,簡單的八個字,決絕地堵住了自己通往幸福生活的路。

最後跟女兒團聚,女兒問她為什麼要這樣,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她卻回答:「我要是過得花紅柳綠的,就更對不起你了」

原著裡的母親在地震前是這條街上的一朵花,電影裡徐帆也演出了小城少婦風韻猶存的韻味。但正如方達說的,「其實母親心裡早就碎成了渣」,在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成人的三十二年裡,雖然生活過得很安穩,但這種安穩卻更突顯悲涼,因為她從如花少婦時,就過起了從心裡到身體的守寡日子,如同天黑前的薄暮持續了三十二年一眼望不到頭。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淚點之五:

方登的養父母對方登傾注的愛。

雖然是領養的孩子,但不管養父還是養母,對方登的愛都是真的。

電影裡這部分情節改編的比原著更有人情味,也更催淚。

不管是養父尋找方登的過程中對方登不著調的男友伸出的拳頭,還是養母臨終時對方登的戀戀不捨,亦或方登若干年後帶著女兒找到養父時養父那一聲帶著哭腔的 「我天天擔心!」

養父母對方登的感情,反而襯託出了方登對養父母的「冷情」,比如不顧養母的要求自作主張去了外地上大學,比如跟男友分手以後便銷聲匿跡讓養父找不到她,又比如不顧養父年邁卻多年不曾回家。這些情節都體現出了方登因為心靈遭受創傷而變得情感上的淡漠,但即便是這樣,養父母對她的愛已經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電影以唐山大地震為開始,汶川地震作為劇情實現轉折的必然一環。給了方登一次身臨其境「現場重現」,也是給她提供了一次心理療傷的機會。

在重現地震的現場,讓方登以旁觀者的視角目睹了一個母親的萬般無奈下的選擇,她才能開始試著原諒母親,直到她看到母親給她準備的西紅柿和課本,才明白母親原來從未拋棄過她,三十二年的怨念只不過是虛妄,而她卻用三十二年隱匿生還的方法,讓母親背負了一輩子的精神枷鎖。

於是她的心底又經歷了一次大地震,如果說她之前一直活在被拋棄的怨念陰影裡,雖說是痛苦的,但絕對不會比知道真相以後對母親的內疚更痛苦。

這就像恨一個人,對方把刀子戳進你心裡,你可以拼盡所有力氣對他說:「我恨你」。但是對一個人的內疚和負罪感,卻是綿裡藏針,伸手摸不到,卻會經常出其不意讓你疼在骨髓裡,所以,方登拼命低下頭對母親說:「對不起,我對不起你」。

《唐山大地震》:不能釋懷的23秒,釋懷不了的32年

從劇情上說,地震只是導致了跨越32年一家人悲歡離合故事的一個起因,一家人割不斷的親情一直在劇情中維繫著人物的情感歸屬,李元妮對丈夫和女兒永遠的身心皈依和罪惡感,以及痛苦的執著加強了悲情的效果。雖然地震讓劇中人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和骨肉離散的折磨,但最終的結局也是美好的大團圓。

這部電影真切演繹了這樣一句話:23秒何其短,32年又何其長。

人們常常對生命會有一種錯覺,看似很長的一生,一天一天,總有著揮霍不完的日子;但倘若真正放眼看去,才能切身體會,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與微不足道。

做為普通的人,生命之中所有那些能夠承受的和難以承受之重,只是對單個個體而言,對骨肉親人而言,對在乎自己和用心愛自己的人而言。

只有理解了這些輕與重的人,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維繫一份真情的不易和艱辛,才能夠明白那些彌補不了的痛,也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做到用生命去珍惜和執著於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愛情和親情。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唐山大地震》是由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改編而來。其創作靈感主要來源於作者在機場的書店裡,偶然看見了唐山大地震的資料後,便萌生了寫出一個關於地震給人帶來的傷害,以及受害者如何獲得解脫的故事。看完了整部電影,方登給人的整體印象,便是一匹行走的白眼狼。
  • 釋懷我的姥姥
    那是1998年春天的一天。我的姥姥得了重病,已經一兩天吃不下飯。消息傳來心情很是憂傷。妻說咱們趕緊去看姥姥吧,不知姥姥情況怎麼樣了。當時我老姨3歲,老舅9歲,四姨正讀初中,三姨剛剛分配工作,二姨結婚單過,我母親排行老大,只有父親一人工作,那時候家家日子都不容易。姥爺過世後,好多人勸姥姥找一個收入高一些的厚道男人改嫁結婚,姥姥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毅然挑了沉重的家庭重擔,含辛茹苦,節儉持家。小時候放寒暑假常住姥姥家,姥姥對外孫和外孫女寵愛有加。
  • 《唐山大地震》:媽媽救兒子不救女兒,戳中了中國多少女娃的痛
    2010年,一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在海內外熱播,引起廣大人們群眾的關注。 這部電影名為《唐山大地震》,其之所以能夠引起巨大反響,並不僅僅是因為角色的演技十分出眾,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李元妮,她的丈夫方大強是一名卡車司機。
  • 《唐山大地震》後再出新篇,張翎談白朗寧夫人、狄金森與喬治•桑
    撰文/姚崢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劉春榮老師說,他們新民說品牌最近又出了一本好看的書,電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張翎的最新非虛構作品《三種愛:白朗寧夫人、狄金森與喬治•桑》。《三種愛:白朗寧夫人、狄金森與喬治•桑》封面這些年,祖籍溫州的張翎一直定居多倫多。
  • 《向西,向東》·4(到唐山)
    我總感覺和爺爺是無論如何也親近不起來的!雖然我努力討好過自己的爺爺,去火車站廣場給他送雨傘以免下雨淋著,陪爺爺下棋,伴他遛彎兒,但這都無濟於事,於事無補的再次行動我只有放棄。我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姐姐,大我四歲。66年父母轉業到新疆,那時姐姐才4歲,因為小所以沒帶,留給了奶奶爺爺做伴兒。
  • 河北唐山:長篇小說《往事冰融》作者抗震紀念碑廣場免費籤名贈書
    唐山大地震四十四周年之際,長篇小說《往事冰融》作者王強及《第一播報》書記、總編陳志明等一行來到抗震紀念碑廣場,向前來憑弔當年地震中罹難同胞的市民免費籤名贈書。唐山本土作家王強以第一視角,依託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為創作背景,分「灰色童年」、「少年時代」、「青春記憶」、「初入社會」四個章節,以親情、友情、愛情為主線,圍繞地震遺孤在寄養家庭的成長以及主人公的求學、戀愛、工作經歷展開,講述了唐山大地震後,作為親歷者的一代年輕人如何從苦難中走出來,並在成長、奮鬥過程中尋找人生意義的故事。
  • 小說:弟弟的死讓鬱尊難以釋懷,心悅小心翼翼呵護婚姻
    鬱尊嘲諷似的冷哼一聲,掰開她的雙手轉過身,看著面前衣衫不整的女人,眼眸中沒有一絲慾念,只有厭惡和陰冷。盯著面前這個的女人,他眼裡陰沉的氣息更甚,突得一手桎梏著她的下巴,仿佛將要把她骨頭捏碎,「不在乎?你說的倒輕鬆?如果你不死,我就沒有不在乎的一天!你、夏家,我一個都不會放過!」
  • 地震發生以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時,我家的房子轟然倒塌,全家4口人被壓在廢墟裡,一根水泥梁搪住頭頂上的架子板,使我們倖免於難。透過空隙,知道天已大亮。聽到上面有人說話,是鄰居郭建平,陸續又來了幾個人。他們一齊動手,都移不動那塊大焦子板。有人找來木棍,一點一點地撬,越撬焦子板越是壓向我這邊。上面的人聽到我越發緊促的喘息,停止了撬動。他們商量片刻,問我們:「硬抻行不行?」
  • 關於地震的回憶
    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還沒上學。那天碰巧住對門的姨的爸媽出門,二姨就帶著我去和她做伴。夜裡做夢坐火車,咣當咣當的來回晃,我在夢裡想,今天的鐵軌怎麼這麼不平啊!然後就醒了。聽見姨喊:「地震了,快去床底下躲著」。我不知道怎麼就到了地上,床底下有東西拿不出來,姨又掏她們家柜子裡的衣服出來,我們三個就往柜子裡鑽,櫃門太窄了,我們只把頭伸進去了,後面怎麼掙扎身子也進不去。
  •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王都走過來了,也釋懷了,
    本故事真人真事,如果有雷同,肯定是抄襲,希望頭條號嚴厲打擊 我當初也是跑到緬甸來要飯了,飯沒要到,反而得了一棟小別墅,還有一個滿心都是我的女人,後來我賭錢吸毒嫖妓無惡不作,最後坐牢,你一直看我安慰我,最後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禮物,第三年居然大著肚子來看我,回來了別墅不在了,所以值錢的東西,別墅公司都換了名字,你讓我窮得想死,我就睡馬路邊要飯,你居然還帶那個男人來糟蹋我
  • 庚子春日釋懷 宅家紀實1、2
    宅家紀實1 庚子春日釋懷寒月深閨緊閉門, 弟弟不加思索,「我吃兩個,姐姐吃三個。」同時舉雙手過頭,一手三個指頭,一手兩個指頭: 站在一旁長弟弟2歲的姐姐馬上說: 「Oh,不不不,我吃一顆,弟弟吃四顆。」 一直在看著姐弟倆表現的奶奶在叫好之餘,另類感慨: 孔融4歲讓梨,成為千古佳話,人生結局卻讓人唏噓。
  • 釋懷父輩誤會的冰川天女,讓天山派少掌門唐經天抱得美人歸!
    最後,唐經天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其實有賴於冰川天女的大度,以及對父輩之間的誤會釋懷了!剛從天山下來的唐曉瀾和馮瑛初初面對迖摩劍法不適應,相形見絀!但是,天山劍法在凌未風后來的完善下,逢強制強,遇弱贏弱,很快,比武的情勢立即逆轉:桂華生輸了,一氣之下遠離中原武林,去了鄰國——尼泊爾!
  • 熱血傳奇:他曾霸佔沙城六年,最後的失敗讓人難以釋懷
    小蝦米在傳奇剛出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並創建了日後大名鼎鼎的昔日同盟行會,初期的時候,小蝦米無論是個人實力還是整個行會的實力都處於中遊,但是小蝦米作為領導者,看到了地圖的重要性,他不是對所有的地圖都能守住,況且自身的實力根本不允許
  • 都挺好:明玉看到東西決定釋懷,原來母親對她的好都在細節裡
    都挺好:明玉看到這個東西決定釋懷,原來母親對她的好都在細節裡 在最近更新的劇情中,蘇大強堅持不用蘇家舊物,蘇大強也對明玉說出了她不受蘇母待見的原因就是因為蘇母嫌棄她,這讓明玉痛哭,她表示她受的委屈沒有人能懂。明玉瞞著蘇家人買下了蘇家老宅,並把蘇家老宅的東西都搬到了自己的車庫了,她無意間翻出的這兩樣東西,讓她對母親似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對蘇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 楚喬傳:元淳與燕洵的最後一見,是否釋懷了她所有的仇恨?
    在燕洵面前,她還是那樣天真地笑著,她希望用自己的快樂為他帶去一方晴天碧日,卻不知道,燕洵正在極力地克制對她的厭惡。彼時,她完全看不透人心的複雜與陰暗。直到那日,她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難以釋懷的曾經這也是元淳一生的執念,所以,當元淳已經傾盡所有、萬念俱灰之時,卻依然不忘隻身奔赴燕北。
  • 小說:妻子適應黑暗等丈夫釋懷,卻又再次被推進手術室
    他大手鑽進林深深的衣服領子,肆意揉捏,「我還沒玩盡興!」他將林深深推倒在病床上,雙手拉至頭上放,低頭咬住她的嘴唇。血,在唇齒間蔓開,一股腥甜。林深深求饒,「放了我!鹿軒庭!你放了我,我肚子疼!」昨天才流產,有經過一系列的折磨手術,林深深的身體開始扛不住了!鹿軒庭不信,撕開她的病服。「軒庭!
  • 東華開啟星光結界&白鳳九得知東華無法出席婚宴的真相後釋懷
    但緲落好不容易掙脫出東華封印她三萬年的妙義淵,這兩百年來,她每日勤修苦練,即便是吸食他人的仙法提升自己的法力,但她卻從未有間斷,為的只是要找東華決一死戰,一雪前恥。如今她才剛剛見到東華,卻被東華所設的星光結界罩住,緲落心中仇恨萬分,恨不得將東華碎屍萬段。看著東華,緲落屏氣凝神,集中精神雙手施法,掙脫了東華的束縛,因為憎恨,緲落的爆發了掙脫了東華的法術,還衝擊了東華。
  • 《續情》111:雲夢雙傑終於釋懷,藍忘機勸他珍惜現在
    「仙督,大舅舅」金凌在半丈開外站住腳,先規規矩矩行了個禮。藍忘機點頭示意。魏無羨跨前一步,拍拍金凌的肩膀,道:你不是回金麟臺了嗎?怎麼也來雲夢了?「以往,我都是和小叔叔一起過年的」金凌難掩傷感幽怨的複雜情緒,在金光瑤的問題上,他一直不敢深想,因而無法釋懷。「怎麼,金凌就不能和他的親舅舅一起過個年嗎」?江澄走了過來,語氣生硬。「舅舅」,金凌也察覺到江澄的態度十分不妥。